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世奎|溥儀的「退位詔書」 出自他的手筆

2021-02-23 書畫論壇

他的人生富有傳奇色彩,宣告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結束的象徵——最後一位封建皇帝宣統皇帝溥儀的「退位詔書」 就是出自他的手筆。他手書的「天津勸業場」五字巨匾,字大1米,蒼勁雄偉,被國家定為中華歷代名匾之一。

華世奎

字璧臣,祖籍江蘇無錫。清朝末期,曾在宮中任職。辛亥革命後居於天津,自署″北海逸民″,以賣字為生,一直到1942年卒於天津。

華世奎出身舊鹽商家庭,四歲開始接受家塾啟蒙教育。每天堅持練字不輟,其父要求甚嚴,偶見稍有懈怠,就拿菸袋鍋往腦袋上敲。為了糾正執筆姿勢,其父獨出心裁地在他筆桿上放一枚銅錢,只要筆桿稍有傾斜,銅錢就會掉落下來。據說,華到後來可在筆桿上放十個銅錢,仍能運筆自如,可見功力之深。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終成書法大家。

▲ 華世奎 題寫「天津勸業場" 匾額


|題寫"天津勸業場"

為"天津勸業場" 題寫匾額一事,最值一提。民國十七年天津勸業場建成,德商買辦高星橋派人找華求寫牌匾。按當時慣例,凡有登門求字者,皆與帳房管事談妥潤格即可,華從不見求字的客人。但是高星橋派來的人卻走進了華的書房,簡明扼要地說明" 勸業場" 牌匾的尺英寸以後,遂叫人端來三百塊現洋,客氣地說:"區區潤金,不成敬意。"華淡然一笑,頷首將此事應允下來。當時,還沒有影印、照排、放大的技術。主家要多大的字,書家就得寫多大,像"勸業場"牌匾屬於榜書。寫榜書是非常見功力的,不好寫。事隔幾天,華剛把牌匾寫好,求字的人又送來二百現洋,面帶難色地告訴說,因為一時疏忽,幾乎貽誤大事,勞煩先生在" 勸業場" 前再加上"天津" 二字。華聽了心裡很是不悅,吩咐僕人當即鋪紙研墨,揮筆寫就"天津" 二字。


|書寫退位詔書

1912年2月12日,延綿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王朝,由隆裕太皇后頒布的一紙退位詔書宣告退出歷史舞臺。當辛亥革命風雲緊迫時,袁內閣取得隆裕皇太后和攝政王同意退位之後,即命華閣丞書寫宣布退位詔書。

▲ 清廷退位詔書 華世奎書

華世奎寫好清廷退位詔書,把它裝成一幅橫『匾,備匾亭一座,由太監抬入太和殿,請攝政乏載灃親自監臨,以成此隆重典禮,詔信全國人民。但沒想到攝政王到場之後,竟提出了異議,他聲明個人並不同意皇帝退位,認為這項沼書可以不下,他頻頻地連聲說:「我看算了吧!算了吧!」四顧左右見無人響應,就又連聲說了兩句:「可以不必了!可以不必了屍然後自行出殿去了。華世奎看到這種情形,認為退位是既定之事,絕無有因為王爺—時之言,推翻御前會議決定的道理,當即按照原定步驟,讓人把擺設退位詔書的亭子,抬出天安門,宣布了清廷退位。


|回天津靠賣字為生


寓居天津期間,華世奎對天津的文化事業十分關心,經他主持的有″崇化學會″、″國文觀摩社″、″城南詩社″等文化團體,並長期作文廟主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而且在做人方面可謂楷模,在他身上體現出高度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程克任天津市長時,因受商震囑託,每月從市財政局給華世奎撥出千元,用以其生活之需,被他堅持拒絕。於是後來每月撥出600元為崇化學會經費,餘款400元為文廟修繕費,直至日本侵入天津為止。他是清朝遺老,但當偽滿洲國成立時,有人勸他參與,他說:″掌柜是舊人,字號改了,可以不必。″

1942年春夏之交,華世奎故於天津裡第,終年79歲。其家屬及在津遺老聯名向偽滿溥儀請諡,得賜予「貞節」諡號。

華世奎書法作品欣賞

-END-

書畫論壇 與你分享

《藝術市場》雜誌社協辦

後序:

