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族】津沽鄉賢——華世奎

2021-02-16 紅居堂書畫


華世奎(1863~1941),字啟臣,號璧臣,漢族,天津「八大家」之一。祖籍江蘇無錫,後遷避於天津,是著名的書法家。其書法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手書的「天津勸業場」五字巨匾,字大1米,蒼勁雄偉,是其代表作。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蒼勁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

華克齊:津沽鄉賢華世奎

圖為本文作者(華世奎侄孫)為紀念華世奎誕辰150周年所作華世奎全身像局部

  天津市建城已六百多年,其中有一支姓華的居民自南北遷,至今已有三百五十一年。被津門故裡稱讚為「鄉賢」的華孟嚴趙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華世奎就出自這個古老的家族。2014年的6月20日是他的150周年誕辰。

  高臺階華家

  華氏在天津的第一代是華文炳(1607-1666年),為華氏第18世祖先。他自清朝康熙二年(1663)從江蘇無錫奉母北上,途中母親病故,滯留天津後,終生為母親盡孝,以至自己去世後,還把自己的墓鑲在母親的大墳上,這就是當年西郊中北斜有名的「懷抱子墓地」。華文炳自幼喪父,事母至孝,半生落拓,仕途艱難,多不得志。終生教子以讀書為本,性耽書史,以書法名於時並有自著楹聯垂後,成為華氏祖訓:世態炎涼,不為炎涼隨世態;家聲清白,還從清白振家聲。此訓遺傳至今,成為後世的座右銘,也影響了華世奎的一生。

  坐落在天津老城裡的華家大院,名列當年稱為「八大家」的族群之一,被天津人俗稱高臺階華家,是因為當年東門裡道路很窄,而華宅的高大門樓外,左右抱鼓石下有九級青石臺階,以致延伸至街心。這個大宅門內如同《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府,從前大門到後門有二十六進套院,雖無樓臺殿閣,也有花園、祠堂、書房、客廳。其面積:東至石橋胡同,西背大費家胡同,南接二道街,頗具規模。位置在現城廂東路鼓樓東街口南端。在這個深宅大院中,天津人熟悉的華世奎就生於此,孰不知許多歷史名人包括吳昌碩、周恩來、徐世昌等,都光臨過這裡。除了華世奎,在他之先還有不少華氏歷史名人:華長卿、華鼎元、華承沄等人也從這裡走出,而且還留下一些傳奇故事。

  華家大院與華世奎

  華世奎生於1864年5月30日,1942年秋病逝,終年78歲。華世奎,字壁臣,早年為弼臣,號思闇,晚年別號北海逸民。其父華承彥,字屏周,屢試不第,便終年居家讀書吟詩,與當年天津八位名士組織建立九老詩會,時常聚會從事文學活動,並與國內各地文人交流聯誼,一時傳為佳話。九老詩會與海派書畫大家吳昌碩交誼甚深,華世奎小吳廿歲,吳卻在1906年2月8日寄給華屏周的書信中稱:「壁臣兄近年如何進步?」由於同師於楊香吟門下學習詩文,人稱:華世奎與吳昌碩是師兄弟,這是確實的。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吳北上赴津「問字」時是1883年,而楊光儀指導華世奎時在其1879年入泮前,所以華世奎還是吳昌碩的師兄。華屏周也不僅與吳一起在華家欣賞石鼓文拓片,還時常相互以詩相贈,吳昌碩曾作《華屏周承彥贈詩即答》,詩早:「君問苦中樂,我彈弦外音……七十二沽水,交情同此深。古硯渾不淺,講易聽森森。」華還以印章石料相贈,吳在自己的兩名名章邊款上刻道:「天津華屏周贈此石,刻于格屈齋中,光緒乙亥,苦鐵。」同時吳昌碩還在給華屏周的信中附一首詩云:

  講易曾聞齒頰芬,當年蹤跡似鷗群。

  扁舟興發思安道,問字亭虛哭子云。

  敵困竟容豪割地,書生可笑賦從軍。

  憧人中夜不成寐,月上危樓酒半醺。

  可見當年吳昌碩與華家父子的友誼及南北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字裡行間還流露出愛國憂國的赤子之情。

