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2021-02-07 梓涵讀詩文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zú)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shàn)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譯文】

世上的人都稱讚孟嘗君能夠收攬人才,人才因此都歸附他。孟嘗君終於倚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那樣殘暴的秦國逃出來。唉!孟嘗君不過是雞鳴狗盜的頭目罷了,難道可以談得上收攬人才?如果不是這樣,他依仗齊國的富強,只要得到一個人才,應該南面稱王去制服秦國,還用得著藉助雞鳴狗盜的力量嗎?雞鳴狗盜出在他的門下,這就是人才不來的緣故呀。

【賞析】

全文只有四句話,九十個字,可是轉折跌宕,氣勢充沛。文章第一句話先擺出對孟嘗君的傳統看法:孟嘗君能夠禮賢下士,搜羅人才,士所以歸附之,最後依靠他們的力量逃離了秦國。這就乾脆利索,開門見山地豎起了下文要批駁的靶子,此可謂「立」。第二句先用感嘆詞「嗟乎」加強語氣,然後直截了當地駁斥「能得士」的說法:孟嘗君不過是雞鳴狗盜之徒的頭頭罷了,怎麼能說他「能得士」呢?斬釘截鐵,一下子就把士和雞鳴狗盜之輩區別開,出語警策,反駁有力,此可謂「駁」。第三句轉折騰挪,加深反駁之意:憑仗齊國強大的國力,得到一個士,就可以使齊國成為霸主,制服秦國,何至於還要靠雞鳴狗盜的力量來脫險呢。著重辯證「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的人不足以稱「士」,新意獨出,直追根本,發人深省。在表明對士的看法中,融入了他自己達則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為一篇文章的旨意所在,此可謂「轉」。第四句承接上文,又駁「士以故歸之」,下斷語作結:雞鳴狗盜之徒出入其門下,這就是士所以不到孟嘗君那裡去的原因。補足對孟嘗君「能得士」的批駁,結語真可說是警健精闢,勁峭痛快,此可謂「斷」。作者以異於傳統的「士」的標準,反駁了史書中所羨稱的「孟嘗君能得士」之說。對於「士」的這一獨特理解和對傳統之說的斷然否定,從側面反映出作者自許自負的態度和睨視世俗的胸襟。作者的議論新穎精警,而妙在不覺牽強附會。全文通過立、駁、轉、斷四層,把「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看法一筆掃倒,顯得理足神完,語簡意深,文短氣長,尺幅中具有千裡之勢,讀起來又抑揚頓挫,聲韻諧美。這篇短文兼哲理、情趣、氣勢、音韻之勝,表現了作者思想的敏銳卓絕和寫作技巧的高超純熟。全文九十字,四句話四層意思,簡潔緊湊,極盡轉折騰挪之能事。首層提出論點,語勢緩和;二、三兩層為駁論,辭氣凌厲,頓作巨瀾;末層似老吏斷獄牢,起得緩,接得陡,結得疾,為短論的傑構。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作者讀《史記.孟嘗君傳》之後發出的感想,旨在破「孟嘗君能得士」的世俗之見。一說該文作於淮南節度判官任上(1042~1045年),一說作於作者在京直集賢院、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期間(1059~1063年)。

【名家點評】

樓昉《崇古文訣》卷二十:轉折有力,首尾無百餘字,嚴勁緊束,而宛轉凡四五處,此筆力之絕。金聖歎《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十五:鑿鑿只是四筆,筆筆如一寸之鐵。不可得而屈也。讀之可以想見先生生平執拗,乃是一段氣力。

【同學一首別子固】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懷友》一首遺(wèi)予,其大略欲相扳(pān),以至乎中庸而後已。正之蓋亦常云爾。夫安驅徐行,轥(lìn)中庸之庭,而造於其室,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願從事於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雲。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餘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寶元時,朝廷開方略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而陝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以君所為書以薦,於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已而選泰州海陵縣主簿。貴人多薦君有大才,可試以事,不宜棄之州縣。君亦常慨然自許,欲有所為。然終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眾人之求而有所待於後世者也,其齟齬固宜。若夫智謀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物之會,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辯足以移萬物,而窮於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於右武之國,此又何說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揚子縣甘露鄉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戶參軍;琦,太廟齋郎;琳,進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進士周奉先、泰州泰興縣令陶舜元。銘曰:有拔而起之,莫擠而止之。嗚呼許君!而已於斯,誰或使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王安石《傷仲永》方明朗誦,落花清韻解讀】

