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衡水湖畔這個村莊「百鳥」驚豔!

2020-12-23 姜姜說旅遊

村口高的牌樓是以熱帶雨林中樹林的樣子建造的,「鳥鳴花香」四個字暗示著即將相遇的美麗景色,慢慢走進村子,眼前美麗的景色震撼著我的心,可以找到被生動的油畫包圍著的,幹道所有民房的牆壁上都畫滿了油畫,色彩鮮豔活潑的花鳥魚蟲,特別是衡水湖特有的300多種鳥類,鷹、白鳥、鶴、雀、眉毛、翠鳥,都畫在牆上,擴大了,所有細節的羽毛都是無可挑剔的,畫中成千上萬的鳥兒們好像活了過來,撲稜翅膀,吃食遊戲,令人佩服。

為了畫這些牆上的畫,村裡邀請了專門的美術隊,其中有山東美術學院的老師和學生,他們不怕陽光的灼熱和蟲咬,拿著自己的顏料,仔細觀察村子的牆壁,選定最佳的繪製位置,測量牆壁的面積,調整畫的材料、顏色,構圖成形,準備在線上標記上色,精心設計,精心創作,以丙烯、水彩為繪畫材料,用斑斑的牆面雕刻美麗的畫卷,圖景是一片原來光滑的牆讓「胎破換骨」,給了美麗的牆壁新的生命。現在這個村子的三條主要街道已經完成了,主要幹線道路的布局以衡水湖的鳥類為中心,其他兩個街道以中國畫、動畫、動畫、彩畫為中心,內容是充滿鄉土氣息的農家的美麗風景,也有時尚新穎的夢之美圖,身體是油畫的一部分。

接下來,美術隊在各個胡同開始畫畫,他們計劃把牆面塗滿,把畫好的區域圍起來,把這些區域交給孩子們完成,以保護鳥類為主要目的,形成了良好的水資源和水資源。一幅栩栩如生的牆壁畫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村民的駐足觀看,對此,「美麗的主題、美麗的作品、我們的村莊、我們的農舍還是這樣美麗,」我想在這個被美麗的油畫包圍的小村莊裡體驗「人在畫裡遊泳」的美麗景色。