  華世奎自幼勤學,四歲從父學書,又得益於津門八位文人教誨,飽讀詩書。華屏周課子甚嚴,幾致殘酷。華世奎習字宗顏真卿,臨摹秦漢隋唐諸名碑帖,寒暑不輟。傳說當年其父督促他苦練書法,在筆桿上羅列銅錢鍛鍊其腕力,有掉落時即用滾燙的銅菸袋觸及脖頸傷痕頗多。在華世奎33歲那年,已中舉三年,九位老人聚合後合作九老詩一首,華屏周要求兒子當眾將約幾百家詩篇及九人的名單、年齡寫在尺幅合影照片上。華世奎恭敬從命,可是連寫了數張樣稿均被其父當場撕毀,幾經反覆才準正式書寫。

  華世奎16歲考中秀才,22歲被提拔為優貢。29歲考中恩科舉人,升為翰林院編修。由於他平生為人正直,胸襟坦蕩,字體出色,文筆得體,文字得到慈禧太后的稱讚,遂被任內閣閣丞,軍機處章京,還加封了主事、檢閱、領班、局長等一大堆頭銜,總之官至二品,卻沒有什麼實權,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麼業績,只是個宮廷中的御用文人墨客而已。直至清帝退位,他為清朝寫完了一份重要文件——退位詔書,裝裱為橫匾,從太和殿抬到天安門詔告天下。華世奎當即返回天津故裡。當時袁世凱曾挽留他,他稱病推辭了。

  回津後,他購置了意、奧租界交界處一幢洋樓,現勝利路與民主道交口,過起了隱居生活。華與當時任袁世凱國務卿的徐世昌是姻親舊交,徐入京前,華拒絕出席送別宴會,並多次當面責難徐世昌「負清擁袁」,罵袁世凱為袁奸,在家中時常哭祭光緒,堅持「忠君」的立場。

  當年,溥儀從北京到天津住日租界張園時,他逢初一、十五必去朝見,恭請聖安。雖然,他當時的收入已每況愈下,但仍不斷向「皇上」「進貢」食物、錢財。但對當時溥儀的生活洋化又頗為不滿,常哀嘆「大清出了敗家子兒」!溥儀在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策劃下要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稱帝,曾派人來看望並請華世奎時,華不客氣地說:皇上只要記住自己是大清的皇上就足夠了。當時他的好友高凌蔚等請他在溥儀就任宣統皇帝時擬寫「賀表」,他卻說:掌柜的雖是老人,字號、東家卻是新的,不必湊這個熱鬧了吧!

  華世奎終生效忠大清國,到去世也沒有剪掉拖在腦後的辮子,所以當時溥儀在他出殯時還派人送來皇封諡號:貞節公。他曾大罵偽滿洲國的總理鄭孝胥是溥儀身邊將大清李代桃僵的天下第一小人。有一次,他還和陳寶琛在一個宴會上相遇,倆人一唱一和大罵鄭孝胥。

  作為一方名流,華世奎交往的人卻不多,而且對民國的官員也不屑一顧,態度傲慢,從不趨炎附勢。七七事變前,于學忠任河北省主席,數次去拜會華世奎,均被拒之門外。後來於託人說項,華世奎才見他。見面後,華幾乎一語不發,於對他恭而敬之,甚至提出要認乾爹,也被拒絕。二十九軍的旅長程希賢時任天津警察局長去拜訪他,也被拒絕在門外。日本侵華時,華世奎的許多好友乃至自己的女婿齊燮元都投靠日本人,天津淪陷後,漢奸上層人物,他的多年好友高凌蔚出面組織治安維持會,也想拉華世奎出面投敵,華以年老多病斷然拒絕,並私下挖苦諷刺高說:風燭殘年,燭頭還能亮幾天,何必給自己添這個彩!自從日軍侵略中國,華世奎滿腔憤慨,對清朝復闢深感絕望,從此幾乎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他認為:清亡於民國,民國亡於日本。都是因為溥儀忠奸不分,任用鄭孝胥之流所致。每當乘車外出時,必叫人拉上車窗車簾,說,他不忍在中國地界看見日本人橫行。一直以亡清遺老自居的華世奎潔身自好,獨尊其身,保持愛國情結和民族自尊。他與嚴修為兒女親家,一起組織和主持天津崇化學會、祭孔活動及發起城南詩社、國文觀摹社等民間文化團體活動。在天津文廟及一些文化設施留下自己的書法筆跡,並多次傾囊以個人資財義捐,興學助教。南開學校興辦初期他還以親家名義,捐助嚴修白銀1000兩,也為天津地方文化教育建設做出了貢獻。同時他個人自編自書出版了《思闇詩集》,多年來受到世人的推崇。

