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之戰,徐晃要殺王平,王平一怒放火,為何使得徐晃狼狽而逃?

2020-12-23 鮮花暢談歷史

「徐晃要殺王平,王平一怒放火,使得徐晃狼狽而逃」一說出現在三國演義,而在三國歷史中,王平是隨曹操出徵漢中,在被劉備擊敗後,王平直接投降於劉備。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宕渠,也就是後來張飛和張郃對戰的地點。在公元215年,迫於曹操勢大,巴西郡七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等率眾來依附曹操。正是因為樸胡等人轉投曹操,使得漢中張魯的統治也受到了威脅。

在公元219年,曹魏名將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於定軍山,為了給夏侯淵報仇,也為了拿下漢中,曹操親率大軍來襲。聽聞曹操率軍來襲,剛拿下益州不久的劉備也十分著急。畢竟,益州雖然沃野千裡,是高祖劉邦的龍興之地,但是因為蜀道難,其也有一定的封閉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中作為益州的「咽喉之地」,劉備勢力就急需把漢中控制在手中。所以,劉備大軍和曹操大軍很快就打響了漢中之戰。

在北山之戰中,趙雲和黃忠在前面吸引曹軍,劉封和孟達則從米倉山突襲北山。在措不及防之下,曹操在北山的糧草被劉封等人燒毀,前軍也被趙雲殺敗。無奈之下,曹操只能退回南鄭。但是,對於失敗,曹操並不甘心。於是,曹操派遣徐晃等從斜谷小路出發,準備奪取漢水。

王平當時因為熟悉漢中地理,又精通當地的方言,就被曹操任命為徐晃的副將,以作嚮導。到達漢水之後,徐晃急忙令前軍渡水列陣,想以馬軍來破蜀軍。但是,熟悉漢中地理的王平卻不同意,他知道漢水雖然不湍急,但是大軍在漢水前列陣的話,如果被蜀軍擊破的話,那撤退時必將會自亂陣腳,對己方不利。

但可惜的是,徐晃不聽王平之言,認為大軍列於漢水前能夠背水為陣,置之死地而後生,很大程度上的激發士卒的鬥氣。王平聽後還想勸,但徐晃卻不聽,直接下令搭起浮橋過河。不久,趙雲和黃忠率蜀軍趕到漢水。面對徐晃的搦戰,趙雲和黃忠都選擇不出戰。

所謂一而再,再而衰。看到蜀軍不應戰,徐晃等魏軍的氣勢逐漸低迷。就在徐晃準備回軍的時候,趙雲和黃忠抓住戰機,直接對徐晃的大營發起衝鋒。面對趙雲和黃忠的兩面夾擊,魏軍大敗,軍士被逼入漢水,徐晃死戰才得以逃脫。

徐晃回到後,就對王平一陣質問,認為王平沒有不率步軍相救,才導致他有此大敗。而對此,王平卻解釋說,若是他也率步軍前去馳援的話,那此處的營寨也會被蜀軍奪去,那曹操奇襲漢水的計劃就會泡湯了。

但可惜的是,正打了一場敗仗的徐晃,並不聽取王平的意見,反而是對王平進一步的排擠,把敗仗的罪魁禍首推給了王平。而且,在火冒三丈之下,徐晃更是想殺掉王平。

最後,因為左右的勸阻,徐晃才沒有殺掉王平。但是,這個時候的王平,已經有了反意,想要投奔劉備。於是,在當天夜裡,王平率領自己的本部軍在營中放起大火。徐晃白天已經被蜀軍打敗,所率的軍隊也損傷嚴重。

夜裡再受到王平的大火,徐晃自然是膽戰心驚,害怕趙雲和黃忠趁著魏軍大亂的時候,突然來襲。在這樣的情況下,徐晃只能棄營而走。

王平渡漢水來投趙雲後,被趙雲引薦給劉備。劉備看其熟悉漢中地理,便升遷為牙門將。後來,王平深得諸葛亮的器重,跟隨諸葛亮南徵孟獲,以及北伐曹魏,成為無當飛軍的統帥,升遷為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為蜀漢「平安三侯之一」。

