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處半封閉的村莊,村民皆身著鳥形服裝,進出村還得「鑽洞」

2020-12-11 城市旅人顏柒柒

旅行是從一個煩惱的地方到另一個煩惱的地方,美了一雙眼睛,苦了一雙腳,累了一顆心。

從華夏始祖開始,就註定了農業是我國的發展根基,所以在我國存在著許多的村莊。但不是說所有的村莊都有旅遊價值,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村莊都獨具觀賞價值。在雲南的地界上,有著許多奇特的村莊,無論是美景還是歷史底蘊,亦或者是民俗風情,除了體現我國深厚的農業文化之外,更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思維。這便是村莊遊的魅力所在。

或許雲南因為春城昆明和大理古城成為當下遊客最喜愛的旅行目的地,但這些並不能掩蓋其境內的村莊。尤其是地處文山州的壩美村。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讓這處村莊成為少見的半封閉的村落,加以自然景觀的襯託,讓壩美村有了世外桃源的稱號,若不是「鑽洞」,也發現不了這處秘境。

壩美村因為四面環山,所以進出村莊需要經過一個800米長的水洞,要麼是趟水,要麼是坐小船,撐竹筏,總之都要鑽過這處洞才能進入村莊。進入村莊後你會發現這裡才是「最後的世外桃源」,人與自然的高度統一,成就了了壩美人獨特的民俗生活習慣。

壩美村中以壯族居民為主,因此在建築和民俗藝術上皆展現了壯族的生活特色。村中的房屋皆為土木結構,也有牛糞的成分。有人稱這種民居為麻欄樓,也有人說這是吊腳樓,但無論哪種就證明了壩美村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秘境,是凝固的歷史。除了民居特色外,最有特色的便是村民的服飾。

村民的服裝皆為鳥形衣裝,婦女穿鳥翅型的圓擺衣,男士穿寬襠褲,對襟衣,也都有鳥的元素。就是因為這裡承襲了古代壯族先民對鳥的崇拜,所以會呈現出「百鳥爭鳴」的場面。這便是壩美村的服裝文化,在大街小巷中,你會在她們的服裝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之氣。

和多數村莊一樣,壩美村也是以農耕文化為主,但不同的是,他們的生活有些隨意,但又呈現出和諧的田園牧歌的情趣。繼展現了壯族古老的傳統文化,又展現了人的本心,因此被專家成為21世界中國大地上罕見的「世外桃源」。在壩美村還能聽到許多優美的民歌和神話傳說,也是別有一番風趣。

現在不用擔心去壩美村要鑽水洞,目前在壩美村已經修了一條進山的公路,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鑽水洞,體驗下不同的進村方式。

