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新詞|老年友好型社區要來了,銀髮族將收穫什麼

2020-12-23 瀟湘晨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黃岱昕/文 孫倩/製圖

一個健康碼,讓不少銀髮族撓頭。其實,老年人的不便,不僅體現在跟不上飛速發展的科技上。為了讓老人生活更美好,國家再次出手,這次的目標是:老年友好型社區。

最近,國家衛健委在其官方網站掛出一則通知,要創建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時間線很明確,到2025年,要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全國城鄉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15年,從示範引領到全國覆蓋,老年人身邊的環境將對他們更加友好。

為什麼要讓社區對老年人友好?首先就是國情。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我們著力構建的養老服務體系,是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大部分人還是要在家養老,而社區就成為最主要的依託。社區是老年友好型的,大部分人的養老都會更有幸福感。

老年友好型社區,滿足的是老人在居住環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參與、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與此對應的,創建全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也將從六個方面著手,包括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提升為老年人服務的質量、擴大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為老服務的科技化水平。

具體措施上,可以說軟硬體兼顧。家裡面,要支持對老年人住房的空間布局、地面、扶手、廚房設備、如廁洗浴設備、緊急呼叫設備等進行適老化改造、維修和配備;住宅公共設施要進行無障礙改造,特別是坡道、樓梯、電梯、扶手等,要保障老人的安全;精神方面,不僅要引導和組織老年人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活動,參與社區公益慈善、科教文衛等,還要開設老年教育學習點讓老人們老有所樂。

在通知的附件中,還分城鄉給出了全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的試行標準。從居住環境的便捷、整潔,到醫療和康養機構的便利可及,再到法律援助、社區探訪等社區工作的完善,甚至還有孝親敬老氛圍的營造,標準可以說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創建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受益的也不止是老人。譬如老舊小區增設電梯、社區道路人車分流,提升的是整個社區的生活品質。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危房改造的關注,則讓美麗鄉村更添亮色。社區對老年人友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鄉村振興、精神文明建設等重大主題密不可分,互為促進。社區養老要想搞得好,需要多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

