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黃岱昕/文 孫倩/製圖
一個健康碼,讓不少銀髮族撓頭。其實,老年人的不便,不僅體現在跟不上飛速發展的科技上。為了讓老人生活更美好,國家再次出手,這次的目標是:老年友好型社區。
最近,國家衛健委在其官方網站掛出一則通知,要創建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時間線很明確,到2025年,要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全國城鄉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15年,從示範引領到全國覆蓋,老年人身邊的環境將對他們更加友好。
為什麼要讓社區對老年人友好?首先就是國情。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我們著力構建的養老服務體系,是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大部分人還是要在家養老,而社區就成為最主要的依託。社區是老年友好型的,大部分人的養老都會更有幸福感。
老年友好型社區,滿足的是老人在居住環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參與、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與此對應的,創建全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也將從六個方面著手,包括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提升為老年人服務的質量、擴大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為老服務的科技化水平。
具體措施上,可以說軟硬體兼顧。家裡面,要支持對老年人住房的空間布局、地面、扶手、廚房設備、如廁洗浴設備、緊急呼叫設備等進行適老化改造、維修和配備;住宅公共設施要進行無障礙改造,特別是坡道、樓梯、電梯、扶手等,要保障老人的安全;精神方面,不僅要引導和組織老年人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活動,參與社區公益慈善、科教文衛等,還要開設老年教育學習點讓老人們老有所樂。
在通知的附件中,還分城鄉給出了全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的試行標準。從居住環境的便捷、整潔,到醫療和康養機構的便利可及,再到法律援助、社區探訪等社區工作的完善,甚至還有孝親敬老氛圍的營造,標準可以說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創建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受益的也不止是老人。譬如老舊小區增設電梯、社區道路人車分流,提升的是整個社區的生活品質。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危房改造的關注,則讓美麗鄉村更添亮色。社區對老年人友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鄉村振興、精神文明建設等重大主題密不可分,互為促進。社區養老要想搞得好,需要多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
河南能創建出多少全國示範性社區?預測這個問題前,不妨先看看河南在社區養老方面的成績單。目前,我省已經有鄭州、許昌、洛陽、鶴壁、商丘、焦作、信陽等7市先後被確定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鄭州市提供場地和設施,安排建設運營補貼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許昌市建成22個「三位一體」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洛陽市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建設「醫養結合智慧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這些經驗都已被作為先進典型推廣。省級層面,河南出臺了《關於財政支持城鎮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省級財政統籌相關資金,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省級補助標準補助市縣,支持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對於城鎮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按每張床位3000元的省級補助標準補助市縣。有如此堅實的基礎,相信在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創建中,河南一定不會缺席。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