相關焦點

  • 漢水之戰中,徐晃要殺了王平,最後為什麼徐晃會狼狽逃走呢?
    漢水之戰是徐晃表現最差的一次,這一戰徐晃既沒有為將的膽略,又沒有大將謀略,是他軍事生涯的一大敗筆。徐晃和張郃先是被趙雲嚇得膽戰心驚,不敢迎戰,又在趙雲營前和曹操大隊人馬一起被趙雲殺的狼狽逃跑。曹操這個安排,最終讓王平背叛了曹操,投奔了劉備。徐晃和王平到了漢水,兩人就起了爭執,徐晃要渡過漢水,背水列陣,迎擊蜀軍,王平不同意,說:「渡過漢水,如果敗了我軍怎麼退回來,」徐晃對王平說的不以為然,覺得王平兵書還是讀得少點,徐晃說:「你沒有聽說過當年韓信曾經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吧!」
  • 漢水之戰張郃徐晃為何不敢上前迎戰趙雲?一個怯戰,一個被打怕
    說趙郃有點怕趙雲是有依據的:漢水之戰中黃忠前去截曹操糧草結果陷入張和徐晃的包圍之中,趙雲殺入重圍,「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當時趙雲只有三千兵馬,張郃徐晃周邊都是曹操大軍,為何兩人此時面對趙雲卻不敢上前迎戰?一個怯戰,一個被打怕,我們分析一下。第一,張郃被趙雲打怕了。
  • 同樣是背水一戰,韓信一舉滅了趙國,徐晃為何卻一敗塗地?
    韓信背水一戰滅趙國,為何徐晃卻一敗塗地?只怪他沒弄懂韓信為何要背水一戰!井陘之戰彭城大戰後,劉邦終於意識到,光靠沛縣的那幫兄弟是實現了不了自己的夢想。他採納了張良的建議,將軍權下放給韓信。於是,韓信便開啟了北伐之旅。
  • 張郃是曹魏名將,單挑張飛絲毫不懼,為何在漢水之戰不敢挑戰趙雲
    數十個回合擊敗了王平。 雖然張郃不怕張飛,但與張飛的戰爭確實是張郃輸了,單挑只能決定武將武藝的高低,但並不完全能影響戰爭勝負,因此整體作戰能力,張郃還是不如張飛,但起碼張郃不怕張飛,相比於趙雲來說,張郃似乎更怕趙雲,因為在漢水之戰中,張郃與徐晃兩人不敢迎戰趙去,這是為什麼呢?
  • 在漢水之戰中,張郃和徐晃為什麼不敢面對單槍匹馬的趙雲呢?
    至於徐晃大戰關羽,是發生在襄樊之戰。在襄樊之戰中,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逼得曹操不得不暗中和孫權聯盟。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還派遣徐晃等人前往樊城馳援曹仁。因為曹操和孫權的前後夾擊,孤軍深入的關羽大敗。徐晃在奪了偃城後,引軍來到四冢寨。關羽和徐晃在一番敘舊之後,開始對戰,兩人共打了八十餘合而不分勝負。
  • 韓信在井陘之戰中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人們對於韓信,可能就知道他是「兵仙」,知道胯下之辱,知道漂母舍飯,知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知道被漢高祖劉邦無情抹殺。但對於他到底為何是「兵仙」,其實不只是陳倉道奇謀,垓下之戰。那麼今天就來了解——井陘之戰。1井陘之戰是韓信統兵後的第二戰。
  • 樊城之戰!若孫權沒在後面幫助曹操,關羽能否擊敗徐晃?
    此後幾年,關羽便一直致力於解決荊州的大小之事,因為東吳時常來犯,所以關羽一刻也不能鬆懈。劉備漢中之戰大勝後,孫權實在忍無可忍,便帶著手下呂蒙等人進攻荊州並佔領了荊州的一片土地,此後兩國才以和平相處的名義平息下來。但這都是兵家之術,如此寶地不拿到手又怎會罷休。公元219年,恰逢魯肅去世,東吳內部一大聯盟就此渙散,關羽便趁此機會帶兵北上徵伐曹操,想要將襄陽奪為蜀漢所有。
  •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今天看到一條有意思的問題,問的是襄樊之戰,東吳孫權若不插手與曹操聯合,關羽能否打敗擊敗徐晃和張遼等人?
  • 襄樊之戰中,關羽已經名滿天下,為何龐德與徐晃還膽敢向他挑戰?
    他在戰場上,與龐德單挑被暗箭所傷,與徐晃交手八十合不分勝負。那麼,這兩人為何能夠不懼關羽,非要和關羽一爭高下呢?一、抬棺上陣的龐德。龐德與關羽的交手,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一般。龐德原本是馬超的副將,按理說不會與和馬超同為五虎上將的關羽交手。但是,在馬超帶兵去西川救援劉璋的時候,龐德因為生病被留在了漢中。馬超在投奔劉備時,根本就沒有管龐德的死活。被馬超這樣寡恩涼薄的主公拋棄。
  • 徐晃長驅直入敗關羽,此戰一代戰神隕落