對於壩美村你有什麼認識和見解?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下足跡。

相關焦點

  • 湖南有個「天下第一寨」,景點眾多遊玩項目獨特,就在平江縣
    可能大家對於這個名稱有很大的好奇,「石牛」二字從何而來?之所以取名為「石牛」是因為這裡有大量的石材,除了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石頭之外,還有很多石洞,這很類似於《瘋狂原始人》中一家人最開始居住的原始石洞,隱秘的小鎮有這樣的視覺不足為奇,另外還有千奇百怪的峰巒,故此成為了古代戰爭的軍事要地。而「牛」字的由來是因為這裡的主要山峰金石山形似老牛,因而得名。
  • 雲南古代村落,入村得乘竹筏,是最後的「世外桃源」
    從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追求自由,嚮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遺憾的是,只有少數人能最終實現夢想,因為無憂無慮的世外桃源難以找到,特別是在當今這個忙忙碌碌的綠色社會。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難得,才會有更多的人心存希望,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去「世外桃源」看看。
  • 雲南有處彝族古村,村民皆為孔子後代,建築奢華且「機關算盡」
    在雲南的兩縣交界的叢林中,隱藏著一個名為貝貢古村的古村落,之所以名為「貝貢」,是因為村中居住村民都是彝族,貝貢這個名字是彝族語言中山坳的意思,現在的村內大概居住著300多口人家,而且他們都姓孔,更神奇的是這些村民自稱是孔子後代,這就有點費解了,因為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山東人
  • 雲南「藏得太深」,有處原始的古村莊,村民仍用驢子代步!
    雲南的自然中,很多人的關注,縱然是大理古城的存在,但是多數的大理的景色,也為了少的雲南特色的建築藝術和民俗風情,注意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從戰國時期開始,在這裡有很深的歷史原型的,現在最該古香古色的心情,能感受的是雲南村境內的古只能想。
  • 我國走紅一奇特的村莊,村民皆是黃髮藍眼,被稱「古羅馬村」
    村民皆是黃髮藍眼,這裡也是被稱為「古羅馬村」,這下是不是很多人都知道是哪裡了,我國的土地是非常廣闊的,都是一個一個不一樣的地方,環境組成的,每一個地方也都是不一樣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個不一樣的村子,這裡位於甘肅——「者來寨」,本來這裡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但是近些年以來,受到了廣大人民的關注。
  • 一隻鳥「火」了一個村
    張詩童  藍冠噪鶥是瀕危鳥種,對氣溫、水質、空氣潔淨度的要求都特別高,全球僅剩200多隻,它的發現「火」了一個小村莊。「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這首詩是石門村的真實寫照,這兒林木蒼翠、花草蔥蘢、空氣清新,怪不得能引藍冠噪鶥幾乎全員來此「定居」。
  • 雲南盈江石梯村:春意滿林拍鳥忙
    「當下正是繁殖季,各種鳥開始找對象、談戀愛,比較活躍。」  「昨天來了10個人,今天又有11個。拍鳥的成果都還不錯。」 何正中管理著村裡的2號鳥類觀測點,按照60元一個機位的價格,短短兩天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
  • 秦人愛鳥,所以才有很多鳥形文物?秦文化鳥形文物別有內涵
    秦人的祖先中有一位名叫「費昌」,他善於養馬、駕車,後成為給商湯駕車的專用馭手。隨後,秦人先祖中還有多位名垂青史的重要人物,他們都與鳥密切相關,如「大廉」以鳥為姓氏,世人稱為「鳥俗氏」;孟戲、中衍都是「鳥身人言」,結合民族學資料來看孟戲、中衍應該是部落的巫師,他們常常身披鳥羽毛裝飾的服裝來開展原始巫術活動,為部落祈福消災。
  • 雲南藏了個「天險之城」,三面皆是懸崖絕壁,村民住在巨石上
    如今很多人出去旅遊的時候,都會選擇一些古村古城之類的地方,想要去這些擁有著寧靜淳樸氣息的地方好好散散心,雲南作為一個擁有著眾多自然風光和異域風情文化的地方,深受各地遊客的喜愛,在這裡能夠尋找到許多原生態的古村落,就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天險之城」。
  • 迷你世界:能操控的鑽洞卡車,配備雙遙控器,比變形金剛還好玩!
    近日就有玩家使用新上線的黑科技道具,製作出了一輛能開得鑽洞卡車,這款鑽洞卡車操作非常的好玩,配備了雙遙控器,可以360度轉向移動,然後打開旋轉按鈕後,就可以進行鑽洞作業了,比變形金剛的操作還好玩,下面就來瞧瞧這款鑽洞卡車是如何建造的吧。
  • 村落考源,惦記慢慢遠去的村莊——塘田村溯源
    編者按:隨著國家大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越來越多人遷往城鎮定居,許多農村小型村莊不死,只會慢慢凋零。記錄村莊的前世與今生,匯入到歷史長河之中,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添一份璀璨。塘田村風景塘田村,屬桂林市臨桂區中庸鎮管轄,位於三聯村委之西南。東與王家山村相鄰,南與五通鎮江門村接壤,西依大山,與五通鎮蓬萊村交界,北通大嶺村。此地處丘陵,山明水秀,風景旖旎。
  • 江蘇或將試行「合村並鎮」,或以徐州村莊為試點,為何村民不樂意
    而在我國所有的省份中,江蘇可以說是一個發展得非常不錯的省份,其省內的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在全國都是很有名的。不過一個地區既然有非常發達的省份,那就必然會有一些發展得不太好的地方,畢竟每個地區和每個地區具體情況都不一樣。在江蘇省內,哪些發展的不大好的地方主要是一些村莊。
  • 江西撫州有個村莊,一村一姓延續千年,被譽為「千古第一村」
    近千年來,這個村子曾出過文、武狀元各1人,進士34人,舉人78人,科舉之盛,仕宦之眾,不止在江西罕見,在全國也不多見,這個村莊叫流坑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始建於五代南唐時期,村民大都姓董,是一個董姓聚族而居的村落,據說其先祖是唐代宰相董晉,董晉後人在唐末戰亂時由安徽遷入江西撫州流坑
  •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5年前去了石梯後,我想說,石梯難,比古蜀道還難!」曾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太平鎮擔任工作隊長的雲南省林業廳幹部鐵偉感嘆說,正因出行難,一代代石梯村村民在懸崖上鑿石開階,小村也因此得名。  地處中緬邊境的石梯村,隸屬於太平鎮雪梨村,離鎮上56千米。以前,村裡的景頗族、傈僳族村民去鎮上趕集,一個來回要走3天時間,中途還得在親戚家借宿兩晚。
  • 雲南楚雄白依河村:青山常在 百鳥長鳴
    村民李華富,近山識鳥音今年56歲的村民李華富已經在白依河村當了18年的護林員。成天在山林裡跑,讓他逐漸對鳥產生了興趣,「只要聽見鳥叫,心情就會好。現在聽到聲音就知道是什麼鳥了,基本上90%都能判斷得出來。」李華富近山識鳥音。
  • 雲南大理巍山,有株千年神樹,據村民說其果實可以讓人返老還童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大理有個村莊,生長著一株千年神樹,曾經枯萎如今又發新芽還結了果實,據村民說其果實可以治病可以讓人返老還童。昨天上午去了巍山的大小寺後,王哥說巍山有個村莊,有一株千年神樹,長在房子裡,樹根處是口井,問我想不想去,我說這麼神奇的樹,自然要看。
  • 專訪中國畫虎第一村 王建民 村民畫虎富了腰包名了村莊
    此時,文藝氛圍就撲面而來,寬敞的水泥公路,乾淨明亮的路燈直通王公莊,汽車駛進不久,黑瓦白牆建築風格的村莊便呈現在記者面前。「老虎作品區別於其他藝術花草鳥禽,讓人觀賞後感覺更有氣勢,更容易記憶,所以虎畫作品更易受到中國人民喜歡。」王建民說。在一幅幅作品前,王建民詳細講解著每一副虎畫作品畫風、筆法、蘊意。
  • 一片林旺了一個村,苗木種植產業讓村民集體雙增收!
    來到米山鎮東下莊村,沿途皆是綠意盎然的景致,到處生機勃勃。走進村莊,村前的垂釣園映入眼帘,雨過之後,平塘積水又高了。順著村大街往北走,腳下的柏油路寬敞平坦,紅瓦白牆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一股濃濃的美麗村莊氣息便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走進村委室,見到了村黨支部書記王海建,他正在和村民一起商談苗木基地和果園的發展事宜。「自從村裡建起苗木基地後,我的心思就在這上面了,一天至少往林子裡跑個三五趟才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