清朝既無昏君又無奸臣,卻飽受欺負,金一南:有錢有什麼用!

2021-01-10 魚魚讀歷史

1912年,紫禁城裡,清王朝的最後一任小皇帝——宣統退位,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終結。

作為距離當今時代最近的封建王朝,對於清王朝的各方面,人們討論研究的熱情都可謂火熱,尤其是近年來清宮戲的盛行,更加激發了人們對於這一段歷史的好奇。以至於人們經常覺得,清朝既無昏君又無奸臣,為何卻飽受欺侮呢?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清王朝發跡於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努爾哈赤憑藉著十三套鎧甲,東徵西討,迅速統一了東北的女真部落。彼時的中原,明王朝正被陝西的李自成、四川的張獻忠的起義部隊所威脅,跟本無暇東顧。

可以說,清王朝的發跡,是有一定的巧合的。

1644年,順治小皇帝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招攬了當時山海關的明朝將領吳三桂。於是滿洲八旗得以長驅直入,趕走了已經佔據北京城的李自成,清王朝擁有了統一天下的基本盤。

此後的幾十年間,清王朝的部隊東徵西討,蕩平內亂,收復臺灣,整合各族,經過順治、康熙、雍正的數代發展,終於將國內局勢穩定在一個相對堅固的狀態。

與此同時,社會制度也在隨著不斷發展,中央形成了極其集中的君主專制,後世將這一時期定義為「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的頂峰」。

而頂峰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早在秦漢時期,三公九卿制度的出現,彌補了皇帝施政的片面性,也起到了制衡皇帝獨裁的作用,之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進一步細化了君主與官僚的權力平衡,也提高了當時的行政效率。

後來,隨著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君權已成壓倒性優勢,但尚有六部及內閣予以規導。

但當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後,因為少數民族對於漢族的忌憚,君權進一步強化,應運而生的軍機處,則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誌。以至於全國之內,州府道縣盡皆聽命於軍機處,軍機處俯首聽命於皇帝。此時,便是天下興亡皆繫於一人之手。

應該承認,一個制度達到成熟的狀態,確實能帶來比較好達到局面:國家穩定、律令嚴明、中央鞏固,財政富足。但這些都是針對統治階級。

但再成熟的君主專制,也還是封建制度,當一個制度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浪潮,註定是會被歷史所唾棄。

所以,看似清王朝既無昏君又無奸臣,實則他們都是統治階級的聖君賢臣。億兆黎民,不過是他們功勞簿上的潦草幾筆。

高度的君主集權確實在清王朝最初的一段時間裡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康熙、雍正、、乃至於早期的乾隆,都是受益者。

社會看似一片祥和,致命的種子卻早已埋下。

劇變早已在萬裡之外發生,奉行「海禁」政策的清王朝對此渾然未覺。在遙遠的美洲,剛剛成長起來的美利堅,得益於孤懸海外的安定環境,以及從歐洲傳入的先進技術,工業化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

大洋另一側的歐洲,霸主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從葡萄牙橫掃歐美,到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佛郎機(荷蘭)在萬裡航線上賺得盆滿缽滿,英倫三島踢開了愛爾蘭的壓迫,成為了「日不落帝國」。工業革命的大幕落在歐羅巴的天空,蒸汽機車將它們拉入現代的大潮之中。

而此時的東方,清王朝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夢中,無法自拔。當來自西方的列強磨刀霍霍時,方才如夢初醒。

於是乎,短刀長槍碰上了堅船利炮,安有不敗之理?

勤儉為政的道光,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丟盔棄甲。雄心壯志的鹹豐,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落荒而逃。同治、光緒更是淪為慈禧的傀儡。聖君賢臣們一次又一次向西方發起挑戰,卻一次又一次割地賠款。

所以,金一南將軍才表示:這樣的朝廷,有錢有什麼用!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罷了。

我們不難發現,清朝無昏君又無奸臣嗎?

或許是相對較少。但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卻是因為他們所維護的制度,是從根本上已經腐朽了的制度,他們的無力回天,只是時代浪潮中,落後者的悲鳴。

所以當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代表的地方勢力崛起,開始嘗試師夷長技以自強時,我們應該承認。他們雖然名義上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時代的先行者。

