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2020-12-26 騰訊網

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在疫情還沒有結束之際,臺灣朝野就為了如何促進消費、提振經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國民黨主張發現金,這樣最簡單、最直接,美國就是這麼做的;執政的民進黨當局主張發放消費券。民進黨的理由是,如果發放現金,民眾可能就直接存起來了,達不到促進消費的目的,還不如發放消費券,用半強制的方法鼓勵民眾花錢。

爭論到最後,5月底的時候,民進黨當局拍板定案,發放「振興三倍券(簡稱三倍券)」,7月15日正式發放。

所謂三倍券,就是民眾出1000元新臺幣,臺灣當局給民眾發放面值3000元的三倍券。這些三倍券在今年年底以前,可以在全臺灣所有的消費場所進行消費。店家在收到三倍券後,在券的背面填上帳號,就可以到指定機構兌換,資金打入帳戶。

到目前為止,三倍券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普惠,濟貧不排富。

三倍券面向全臺灣發放,即使富豪如郭臺銘,也可以領取。對於當局認定的貧困戶,則不需要繳納1000元,當局直接發放3000元三倍券供其消費。相關信息顯示,至8月中旬,領取三倍券的臺灣民眾達到或超過2000萬人次,基本做到了覆蓋全臺灣。

第二,限時消費加店家加碼,促進消費效果明顯。

三倍券有「三不」,民眾消費時「不得換現,不得找零,不得儲值」,且必須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花出去,這等於是半強制性地鼓勵民眾花錢買東西。

對於店家而言,雖然收到三倍券之後,還需要填寫帳號、在申請材料上蓋章才能兌換成新臺幣入帳,但這畢竟是錢,所以,為了吸引消費者,店家紛紛出臺各種優惠措施,鼓勵民眾用三倍券購買商品。

這中間發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臺北一家售賣摩託車的店對外打廣告,用三倍券前來買摩託車,可以擴大優惠,6000元等價1萬元,9000元等價1.5萬元,且「不限次數、可迭加使用」。有一位消費者果然湊齊40萬元的三倍券,要買一輛標價63.8萬元的摩託車。面對高高一摞三倍券,店家反悔了、不賣了。消費者怒了,將事件上傳網絡,結果成了新聞。店家無奈之下,接受了這一單交易。

三倍券是7月15日發放的,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促進消費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8月26日,臺灣有關部門公布了7月份的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數據,7月零售業營業額達到3351億元新臺幣,為歷年同期新高,其中百貨公司營業額達到285億元成長10.3%,便利商店營業額達到354億成長21.3%。

第三,三倍券引發一系列爭議,但瑕不掩瑜,效果值得肯定。

臺灣有關部門籌劃的三倍券,有電子和紙本兩種方式,且預計電子方式會佔大頭,結果適得其反,絕大多數民眾寧願到指定地點排隊,領取紙本的三倍券,而以電子方式領取的年輕人,則遇到了電腦當機、網頁遲遲打不開等一系列問題。

正值夏季酷暑,連白髮蒼蒼的老人都排隊領取三倍券,苦不堪言。

還有不法分子印製假的三倍券,雖然沒有製作完成就被查獲,也讓臺灣民眾嚇一大跳。

三倍券出臺之後,臺灣各個部門紛紛加碼,推出各種各樣的類似的「券」,比如臺灣「農委會」的農遊券、「文化部」的藝FUN券、「體育署」的動滋券、「客委會」的客莊券等。這些「券」,各自為政,領取的時間不一樣、條件不一樣、期限不一樣、優惠內容不一樣,讓臺灣民眾眼花繚亂,不但領取的過程亂象頻生,後續消費過程中的爭議也已經出現。

以上這些亂象,飽受媒體名人和在野黨的抨擊。

在筆者看來,這些抨擊沒有擊中要害。臺灣經濟的真正問題在於:一方面,臺灣是淺碟型經濟,臺灣經濟的真正出路在外、不在內,有限的內需市場,無法帶動臺灣經濟的持久發展;另一方面,臺灣當局財力有限,三倍券這種「大撒幣」方式,只能用一次。因為三倍券讓民眾、商家均受益,日前臺灣有工商界人士建議當局再發一次,上次是發3000元,這次乾脆發5000元。對於這種建議,臺灣財政部門負責人先是表態「硬著頭皮再想想」,後來只好說實話,「很難」。

當然,持平而論,臺灣當局推出的以三倍券為代表的刺激消費的措施,效果是明顯的。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出了1000元,買回來3000元的商品,還是很划算的,這是一場全臺灣的消費狂歡。

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暐瀚幾乎天天在節目裡批評三倍券,等到7月15日三倍券開始發放了,他一大早就去排隊領取,還發推昭告天下。部分網友不幹了,批評黃暐瀚說一套做一套。黃暐瀚反駁說:「我的錢,我為什麼不領?我什麼時候說過不領?」「我自己的錢,我領回來,香的咧~」

黃暐瀚說得好,這世上誰跟錢有仇啊?!