  華世奎的書法藝術啟蒙其實來自他的祖母姜氏,人稱老祖太太,娘家是河北堤頭。她平生才華橫溢,擅寫小楷字,專攻工筆花鳥畫,對幼時的華世奎影響極深。華是她的長孫,因此備受其寵愛,在華三歲時,祖母即著手教他練習寫字。華世奎的成功除了個人的刻苦勤奮以及嚴父的家教和祖母的薰陶之外,他轉益多師,從祖國歷史文化傳統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他的書法,雖然涉獵於真草隸篆的不同碑帖精華,更受益於顏真卿的那種敦厚陽剛、氣勢磅礴的大匠風格,從《小麻姑仙壇記》入手,盡心竭力地研習顏體諸碑,同時,縱橫比較多家顏書,各名家大師風格,進而分析借鑑,吸收,博採眾長,大字渾厚雄偉,小字細於蠅頭,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被今人評價為「近代顏體第一人」。他古學秦漢碑文,近學蘇東坡、黃庭堅及錢南園等書家。華世奎的書法作品存世頗豐,其中也不乏贗品,學習他書法風格的人也有不少。他一生為諸多商家店鋪書寫牌匾,像:正興德、祥德齋、榕順隆等,而最著名的當屬天津勸業場。近年來,圍繞為天津勸業場寫匾的傳奇已拍成了電視劇《華世奎醉寫天津勸業場》和《天津故事——金匾傳奇》。如今點擊網際網路上華世奎的名字和作品也不斷可見,無論是他早年的《九老詩》《雙烈女碑》《朱子治家格言》,還是他所書的條幅、中堂、楹聯,乃至為其母靈柩前充滿感情書寫的《祭母書帳》,都顯示了他的書法藝術創作的顯著成就。

  關於天津勸業場牌匾的書寫過程,據說在社會上流傳有多種「版本」,當年,筆者父親90歲的華澤鹹老人——華世奎的堂侄,在電視《金匾傳奇》節目中描述了他當年親身目睹華世奎如何在拼連三張八仙桌上,奮筆書寫大字的情景。

  華世奎自辛亥回津後基本是以鬻字為生,東門裡老宅有他的帳房,管帳的名叫志原,掌管對外的潤格——收費標準。一般收費為一副對聯8元,中堂10元,匾額榜書和賀帳輓聯另議,其中如:天津勸業場,五字卻是每字100銀元——500元大洋,按時價可買高級麵粉250袋,這個數目在當年也是令人震驚的。

  華世奎書法的「謎團」

  由於華世奎性情孤僻,不善交際,寫字時又從不讓人進入書房旁觀,因此,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書法藝術的逸事和細節,給關注他書法的人留下不少的「謎團」。筆者父親華澤鹹老人自小跟隨伯父華世奎學書法,再加上與其雙重的親情關係——華世奎的舅父是華澤鹹的外祖父,華澤鹹的母親是華世奎的弟媳,又是其親表妹,被特許進入書房,有幸目睹了華世奎的幾件包括書寫天津勸業場等重大書法創作過程。

  華世奎的書法流傳並不局限於天津,安徽及深圳等地都出版過有關華世奎書法藝術圖書。就連山西的晉商宅院內也可以見到華世奎書寫的楹聯、匾額。華當年在全國各地南紙局——過去專營字畫的商店都掛筆單,根據所標價格多少,華世奎在個人作品上屬有不同的「暗記」,外人難以察覺。比如,一副對聯筆單為8塊銀元,再加4角給南紙局作為代理費,共8元4角;如果再屬雙款,則價格翻倍。對花錢買字的人,一般落款為某某尊兄,以示尊重。也有託人求字不付潤筆費的,盛情難卻,為之落款就寫為「某某仁兄」,因此以這種稱謂傳世的作品,其實並非說明是什麼親近的關係。他有時還對寫給晚輩或比自己年紀小的人,署為世兄,寫給親戚的作品落款為姻兄,等等。