最後偷偷告訴你,這個村子是濱湖新區的韓家莊,請不要弄錯。

相關焦點

  • 衡水湖畔韓家莊村百鳥園昨日開園
    8月26日上午,濱湖新區韓家莊村百鳥園舉行了盛大的開園儀式,隨著第一張門票的售出,百鳥園正式開園迎客!韓家莊村位於濱湖新區魏家屯鎮東南,該村通過招商引資打造韓家莊百鳥園項目,將全村納入百鳥園旅遊項目規劃區域,建設集觀賞性、娛樂性、科普性、休閒性於一體的特色鄉村,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該村黨支部書記韓寶安告訴記者,開門迎客的百鳥園會成為衡水鳥文化寓教於樂基地和休閒度假基地。
  • 民間收藏曆代珍品將亮相衡水湖畔
    民間收藏曆代珍品將亮相衡水湖畔媒體聯盟訊(郝小學 李鳳梅)今天,應石家莊傅山中醫腫瘤醫院老院長、河北省十大收藏家易南勳先生、易恆院長之邀,全國新媒體聯盟主席、河北省文化產業創意家協會副主席郝小學、教授李鳳梅等,赴衡水河北老東西古文化藝術館為其即將亮相策劃
  • 「《衡水賦》」
    漳河之水橫貫全境,取漳水橫流之意----衡流,衡水名之。衡水境內,有海河四水系,九龍之蜿蜒。衡水,屬京南之重鎮,華北之明珠。城市之美,因水而靈。大幸至哉,衡水有湖,衡水湖也。四A景觀,華北綠肺,生態面全,沼澤水域,灘涂草甸,水中有林,林中富水。
  • 宿遷的百鳥園,被一張大網籠罩,數百種鳥禽卻能和諧相處
    宿遷,雖然以「生態」歸宿,但是宿遷的鳥禽大都生活在以洪澤湖為主的溼地公園,對於城市的人來說,去普及百鳥和生禽則需要一種新的形式。位於宿遷湖濱新區駱馬湖畔的百鳥園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意,百鳥園屬於駱馬湖旅遊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宿遷鳥禽的一個窗口。
  • 「養元·六個核桃杯」2019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盛大起跑,20000餘名跑者衡水湖畔共同追夢!
    9月22日上午7點30分,「養元·六個核桃杯」2019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盛大起跑,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33個省市自治區、港澳臺地區的20000餘名跑者齊聚「東亞藍寶石」衡水湖畔,在如詩如畫的秋日美景中,感受了一場集「健身、健康、綠色、公益、幸福」為一體的馬拉松賽。
  • 最美的定情物:苗族百鳥衣
    居住在丹寨縣境內的苗族支系自稱「嘎鬧」,即鳥的部族之意,他們是上古蚩尤集團中以鳥為圖騰的「羽族」之一的後裔。百鳥衣和古瓢琴也是苗族「嘎鬧」支系兩種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也曾是苗家男女用來談情說愛的「利器」。
  • 養心天堂百鳥谷
    首先就得在鳥經常出現的地點,搭建由自然形木槽、竹子、青苔做成的仿生「水塘」,為鳥提供一個喝水、洗澡、覓食的地方,按規律投食,吸引鳥類養成聚集飲食的不怕人的習性,形成鳥在鳥塘這個大自然裡自由自在地覓食,人在它周圍觀賞和拍照各得其所,人和鳥和諧共處,鳥不僅裝點了自然,也美化了攝影人的眼睛和夢。
  • 「畢業之家」衡水「最好」的5所高中,除了衡水中學,還有這些
    衡水因為衡水中學而讓家長和童鞋們對這座城市倍加醒目。衡水除了衡水中學,其實還有這裡實力口碑俱存的學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衡水比較強的高中吧。(註:排序只是順序,不代表排名)1.教師力量雄厚,共有在校教職工六百餘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級榮譽獲得者、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數十人。學校辦學成果有目共睹,無論是600分以上的高分者,還是考取清華、北大、港大等知名學府的比例都是很大的,是童鞋們夢寐以求的學習聖地。 2.
  • 河北衡水除了衡水中學,還有這些好高中,你知道幾所?
    說道衡水的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衡水中學了。衡水中學一直以優異的教學成績被大家廣泛認可。其實,除了衡水中學,還有很多不錯的中學。今天小佳給大家聊聊河北省衡水市比較強的高中。1、河北衡水中學學校建於1951年,是市直屬的三所重點高中之一。學校佔地二百餘畝,擁有教職工600餘人。學校校訓「追求卓越」,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不斷追尋更高目標、更高水平。
  • 【灣區之王·百鳥朝鳳】 南沙百鳥藝術嘉年華五·一震撼登場!
