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南8月12日電 8月9日晚,濟寧大劇院內弦歌嫋嫋、餘音繞梁,不時傳來陣陣掌聲,由鄒魯禮樂團原創的禮樂文化音樂劇《禮門義路》正式首演取得圓滿成功,也拉開了該劇全國巡演的序幕。
該劇講述了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孟氏後裔不辱使命、舉家南遷、傳播鄒魯文化的悲壯故事,題目取自孟子名言,劇情吸收孟子精神,主人翁原型也為孟氏後裔。該劇以中古音樂為主線,現場演奏編鐘、編磬、壎、琴、瑟、篪、笙等古八音樂器,並根據故事情節穿插及笄加冠、儒家婚禮等傳統禮儀,用傳統禮樂文化表達中華民族世代堅守祖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
「孟子思想源於鄒城,但更屬於中國和世界。在文化傳播日益娛樂化的今天,如何以一種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更多人知道、了解孟子思想和禮樂文化,這是我們創作這部音樂劇的初衷。」山東鄒魯禮樂團團長、該劇編劇米懷志說。
當下,音樂劇這一形式已經成為傳統文化向年輕群體靠攏的重要通道。山東鄒魯禮樂團把禮樂文化和音樂劇相結合,將儒家文化中的「禮」作為主線,將目光放到孟昭禮長子孟憲義的家庭視角上,並通過主人公在特殊時刻經歷特殊禮儀,賦予本就充滿儀式感的古禮以更多的「浩然之氣」。
同時,這部劇是一次歌舞和戲曲的新奇混搭。通過聚焦小人物和小家庭,拉近了劇目和觀眾間的距離;通過劇情結構詩意化、時空自由化、生活動作裝飾化、唱腔板式化等戲曲美學特徵,又結合聲光電的綜合詮釋,用國風元素、禮樂元素、儒學元素衝擊當代舞臺。藉助音舞詩畫的綜合藝術再現方式,塑造出一個有筋骨、有溫度、有力量的主人公,藉以講述中華民族的美善、厚德、抗爭、氣節以及忠順孝悌的禮儀操守和家國情懷。
《禮門義路》是繼《禮樂復興?鄒魯先行》《禮樂頌》之後,山東鄒魯禮樂團又一次推出的原創古典音樂劇,集雅樂燕樂演奏、詩經吟誦、儀禮展示、舞蹈語彙於一體,使歷經千年傳承的古八音散發出新的人文氣質。據了解,該劇已和北京保利劇院籤訂巡演合同,正式拉開全國巡演的序幕。
今年以來,鄒城市文化和旅遊局以實施「文旅產業培育攻堅行動」為抓手,持續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奮力展現文化和旅遊工作新擔當、新作為、新形象。
「原創音樂劇《禮門義路》的巡演已經啟動,我們有信心做到巡演到哪裡,優秀傳統文化就傳播到哪裡,文化旅遊的開發推介就前置到哪裡,鄒城人的文化擔當就展現到哪裡。」鄒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高勝說。(謝雲松 宋華蕾)
(責編:宋歌、劉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