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謬誤:究竟誰在交易所玩合約?

2021-01-12 金評媒

作者: 曉楓說   

相比平臺一夜人間蒸發的P2P行業,在幣圈玩合約的人,是幸福的,畢竟他們還能和平臺當面對質,上演一出出「受害者」維權的大戲。

其實在幣圈裡,這已不是第一次因合約交易爆倉而引發投資者維權的風波。而諷刺的是,一次次的維權風波,依舊沒有嚇退那些瘋狂的投機主義者。

一、究竟誰是受害者?

每次風波,都有用戶號稱因爆倉損失幾百、上千萬,說起來比誰都慘。最近一位參與維權的爆倉用戶更是哽咽著說,自己家裡一直處於負債狀態,妻子又得了抑鬱症,「這幾天我過得很煎熬,在妻子面前還要嘻嘻哈哈,假裝什麼都沒發生。」

一直負債,還是要玩合約,或者說,正因為一直負債,所以才玩合約?我們應該怎麼理解這個群體?這個群體究竟能不能稱得上是「受害者」?

其實很難講。我甚至認為沒有什麼受害者,都是作的。

合約交易的高收益率眾所周知,和現貨交易相比,合約交易由於槓桿效應,收益率可以成倍數增加,比如加10倍槓桿,你有1000元,交易所借給你9000元,你用10000元做交易,來獲得本來利潤的10倍。

這簡直是對那些激進型投資者的致命誘惑,尤其是市場好的時候,買啥都可能賺,為啥不賺它個10倍?不過話說回來,與合約交易高收益率相對的,則是它的高風險率,同樣成10倍數的增加。這一點其實也沒什麼異議,玩合約交易的人心裡都明鏡一樣。

但還是要玩,而且很多人槓桿越加越大,即使都知道幣圈是出了名的波動劇烈。市場好的時候,可以用悶聲發大財來形容他們,幣圈裡一天就把財富從0推高到1000萬的造富故事很多,這時候是絕對不會有人跑出來抱怨,賺這樣的錢是否心安理得的。一旦市場逆轉,從牛轉熊,虧了錢的人就都跑出來了,爬樓上吊、喝藥維權,一副欲生欲死、仿佛整個世界都欺騙了他一樣。

不過,沒人意識到,或者沒人願意承認,一開始其實就是自己非要玩合約、非要瘋狂加槓桿的啊。筆者就不玩,一是窮,玩不起;二是心臟不好,對抗不了巨大波動,索性不玩。

在很多維權的人中,有個投資者的觀點很有代表性,「我只是希望把損失要回去,不希望平臺倒閉」。

你看,這就是賭徒心態啊,只想贏不能輸,贏錢的時候不說,虧錢的時候他們也不想讓平臺倒掉,只是想把損失要回來。

說實話,這種心態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半年多前,錢寶網暴雷,涉案數百億,當時筆者潛伏在錢寶網維權群五日,「寶粉們」當時的反應可著實令筆者驚愕不已,甚至一度懷疑他們是否是真的受害者。事發之初,「寶粉」們質疑公安官方信息,不相信錢寶網真是騙局,後來一度演變到「維權群」變身「取暖群」,那些受害者們堅信雷哥,堅決不報案。其實很多人心裡也都明鏡一樣,之所以做出這些舉動,只是想忽悠後來者接盤,為自己挽回損失、儘早退出製造煙霧彈而已。

當然,我們不能直接下定論,說玩合約的人都是賭徒,事實上,這既是對合約交易的一種誤解,也不能很好的理解為什麼熊市時這些投資者依然很激進。那麼,除了高收益率、高風險率,合約交易還有什麼?熊市時,這些投資者又在想什麼?

二、資產保值與賭徒謬誤的對抗

事實上,在市場走熊的時候,合約交易還有另一層重要的穩定器作用,那就是資產保值,讓資產儘可能不縮水。

以OKEx做個例子。為了不讓比特幣裸泳,很多投資者選擇給它帶上一個救生圈,這就是套期保值。也就是說,投資者通過持有與現貨市場相反的虛擬合約,為現貨市場上的比特幣鎖定成本和收益,以期對衝價格風險。對於比特幣來說,無論是現貨市場還是合約市場,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是相同的,現貨和合約的價格往往同漲同跌,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一特性,進行套期保值,無論價格是漲是跌,總會出現一個市場盈利而另一個市場虧損的情形,盈虧相抵,就可以規避因為價格波動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