落後就要挨打,亙古一是。

我是魚魚,跟您聊聊歷史上有趣的事和人,抓住過往時代留下智慧之光,期待閱讀世界裡和你相遇

相關焦點

  • 大清沒有昏聵皇帝和姦臣,為何還是敗了?金一南:原因只有三點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常常為世人所詬病,比如入關屠城、閉關鎖國、八股作文等等,都是清朝歷史上抹不去的汙點。但客觀而言,縱覽清朝二百餘年國祚,其實沒有出過昏君或者奸臣。而這一點也被金一南教授在《為什麼是中國》的言論所佐證。
  • 史上「上打昏君,下斬奸臣」的四大兵器,都叫什麼名稱?
    文/史上「上打昏君,下斬奸臣」的四大兵器,都叫什麼名稱? 大家好,我是小編,每天為各位看官更新精彩的歷史故事,歡迎各位。 眾所周知,皇帝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有一種大臣卻可以打皇帝、殺大臣。這這種大臣一般都是兩朝元老級別的人物。
  • 清朝有沒有昏君?清朝最終走向滅亡,是因為所謂的「氣數已盡」嗎
    昏君特指那些昏聵不明,荒淫無道的君主,清朝的皇帝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判斷,乾隆皇帝執政晚期是符合昏君的標準的,道光皇帝也是個不合格的君主,其他的皇帝還是比較勤政的,只是才能過於平庸了。清朝的滅亡,雖然有一部分是外因造成的,但是清朝內部朝政腐敗,統治階層不思變通,這也是造成清朝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說清朝「氣數已盡」而亡,這種觀點並不全面。清朝哪些皇帝能算是昏君?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除去我們都知道的清朝最出名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外,嘉慶在國庫空虛時,斷然決定節衣縮食,而其他幾位皇帝也並沒有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甚至還出現了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這樣壯大中國的舉動。 著名教授金一南在分析國家安全時為這一問題找到了完美的答案。首先在於中國的生產力。俗話說,生產力是第一要素,我國到了清朝時還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平時的用具基本上靠手工製作。
  • 美女奸臣與昏君,歷史的三大背鍋俠,多少辛酸淚?
    這位學者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美女奸臣與昏君,這三者是所有人討厭的存在,也是歷史上的終極背鍋俠。仔細想想,這位學者還說得有道理,因為打開二十四史,任何一個國家的毀滅,全怪君主的無能,全怪奸臣們的無恥,還有美女的傾國傾城。從商紂王的酒池肉林和妲己再到烽火戲諸侯的褒姒,再到明末楊嗣昌的奸佞,我們滿眼望去都是這三大元素,都認為是他們導致了歷史的毀滅。
  • 一代昏君要除掉朝中將軍,詢問奸臣有何妙計?奸臣:贈予他一匹馬
    這種相互陷害的局面,在古代中並不少見,南北時期就曾出現過,一共有三位主人公,第一位是名將斛律光,第二位是當朝丞相祖珽,第三位是當時帝王高緯。具記載,有一次斛律光在與手下行軍時,無意中發現天空有一隻飛禽,斛律光馬上拉弓搭箭,一瞬間將飛禽擊落,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雕。所以,在那之後人人都稱斛律光為「落雕都督」。
  • 未來戰爭有無可能爆發?金一南:中國從未害怕,應先做一事
    當今世界局勢多變,面對一次次的挑釁,有人提出了短時間快速擴充核武庫到上千枚的想法,有人提出了組建新的航母戰鬥群和造更多殲-20這樣的隱身飛機,都有一定道理,金一南則認為:中國從未害怕戰爭,但應該先做這件事——首先把淘汰掉那些辦公室將軍。
  • 英國教授口出狂言,稱中國人不守信用,金一南一句話立刻讓其閉嘴
    2000年,第一次到英國皇家學院學習的金一南被主管教授泰勒的一句話給說懵了。後來金一南教授才明白,原來泰勒指的是1997年香港回歸的事情。在泰勒眼中,在清朝時期,我們和英國籤訂了條約都表示,香港九龍是永遠割讓的,可到了1997年,這些全部被我們收了回去,所以他認為中國人不講信用。面對主管教授這樣的論調,金一南平靜的回答:「先生,您知道嗎?
  • 金一南:5大原因
    交給蔣家和交給滿洲國乃至交給日本人,有什麼區別呢?交給誰都無所謂,只要能活命就行。」當時,日本總共人口才7000萬人,而中國人有4.5億人左右。但是,日本一個彈丸小國,卻敢侵略泱泱中國,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一盤散沙,沒有組織起來,人再多有什麼用?
  • 在清朝的歷史上,幾乎沒出現一個昏君,為何還是最終走向滅亡?
    在我看來,對於坐在皇帝的龍椅上,幹著全世界最特殊的工作——皇帝來說,評價他們工作好壞的標準是和常人不同的,作為一國之主,一個平庸的皇帝就等於昏君。而不幸的是大清朝,有一大把這樣的皇帝。    甚至連清軍的統帥都已經陣亡了,而不是後來暹羅復國,緬甸可不是德國,他們害怕兩面作戰,不得不做點表面功夫,向清朝表示求和。乾隆皇帝這才見好就收,否則打不過緬甸,真不知道他的老臉該放在哪裡?  搞笑的是清朝和廓爾喀的戰爭,第一次清朝根本就沒有打贏,清朝的監軍私下答應給他們一萬五千兩贈款,廓爾喀才撤的軍,這也算十全武功?
  • 乾隆朝既沒宦官幹政,也無外戚幹政,為何清朝卻開始衰退