相關焦點

  • 臺海觀瀾|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民進黨的理由是,如果發放現金,民眾可能就直接存起來了,達不到促進消費的目的,還不如發放消費券,用半強制的方法鼓勵民眾花錢。爭論到最後,5月底的時候,民進黨當局拍板定案,發放「振興三倍券(簡稱三倍券)」,7月15日正式發放。所謂三倍券,就是民眾出1000元新臺幣,臺灣當局給民眾發放面值3000元的三倍券。
  • 臺灣開售「三倍券」這種好事,為何民眾卻不開心?
    中國臺灣同樣是受到疫情困擾的地區,為了改變當地萎靡不振的經濟,民進黨推出「三倍劵」鼓勵民眾消費。民進黨推出「三倍劵」消費券民進黨當局推出的「三倍劵」策略,就是民眾花費1000元新臺幣,就能購買到3000元的消費劵。只不過對於這種劵的領取,以及它的使用限制,也是受到了當地民眾的質疑。
  • 臺灣振興三倍券上路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經濟,為了振興島內經濟,刺激實體消費,臺灣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鼓勵民眾消費。圖為臺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手持東興紙品「 振興三倍券」分為紙質券和電子券兩種,使用期限為2020年7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為止。
  • 振興三倍券的是與非
    振興三倍券上路了,儘管紛擾爭議不少,至少目前在臺灣社會成功塑造了一個生活話題與節慶氣氛,讓大半年來的抑鬱煩悶氛圍稍得紓解,較之仍深受疫情所困的諸多地方,也算是疫災中的小確幸。  振興三倍券的目的,從字面上來看,當然是要振興經濟,只是能否真能達到振興的結果,自始就有不少爭議。
  • 吐槽「三倍券」蠢?臺灣這麼窮它都能套現
    摘要:「三倍券」如果不是為了提振經濟,它的設計簡直是精妙。細品發現,無論是現金還是免費消費券,當然更便利更刺激消費更提振經濟,但也都意味著民進黨當局要一口氣拿出五百個億。老百姓都是實在人,等這畫了許久的大餅等到春去夏來,終於等到臺當局派出蘇貞昌公布「振興三倍券」,結果竟是預付費的!這要也叫天上掉餡餅,難不成是老天爺新開了自動售賣機業務...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6月2日公布振興券樣張,定名為「振興三倍券」。
  • 臺灣經濟振興遙遙無期「三倍券」還來添亂
    島內「三倍券」自7月開始預購至今,因其使用不便、換算方式複雜等引發民眾、商家的不滿,甚至連負責發放「三倍券」的郵局和超商都叫苦連天。臺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凡事都要人民排隊,從年初疫情期間的排隊領酒精、領口罩,到7月姍姍來遲的「三倍券」仍要上千萬人排隊領紙本「三倍券」,民進黨當局竟將大排長龍解釋為有刺激效果。
  • 蔡英文「三倍券」的亂象及其可能的經濟效益
    如今振興經濟效果尚未看到,已讓臺灣民眾普遍對「閣揆」蘇貞昌自詡的「好用、好領、好刺激」高度質疑。在臺灣民眾飽嘗排隊買口罩與防疫酒精之苦將近半年後,蔡當局發放的「振興三倍券」,民眾還是要排隊登記、領取,好不容易領到手,又要花時間了解商家的各種用券「創新」;而各部會各有做法,要求民眾上網、加Line、下載應用軟體,甚至還要提供納稅資料,搞得民眾煩不勝煩,累積滿腔怒火。
  • 蘇貞昌用「三倍券」消費還打算報公帳?國民黨諷刺:超賺!
    蘇貞昌用「三倍券」消費還打算報公帳?國民黨諷刺:超賺!蘇貞昌使用「三倍券」購買漫畫。(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2月14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貞昌13日參訪臺灣漫畫基地,當場使用「三倍券」,也就是民進黨當局為了紓困經濟、刺激消費推出的代金券,購買3000元新臺幣的臺灣原創漫畫送給孫女,眼尖的網友卻發現,蘇貞昌結帳時竟打了臺行政部門的統一編號,疑似要報公帳。
  • 三倍券都花出去了? 黃士修曝一重點打臉臺灣當局
    華夏經緯網12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當局為振興經濟推出的三倍券即將到期,而蔡英文也呼籲民眾趕快用掉三倍券,並指當局最後決定不發現金,而是三倍券的初衷,主要就是為了振興臺灣經濟。對此,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質疑三倍券的效果,並指出重點是在替代消費比例,他還要當局別把疫情後經濟復甦當成三倍券的功勞。
  • 三倍券(一周熱詞)
    三倍券,是民進黨當局為了紓困經濟、刺激消費推出的代金券。顧名思義,即臺灣民眾支付1000元(新臺幣,下同)現金,可以換3000元的代金券。商家收到三倍券後,可以兌換現金。「三倍券」於本月中旬開始使用,但由於存在諸多缺陷,備受輿論批評。