當然,這裡面有個關鍵是,無論是賣出套期保值,還是買入套期保值,進入和離開合約市場的時機要對才能成功保值。套期保值操作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也意味著放棄了獲取投機性收益的機會。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一個價值投資者,注重長期價值,選擇套期保值肯定是秉持保守、穩定心態或預期的。這樣的框架,似乎天然不適用那些激進的、炒短線的賭徒們。

想了想去,恐怕只能用經濟學裡的賭徒謬論或者熱手效應來解釋這些人的心理了。

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亦稱為蒙地卡羅謬誤,以為隨機序列中一個事件發生的機會率與之前發生的事件有關,即其發生的機會率會隨著之前沒有發生該事件的次數而上升。比如在賭場裡,如果遇到連續多次是一個顏色(比如連續五次都是紅色),那麼很多賭徒就會果斷出手,在下一把押上重注賭另一個顏色(比如黑色)。當然,賭徒謬誤也指相信某一個特定的結果由於最近已發生了(「運氣用盡了」)或最近沒有發生(「交黴運」),再發生的機會會較低。

也就是說,市場走熊,大部分人都在虧錢、趨向保守止損的時候,賭徒心理強的人則可能會選擇激進,認為虧著虧著,就應該轉運贏錢了,賭自己會贏。

在賭場裡很常見的「熱手效應」,也可以解釋一部分合約玩家的行為,尤其是那些曾經靠合約交易賺到大錢的人。所謂熱手效應,打個比方,在21點桌上,如果有一個玩家連續贏了莊家幾把,那麼在邊上圍觀「飛蒼蠅」的群眾可能會產生這位玩家「手氣非常好」的錯覺,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把更多的籌碼賭在這位玩家上。

放在合約交易這個語境裡,那些曾經靠合約交易連續賺到錢的玩家,很可能產生錯覺或膨脹心理,不會輕易選擇離開或保值,趨向認為自己是那個「被上帝寵幸的人」,仍然會繼續賺下去。

一邊是熱手效應下以為自己還會繼續賺,一邊是賭徒謬誤下以為虧著虧著接下來必然會賺,這樣複雜而澎湃的心態,可能在驅使著賭徒們摩肩接踵地圍坐在合約交易的「賭桌」上,直到被波動巨大的市場無情地爆倉出局。

至於提供合約交易的OKEx,它到底怎麼樣,是好是壞,是有意還是無意,至少在我看來,沒那麼重要,它存在著,就有存在的合理性,否則就不是維權風波衝擊之下,OKEx依然堅挺了。