  華世奎對自己的作品要求很嚴格,儘管如此,有時趕上春節前買對聯的人多,同時為了多掙些錢以供家人過年的費用,再加上他仗義疏財的性格——除時常籌辦義展捐助災民,為慈善機械捐錢扶濟貧民外,年節期間,潤筆費還減半折扣收取。當年四川受災,他即時組織義展,將自己作品賣出的全部四千元捐給救災組織。1936年天津大水災時,已是他去世的前三年,他依然不顧年邁多病之身,四處奔走呼號,募集救災款,並為熱心捐款者奉詩致意:「憫我災黎禍降天,仁漿義絮媵詩篇」。

  目前,華世奎的故居已被國家作為保護遺址修繕一新,他的蠟像也被陳列在天津歷史博物館的蠟像廳中。華世奎生前喜愛和常書寫的一副楹聯作為他個人座右銘,也很精彩:「居身勿使白玉玷,立志宜與青雲齊。」可以說延續和發揚了先祖華文炳的家訓內涵。為了繼承發揚傳統,傳承祖先遺願,華澤鹹老人與孫女華紹瑩新修家譜時又續編了「永繼先德耀祖增光」八字,作為華氏後人恪守祖訓家風、傳承和發揚家族文脈的行為規範。

(轉自:中國書畫印)