【重慶衛視《品讀》欄目王安石《傷仲永》】

【遊褒禪山記】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元日】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重慶衛視《品讀》 20120122王安石《元日》】

【央視《百家講壇》20180218新春史話10楊雨:爆竹聲中一歲除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閱讀與欣賞王]節目經典音頻:安石《明妃曲》張燕瑾撰稿,趙培播講】


【重慶視頻《品讀》20111012《明妃曲》王安石】

【泊船瓜洲】

【央視文化大百科:王安石《泊船瓜洲》】


【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cù)。徵帆去棹(zhào)斜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jiē)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楊雨教授解讀


【重慶衛視視頻《品讀》 20111125 桂枝香·金陵懷古】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名人名篇||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朗誦:雅君】
    讀孟嘗君傳 宋 · 王安石整理:若欣,朗誦:雅君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讀孟嘗君傳 ,北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
    讀孟嘗君傳                    北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原文】
  • 淺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以背誦《古文觀止》為例
    有時我在想,如果不讀點古文,那麼中華五千年文明似乎就跟我沒多大關係了,只能活在白話文營造的文化世界裡,也算是一種遺憾吧。可對於一天到晚從不讀古書,而是捧著手機刷段子的我們來說,若想讀懂古文則比較困難。不過肯下苦功夫,學好文言文倒不難,只要背熟一本《古文觀止》就夠了。
  • 王安石這篇讀後感只有88個字,卻是議論文中的名篇
    且看: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這篇古文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經讀過,就是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這篇古文短小精悍,除去標點符號,只有88字,卻非常有理有據的駁斥了「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的論點。
  • 【燈謎賞析】「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當代書法家)王小田
    謎面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名篇《讀<孟嘗君傳>》,其大意是:孟嘗君田文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王安石認為賢明之士是指治國安邦的人,正因為孟嘗君門下儘是一些雕蟲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賢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文章的觀點非常有新意,和之前的評論大相逕庭,但是又很有說服力。現在看來,只是對人才標準的不同看法而已。這是成句掛麵典故謎,涉及兩個重要歷史人物——文章作者王安石和文中評論對象田文。王小田,入謎別解成「王安石小看(看不起)田文」,會意迎合謎面,攏括精當,言簡意賅。
  • 孟嘗君與門客馮驩的春秋大義
    關於戰國「四君子」中最有名之孟嘗君,《史記·孟嘗君傳》有一段精彩記述:
  • 戰國四公子—孟嘗君篇,一個被美化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但是結果卻大失所望,便說了句「以為孟嘗君是個磊落挺拔的大丈夫,原來竟然是個小個子」。 隨著田文的名聲進一步提高,田文專權也進一步加強,以至於天下知有孟嘗君而不知齊王,齊湣王感受到了來自田文的威脅。 恰在此時發生了田甲挾持案,齊國貴族田甲意圖劫持齊王,因為田甲一向和孟嘗君交好,所以齊閔王一怒之下罷黜了孟嘗君,並且將其黨羽一併剷除。
  • 《馬說》「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閱讀答案及解析翻譯
    (韓愈《馬說》)(乙)世皆稱孟嘗君①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②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水滸傳》柴進還有個「小孟嘗」的綽號是怎麼來的?