正如前段時間德州撲克關停風波,筆者採訪一位知名職業牌手所指出的那樣,「自控能力不好的人,不玩德州也一樣啊,足彩、彩票什麼不能賭,都是個人的,和德州本身無關啊」。

確實,對於賭徒們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曉楓說 金評媒、虎嗅等認證作者。

相關焦點

  • 從賭徒謬誤引發的思考
    有一個笑話是關於賭徒謬誤的,大意是: 一個人乘坐飛機時總帶著一顆炸彈,他認為這樣就不會被恐怖分子炸飛機了,因為一架飛機上有兩顆炸彈的可能性非常小
  • 賭徒謬誤:別憑感覺做交易
    問及原因,回答往往是「風水輪流轉,總不能老是我輸吧,輸的越多,越感覺下一盤可能會走運……」  定義  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亦稱為蒙地卡羅謬誤,是一種錯誤的信念,以為隨機序列中事件發生的概率與之前發生的事件有關,即其發生的概率會隨著之前沒有發生該事件的次數而上升。
  • 「賭徒謬誤」,千萬別被自己坑了
    賭徒謬誤,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不合邏輯的推理方式。拋硬幣遊戲,你肯定玩過。假如你已經連續拋了10次硬幣,這10次都是正面朝上,那麼下一次,你會選擇正面還是反面?賭徒謬誤,就是因為將前後互相獨立的隨機事件在某種程度上自我相關。怎麼樣算是獨立的隨機事件呢?比如說,拋硬幣一次,是一個隨機事件,再拋一次,是另一個隨機事件。兩個事件獨立的意思是說,第二次的結果並不依賴於第一次的,互相沒有關聯。
  • 賭徒謬誤:賭博與大數定律
    賭徒謬誤便是一種常見的、不符合概率規則的賭徒錯誤心態,經常被賭場利用。賭徒謬誤(The Gambler's Fallacy)賭徒謬誤的來源是因為將前後互相獨立的隨機事件當成有關聯而產生的。怎麼樣算是獨立的隨機事件呢?
  • 《爐石傳說》中的認知偏差:賭徒謬誤
    在第一部分中,我打算談到可能是有關隨機性的最常見的謬誤——賭徒謬誤。當你打爐石或者其他卡牌遊戲時,你總要依靠一定的運氣,而理解賭徒謬誤可以讓你在每一個隨機時刻看起來完全不一樣。我也會給一些賭徒謬誤的確有效的例子。什麼是賭徒謬誤其實很簡單。
  • 為什麼賭徒總相信賭博能贏錢?心理學家:這是因為賭徒的三大謬誤
    關於這樣一種心理,心理學家總結了賭徒的三大謬誤;揭示了賭徒對賭博活動的錯誤認知,希望賭博的人認清賭博無法真正贏錢的真相,鼓勵大家遠離賭博。賭徒的謬誤一:賭博獲勝的機會隨著賭博的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很多賭博的人在輸錢後總會有這樣的一番言論:「我輸了好幾次了,下次我肯定能贏,不可能一直輸」。他們認為輸得多了之後,那麼下次投注贏錢的概率就會增加。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賭徒謬誤
    而這其實是賭徒謬誤。賭徒謬誤亦稱為蒙地卡羅謬誤,這是一種錯誤的信念,以為隨機序列中一個事件發生的機率與之前發生的事件有關,即其發生的機率會隨著之前沒有發生該事件的次數而上升。這是賭徒自己的一套理論,其特點在於始終相信自己的預期目標會到來,就像在押輪盤賭時,每局出現紅或黑的概率都是50%,可是賭徒卻認為,假如他押紅,黑色若連續出現幾次,下回紅色出現的機會比例就會增加,如果這次還不是,那麼下次肯定是,這是典型的不合數理原則,實際上每次的機會永遠都是50%。
  • 賭徒謬誤:往往是那些你堅信不疑的東西,讓你徹底失敗
    原創 人神共奮的職場心理 看似迷信的熱手效應,看似科學的賭徒謬誤你幫助過的人,和幫助過你的人,應該向誰求助?
  • 【漫話統計】賭徒謬誤的統計解析
    儘管隨機性的基本原理產生於日常的邏輯,但其導致的許多後果是違反直覺的,應用不慎就會造成許多判斷失誤、決策失當,概率統計中的「賭徒謬誤」就是典型的一例。 所謂「賭徒謬誤」是指根據某事件近期發生情況,而覺得某個具有確定發生概率的事件,其發生的可能性是增加或減少了。
  • 賭徒謬誤和概率認知偏差
    這個時候那些覺得是1/32的小夥伴,就陷入了賭徒謬誤。        先來看一下什麼是賭徒謬誤?賭徒謬誤也稱為蒙地卡羅謬誤,蒙地卡羅是摩納哥一個大賭場的名字,摩納哥是位於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小國,由於他的賭博業特別發達,也被稱為賭博之城。賭徒謬誤,它是一種機率謬誤,認為隨機序列中一個事件發生的機率與之前發生的事件有關。
  • 賭徒謬誤的認知神經機制
    然而,受賭徒謬誤影響的人通常會認為第五次更可能出現紅色,認為再次轉動輪盤結果為黑色的概率是 1/32 ≈ 0.03125(≤0.05,這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所以下一次更有可能轉出來的是紅色。具體而言,賭徒謬誤是指人們在知覺隨機序列過程中,當連續出現相同結果時人們傾向於認為這一結果再次出現的概率會降低。早在上世紀中期,心理學研究者就開始關注賭徒謬誤現象。