相關焦點

  • 華世奎|溥儀的「退位詔書」 出自他的手筆
    華世奎字璧臣,祖籍江蘇無錫。清朝末期,曾在宮中任職。辛亥革命後居於天津,自署″北海逸民″,以賣字為生,一直到1942年卒於天津。華世奎出身舊鹽商家庭,四歲開始接受家塾啟蒙教育。每天堅持練字不輟,其父要求甚嚴,偶見稍有懈怠,就拿菸袋鍋往腦袋上敲。為了糾正執筆姿勢,其父獨出心裁地在他筆桿上放一枚銅錢,只要筆桿稍有傾斜,銅錢就會掉落下來。據說,華到後來可在筆桿上放十個銅錢,仍能運筆自如,可見功力之深。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終成書法大家。
  • 著名書法大家華世奎,22幅行書巨作《楹聯》鑑賞,蒼勁有力的好字
    華世奎的書法在近代被譽為書壇四大家,其書法功力放到現在也是難有對手。小編見到華世奎的書法後,一句「紙上得來終覺淺」湧上心頭。似乎一時間找不到能夠把華世奎書法的好給形容出來的。有人在網上說華世奎的書法俗氣濃烈,對此我認為就像書法界有的人說董其昌不如趙孟,和說趙孟不如董其昌是一個道理。覺得華世奎的字俗氣重的,可能是對書法的理解不夠,畢竟書法大家不是白叫的。米芾說顏體如大餅如厚皮饅頭,說到柳體始有俗書。評論書家的字,要麼自己有不錯的水準,造詣,要麼舉出實例讓人信服。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我覺得少說為妙。
  • 【津玉良言】津沽文明 愛我津城
    為弘揚民族精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軍糧城小學結合教育局要求及學校自身特色,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各年級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傳承津沽文化的主題教育活動。  以研學活動或網上遊學的形式體驗津沽文化。鼓勵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天津文化中心、天津博物館、五大道、鼓樓、古文化街等地感受天津文化。
  • 廉潔文化中國行 | 清風揚津沽
    從傳唱至今的動人故事,到可以尋覓觸摸的歷史遺存,再到散落在津沽大地上的點點廉潔印記,共同匯成一條文化的長河,浸潤著城市裡的每一個人。  崇德向善塑家風  「話說明代萬曆年,寶坻來了一位好縣官。教育孩子寫下四訓啊,備受推崇直到今天。」時至今日,在天津,提起明朝萬曆年間的知縣袁了凡,這首歌謠人們都能脫口而出。
  • 「天津建城616周年」津沽大地 日新月異
    內容提要:12月18日,在天津設衛築城616周年和2021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天津市實驗小學在學校報告廳舉辦以「弘揚華夏文明 傳承津沽文化」為主題的津沽文化日主題活動。12月18日,在天津設衛築城616周年和2021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天津市實驗小學在學校報告廳舉辦以「弘揚華夏文明 傳承津沽文化」為主題的津沽文化日主題活動。在2012年,天津首次設立津沽文化日,並於每年開展津沽文化日主題活動,今年迎來了第九屆主題活動。活動現場張燈結彩,氣氛熱烈。
  •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學開展第九屆津沽文化日主題活動
    第九屆津沽文化日主題活動 12月23日是「天津設衛築城紀念日」,2012年天津首次設立「津沽文化日」,訂於每年開展「津沽文化日」主題文化活動。
  • 近代顏體楷書名家華世奎,33幅書法真跡欣賞:凝重舒放、蒼勁挺拔
    賈景德,近代寫顏楷「最為傳神」的秘書,而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乃是近代著名書法家華世奎先生的顏體楷書《朱子家訓》。華世奎楷書《朱子家訓》欣賞華世奎先生將東坡的巧結構和篆隸的筆法與顏的拙字相結合,形成了拙巧相間的書法特點。其楷書取顏字之筋骨,筆力遒勁、氣魄雄偉,結構凝重舒放、蒼勁挺拔。
  • 惠城蘆洲:「鄉賢講堂」開講!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惠城蘆洲:「鄉賢講堂」開講!鄉賢講堂現場。鄉賢們句句箴言,既講政策,談感情,又結合實際,設身處地地為家鄉發展問診把脈,生動接地氣的話語瞬間拉近了與鄉親們的距離。講壇現場,鄉賢們講得投入,村民們聽得認真,有的還若有所思地點頭。「鄉賢們講得很好,問題提得也很符合實際,聽完很受啟發。
  • 「鄉賢統戰」嶧縣鄉賢文脈
    鄉賢統戰前言: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鄉村振興提出了若干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鄉賢文化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忠孝、仁義、愛國、勤奮等優秀的價值觀。
  • 北幹成立鄉賢聯誼會
    原標題:北幹成立鄉賢聯誼會   近日,北幹街道舉行首屆鄉賢聯誼會成立大會,鄉賢們齊聚一堂,共話家鄉、共敘鄉情、共謀發展。
  • 故鄉根深,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龍淵街道召開鄉賢聯誼會