本微信公眾號為【書畫論壇】微信群的服務窗口,要加入【書畫論壇】微信群請聯繫微信號:tea2826本群自建立以來成功邀請到很多名家入群,現有:常樹森,吳映強,黃今,路雨年,顧青蛟,劉繼彪,高顯惠,王申勇,李喆,陳東山,肖偉,魯雙喜,劉彩霞,賈國英,鄭連俠,劉雨衢,佘煥晟,單言芳,邢誠愛,陳軍,呂大江,王春之,高殿霞,楊文學,盧立元,徐鴻義,晏彩瑜,賀秀,馬青原,陳德華,郭瑞卿,蔣循,李明,姚志臣,趙桂明,王俠力,馮增木,趙巨耀,賈天浩,李聯起,徐宏清,鄭勝德,白佔榮,邵健,高喜佔,張啟蘭,肖彥卿,鄭路迅,範軍輝,王彥志,趙雲龍,宗新民,王四貝,趙小石,戴培誠,王樹祥,盧承豪,鮮小雲,楊文學,馮佔奎,袁真,仰時國,宋晉,林永龍,馮永輝,吳娟玲,孫雲霖,鄭玲玲,丁建國,陳擁軍,嚴華,周連剛,趙巨耀,蔣偉民,葛強,齊士方,王彪,田凱,王亞新,王月松,張文旗,王重興,陳春生,徐文略,郝建武,劉元模,吳孔庭,宋俊琛,康以維,李鳳龍,袁宏楷,趙克儉,李贊峰,馮隨興,張大川,姜波,宏樹檀,孫愛琴,楚月娟,黃蕾,李海豔,王燕飛,殷明尚,劉明烈,趙桂明,劉華峰,高世峰,邊永會,馬瑞波,劉雪強,李保山,趙開新,吳楚天,呂麗娜,唐再輝,王喜堂,郭龍飛,高隆正,趙崇慶,呂國亮,錢玲萍,李永剛,李關亮,鄧高健,張瑞,劉木龍,李長城,李仙兒,崔學超,劉華鋒,溫海龍,馮永輝,張文旗,於金英,王洪超,杜雕樓,左石,胡愛民,徐金敏,李雅菲,汪麗霞,張瑞,韓現忠,劉漢斌,張明輝,宋晉,段連芝,孫志剛,沈海清,黨文軍,張洪春,竇鳳展,展增榮,項武英,劉備戰,於金英,周瑞青,李佔軍,高峰輝,劉景雙,李世成,劉一駿,劉家生,張韞韜,王子維,姜彥,劉素玲,李亞飛,趙國輝,孫錫之,趙國輝,劉弘銘,王海軒,王振林,騰龍,趙星順,任方程,三川,劉成生,戈遠,馬麗,黃偉,葛軍,張友糧,劉衛東,黃海勇,裴龍,沈文惠,張弓,唐慧紋,李玉春,李仙,王和,高銀洪,劉月松,周藝烽,姜彥,齊勇軍,趙維華,趙金明,王濂,楊清嶺,李泱,吳玉榮,劉一如,黃少林,李明明,林永林,王曉萍,趙慧萍,任延仲,王文舉,馬建華,孫銘,王瑜,黃浩深,張小路,沈玲芳,王青菊,李馨,薛嘉惠,劉志暉,劉忠臣,李澤鈺,趙萍,秦峰,劉亞璋,任淑麗,孫逢春,王明澤,王同亮,夏雲清,馬海偉,鄭楓秋,石建勳,盤虎傑,張萬昌,耿一心,劉佳,王興華,蕭元輝,劉玲,薛以君,賈寶萍,駱陽葉,王國文,楊妮娜,榮小松,王柏松,楊秀臣,李萬峰,李佩俊,邊永會,鄭宏光,張秀品,劉曉東,李巖,蔣意,張麗萍,陳楓,曾欣,唐輝建,賀秀,王瑩,王壯,王雲,袁金奎,潘舟,曹憶潛,屈義禮,王素梅,沈胄,趙永強,王愛民等.本群期待您的加入——