  • 賭徒謬誤:賭博與大數定律丨張天蓉專欄
    賈格爾是幸運的,但更多的賭徒卻是十賭九輸。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因為所有賭場遊戲的概率設計本來就是以利於賭場為準,這樣賭場才能穩賺不賠;另一方面,利用賭徒的心態也是賭博遊戲設計者們的拿手好戲。賭徒謬誤便是一種常見的、不符合概率規則的錯誤心態,經常被賭場利用。
  • 賭徒謬誤之冰山一角
    但人在說中一件事情之後,都不會認為是自己運氣好,而是認為自己厲害,這樣的情況在賭徒身上尤為常見,賭徒一般在下了一注金額比較大的注且贏了之後,通常都會很佩服自己的英明,如果有朋友在身邊的話,肯定少不得要炫耀一番:「你看,我說得沒錯吧,要是聽你的就全完蛋了。」如果輸了呢,就怪自己運氣不好,不做聲了,或者也做聲,說:「我就知道特麼會輸的,我本來還想不下注的。」
  • 「賭徒謬誤」-你不夠好,你只是在這個細節上迷失了方向
    這後來被稱為「蒙特卡洛謬誤」,或「賭徒謬誤」。賭徒的謬論是什麼?也許我們都有過拋硬幣的經歷。當你擲硬幣時,如果正面連續出現幾次,你認為下一次,反面出現的概率會很高嗎?為什麼生產「賭徒謬誤」?賭徒謬論之所以如此普遍,是因為我們對一系列概率事件有一個均值回歸現象。換句話說,我們將形成「小數法則」錯覺,即在有限的事件樣本(例如10次、100次)中,這一系列事件將出現平均分布。事實上均值是一種統計算法,需要基於足夠大的樣本量。
  • 人際關係中的「賭徒謬誤」——你不是不夠好,只輸在了這個細節上
    這被後來的人們稱為「蒙特卡洛謬誤」,也就是「賭徒謬誤」。什麼是賭徒謬誤?可能我們都有過拋硬幣的經歷。拋硬幣的時候,如果連續幾次出現了正面,你會不會認為,下一次,會有很大概率會出現反面?為什麼會產生「賭徒謬誤」?賭徒謬誤之所以會這麼常見,是因為我們對於一系列的概率事件,會有一種均值回歸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會形成一種「小數法則」的錯覺,認為在有限的事件樣本(比如10次、100次)中,這一系列事件就會出現均值分布。
  • 讀心術:賭徒謬誤,利用三個成功概率,讓你正確選擇戀愛對象
    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看過那些輸得傾家蕩產的賭徒,到了家破人亡時還不知悔改。在賭徒的眼裡,輸了是自己的運氣不好,下一次肯定會遇到好運,讓自己翻本。可結果卻輸光了家產,弄得妻離子散的結果。我們從各種影視劇中可以看到,賭徒輸慘的時候,嘴裡喊著自己壓注的大小,最後還是以失望收場,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賭徒謬誤。
  • 交易所合約是什麼意思?怎麼玩?
    交易所合約:此文章適合合約玩家閱讀,以及合約帶單團長,合約團隊領導人,當然小白還是可以了解一下的,學習一些合約知識對以後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合約的魅力我們通常在交易所裡進行的幣和幣交易屬於現貨交易,也就是說這些交易的數字貨幣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你有1個BTC就只能賣出1個,你有1000個USDT就只能買入與之等價的其他幣種,這個就是我們說的現貨交易。而這種只能在上漲行情買漲賺差價的行為就是大家常說的做多。
  • CCR智能炒幣機器人:合約應該怎麼玩才安全?
    火幣的合約有當周、次周、季度、永續合約 而OK也是炒幣:數字貨幣合約怎麼玩??火幣、okex交易流程也很簡單。大家都知道,數字貨幣合約是帶槓桿的,這也是廣大「賭徒」痴迷的地方,就拿比特幣OK交易所的100倍槓桿來說,我用幾千塊可以隨隨便便賺上萬塊,於是乎一開始賺到部分錢的人就想我要是投幾萬進去豈不是可以賺幾十萬,這種類似的暴富心理很多人都會有,但是正真賺的運氣好的沒有幾個,大部分都是直接爆倉。
  • 交易所精雕合約產品備戰牛市
    如今,很多交易所又基於基礎合約業務精雕細琢,推出了USDT正向合約、止盈止損、混合合約等細分功能。 在市場反饋中,混合合約受到了不少用戶的好評。其主要特點體現在,支持使用一個或多個幣種做保證金,盈利可統一結算為USDT,這使得用戶不必頻繁換倉也能隨意做多做空其它幣種,提升了交易自由度。市面上,58COIN、BiKi等交易所都支持混合合約交易。
  • 破除「蒙地卡羅謬誤」的心理迷咒
    這其實是一種叫「蒙地卡羅謬誤」(也稱「賭徒謬誤」)的心魔在作怪。「蒙地卡羅謬誤」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不合邏輯的推理方式,即認為一系列事件的結果都在某種程度上隱含了自相關的關係。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德國神奇章魚保羅,它準確預測2010世界盃半決賽西班牙擊敗德國,締造了世界盃戰果預測六連中的完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