    精英雲集,名流薈萃;鄉音盈耳,歡聚一堂。12月13日下午,龍泉市龍淵街道舉行第一屆第二次鄉賢聯誼會。據了解,自鄉賢聯誼會成立以來,龍淵街道全體鄉賢為龍淵發展出謀劃策,發揮著示範引領、高參助手、中堅核心作用。三年來,龍淵街道鄉賢聯誼會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在推動家鄉「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中起到重要作用。
  • 鄉賢捐贈心拳拳 濃濃關愛情切切——海洲街道鄉賢聯誼會捐助海洲...
    鄉賢聯誼會會長呂金祥先生代表鄉賢會向學校捐贈了現金支票,談校長代表學校接受了捐贈,雙方友好握手。本次捐贈源於學校籌劃建設智慧書法教室,海洲街道鄉賢聯誼會發動各村、社區、各企業的賢達人士,為學校籌集資金達43萬餘元,為學校建成了目前最先進的智慧書法教室。捐贈儀式後,捐贈方海洲街道鄉賢聯誼會會長呂金祥先生講話。
  • 新化:鄉賢參事暖民心
    張家嶺村鄉賢參事會的組織架構源於該村教育助學基金會,通過進一步擴展教育基金會的核心宗旨與內容,涵蓋引智引資引力,聚才聚財聚人,積極開展村級各項事務活動,助力脫貧攻堅,成為一張靚麗的鄉賢參事名片。張家嶺村充分打好「鄉賢牌」,積極發動鄉賢力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近年來,張家嶺的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提升。村委辦公大樓高三層,內外裝修大方,設備先進,有可容納數十人的大會議室。村裡還有球場以及通達家家戶戶的村組硬化道路。這些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村裡外出創業鄉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從2017年至今,該村鄉賢累計捐款數百萬元支持美麗鄉村建設。
  • 【新鄉賢工作進行時】衢州市常山縣黨建引領鄉賢補位打造鄉賢回歸...
    近兩年來,該縣共吸引新鄉賢回歸投資項目63個,總投資近100億元,成為全市「黨建+鄉賢」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樣板。鄉賢回村強治理一是實施「鄉賢回歸」治村工程。支持有理想、有能力的新鄉賢,依法參與村社兩委選舉,邀請新鄉賢協助謀劃和處理村級事務,開展社會秩序維護等工作,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注入穩定劑。
  • 六靖鄉賢李運榮:捐資338萬元,助力北流鄉賢文化公園建設
    李董事長真了不起,一下子又捐出了338萬元助力北流鄉賢文化公園建設,回鄉幾年來,李董事長關心家鄉建設的大事遠遠不止一件了,有這樣的鄉賢,實在是六靖人民的福氣呀……」日前,北流市在掀起建設北流鄉賢文化公園的建設行動中,廣東鴻順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李運榮董事長積極參與到這一行動中來,彰顯了一個企業家有責任、有擔當的大愛情懷,給家鄉人民帶來了愛和希望。
  • 疫情阻擊戰麗水鄉賢在行動
    短短幾天共募集資金4萬餘元,並立即組織代表採購防疫物資;蓮都區巖泉街道鄉賢會、仙渡鄉賢聯誼會共募集捐款16.63萬元;龍泉市鄉賢熱心捐款8萬元;遂昌縣金竹鎮鄉賢組織開展「抗疫情守家園」活動,籌集5.04萬元;松陽縣十村鄉賢、西屏街道僑聯副主席潘邦佐,向縣紅十字會捐款5000元。面對一線醫療物資的緊缺,鄉賢們紛紛各顯神通,購買物資,支援抗擊疫情。
  • 北幹街道首屆鄉賢聯誼會舉行
    昨天,北幹街道首屆鄉賢聯誼會舉行,鄉賢代表們齊聚一堂,共話桑梓情。聯誼會成立以後,將為廣大鄉賢提供一個參與家鄉基層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平臺,進一步聚合、激活鄉賢人脈,充分發揮鄉賢精英在加快家鄉全面發展上的關鍵作用。目前,北幹街道新鄉賢人數達446人。
  • 豐惠鎮首屆「鄉賢聯誼會」成功舉行
    」在新落成的豐惠鄉賢之家舉行。雖然生活在外、創業在外,但是鄉賢們都情系家鄉,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牽線搭橋、獻計獻策,以多種方式參與家鄉建設。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廣大鄉賢慷慨解囊,回饋桑梓,傳遞出心念家鄉、守望相助的赤子情懷。
  • 航埠鎮:「鄉賢回歸」,助力鄉村振興
    |鄉賢回歸助力鄉村振興 |鄉賢回歸,是情懷的號召。飲水思源,胡馬依風。,建立了由企業家、黨政軍領導幹部、學者、藝術家等200餘人組成的鄉賢人才庫。通過編纂《啟航之埠》,發放《一封家書》,採訪北京、深圳等10餘位鄉賢並製作專題片《天南地北航埠人》,利用春節、五一等節假日走訪鄉賢,共商發展大計,進一步密切了與廣大鄉賢的聯繫。
  • 【鄉賢調解】電動三輪車將路邊銷售樣車撞壞,看看鄉賢如何處理?
    【鄉賢調解】電動三輪車將路邊銷售樣車撞壞,看看鄉賢如何處理?龍河法庭受理案件後,將案件委派給鄉賢調解員蔡敦勝進行調解。蔡敦勝接到案件,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第一時間與雙方當事人取得聯繫。蔡敦勝了解到陳某在駕駛電動三輪車時因駕駛不慎,碰撞到汽車銷售公司停置在路邊車位上的銷售樣車,造成車輛局部受損。因該車輛的銷售性質特殊,車輛受損後便導致車輛貶值,因此雙方對賠付金額爭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