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4家街道參與本市開展第二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工作

2020-12-12 瀟湘晨報

2019年9月,本市啟動首批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年來,首批試點街鎮通過與專業組織和機構合作,在社區內廣泛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宣傳教育、風險測評、早期幹預、家庭支持、資源連結和平臺建設等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

為此,市民政局決定繼續開展試點工作,我區四川北路街道、曲陽路街道、嘉興路街道等3個街道成為第二批試點單位,江灣鎮街道作為首批試點單位評估合格單位,也將繼續開展試點工作。

政策引領破題 資金保障有力

為確保試點持續性、長效性,一年來,市民政局給予了試點項目穩定的政策支持及資金保障。

每一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均為期三年,市民政局專門出臺了《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指引(試行)》,要求參與試點的各區、各街鎮在政策指導下開展試點建設。

同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的項目經費由市區兩級給予支持保障,三年試點周期,區、街鎮按照不低於1:1配套。

創建「社區老年認知障礙支持中心」 給認知障礙老人別具一格的友好空間

一年來,各試點街道普遍依託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等設施,建立「社區老年認知障礙支持中心」,從標識到空間設計,都具有認知障礙友好化特色,滲透著以老人為本的理念。

首批試點街道中,我區江灣鎮街道積極落實項目場地,共設置3處項目支持點,為第一市民驛站老年人日間照護站、第二市民驛站長者照護之家、第三市民驛站老年人日間照護站,其中第二市民驛站長者照護之家為項目支持中心,三處站點可實際使用的面積均為50平米以上。

開展風險測評 讓「早期徵兆老人」不再錯失黃金幹預時間

作為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認知障礙風險測評十分關鍵。儘早介入認知障礙老年人的病程,就意味著可以通過專業訓練延緩病程發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截至11月30日,江灣鎮街道開展社區風險測評達到4671人,為社區內的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及認知障礙老年人提供非藥物幹預訓練或專業療法53次,共計865餘人次。認知障礙家庭支持相關課程活動開展11次。

及時開展早期認知幹預 讓專業力量幫助老人在快樂中延緩病程

早期幹預主要是對存在認知障礙早期症狀的老年人進行幹預訓練,江灣鎮街道老年人認知障礙支持中心針對認知障礙老人提供專業的服務硬體設施,包括康復訓練設施、工具及充裕的活動、社交、休息空間,且每周為老人提供特色的幹預活動,如音樂療法、身心機能操、益智訓練、運動療法等,探索一系列非藥物幹預方式,讓老年人擁有更多幹預選擇,在接受幹預的同時,收穫快樂和自信。

提供家庭支持服務 讓家屬得到照料賦能和心靈喘息

在試點過程中,還有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實踐,即「家庭支持服務」。專業社會組織在社區落地家屬支持中心,開展家庭照料者培訓和心靈喘息活動,逐步建立起一套豐富全面的家庭服務體系。

例如,江灣鎮街道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老人可以轉介第一市民驛站的日託服務,對於需要長期照護的中重度老人可以轉介入三門路長照及銀康老年公寓記憶家園。銀康老年公寓記憶家園與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衛生中心建立了持續「醫養合作」機制,為項目中需要專業醫療診斷和幹預的老人提供專業醫療保障。

專業社會組織依託友好社區項目建立的各方合作網絡,也能更好地從家庭需求出發,提供相應的照護建議、專業服務的轉介對接,讓長護險、認知障礙床位等已有政策和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社區各方參與 共建社區記憶防線

現實生活中,出於對「老年痴呆」的誤解和偏見,許多認知障礙患者和家庭都有一種病恥感,一些認知障礙老人會「躲」起來逃避面對,或是被家屬「藏」起來。

為此,試點過程中,在面向老人和家庭直接服務之外,特別將「社區友好網絡建設」和「友好文化營造」納入政策指引及評估範圍。在試點建設指引的引領下,社區動員能力被逐步激發,認知障礙相關的科普倡導、公眾腦健康教育也來到了更多市民身邊。

希望通過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擴大,從老年人到下一代,從企業到個人,讓愛與理解串聯起社區的記憶防線。