相關焦點

  • 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12年頒發的退位詔書...
    名愛新覺羅·溥儀,光緒三十二年,即公元1906年在北京醇親王府出生。溥儀字耀之,號浩然,乳名「午格」,年號宣統。他是清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封建 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
  • 如果溥儀不退位,不籤退位詔書,歷史走向會怎麼樣發展?
    溥儀即便不退位,不籤退位詔書,都不可能改變歷史走向。相反的,清帝一旦拒絕退位,拒不籤訂退位詔書,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新軍可能會發動政變逼宮,所有針對清廷的優待條件都將不存在,清室的結局可能會很慘。袁世凱借鎮壓革命黨之名復出,掌握了清朝軍政大權,但是他一邊佯裝出兵鎮壓革命軍,另一邊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做好了兩手準備。孫中山與袁世凱密約,若袁能使溥儀退位,就讓他擔任大總統。南北和談代表經過五次會議,最後雙方達成了優待清室條件八條。可以說,袁世凱確實也在為清室爭取優待條件,而這些,不過是為了迫使清帝退位而拋出的誘餌。
  • 【津沽族】津沽鄉賢——華世奎
    圖為本文作者(華世奎侄孫)為紀念華世奎誕辰150周年所作華世奎全身像局部  天津市建城已六百多年,其中有一支姓華的居民自南北遷,至今已有三百五十一年。由於他平生為人正直,胸襟坦蕩,字體出色,文筆得體,文字得到慈禧太后的稱讚,遂被任內閣閣丞,軍機處章京,還加封了主事、檢閱、領班、局長等一大堆頭銜,總之官至二品,卻沒有什麼實權,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麼業績,只是個宮廷中的御用文人墨客而已。直至清帝退位,他為清朝寫完了一份重要文件——退位詔書,裝裱為橫匾,從太和殿抬到天安門詔告天下。華世奎當即返回天津故裡。當時袁世凱曾挽留他,他稱病推辭了。
  • 溥儀退位期間發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帶著6歲的小皇帝溥儀,在養心殿舉行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朝見,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這天,大清隆裕太后攜6歲皇帝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發遜位詔書。胡惟德、趙秉鈞、梁士詒等一班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向皇太后和皇上行三鞠躬新禮。隆裕太后將三道退位詔書交給外務大臣胡惟德,頒行天下。
  • 清帝退位詔書
    1912年2月12日,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同時也是自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於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曆),頒布退位詔書,作統治之最後結束
  • 《宣統帝退位詔書》
    《宣統帝退位詔書》是由清朝最後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隆裕,代表君主、同時也是中國自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後一位被承認的皇帝宣統帝溥儀於1912
  • 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為什麼沒有人殺他呢?
    最後孫中山與袁世凱密約,若能使溥儀退位,就讓他擔任大總統。袁世凱便一面脅迫,一面勸說好讓溥儀退位。袁世凱一面施加壓力,一面提出優待條件作為誘餌。南北合議談判代表經過五次的會議,最後定下了優待清室條件八條:清帝退位後暫居宮中,日後移居頤和園;仍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每年提供400萬兩以供皇室日常之用;特別保護皇家私有財產等等。
  • 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以後,臨死之前抱著溥儀讓人流淚
    在《建黨偉業》中有這樣一幕:周潤發所飾演的袁世凱,在聽完三德子(趙亮飾演)讀完清帝退位詔書後,深情地向隆裕太后和溥儀跪下了,感謝隆裕太后的深明大義。那麼退位後的隆裕太后,都經歷了一些什麼呢?身旁的小皇帝溥儀,驚恐地看著這一切,他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就在剛剛不久,隆裕太后正式宣讀了大清皇帝退位詔書。梁士詒(總統府秘書長)和胡惟德(外務大臣)從隆裕太后手中接過退位詔書後,僅僅只向隆裕和溥儀鞠了一個躬算作答謝,就揚長而去了。這一個鞠躬告別了三跪九叩,同樣也是告別了這個王朝。
  • 袁世凱生平最大的貢獻,清帝退位詔書上加了一句話,對國家統一實在...
    文丨看乎Li 袁世凱在我們的心中就是一個復闢帝制,讓歷史倒退的歷史罪人,但是在歷史上他對於中國確實還是有著一些推動作用的。作為一個毀譽參半,功過皆有的歷史人物,袁世凱對於中華民國的建立,和推翻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上來說是大有功勞。
