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小瞧張郃,這個傢伙非常了不起。
在張郃的戰鬥生涯中,他單挑一共遇到過九個敵手:張遼、趙雲、馬超、張飛、楊昂、龐德、黃忠、魏延、關興。
在曹魏軍中,張郃遇到的敵手質量非常之高,幾乎都是硬碴子,戰鬥經歷非常豐富。但我們發現,張郃從未負過傷,在與如此眾多猛將的對戰中,他居然能夠全身而退了。
這說明張郃一個鮮明的特點:善於自保。
張郃若遇到差不多的敵手,他也敢力戰不退(比如張遼),而發現對手較弱,就迅速碾殺(比如楊昂),若遇到對方太強,他不冒任何一絲風險,轉身就跑(比如趙雲、馬超)。
憑著這個戰鬥原則,張郃成功地活到了後三國時代,熬死了所有武力排在他前面的諸位猛將,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
咱們來看看張郃對戰張飛,都是在漢中之戰時期,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回中。
回目: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
第一戰:
第一戰,
張飛與張郃戰到二十餘合,張郃後軍擾亂,退兵而去。
第二戰:
這第二戰,張郃夜襲失敗,被張飛截住,張郃臨危不亂,與張飛戰至三五十合方退。
第三戰:
第三戰,
張郃數合詐敗。第四戰,
張郃覺得上次戲演得不夠逼真,增加了回合數,十合後詐敗,想設伏困住張飛。
我們看到張郃並不懼怕張飛,屢次挑戰,還運用了各種方式,這是為什麼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隨著戰場經歷的逐步豐富,張郃的武力值有所提升;
2.張郃善於自保,他能夠保障自己即使敗陣也能全身而退;
3.自荊州以後,張飛在戰場上幾乎再無斬殺記錄,說明他戰鬥力下降。
4.劉備獲得益州以後,張飛受封為徵虜將軍、新亭侯,位高權重,不復當年玩兒命衝鋒陷陣之膽勇。
所以,張郃敢壯著膽子挑戰張飛,效果還蠻不錯,張飛也很難奈他何。
再來說說徐晃戰關羽。
徐晃的戰鬥質量也是驚人的高,看看徐晃在戰鬥生涯中曾經遇到過的強手:許禇、顏良、文丑、張飛、趙雲、龐德、關平、關羽。這樣的戰場經歷簡直太輝煌了,非常之難得。
徐晃與關羽一戰是在襄樊之戰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徐晃受命前去救援曹仁,在戰場上與關羽對陣。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六回中。
回目: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徐晃與關羽
兩人大戰八十餘合,書中沒有說「難分勝負」,可見當時關羽已經落在下風了。
那麼,我們分析,為什麼徐晃能夠在關羽面前耀武揚威呢?有幾個原因:
1.關羽戰鬥力下降了。自到荊州以後,和張飛一樣,關羽的戰鬥力也褪化很快,再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戰績;
2.關羽地位上升。此時關羽已官至前將軍,漢壽亭侯,假節鉞,乃是一方重鎮首領,自重身份,不願意再拼命了;
3.關羽箭傷未愈。關羽戰龐德,挨了一箭。後來在樊城下,又被毒箭射傷,雖然有神醫華佗診治,但短短時間內,連續兩次手術,再健康的身體也扛不住;
4.徐晃有備而來,幹擾了關羽的心態。我們看到,徐晃與關羽對戰前說了一句話:「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因私廢公。」
這句話其實是兩人上次見面時,關羽所說的。在赤壁之戰,曹操敗走華容道,被關羽攔住,曹操求情,關羽曾經說:「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
徐晃這是記仇啊!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沒忘了華容道之恥。今天這樣說出來,充滿了挖苦和嘲諷,關羽大怒,舉刀來戰。
正是以上原因,徐晃與關羽對戰就佔了上風。
再來說說張郃和徐晃對陣趙雲的情況,這是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中。
回目:佔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徐晃和張郃不敢戰趙雲,有以下幾個原因:
1.趙雲在亂軍中殺入重圍,在他們眼前一合挑翻慕容烈,又一合刺死焦炳,徐晃和張郃仿佛看到長坂坡的一幕又要重現,心裡緊張。
2.趙雲在他們面秀了一套槍法,「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和徐晃覺得太恐怖了,不敢當小白鼠嘗試。
3.重圍中還有個黃忠,趙雲衝進去就能與其會合,這兩個人若是聯起手來,張郃和徐晃恐怕要惹下大麻煩了。
4.最重要的一點,張郃心中有暗忌,不願意打。
張郃有什麼忌諱呢?其它他最忌諱的是身邊的戰友――徐晃。
我們都知道,張郃以前在河北袁紹麾下,被稱為「河北四庭柱」。但我們仔細看書,就會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河北四庭柱其他三人:顏良、文丑、高覽的死亡,徐晃都是見證人。
白馬坡一戰,顏良曾與徐晃交手,關羽在萬軍中取顏良首級,徐晃就在坡上看著。
文丑出陣,徐晃又出戰,關羽再斬文丑,徐晃又在旁邊看著。
穰山一戰,曹軍八面埋伏,徐晃也奉命率部圍堵,那一戰,趙雲槍挑高覽。
現在又遇到趙雲,身邊又是徐晃,張郃回頭看著徐晃那雙貓頭鷹一般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心的不禁瀰漫起無邊的恐懼。
所以,張郃心中大忌,他是絕對不敢迎戰的。而旁邊徐晃看著張郃蒼白而恐懼的面容,瑟瑟發抖的雙腿,被他感染了,也不敢迎戰。
- END -
內容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 謝 關 注,歡 迎 分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