    梁山好漢第十位「小旋風」柴進,在滄州時還有一個一個「小孟嘗」的綽號。今天說一說他這個綽號是什麼意思!先說說這個孟嘗君是誰?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四公子」分別是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 《古文觀止》:文言文的最高巔峰,僅拜讀6句,便受益終生
    若提起文言文,馬上就想起《古文觀止》,這裡面收錄的都是古代文言文的巔峰之作,堪稱「字字千金」。《古文觀止》是清代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這兩人,沒什麼名氣,尤其是吳楚材更是屢試不中,但是兩人彙編《古文觀止》一書,流傳至今,影響巨大,中學語文收錄的文言文名篇大多來源於此。
  • 孟嘗君新傳
    這個消息傳開後,很多門客都視孟嘗君為親人。       秦昭王聽說孟嘗禮賢下士,想招孟嘗君事秦,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孟嘗君便想事秦。       一個叫木偶的人說:今秦,虎狼之國也,君到秦,可能就回不來啦!孟嘗君便作罷。齊泯王第二十五年同意秦昭王請孟嘗君為秦相。
  • 古文觀止中的九大名句,九種智慧
    過程中發現,巴金、老舍、季羨林……這些文學巨擘們都推薦了一本書,它就是《古文觀止》。一、《古文觀止》中的九大名句,九種智慧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王安石:《遊褒禪山記》)9.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滕王閣序》)本期小編為您推薦:《古文觀止》——無障礙閱讀珍藏版!迅速掌握中華文化之精髓!
  • 86副楹聯同題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楊遠建主評
    楹聯同題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主評 楊遠建編審 方留聚編者按:楹聯同題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是在中華楹聯和對聯天地微友群徵集,共收到來稿152副,優秀10副,入選作品76首副,淘汰66副,簡評:上聯以百言名文《讀孟嘗君傳》入詠,下聯以變法之史實入詠,都十分雅切。「凌而厲也」與「失亦得之」兩句的虛字運用尤為惹眼,不但聲韻優美,且承上啟下,轉接自如,以散文入聯,淡而有味,頗為精湛。陳寶林  甘肅定西一樹梅開荊公體;千秋歲引桂枝香。
  • 為什麼司馬遷和王安石不喜歡孟嘗君?
    「孟嘗」是經常出現在武俠作品中的一個名號,多用來稱呼那些交友廣泛的人。比如《隋唐演義》中的秦叔寶被人稱為「小孟嘗」,而《水滸傳》中的柴進,則被稱為「當世孟嘗」。既然有「小孟嘗」、「當世孟嘗」,那歷史上自然就有一個最早的「孟嘗」。不過,這裡的「孟嘗」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諡號。這個人就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田文。
  • 欺世盜名、國之大奸——戰國四大公子之孟嘗君田文
    但是北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相)為什麼卻認為「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01簡介然孟嘗君乃欺世盜名之徒,實在不能與其他三位相提並論。好虛名的孟嘗君一聽,樂呵呵地接受了。但是他的三千門客是如何繼續供養的?私底下有沒有做巧取豪奪、貪贓枉法的事呢?你以為孟嘗君真的是個仁愛君子嗎?「雞鳴狗盜」兩個人幫助孟嘗君逃出秦國,之後途徑趙國時,趙國平原君以貴賓之禮款待孟嘗君及其門客。「圍觀群眾」自古長存,趙國人聽說孟嘗君來了,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採。
  • 薦書|《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古人編寫的一本啟蒙讀物,其中不乏陶淵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名家的大作,《左傳
  • 千古奇書《古文觀止》是文言文的高境界,堪稱現實生活指南
    自從他問世以來,他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所包含的生命智慧讓每一個讀了一輩子書的人受益匪淺。這本書是用清康熙編譯的偉大作品《古文觀止》。當時,兩個侄子鄉村教師吳楚材,吳調侯編纂了東周至明末的222篇優秀散文,形成了一本《古文觀止》的書,以幫助青少年掌握中國古典散文。本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明末的222部名著。
  • 《古文觀止》編者的自白(虛擬)
    康熙三十四年五月,我族伯給我們的《古文觀止》寫好了序並寄了回來。他在序裡說我們編的書「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厥功豈淺鮮哉」,這真是極貼心肺的評價。過了兩年,族伯陪皇上徵戰葛爾丹回來不久就去世了。我非常感激他。要是沒有他的鼓勵,《古文觀止》是不會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