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世上的人都稱讚孟嘗君能夠收攬人才,人才因此都歸附他。孟嘗君終於倚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那樣殘暴的秦國逃出來。唉!孟嘗君不過是雞鳴狗盜的頭目罷了,難道可以談得上收攬人才?如果不是這樣,他依仗齊國的富強,只要得到一個人才,應該南面稱王去制服秦國,還用得著藉助雞鳴狗盜的力量嗎?雞鳴狗盜出在他的門下,這就是人才不來的緣故呀。【賞析】
全文只有四句話,九十個字,可是轉折跌宕,氣勢充沛。文章第一句話先擺出對孟嘗君的傳統看法:孟嘗君能夠禮賢下士,搜羅人才,士所以歸附之,最後依靠他們的力量逃離了秦國。這就乾脆利索,開門見山地豎起了下文要批駁的靶子,此可謂「立」。第二句先用感嘆詞「嗟乎」加強語氣,然後直截了當地駁斥「能得士」的說法:孟嘗君不過是雞鳴狗盜之徒的頭頭罷了,怎麼能說他「能得士」呢?斬釘截鐵,一下子就把士和雞鳴狗盜之輩區別開,出語警策,反駁有力,此可謂「駁」。第三句轉折騰挪,加深反駁之意:憑仗齊國強大的國力,得到一個士,就可以使齊國成為霸主,制服秦國,何至於還要靠雞鳴狗盜的力量來脫險呢。著重辯證「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的人不足以稱「士」,新意獨出,直追根本,發人深省。在表明對士的看法中,融入了他自己達則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為一篇文章的旨意所在,此可謂「轉」。第四句承接上文,又駁「士以故歸之」,下斷語作結:雞鳴狗盜之徒出入其門下,這就是士所以不到孟嘗君那裡去的原因。補足對孟嘗君「能得士」的批駁,結語真可說是警健精闢,勁峭痛快,此可謂「斷」。作者以異於傳統的「士」的標準,反駁了史書中所羨稱的「孟嘗君能得士」之說。對於「士」的這一獨特理解和對傳統之說的斷然否定,從側面反映出作者自許自負的態度和睨視世俗的胸襟。作者的議論新穎精警,而妙在不覺牽強附會。全文通過立、駁、轉、斷四層,把「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看法一筆掃倒,顯得理足神完,語簡意深,文短氣長,尺幅中具有千裡之勢,讀起來又抑揚頓挫,聲韻諧美。這篇短文兼哲理、情趣、氣勢、音韻之勝,表現了作者思想的敏銳卓絕和寫作技巧的高超純熟。全文九十字,四句話四層意思,簡潔緊湊,極盡轉折騰挪之能事。首層提出論點,語勢緩和;二、三兩層為駁論,辭氣凌厲,頓作巨瀾;末層似老吏斷獄牢,起得緩,接得陡,結得疾,為短論的傑構。【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作者讀《史記.孟嘗君傳》之後發出的感想,旨在破「孟嘗君能得士」的世俗之見。一說該文作於淮南節度判官任上(1042~1045年),一說作於作者在京直集賢院、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期間(1059~1063年)。【名家點評】
樓昉《崇古文訣》卷二十:轉折有力,首尾無百餘字,嚴勁緊束,而宛轉凡四五處,此筆力之絕。金聖歎《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十五:鑿鑿只是四筆,筆筆如一寸之鐵。不可得而屈也。讀之可以想見先生生平執拗,乃是一段氣力。【同學一首別子固】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懷友》一首遺(wèi)予,其大略欲相扳(pān),以至乎中庸而後已。正之蓋亦常云爾。夫安驅徐行,轥(lìn)中庸之庭,而造於其室,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願從事於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雲。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餘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寶元時,朝廷開方略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而陝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以君所為書以薦,於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已而選泰州海陵縣主簿。貴人多薦君有大才,可試以事,不宜棄之州縣。君亦常慨然自許,欲有所為。然終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眾人之求而有所待於後世者也,其齟齬固宜。若夫智謀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物之會,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辯足以移萬物,而窮於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於右武之國,此又何說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揚子縣甘露鄉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戶參軍;琦,太廟齋郎;琳,進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進士周奉先、泰州泰興縣令陶舜元。銘曰:有拔而起之,莫擠而止之。嗚呼許君!而已於斯,誰或使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王安石《傷仲永》方明朗誦,落花清韻解讀】
【重慶衛視《品讀》欄目王安石《傷仲永》】
【遊褒禪山記】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元日】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重慶衛視《品讀》 20120122王安石《元日》】
【央視《百家講壇》20180218新春史話10楊雨:爆竹聲中一歲除】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閱讀與欣賞王]節目經典音頻:安石《明妃曲》張燕瑾撰稿,趙培播講】
【重慶視頻《品讀》20111012《明妃曲》王安石】
【泊船瓜洲】
【央視文化大百科:王安石《泊船瓜洲》】
【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cù)。徵帆去棹(zhào)斜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jiē)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楊雨教授解讀】
【重慶衛視視頻《品讀》 20111125 桂枝香·金陵懷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