【來源:上海虹口門戶網站信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上海市民政局數據顯示,去年首批參與試點的28個街鎮中,有27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市民政局明確,每一批試點均為期3年,項目經費由市區兩級給予支持保障,市級資金按3年試點周期撥付,區、街鎮按照不低於1∶1的比例配資。試點的第一年,首批街鎮配套資金總額達910.5萬元,平均一個街鎮33.72萬元。上海市民政局老齡工作處處長陳躍斌透露,不少街道在資金撥付方面實現了「超配」。上海是全國首個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城市。
  • 「社區宣教+園藝療法」 虹梅街道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成效初顯
    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2019年9月上海市民政局正式啟動了「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工作,虹梅街道和全市其他27個街鎮一起成為首批試點社區。上海市民政局表示相關試點初顯成效,首批參與試點的28個街鎮中,有27個街鎮取得階段性成果。
  • 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有了「一本通」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顧志遠 記者 屠瑜)今天上午,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擴大試點推進會在華陽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舉行。圖說:推進會現場 長寧區民政局供圖會議發布了《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實踐指南》,該指南由長寧區民政局會同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共同編制,在總結提煉首批試點街道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照長寧在全市發布的「兩個標準」,即《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標準》和《長寧區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規範》,進一步細化友好社區建設主要內容
  • 預防為主 人文關懷: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11月2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愛老家園,在專為輕度和中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開設的「愛老家園」集中康複課堂上,美術老師指導老年人通過圖畫填色進行康復訓練。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 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9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的日子。在上海市靜安區大寧路街道認知障礙社區支持中心,70歲的血管性痴呆症患者陳阿姨經過過去半年的訓練後,情況有了較為顯著的改善——最近一次評估分析蛛網圖中,她的語言能力權重又進步了15%。正在「上課」的老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攝來自上海市民政局的數據顯示,去年首批參與試點的28個街鎮中,有27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浦東塘橋街道為認知障礙老人設置「前哨戰」
    養護院地下1層、地上6層,規劃房間82間,能夠面向60周歲以上、照護統一需求評估達4-5級的老人,提供240張床位。「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在「15分鐘養老服務圈」的布局中,塘橋街道推動資源下沉,在寸土寸金的內城區域打造塘橋養護院,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的需求。
  • 關於開展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
    關於開展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國衛老齡發〔2020〕2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老齡辦):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決策部署,推進老年友好社會建設,經中央批准,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決定在全國開展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
  •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開展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決策部署,推進老年友好社會建設,經中央批准,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決定在全國開展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進一步推進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2023-2025年,在全國再創建3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第三階段:總結深化階段(2026-2030年)。認真總結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模式,加強工作宣傳,擴大創建範圍,開展中期評估,到2030年底,老年友好型社區在全國城鄉社區的覆蓋率達到50%以上。
  • 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新華社記者田曉航、何磊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長啥樣,怎麼建?適老化改造如何避免「叫好不叫座」?
  • 杭州發布首個社區認知症白皮書 長徵橋社區患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有...
    ……11月23日下午,「守護愛的記憶」——打造認知症照護服務杭州樣本主題活動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舉辦,現場發布杭州首個社區認知症白皮書。根據認知症患病率測算,杭州179萬多的老年人口,認知症患者達到了9.5萬。多數認知症老人選擇居家養老。
  • 全國將建5000個老年友好社區,5萬億智慧養老產業蛋糕待分割
    十餘年探索催生智慧養老藍海老年友好社區和老年友好城市的說法始於2005年。為了更好地促進積極老齡化的實現,當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22個國家的33個城市啟動老年友好城市項目,首次提出了「age-friendlycity(老年友好城市)」,並在許多政府政策文件中使用了術語「age-friendlycommunity」,「老年友好社區(age-friendlycommunity)」。
  • 為認知障礙老人打造幸福家園
    針對失智失能情況開展特色照護服務趙先生入住的福愛家是一家認知障礙日間照料中心,趙先生入託後,福愛家針對趙先生記憶缺失的情況制定了非藥物幹預計劃,從老人曾經的職業、職務等出發,加以益智拼圖色彩幹預、組詞造句、古詩文欣賞等色彩與語言幹預,緩解他因記憶缺失帶來的其他機能退化。
  • 奧運村科學園南裡六區、勁松北社區完成試點建設 朝陽區探索建立...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在環繞於青草綠樹間的老年健身步道健走、在由舊車棚裡改造而成鄰裡空間裡以藝會友、在更新完成的健身設施上活動筋骨、在地面鋪設了冬奧運動項目介紹知識的廣場上學習了解冬奧知識……10月22日,奧運村街道科學園南裡六區掛牌朝陽區老年友好宜居示範小區。
  • 說新詞|老年友好型社區要來了,銀髮族將收穫什麼
    老年友好型社區,滿足的是老人在居住環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參與、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與此對應的,創建全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也將從六個方面著手,包括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提升為老年人服務的質量、擴大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為老服務的科技化水平。
  • 陳擎蒼專題調研杭州市未來社區試點建設工作
    9月10日下午,杭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陳擎蒼一行赴西湖區、江幹區專題調研全市未來社區試點建設工作。市政協副主席、江幹區區委書記滕勇,西湖區區委書記高國飛等參加調研。陳擎蒼考察了江幹採荷荷花塘社區和西湖之江社區項目推進情況,了解了其後續建設規劃。
  • 柯橋街道雙瀆社區開展共建單位「契約化」試點 「輪值主席」上任
    近日,作為柯橋街道試點的雙瀆社區舉行「契約化」共建單位「輪值主席」工作啟動儀式,這是柯橋街道探索促進共建單位與社區之間的聯動,打造城市黨建「契約化」共建新局面的一項舉措。柯橋區史志辦、區人社局、中國輕紡城小學、國錚紡織、振拓紡織等12家共建單位是雙瀆社區每月的「輪值主席」單位。
  • 世界兒童日,坂田街道婦聯開展兒童友好社區日活動
    活動現場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1月24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武媛媛 通訊員 李熠瑛)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當日下午,坂田街道婦聯聯合萬科城社區婦聯開展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著力打造兒童友好社區,在兒童工作領域承載新的使命價值。」坂田街道黨工委委員、婦聯主席羅永華表示,要積極宣傳兒童優先原則和兒童友好理念,開展關愛兒童服務,營造兒童友好的濃厚氛圍,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 上海市虹口區與臺北市士林、北投區開展社區交流
    滬臺兩地社區工作論壇現場。(上海市臺辦 葛鳳章 攝)   中國臺灣網3月22日上海消息 今天上午,上海市虹口區在歐陽街道舉辦「社區工作論壇」,臺北市士林、北投兩區及虹口區歐陽、涼城、曲陽街道的一百多位社區工作者相聚一堂,交流經驗,探討發展。  近年來,虹口區以社區為平臺,多次與臺北市士林和北投區交流互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