河南能創建出多少全國示範性社區?預測這個問題前,不妨先看看河南在社區養老方面的成績單。目前,我省已經有鄭州、許昌、洛陽、鶴壁、商丘、焦作、信陽等7市先後被確定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鄭州市提供場地和設施,安排建設運營補貼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許昌市建成22個「三位一體」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洛陽市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建設「醫養結合智慧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這些經驗都已被作為先進典型推廣。省級層面,河南出臺了《關於財政支持城鎮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省級財政統籌相關資金,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省級補助標準補助市縣,支持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對於城鎮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按每張床位3000元的省級補助標準補助市縣。有如此堅實的基礎,相信在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創建中,河南一定不會缺席。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新華社記者田曉航、何磊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長啥樣,怎麼建?適老化改造如何避免「叫好不叫座」?
  • 關於開展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
    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標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在居住環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參與、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和長效機制,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全國城鄉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
  •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開展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
    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標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在居住環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參與、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和長效機制,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上海市民政局數據顯示,去年首批參與試點的28個街鎮中,有27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上海是全國首個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城市。陳躍斌介紹,上海的試點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重心下移」,社區接收更多從輕症到重症的老人進行幹預治療;二是關口前移,早發現、早評估、早幹預,制定了專門的評估手冊,並深入社區對老人進行全面篩查;三是關注家庭陪伴,著力營造社區友好環境。
  • 全國將建5000個老年友好社區,5萬億智慧養老產業蛋糕待分割
    十四五"期間將在全國創建5000個示範型老年友好社區,還要建一批老年友好型城市。在跨越數字鴻溝方面,智能技術和老年人自身學習要相向而行。老齡化社會已成事實。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口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2.6%,龐大的老齡人口基數預示著可觀的養老市場。
  • 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有了「一本通」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顧志遠 記者 屠瑜)今天上午,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擴大試點推進會在華陽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舉行。圖說:推進會現場 長寧區民政局供圖會議發布了《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實踐指南》,該指南由長寧區民政局會同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共同編制,在總結提煉首批試點街道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照長寧在全市發布的「兩個標準」,即《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標準》和《長寧區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規範》,進一步細化友好社區建設主要內容
  • 虹口區4家街道參與本市開展第二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工作
    2019年9月,本市啟動首批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年來,首批試點街鎮通過與專業組織和機構合作,在社區內廣泛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宣傳教育、風險測評、早期幹預、家庭支持、資源連結和平臺建設等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
  • 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9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的日子。去年,市民政局明確,每一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均為期3年,項目經費由市區兩級給予支持保障。市級資金按三年試點周期撥付,第一年30萬元,第二年15萬元,總計45萬元。同時,區、街鎮按照不低於1:1的比例配比。試點的第一年,首批街鎮配套資金總額已達910.5萬元,平均各街鎮33.72萬元。
  • 探尋「銀髮族」的幸福奧秘
    一大早,吉林省社區老年大學平陽社區分校內就聚集了很多老年人。他們互相打著招呼,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正準備上樓學習的戚大媽高興地對記者說:「社區老年大學成立了,我們感到十分高興。它接地氣,離家又近,這樣我們上省、市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的問題就解決了,實現了我多年的夢想,真是打心眼裡高興!」記者走進老年舞蹈教室,舞蹈團團長正準備帶領學員們學習新動作。「銀髮族」們穿著統一的舞蹈服,眼神中透露著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循著墨汁的清香,記者來到了書法教室,老人們有的寫字,有的畫畫,好不愜意。
  • 預防為主 人文關懷: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 西塘鎮社區老年教育託起晚年幸福「生活美」
    近日,為進一步豐富社區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促進相互交流,充分體現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老年活動教育宗旨,西塘鎮全面啟動社區老年教育進文化禮堂培訓班,託起社區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生活美」。、學有所用、學有所為,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為西塘鎮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建言獻策,共同攜手西塘鎮老年教育辦出特色、創出品牌。
  • 弘揚養老孝老敬老傳統 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會 ——下柵社區長者...
    弘揚養老孝老敬老傳統 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會 ——下柵社區長者飯堂2020年重陽節活動總結 2020-10-17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度發布重陽節老年人大數據:養生理療最受「銀髮族」青睞
    原標題:百度發布重陽節老年人大數據:養生理療最受「銀髮族」青睞   鈦媒體10月25日消息,今年的10月25日是九九重陽節、我國第八個老年節,
  • 網遊江湖裡來了老玩鬧,銀髮族沉迷遊戲亦樂亦憂
    在他周圍,圍觀者皆是銀髮族,幾雙眼睛隨著他緊緊盯著屏幕。屏幕裡面,一個魁梧的身影衝向了人群中央,經過一陣打鬥,屏幕轉為灰色,英雄陣亡。「老葛你這打得也太菜了。」「你得繞後去打法師和射手,他們前排根本打不動。」圍觀的老人開始七嘴八舌給老葛當起了軍師。老葛今年61歲,遊戲齡只有半年,還算是個新人。他去年退休了,突然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
  • 青島銀髮族愛泡健身房 年齡門檻導致一「房」難求
    看著自己日漸縮小的啤酒肚,胡先生欣喜不已,「醫生都問我用了什麼辦法,我和他說我有了一劑良藥就是健身。」胡先生風趣地說道。從一開始的抗拒到變成習慣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胡先生愛上了健身,「我的六塊腹肌已經呼之欲出了。」胡先生說道。與胡先生和妻子注重健康養生不同,家住寧夏路的李女士更多是把健身運動作為心靈的寄託。
  • ...OTA溫泉類產品預訂量同比驟增超130%,多地初雪帶動新一輪銀髮族...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十一」假期期間,老年旅遊市場的復甦就已經出現抬頭跡象。勾志鵬就表示,雖然老年遊客,普遍更青睞錯峰出行,但其實在國慶假期期間,很多景區已經湧現不少老年遊客的身影。中青旅遨遊市場發展群總經理助理馮若賓也介紹,中青旅遨遊網上中秋、國慶假期期間,55歲(含)以上中老年人佔遊客接待人數的32.5%,較暑期增長11%。
  • 「社區宣教+園藝療法」 虹梅街道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成效初顯
    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2019年9月上海市民政局正式啟動了「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工作,虹梅街道和全市其他27個街鎮一起成為首批試點社區。上海市民政局表示相關試點初顯成效,首批參與試點的28個街鎮中,有27個街鎮取得階段性成果。
  • 社區服務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新華社蘭州12月12日電 題:社區服務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新華社記者崔翰超、何問75歲的鄭輝芳是一名退休教師,今年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甘家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當起了學生,上起了「智慧型手機課」。「社區教我們用智慧型手機,讓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不掉隊。」鄭輝芳說。如今,在線支付、視頻聊天等智能化功能早已普及,智慧型手機在鄭輝芳手裡還跟過去的「磚頭機」沒兩樣。打電話、發簡訊、拍照片,就是她會使用的所有功能。鄭輝芳也想體驗新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改變。
  • 鏡頭裡的銀髮族,除了被關愛,還可以被崇拜
    但即便如此,他們內心還是溫暖又可愛的: 「嘴上說生無可戀了/地震來了/跑得比誰都快。」 日本紀錄片裡說: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人生果實。/《人生果實》 另一邊廂,中國的銀髮族則在網絡變得活躍起來。現在,「阿木爺爺」成為了兒子視頻創作事業上的好夥伴,他說,要讓心愛的老木藝通過片子「傳下去」。
  • 杭州這個社區有家「落胃」的老年食堂 支撐起它的全靠社區居民
    珊瑚沙社區書記任越慶說:「為了讓老人們每天都能吃上幾道不一樣的,食堂每天的菜品也都會不重樣地換著來。」92歲的社區居民方山要了一個套餐,一葷兩素:一個大雞腿、一份炒花菜和一份清炒大白菜。「蠻合口味的,清淡,吃起來不膩。」方爺爺說,「社區開了老年食堂,讓我們這些老人能在家門口吃頓熱騰騰的飯,就已經很不錯的啦。沒想到還免費,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