  • 1912年,6歲的溥儀退位後受民國政府優待,他的「小朝廷」長啥樣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養心殿代大清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招生》,從溥儀退位,到1924年溥儀被軍閥馮玉祥趕出紫禁城的歷史。在這13年裡,外頭已經是中華民國,但紫禁城的宮牆內,卻依然存在著一個等級森嚴的「小朝廷」。
  • 《清帝退位詔書》:國人高端話術的典範,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無論如何這一天都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天。這一天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之後,兩千多年帝制的正式結束(雖然之後上演過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等事,可都只是過眼雲煙);也是統治中國268年的滿清壽終正寢的日子。
  • 溥儀退位後,袁世凱每年給溥儀400萬銀元,放到現代,值多少錢?
    其二是袁世凱勸說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頒布《清帝遜位詔書》,清朝燈盡油枯,最終是滅了,但皇帝的生活卻並沒有多少變化。溥儀於1908年被帶入了宮中,那時慈禧太后大限將至,她將一切安排好,但並不願光緒帝繼續當皇帝,因此光緒帝比慈禧太后先一步去世了,有人曾懷疑是袁世凱擔心光緒帝在慈禧太后死後重新執政,然後問責自己,於是毒殺了光緒帝,不過目前並未發現這一說法的證據。
  • 倘若溥儀拒絕退位,大清統治將會維持多久?歷史又會如何發展?
    據說,袁世凱在辛亥革命不久,找到隆裕太后兩人在養心殿秘密談判了一個多小時,隆裕太后覺得袁世凱拋出的橄欖枝不錯,決定籤署《清帝遜位詔書》。在籤署《清帝遜位詔書》時恭親王溥偉就反對皇帝退位,但是隆裕太后說:「親貴將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猶欲阻撓共和詔旨,將置我母子於何地!」
  • 退位後的溥儀在皇宮中留影:與內弟嬉戲打鬧,婉容身穿民國服飾
    1908年12月2日,年僅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即位,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在皇帝寶座上也就待了短短的三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以太后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
  • 隆裕太后一生柔弱,在同意溥儀退位後,卻對一件事十分堅決!
    只有三歲的溥儀,也是慈禧的傀儡,她沒有實權,但在名義上地位很高。隆裕太后帶走了小皇帝溥儀,最終擺脫了她的控制。然而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軍閥袁世凱又來逼宮。這些革命者看著慈禧太后死去,宮中一片混亂。他們抓住這個機會,迅速讓隆裕太后和他的兒子承諾退位,並承諾只要他們同意退位,袁世凱和其他人仍然可以給這些皇室一條出路。
  • 《清帝退位詔書》短短300字卻深有內涵:國人高端話術的典範
    革命黨人與袁世凱達成共識,由他來"勸說"清朝皇帝退位並擔任第一位大總統。此外,民國將以外國元首的禮遇對待清朝皇室,每年給他們一定的糧餉,並允許其繼續居住在紫禁城中。那時候的清朝皇帝是只有六歲的溥儀,實際當家人則是隆裕太后。主少國疑,這孤兒寡母的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又能作何應對。他們除了選擇退位,別無他法,一個年紀尚小,另一位目不識丁,所以連退位詔書也不是二人所寫。
  • 溥儀退位後,陝甘總督仍在率領八旗精銳攻城,差一點就成功了
    升允反對清帝退位的心,與當年反對立憲是一樣的,他以「勤王」為名,率舊部徵伐四方,意圖攻下西安,然後將宣統帝迎接至西安,在這裡建立小王朝。 這邊升允為清朝是鞠躬盡瘁,經過數十戰,攻克了十餘城,差點就可以成功迎接清帝,但在1912年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了袁世凱全權,讓他同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 三次登極,三次退位:末代皇帝溥儀的三次逃亡
    愛新覺羅·溥儀在中國近現代史中上演了許多亙古未有的奇聞囧事,三次登極,三次退位,三次逃亡,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清朝的統治,溥儀宣布退位,但是,清室仍擁有優待條件,保留皇帝尊號。溥儀關起門來,照樣過著養尊處優的小朝廷生活,直到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才感到處境岌岌可危,關門皇帝的日子到頭了。
  • 隆裕皇后籤下退位詔書前,有沒有想過靠清兵武力解決?
    在袁世凱強迫末代皇帝溥儀退位,隆裕皇后籤退位詔書前,隆裕皇后曾召開了御前會議。 在御前會議上,隆裕皇后曾很嚴肅地問幾個內閣大臣:是君主好還是共和好?四五個內閣大臣都主張君主制,說沒有共和的道理。
  • 溥儀被迫退位,袁世凱每年都給他400萬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1912年2月12日,溥儀被迫退位,退位之後袁世凱每年都會給他400萬大洋當做生活費,400萬可不是小數目,那麼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溥儀一生都極其的坎坷,3歲時被選為皇帝,7歲時被迫退位,清朝滅亡,他也理所當然的被稱為了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