    在這個百花齊開,百鳥爭鳴的繽紛五月,你想看百鳥齊聚爭鳴的奇趣景象嗎?你期待與大自然的「精靈」親密接觸嗎?悄悄告訴你:一場熱鬧非凡的百鳥展空降南沙不需遠遊,五一就在越秀天珹燥起來!越秀天珹珍奇百鳥展即將盛大啟幕歡享百鳥Party親臨現場感受人與自然的對話歡樂Let's go各項打卡不容錯過越秀天珹,以150米高度住宅坐落城央,佔據灣區核心,成為南沙人居標杆!
  • 雲南有處半封閉的村莊,村民皆身著鳥形服裝,進出村還得「鑽洞」
    從華夏始祖開始,就註定了農業是我國的發展根基,所以在我國存在著許多的村莊。但不是說所有的村莊都有旅遊價值,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村莊都獨具觀賞價值。在雲南的地界上,有著許多奇特的村莊,無論是美景還是歷史底蘊,亦或者是民俗風情,除了體現我國深厚的農業文化之外,更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思維。這便是村莊遊的魅力所在。
  • 文鄉情懷|湖畔人家
    今天,有的村莊雖已遠離白蕩湖,但從村莊的名字「某某咀」、「某某崗」、「某某灣」、「某某溪」來看,這些莊子當年就在白蕩湖畔的崗頭灣尾,只不過後來圍湖造田,當年大片的湖泊沙灘變成了今天的萬畝良田,村莊離湖水也就遠了。在這些「咀」、「崗」、「灣」、「溪」的湖畔村莊中,有一個叫「豸嶺」的村莊,全莊幾百戶人家幾乎都是吳姓,人們稱之為「豸嶺吳」。我的母親是豸嶺吳姓的後人。
  • 如若在湖畔.
    他們在喀納斯湖畔的河谷地帶,建造起有三角尖頂的木房子,與山川草原融為一體,是那麼的別致可愛。夕陽餘暉裡,這個在群山環抱中的美麗村莊,炊煙嫋嫋,倦鳥歸林,牛羊悠閒,小木屋透著溫暖的光輝,一切寧靜而安詳,如一幅雋永畫卷……
  • 苗族百鳥衣之鄉送隴苗寨,最美的文化,最心痛的現狀
    百鳥衣是苗族一個支系的服飾,來源於苗族人對鳥的崇拜。苗族祖先在遷徙過程中以及定居下來後,會到山中獵取各種鳥,感謝鳥給他們帶來食物,對鳥的崇拜由此而生。不僅把鳥變成圖案繡在衣服上,還會把各種羽毛裝飾在衣服的下擺。他們用百鳥衣把自己裝扮成鳥的樣式,以表達對祖先的追念。丹寨縣境內的苗族支系自稱「嘎鬧(Ghab Nes)」,即鳥的部族之意。
  • 衡水廣播電視臺王東著《回望衡水》問世
    作者:張瑞超、樊軍日前,河北衡水廣播電視臺王東歷時三年所著的《回望衡水》一書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共計24.4萬字,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從環境、居民、生活、風俗、村莊、典故、人物、古蹟名勝、特產與美食等角度生動描述了衡水地域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是一部深度梳理衡水歷史文化根脈的力作。衡水廣播電視臺史建嶺臺長和北大中文系教授孫玉文先生為新書作序。史建嶺臺長稱其「構思巧妙,視角新穎,邏輯嚴密,視野開闊,令人耳目一新」。
  • 高清:和諧的伊瓜蘇百鳥園
    因為這裡有世界自然遺產——伊瓜蘇大瀑布、有世界第二大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還有一個不容錯過的伊瓜蘇百鳥園。最近行走南美,我們沒有錯過這個百鳥園,甚感幸運。 原始雨林中的百鳥天堂。寫有「Parque des Aves」字樣的百鳥園大門很小,遊人一不留意就會錯過。我們也是在巴西導遊Arlete的提示下,在一個旭日冉冉升起的清晨去和鳥兒們相會的。
  • 百鳥圖
    當下肺炎疫情嚴重,宅在家中製作《百鳥圖》美篇,為戰鬥在一線的白衣戰士和全體工作人員祈福。大疫無情,人間有愛。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必將戰勝疫情!百鳥仙子圖,是我近幾年的攝影作品,下面將按序登場。鳳頭雀鶯金色林鴝
  • 鳥的天堂 巴金散文筆下的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村莊天馬河上榕樹林
    鳥的天堂 巴金散文筆下的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村莊天馬河上榕樹林 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村莊小鳥天堂大門
  • 驚豔西番蓮
    花  見到照片上這朵花時,就一個感覺「驚豔」。上帝造這朵花費的心思比造人要多。
  • 最美的定情物——苗族百鳥衣
    居住在丹寨縣境內的苗族支系自稱「嘎鬧」,即鳥的部族之意,他們是上古蚩尤集團中以鳥為圖騰的「羽族」之一的後裔。百鳥衣和古瓢琴也是苗族「嘎鬧」支系兩種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也曾是苗家男女用來談情說愛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