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繼《百年孤獨》之後又一本被稱為經典的著作,它是在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
書中發生的背景是在1879年一個動蕩的年代,主要講述了窮小子阿里薩因為在送信時,無意間看到了費爾明娜,從此陷入愛河,從追求到互相往來,再到被拋棄,最後又走到了一起,歷經51年。
有人說,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把人類的孤獨寫到了極致,而《霍亂時期的愛情》則把愛情表達到了極致。它甚至可以被稱為是一部愛情百科全書,因為在這本書裡,你能看見愛情所有模樣:有一見鍾情,暗戀,夫妻感情,老少戀,一夜之情,甚至婚後出現感情不忠等等。
馬爾克斯是一個敏銳的觀察者,他把一個少女從懵懂到成熟,再到成為人婦,以及變成守寡老人,又收穫了老人戀,所發生的一切都描繪得很細緻,真實。在這本書裡,馬爾克斯並不僅僅是描寫愛情有多麼地浪漫,而是將愛情貫穿在主角這一生中,真實地展現了愛情在每一個階段產生的變化。
如果說,一生一定要讀一本跟愛情有關的書,我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不可錯過。
下面就簡單聊聊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個片段帶來的感觸。
1、 愛情的各種模樣及其真實體現
阿里薩對費爾明娜的追求始於一見鍾情,他追求愛情的方式是不停地給費爾明娜寫情書,最終費爾明娜被感動了,開始和阿里薩互通信件,那個時候他們還只是情竇初開的少年少女,可惜好景不長,費爾明娜的父親發現後,毅然斬斷了這條情絲。雖然費爾明娜也曾努力想要和阿里薩在一起,但當他再次見到阿里薩時,卻猛然發現,自己對他只不過是一場幻覺。
這個場景,讓很多人想到,我們每個人在愛情來臨時,都會像阿里薩那樣熱烈,將對方理想化,把一些美德和想像中的情感全部歸屬對方。而費爾明娜何嘗不是如此?她被對方打動,然後開始沉溺其中,可當她被父親拉回現實,覺得應該抽身時,又會很清醒地去衡量對方的一切,然後發現之前的一切全是虛幻的想像。只不過她「醒」了,另一個人卻一直在堅持。
最終,費爾明娜和當地的名醫烏爾比諾在一起。雖然費爾明娜最初不是很情願,但她卻對現實妥協,選擇了烏爾比諾,並開始了讓所有人都羨慕的婚姻生活。
婚後,費爾明娜表面過得很風光,實際卻被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折磨,有令她提起來就很不舒服的婆婆,有柴米油鹽的瑣碎,以及對丈夫的崇拜感日漸消失,但她依然把這個家打點得很妥當,每天都讓自己保持得很得體。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快步入暮年之時,卻發現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有染。
她選擇暫時離開,卻保持著名義上的夫妻關係,可最終又盼著丈夫能悔過,重新來找她回去。當然,她如願了。
這種狀態真的像極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選擇愛情時的猶豫、不確定,和最終在婚姻生活中無奈的模樣。
阿里薩雖然一開始被費爾明娜拒絕了,也痛苦過,也曾想一直等著費爾明娜,想為她守身如玉,但因各種機緣巧合,他又從其他女人身上找到了能臨時忘卻這種痛苦的方式,從此,他一直不停地試圖用這種方式去尋找精神寄託。
也是因為如此,對於這段愛情,有人說,阿里薩並不忠貞,因為他在和費爾明娜分開後這段日子裡,不停地擁有各種各樣的情人,一共經歷了622個,感覺很狗血,
但在阿里薩心理,他對費爾明娜絕對是忠誠的,因為他在精神上從來沒有接納過任何人。
其實,阿里薩一邊在思念費爾明娜時一邊和別人在一起,一開始我也不覺得他的愛情有多崇高,但就在他七老八十了還在惦記,堅持,最後毅然決然地來找費爾明娜,真的受到了觸動,結尾也確實讓阿里薩對費爾明娜的感情得到了升華。
對於愛情,什麼才是忠貞?馬爾克斯似乎給了一個答案:阿里薩經歷了622個情人,一生卻只愛一個「得不到」的人。
雖然這個答案很難讓所有人接受,但我認為,這就是超出生理需求之外真正的愛吧。
其實,看《霍亂時期的愛情》時,一開始只是好奇這段感情的發展,對於男女主人公的所有事件讀起來情緒並沒有那麼大的起伏,但卻特別容易停不下來。主要是因為馬爾克斯把很多場景和男女主的心理活動描述得特別細膩、真實,很容易讓人得到共鳴,從而引發思考。
比如,對烏爾比諾的各種衰老,以及他既害怕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心理活動描寫就很讓人身臨其境。
在費爾明娜和烏爾比諾身上,馬爾克斯描述得最精彩的應該是他們步入老年後的相處模式。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竟然很細緻地描寫了烏爾比諾上廁所的問題:
年輕時,他尿得又準又直,在學校裡他曾是瞄準瓶子撒尿的冠軍,但隨著歲月的消磨,不僅勢頭減弱,而且還歪歪斜斜,分成許多支流,最後變成了一股無法駕馭的虛幻之泉,儘管他每次都做出極大努力想讓它走直線。
而對此,費爾明娜都看在眼裡,卻沒有指出來。
甚至還會用大段文字描寫烏爾比諾沐浴的狀態,以及費爾明娜是如何習慣這一切,並服侍著他的。
總之,從對人物、場景細節到心理活動,馬爾克斯雖然寫得細緻又不讓人覺得囉嗦,如果你有時間讀這本書,會發現比我描述的要精彩很多。
2、 結語
雖然《霍亂時期的愛情》讀起來沒有那麼激情澎湃,和一般的言情小說很不同,但卻戳中了很多人的內心。
看到一句話說:
所謂名著,打動讀者的不是虛幻出來的美好,而是身臨其境的真實。
《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如此。
常常覺得讀馬爾克斯的小說,如果你經歷過,就會找到很多共鳴,如果你沒有經歷過,也能窺見很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狀態:
雖然是小說,卻感覺像在描述真實的情景,每每讀罷總能得到很多的思考。
以上,只是小說的一部分提煉,如果你想了解有關愛情的所有模樣,可以戳連結細細品味。
這本書和《百年孤獨》敘述風格很不同,讀起來更輕鬆一些,而要表達的思想卻一點都不膚淺。
關於阿里薩和費爾明娜這樣的愛情,您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