    而清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訓,既沒宦官幹政,也無外戚幹政。特別是乾隆朝,在康熙和雍正兩大有為君王的治理後,乾隆接手的清朝,可以說是政治清明。頂多在乾隆晚年的時候,出了個權臣和珅。
  • 活神仙對皇帝說:一會有奸臣上奏,一大臣進來,幾天後他就餓死了
    嚴嵩,中國明代著名奸臣,早年清貧無為,靠著自身聰慧混跡官場,直至晚年,得到嘉靖皇帝賞識,仕途平步青雲。《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歷史典籍,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嚴嵩入閣二十一年,擔任首輔則有十五年,他極為擅長君臣相處之道。
  • 清朝滅亡後,清朝遺軍哪去了?最後一支在1993年的一次拆遷才消亡
    ——《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01 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清王朝只能用落後腐朽,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等一系列名詞來形容。但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說,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的封建王朝,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制度都已經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朝代。
  • 金一南說出4個原因,細品才知用心良苦
    國防大學教授、少將金一南,在他的新書《為什麼是中國》裡,對這兩種說法進行了精彩的解讀,並且針對為什麼現在改變說法,給出了4大原因。金一南將軍認為,抗戰確實打了14年,之所以有這兩種不同的說法,是因為對戰爭的起點認識不一樣。
  • 金一南對任正非說:不管遇到什麼波折,必須得把5G堅持研究下去!
    任正非花幾百萬邀請金一南來講課,講完課後,金一南對任正非說,只要你答應我一個條件,我分文不取。任正非答應了,金一南說:「不管遇到什麼波折,必須得把5G堅持研究下去」。金一南本人,同樣也是歷經磨難,才會對任正非心心相惜。他知道,華為一年納稅1000億的背後,要經歷無數苦難,才有今天的輝煌。「中國現在獨角獸企業那麼多,美國為什麼不動騰訊、阿里,偏偏要針對華為呢?」
  •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在華夏五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中國歷經23個朝代83個王朝,出現過將近500位皇帝。在這些人當中除了一些千古賢君之外,也有不少的昏君,其中最昏庸的十位帝王分別是夏桀、商紂王、周幽王姬宮涅、隋煬帝楊廣、晉惠帝司馬衷、明神宗朱翊鈞、明武宗朱厚照、宋徽宗趙佶、晉惠帝司馬衷、石敬搪。夏桀出生年不詳,姒姓,名履癸,是夏朝末代君主,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昏君。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著名的歷史讀物《全球通史》中,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博士對於中國王朝的總結是,在王朝的初期,往往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使得國家更加強大,然而在之後卻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中間有中興之主在王朝的燃爐裡增磚添瓦,但是這座火爐還是會熄滅。
  • 崇禎是昏君嗎?崇禎的管理方法有什麼問題?
    昏君必須分兩種,一種是壞,一種是無能。崇禎屬於典型的第二種,就算是大好的局面他也能給搞崩掉的水平。崇禎做事整體就是缺乏考慮,亂鬨鬨沒有章法,瞎來。可能是本身天賦不夠,也可能是被一群腐儒教育成腦殘了。很多人舉了什麼明末天災嚴重來說明崇禎面對的局面之艱難,實際上扯淡吧。
  • 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出現幾個昏君,加速國家的滅亡。就像現在人們經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越往後的子孫後代就越會敗家,皇帝也是如此。開國皇帝往往是最懂得保持鬥爭精神的,而後面的子孫一代代傳下來,逐漸就變得荒淫無道。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 此朝代沒有一位昏君,但卻無法存在300年,這是不是跟慈禧有關?
    唐代自唐玄宗之後基本上帝國的建設很一般,宋朝任用了奸臣之後,包括明末時期的崇禎皇帝,這些人都是滅亡朝廷的罪魁禍首。但中國有一個朝代是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歷經了將近276年,共傳承了12位皇帝,這個朝代就是清朝。清朝時期從順治皇帝開始,到康熙、乾隆、雍正三位皇帝是巔峰,這下人們的生活也算是國泰民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