  • 臺灣民眾苦等三個月,振興「三倍券」竟變振興「三杯雞」
    昨天,臺行政機構終於推出醞釀了三個月之久的所謂紓困振興「三倍券」,蘇貞昌非常得意於「一千換三千」的設計,強調民眾先花錢一千元買三千元券,「讓錢變大」,就能刺激消費。不過蘇貞昌這套「變大術」的把戲立馬被外界形容為用民眾的血汗錢拉抬振興券績效,頗有江湖郎中賣藥的「氣口」。
  • 親自宣布推行「振興三倍券」 臺「行政院長」引發「調情」爭議
    為了振興島內經濟,臺「行政院長」蘇貞昌親自宣布推行「振興三倍券」,不料引發「調情」爭議。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日報導,蘇貞昌2日在推行「振興三倍券」的記者會上信誓旦旦地宣稱已立好軍令狀,「三倍券若有任何破綻,唯唐鳳(政務委員)是問」,引發島內對於蘇貞昌藉機推卸責任的批評。3日,臺「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解釋稱,這其實是蘇貞昌與唐鳳兩人開會時常玩的梗,蘇常請唐鳳扮演黑客,因為唐鳳往往說「我有問必答」,蘇便回復「我唯你是問」,「兩人就像情侶一樣調情」。
  • 振興三倍券輸了?臺灣網友揭「2致命缺陷」
    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中時電子報系資料照/王德為攝)受到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進黨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刺激市場經濟,15日首度開始發放,不少民眾紛紛湧入超商、郵局,拼得搶得先機。不過系統一度出現大當機,更出現抱怨時間太久的聲浪。有網友發起討論「現在來看,消費券是不是贏了?」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
  • 臺灣振興三倍券怎麼領、怎麼用?懶人包出爐!
    華夏經緯網6月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行政院」日前公布振興三倍券實施內容,自7月15日開始,民眾可依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紙本、行動支付、電子票證或信用卡,到全島店家使用振興三倍券。針對弱勢族群,當局直接匯1000元新臺幣到中低收入戶者的帳戶,用來買三倍券。
  • 「振興三倍券」被網友酸「三振券」
    振興三倍券終於要上市了,但漏洞百出,被網友戲稱「三振券」,與馬英九時期消費券最大不同,是納入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臺灣Pay、街口、LINE Pay等)與信用卡,倉促上路,仍有3大漏洞未能解決。
  • 經濟振興遙遙無期 「三倍券」還來添亂
    島內「三倍券」自7月開始預購至今,因其使用不便、換算方式複雜等引發民眾、商家的不滿,甚至連負責發放「三倍券」的郵局和超商都叫苦連天。「三倍券」正式上路以來讓郵局及超商開始出現排隊人潮,還有部分民眾反應超商的事務機出現「暫停服務」、「人流管制中」等當機狀況,使超商店員業務量暴增。有超商就不堪其擾,甚至貼出了「便利商店只賣東西不收抱怨」的告示。
  • 「振興三倍券」一地雞毛,蔡英文這次怎麼洗白自己?
    【環球網報導】臺行政機構日前推出「振興三倍券」措施以振興島內經濟,民眾已可通過超市、郵局、信用卡綁定等方式領取使用。臺灣《聯合報》報導稱,有許多規模較小的商家擔心太過麻煩而不收「三倍券」,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有網友發問「三倍券哪一步走錯了?」對此,有許多人認為第一步就錯,「從12年前反馬英九『消費券』時就錯了」。
  • 三倍券真的有「刺激」經濟嗎? 民眾答案一面倒
    振興三倍券開跑即將邁入一周,不少人開始使用價值3000元(新臺幣,下同)的三倍券用來消費,甚至有人已經使用完畢。不過有民眾質疑三倍券真的有「刺激」經濟嗎?好奇有多少人會購買原本不會買的東西?網友答案一面倒,直呼「不會!」
  • 振興三倍券真的有「刺激」經濟嗎?民眾答案竟一面倒
    華夏經緯網7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振興三倍券開跑即將邁入一周,不少人開始使用價值3000元新臺幣(下同)的三倍券用來消費,甚至有人已經使用完畢。不過有民眾質疑三倍券真的有「刺激」經濟嗎?好奇有多少人會購買原本不會買的東西?網友答案一面倒,直呼「不會!」
  • 三倍券 太難搞
    蔡英文21日到新竹市花三倍券,買了美式拼盤、泰式料理等。(陳育賢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倍券正式上路一周,問題陸續浮現,最令商家頭痛的是市面上可能已經有假券流通,而且因為當初的防偽設計不統一,讓業者莫衷一是,非常擔心拿到偽券會造成權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