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8月9日晚,濟寧大劇院內八音迭奏、雅樂並作,原創禮樂文化音樂劇《禮門義路》正式上演。該劇始於2014年當地學者對禮樂文化的深入挖掘整理,是鄒城市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的又一重要成果。該劇將禮樂文化和音樂劇相結合,將儒家文化中的「禮」作為主線,把目光放到孟昭禮長子孟憲義的家庭視角上,通過主人公在特殊時刻經歷特殊禮儀,賦予本就充滿儀式感的古禮以更多的「浩然之氣」。
古八音演繹 北宋末年禮樂傳承
泗水粼粼、清霜襲人,潔白的蘆葦在風中搖曳。伴著絲竹管弦,男主角孟憲義、女主角流蘇與同伴們一起或翩翩起舞,或吟唱《詩經》,一片儒雅恬適。突然,遠處傳來鐵蹄聲聲,金軍正兵分兩路,繼續南侵,即將進犯鄒魯之地。「國難當頭,諄諄祖訓赫然,浩然正氣,充於天地之間。」《禮門義路》劇情由此展開,講述了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孟氏後裔不辱使命、舉家南遷、傳播鄒魯文化的悲壯故事。山東鄒魯禮樂團團長、該劇編劇米懷志說:「突破時空約束應該是我們這個音樂劇最大的特色,因為我們吟唱的是先秦時代的《詩經》,演奏的是中古時代的樂譜,講述的是北宋末年的禮樂傳承。」
《禮門義路》題目取自孟子名言,劇情取義孟子精神,主人翁原型也為孟氏後裔。據《孟子·萬章下》記載,「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義」好比是大路,「禮」好比是門,只有君子才能從這條大路行走,由這扇門出入。《禮門義路》以中古音樂為主線,現場演奏編鐘、編磬、壎、琴、瑟、篪、笙等古八音樂器,吟唱《詩經》中「蒹葭、彼都人士、關雎」等名篇,並根據故事情節穿插及笄加冠、儒家婚禮等傳統禮儀,用傳統禮樂文化表達中華民族世代堅守祖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
八音是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按製作材料分類,主要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歷史典籍中,關於古八音的記載很多,但關於《詩經》是如何用古八音樂器演奏的,一些典籍中並沒有過多記載。山東鄒魯禮樂團學術顧問董偉告訴記者,古八音是自然當中的神奇樂音,每種樂器都有情感的寄託,更易於講述「走禮之門、行義之路」的民族精神。但那個時代的音樂到底是什麼樣,大多只能從文獻中挖掘整理。基於此,鄒魯禮樂團根據挖掘整理出來的先秦雅樂、中古燕樂樂譜,創造性地將《詩經》中的風、雅、頌部分篇章進行譜曲,用古八音樂器配器,開一代金石之聲新風。「主要目的就是將雅樂正音重現於世人,讓古八音與《詩經》再次融匯交流,讓優秀傳統文化用全新載體傳承下去、傳播開來。」
以音舞詩畫藝術呈現孟子思想
《禮門義路》是繼《禮樂復興·鄒魯先行》《禮樂頌》之後,鄒魯禮樂團又一次推出的原創古典音樂劇。談及《禮門義路》的創作思路,米懷志說:「在文化傳播日益娛樂化的今天,如何以一種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更多人知道、了解孟子思想和禮樂文化,這是我們創作這部音樂劇的初衷。」
當前,隨著演藝市場的不斷擴大,音樂劇這一形式已經成為傳統文化向年輕群體靠攏的重要通道,因此,鄒魯禮樂團把禮樂文化和音樂劇相結合,通過聚焦小人物和小家庭,拉近了劇目和觀眾間的距離;通過劇情結構詩意化、時空自由化、生活動作裝飾化、唱腔板式化等戲曲美學特徵,又結合聲光電的綜合詮釋,用國風元素、禮樂元素、儒學元素衝擊當代舞臺。可以說,這部劇是一次歌舞和戲曲的新奇混搭,藉助音舞詩畫的綜合藝術再現方式,塑造出一個有筋骨、有溫度、有力量的作品。
《禮門義路》由保利劇院與鄒魯禮樂團合作推出,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山東東北區域事業部總經理何顥認為:「這次合作是文化名城與文化名企的雙贏結合,保利集團作為央企一直把產業興邦、文化報國作為自己的企業文化。鄒城市作為孟子故裡,有著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底蘊,近年來,鄒城市創作出了很多優秀原創作品,《禮門義路》就是其中的一部精品。」
「這部劇本身打動了我們。該劇的彩排一直在鄒城孟子大劇院進行,我們被這部劇中所展現的禮樂文明、家國情懷所震撼,被傳統文化魅力所吸引。音舞詩畫的藝術再現了這部劇恢宏的氣勢和精妙的切口,給了孟子思想一種前所未有的藝術呈現。」據何顥介紹,下一步,保利公司將依託自身渠道優勢和鄒城市豐富的文化資源,把更多國內外精品演出引進鄒城,為當地優秀原創作品的創作和推廣提供優良環境和便捷渠道,全力將孟子大劇院打造成城市文化新名片,進一步提升鄒城地域文化影響力和知名度。
本場演出之後,該劇將赴煙臺、瀋陽等省內外巡演。《禮門義路》集雅樂燕樂演奏、詩經吟誦、儀禮展示、舞蹈語彙於一體,使歷經千年傳承的古八音散發出新的人文氣質,為傳統文化「兩創」注入新勁活力。
優秀傳統文化接地氣惠民生
近年來,鄒城市緊緊圍繞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的目標,以文化研究挖掘為基礎,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支撐,堅定不移實施「文化+」「旅遊+」戰略,文旅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鄒城市深耕文化資源、加大傳承力度。《孟子文獻集成》《〈中庸〉解讀》《孟府檔案全編》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相繼刊印,《鄒魯禮樂》文獻記錄片入選全省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禮樂文化傳承與文旅融合演藝產品創編」榮獲第四屆山東省政府文化創新獎。
鄒城市以優秀傳統文化「接地氣、惠民生」為根本,深入開展文化惠民「百千萬」工程,送戲下鄉,豐富群眾文藝生活。挖掘恢復「鄒魯禮樂」,創作編排《斷機教子》《匡衡拒刻》等文藝精品。目前,鄒魯禮樂已納入山東省旅遊外宣品牌,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成功赴湖南、江浙及韓國安東等海內外城市巡演,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