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專題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首次提出「雙城經濟圈」的概念,並將成渝聯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一年來,川渝兩地稅務部門有哪些動作?1月14日,重慶市稅務局和四川省稅務局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二次聯席會議通過視頻方式召開,交出了川渝稅收徵管服務一體化的答卷。
一年來,川渝稅務部門在共同籤署的《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備忘錄》框架下,圍繞26項重點合作任務,省、市、縣(區)三級聯動,推進了稅收徵管協同共治、便捷辦稅同標同質、涉稅數據共享共用、多級合作同步聯動等工作。
推進稅收徵管協同共治
聯合創新稅收徵管舉措
在推進稅收徵管協同共治方面,兩局聚焦川渝稅收徵管一體化目標,聯合創新稅收徵管舉措,協同統一稅收執法標準,共同防範稅收管理風險,持續推動兩地稅收徵管水平提升。
互認川渝兩地市場主體的涉稅「身份證」是徵管一體化的基礎,兩地稅務部門共建川渝實名認證「共同體」,統一川渝稅收實名認證標準,推動稅收實名數據「一方認證、兩方互認」,累計交換稅收實名認證數據650餘萬條;共推跨省(市)業務辦理「一網通」,共同研發電子稅務局「川渝通辦」特色辦稅功能,聯合推出「新辦納稅人登記」、「跨區域涉稅報驗」、「自然人代開發票」、「車購稅申報」等跨省市通辦套餐,納稅人登錄本地電子稅務局即可在線辦理跨省涉稅業務,累計受理川渝174戶納稅人辦理跨省業務294筆。積極協調兩地人民銀行,全國首創線上跨省繳稅「新模式」,打通「財稅庫銀」聯網通道,拓展本地國庫清算範圍,納稅人網籤三方協議後,即可使用原有銀行帳戶在線實時繳納省市外稅款,川渝異地繳稅進入「零跑路」時代。
在政策執行上,川渝稅務推進稅費政策執行「同口徑」,推動統一兩地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執行口徑,協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界定標準統一,共同確定毗鄰地區城鎮土地使用稅標準,進一步深化油氣企業稅收徵管合作,統一資源稅計徵方式,縮小稅率差異。同時遵循同一違法事項一個處罰標準的思路,將兩地逾期未申報簡易處罰標準統一為個人50元、單位100元,推動兩地稅收處罰標準統一。
在管理上,川渝稅務構建稅收風險管理「一張網」。推動涉稅風險跨區域聯合監管,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增值稅發票風險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完成3批9418戶次「實名異常企業」「走逃(失聯)企業」「黃金手機票風險企業」等高風險企業票流數據和關鍵人員信息交換,聯合開展風險分析,研究發票虛開新動向。深化數據交換共享,完成2.1萬戶千戶集團企業名冊數據和77戶重點製造企業經濟調研數據交換共享;建立大企業風險聯合分析機制,探索聯合風險掃描、分析和應對。
推進便捷辦稅同標同質
持續優化辦稅服務
在推進便捷辦稅同標同質方面,川渝稅務聚焦辦稅堵點、難點,持續優化辦稅服務。
一方面是推動納稅信用互認,推動納稅信用一地評價評定、兩地互查互認,依託川渝涉稅數據交換專線,推動納稅信用數據交換共享,深化納稅信用運用,確保納稅人在川渝兩地稅收徵管、納稅服務、風險管理中均可享受同等的管理和服務。
同時,推進辦稅服務同質,規範辦稅服務廳場所標識,選取重慶江北區、南岸區稅務局和成都錦江區、成華區稅務局聯合打造川渝辦稅樣板服務廳。按月交互共享地方稅收政策、辦稅流程,涉及11類21項納稅服務事項,推動納稅服務答覆口徑一致。拓展跨省市通辦範圍,聯合確定20項線下跨省通辦事項清單,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異地辦稅負擔。