    用來表示軍隊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前挺進,深入敵方心臟。 不久,樊城這一帶連降大雨,漢水泛濫。于禁所率援軍均被水淹,在關羽水軍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龐德力戰被俘殺。之後關羽又將駐守在樊城的曹仁團團圍住,隨時準備攻城,並生擒曹仁。 曹操得知部將失敗的消息,就派徐晃率軍前去支援曹仁,同時派人聯合孫權夾擊關羽。 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
  • 蜀漢中後期小五虎:關興王平馬岱張苞廖化,他們五人如何排名?
    王平的武力展現:南徵之戰,與魏延、張翼合力生擒猛將鄂煥;南安城交馬只一合生擒夏侯楙;冀城外與張翼合力擊退姜維;街亭之戰中與張郃大戰數十合,力窮敗陣;北原之戰,一刀斬殺魏軍押糧將岑威;魏延作亂,王平( 何平 )在南鄭與魏延交鋒, 「戰不數合」 詐敗而走。
  • 徐晃被顏良擊敗之後,為何要讓關羽出戰?曹操的安排,誰都說高明
    比如在河北四庭柱之中頗有聲譽的顏良,被袁紹所信賴,在戰場上也擊敗了徐晃,立下了功勞。沒想到卻在一個照面之中,就被關羽斬於馬下。然而問題就出在這,曹營之中徐晃雖然是數得上號的人物,但也不是最強的那個。為何在徐晃戰敗之後,曹操沒有選擇讓其他比徐晃強的人上陣,而是要關羽上場呢?
  •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徐晃和張遼能擋得住關羽的進攻嗎?
    先擺上結論,本文認為,襄樊之戰,如果孫權不幫曹操,關羽和徐晃之戰會進行三個階段。剛開始關羽不敵徐晃,被徐晃擊敗;然後關羽撤退,據守漢水,兩軍陷入僵持;之後關羽進行反攻,徹底擊敗徐晃,戰役的最終結果還是關羽獲勝。至於為何會出現這三個階段,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
  • 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曾大戰關羽,為何卻都不敢挑戰趙雲?
    徐晃這是記仇啊!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沒忘了華容道之恥。今天這樣說出來,充滿了挖苦和嘲諷,關羽大怒,舉刀來戰。正是以上原因,徐晃與關羽對戰就佔了上風。徐晃和張郃不敢戰趙雲,有以下幾個原因:1.趙雲在亂軍中殺入重圍,在他們眼前一合挑翻慕容烈,又一合刺死焦炳,徐晃和張郃仿佛看到長坂坡的一幕又要重現,心裡緊張。
  • 徐晃:此人不可低估
    而徐晃之所以要投奔曹操也並非因為滿寵的三寸不爛之舌,而是後來韓暹和董承之間爭鬥日益加劇,徐晃勸楊奉歸附曹操,楊奉本來是聽從了,可惜在韓暹的挑撥下又改變了主意,跟韓暹一起出兵去劫駕,在梁地被曹軍殺得大敗,徐晃權衡之下,投奔了曹操。相比楊奉的遊移不定,曹操可謂明主,徐晃從此便跟隨他南徵北戰,為曹魏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 文丑能擊敗張遼徐晃的圍攻,馬超是否可以擊敗張遼徐晃,結局如何
    先來說說文丑是如何擊敗張遼與徐晃的圍攻的?延津之戰,文丑率軍正好遇到曹操及其輜重部隊,曹操使用計謀大敗文丑,文丑手下軍隊雖敗,但作為將領的文丑絲毫不懼怕,獨自迎敵,這個時候曹操問手下誰可以擒拿文丑?於是張遼和徐晃應聲而出,兩人一起聯手衝向文丑。
  • 長坂坡趙雲大殺四方時,若徐晃和許褚聯手迎戰,能否降住趙子龍?
    張飛自不必說,四次大戰巔峰呂布而絲毫不落下風,甚至是【三國演義】中唯一令呂溫侯畏懼之人。相比張飛四戰呂布揚名天下,趙雲的崛起要晚許多。儘管初出茅廬便取得六十回合戰平河北名將文丑這這般戰績,但因此戰只是遭遇戰而未能廣為流傳。投入劉備麾下後,雖然也有相當亮眼的表現如一槍刺死與張郃齊名的高覽,但也未能掀起任何波瀾。不過俗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
  • 率土之濱徐晃解析 徐晃怎麼樣
    ,相似的武將就是曹純,不過比曹純優秀的地方是,徐晃增傷和破防都是針對我軍全體,相對於曹純來說更加優秀,不錯曹純在前幾回合的爆發力,徐晃則有所不及。徐晃增傷和破防效果概率互補,在回合後期隊伍仍然會有不錯的爆發效果。徐晃的增傷效果,白板全謀略加點的話,基本上40級可以有30%左右加成,效果還是不錯的。
  • 五子良將封神之戰:張遼逍遙津之戰,徐晃襄樊之戰,其餘三人呢?
    ,那麼五子良將的封神之戰:張遼逍遙津之戰,徐晃襄樊之戰,其餘三人呢?張遼一生戰功無數比如白馬之戰協助關羽,勸降昌豨,隨曹操平定袁譚袁尚,收復東萊諸縣,大破烏桓陣斬烏桓單于蹋頓,平定陳蘭、梅成叛亂等等,但要說他的封神之戰則是非215年的逍遙津之戰莫屬:此戰張遼先以800勇士突襲孫權並成功突圍,在孫權撤軍之際及時出擊差點活捉孫權,此戰過後張遼威震江東,孫權對張遼是又恨又怕,以至於日後曹丕三路伐吳時孫權還心有餘悸,特意寫信告訴諸將要小心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