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
馬軍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
朱雄增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姜文奇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李建勇 江蘇省人民醫院
朱軍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高子芬 北京大學醫學部病理系
9.15是世界淋巴瘤日。
中國淋巴瘤患者正日益增加,數據顯示,我國淋巴瘤的發病率約為6.68/10萬①,且仍逐年升高。
而與嚴峻的防控形勢相對的,是大眾對淋巴瘤認知的缺乏:哪些身體信號代表淋巴瘤已在侵襲?80多個亞型如何精準分型精準打擊?淋巴瘤可以被治癒嗎?
今天,就讓權威專家帶你在趣味故事中了解、對抗淋巴瘤!
腫瘤並不都是老年病
生活中似乎難免遇到喝涼水也塞牙的日子,各種小坎坷接踵而至,一不小心就「中招」——但是請注意,這可能是身體在拉警報:
短片中一次次絆倒主人公的,正是淋巴瘤。它是源於淋巴結和(或)結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無痛性、進行性的淋巴結腫大是其特徵性表現②,正如片中埋伏在各處的小腫塊。而與不少腫瘤多瞄準老年人不同,淋巴瘤患者中,中青年患者數量的上升不容忽視。
該如何積極應對?首先,發現淋巴結腫大且伴有發熱、盜汗和消瘦等症狀,請及時前往專科醫院檢查;其次,淋巴瘤亞型眾多,不同病理類型直接決定治療方案的選擇。所以, 早發現、早診斷、分型而治是控制淋巴瘤最有效的方法。
這些因素讓免疫細胞走上「背叛之路」
免疫細胞會幫我們抵禦外部細菌、病毒,可謂人體健康的保護者。然而,面對這些負面因素和不良習慣的「騷擾」,保護者也可能選擇「叛變」:
或許有些難以置信,但免疫細胞確實是淋巴瘤發生的「主謀」。當昔日的保護者們發生不受控的增殖,集結於淋巴器官或淋巴組織內,就形成了淋巴瘤。
還好,這場背叛並非無跡可尋。約佔淋巴瘤87%的非霍奇金淋巴瘤③,其很多高危因素就已被掌握,包括不良生活方式(如長期高壓生活、肥胖),環境因素,細菌或病毒感染等。
而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加強運動鍛鍊,避免與有害化學物質接觸、合理配置飲食等,則有助於和免疫細胞「好好相處」。
淋巴瘤並非不治之症
有道是「不知者無畏」,但面對腫瘤,了解它往往是戰勝它的基礎。不過,獲得正確的認知並不容易,若你也曾經歷迷茫,也許這個短片能幫你少走一些彎路:
有時,最怕未被疾病打敗,先被盲目恐懼打敗。腫瘤之名令人驚心,但其實,淋巴瘤是目前控制率、治癒率最高的腫瘤之一。
創新藥物讓淋巴瘤治療跨入了靶向及免疫治療的新階段,CD20單抗就為B細胞淋巴瘤的治癒率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精準診斷也正幫助我們逐步攻克淋巴瘤亞型眾多的難點,淋巴瘤診療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未來可期」。
所以,堅定信心、科學治療,淋巴瘤並非不治之症。
9月15日,我們期待與你一起「愈」見美好
Reference:
① 張玉玲,庹吉妤,鄭榮壽, 等.中國2009年惡性淋巴瘤發病與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3,22(5):338-343.
② 淋巴瘤診療規範(2018年版)
③ 李小秋,李甘地,高子芬, 等.中國淋巴瘤亞型分布:國內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2,11(2):111-115.DOI:10.3969/j.issn.1671-2870.2012.02.006.
來源:健康時報
長按識別關注姊妹公眾號
原標題:《【9.15世界淋巴瘤日】淋巴瘤是治癒率最高的腫瘤之一,快看看都有哪些防治方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