以及推動涉稅諮詢通答,按照共享、共答、共促的理念,積極推動川渝納稅諮詢政策知識庫、諮詢服務時間、通用政策答覆口徑、坐席人員培訓教育、諮詢熱線質量檢驗、團隊運行管理模式「六個統一」,強化諮詢人員、諮詢業務「兩個互動」,構建川渝一體化納稅諮詢服務體系,推動實現川渝納稅人向任何一方稅務機關均可諮詢兩地涉稅問題。
深化稅收大數據應用
推動涉稅數據共享共用
在推動涉稅數據共享共用方面,深化稅收大數據應用,搭建數據交換「雙通道」,積極推動川渝涉稅數據共享,2020年7月,聯合協調總局在雲平臺搭建川渝涉稅數據交換私有空間,打通川渝稅務數據交換通道。2020年10月,依託政府數據交換專線,搭建川渝涉稅數據交換專線,升級數據交換通道,實現涉稅數據實時交互共享。依託數據交換「雙通道」,兩局先後交換稅收實名認證信息、異常企業信息、高風險納稅人信息等涉稅數據910餘萬條,為兩地稅收徵管協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兩局還聯合開展稅收經濟分析,深入調研川渝兩地稅情,聯合挖掘涉稅數據,召開「第二屆陝川渝稅收經濟區域聯合分析工作推進會」,從稅務視角深入比較分析兩地經濟產業發展特點和優勢,提出工作建議。重慶市局、四川省局聯合完成經濟分析5篇,其中《打造毗鄰區宜業宜居產業園 共建產業集群夯實增長極》《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經濟發展分析的報告》等分析文章得到兩地黨政領導肯定性批示。市州聯合完成經濟分析文章22篇,積極服務地方黨政決策。
兩地市、縣稅務部門
主動融入地方合作框架
除了省級稅務部門層面,兩地市、縣稅務部門也主動融入地方合作框架。現場部分合作單位交流發言,成渝兩地已形成「萬達開」統籌發展示範區、渝北廣安「高竹新區」產城融合新區、榮昌內江、以及江津瀘州、合川南充、北碚綿陽、潼南遂寧、榮昌樂山、大足潼南資陽等「N」個特色協作區同步推進的合作格局。
萬州、達州、開州稅務局、重慶市第六稽查局聯合制定《天然氣行業稅收徵管服務工作指引》,深化天然氣行業稅收聯合管理;渝北、廣安聯合成立高灘—茨竹產城融合新區稅收服務工作站(室),服務跨省一體化發展實驗區稅收徵管;榮昌、內江協同夏布行業出口退稅管理,共享徵管數據,統一管理標準,共優納稅服務,聯合風險管控;江津、瀘州聯合開展白酒稅收管理;渝北、雙流聯合開展建安行業監管;合川、南充共享「綢都稅友」服務平臺;潼南、遂寧聯合開展個體定額核定,統一新辦企業發票領用規則;資陽、大足、潼南共同探索廢舊物資收購企業發票聯合管控機制。
2021年將重點
在四方面展開務實合作
一年來,面對疫情影響和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川渝兩地各級稅務部門緊密團結,稅收合作多點開花,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新的一年,川渝稅務怎麼幹?會上也做了明確部署。
會議討論確認了川渝稅收協作聯合辦公室(以下簡稱「聯合辦公室」)制定的稅收服務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圍繞貫徹落實「綱要」,《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主要分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和強化川渝稅收協作基礎建設等四部分,包括協調統一川渝兩地稅務行政處罰「首違不罰」事項清單、聯合推行「十一稅合一」綜合申報、推行報驗登記「零手續」、聯合推進12366「六統一、兩互動」、完善川渝稅務數據交換機制等共15項具體重點任務。
兩地稅務部門表示,將攜手共進、務實合作、相向而行,全力以赴推動建立更加穩定、深入、全面的合作關係,同唱稅務「雙城記」、共建雙城「經濟圈」,切實推動川渝稅收徵管一體化和辦稅服務便利化,進一步提升川渝納稅人繳費人的體驗感、獲得感,開創川渝稅收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局面。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