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首批108名隊員緊急集合,迅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肩負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重託,帶著1.15億廣東人民的深厚情誼,星夜北上,拉開了全國19省對口支援湖北武漢以外地區的大幕。
新冠肺炎阻擊戰,全國一盤棋。
在這場跨越鼠年春節的全面戰爭中,廣東省科學施策,打出了一場硬核阻擊戰。同時充分展示經濟大省和衛生強省的擔當,從大年夜到2月22日,先後派出超過1800名醫療隊員赴武漢支援;又率先響應國家「一省包一市」對口支援的任務,第一時間馳援荊州,開闢了第三戰場。
短短的十多天,廣東醫療隊和荊州市、海南省醫療隊通力合作,一個又一個「廣東經驗」落地見效,形成了「輕症逐步集中到縣一家定點醫院,重症危重症逐步集中到市區重症救治中心」,「核酸檢測下沉到縣,流行病學調查下沉到村」的「雙集中」「雙下沉」機制,不僅荊州防疫形勢為之一變,不少舉措還被推廣複製到湖北其他地市,貢獻了廣東力量。
廣東醫療隊的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從前方指揮部一開始的排兵布陣上,就展示得淋漓盡致。
國家建立對口支援機制,是通過劃分責任田的方式,由19個省份單獨或合作,承包一個武漢以外的地市。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前方指揮部在確保提升荊州整體救治力量的同時,將這一承包責任制進一步做實做細,把負責的醫療機構分配給各醫療分隊。
首先到位的是南方醫院醫療隊,他們去了洪湖,距離武漢最近的荊州轄區。
2月11日上午9點,抵達駐地才6個小時,還未洗淨徵塵的前方指揮部,就與荊州市政府舉行了第一次疫情防控研討會。根據荊州介紹的疫情和醫療資源分布情況,指揮部明確了第一階段的作戰計劃:洪湖是荊州市疫情最重的地方,必須要拼盡全力支援洪湖。
「武漢戰役決定著湖北防疫戰的勝敗,洪湖戰役也關係荊州的勝敗。」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黃飛說。前方指揮部關鍵聚焦「三個重點」——重點地區、重點環節、重點人群,其中重點地區是第一道必須突破的難關,「重點地區在哪裡,我們就要派兵到哪裡。」
首戰至關重要,指揮部將這一重擔交給了副總指揮、南方醫院黨委書記朱宏帶領的南方醫院醫療隊。
這支部隊有著軍隊的血統,有著「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氣魄。巧合的是,1998年抗洪救災中,當時還被稱作第一軍醫大學的南方醫科大學,就派出醫療隊幫助洪湖開展公共衛生防疫。22年後,他們的兵又來了。
「朱宏書記告訴我們,洪湖是荊州地區疫情最重的地方,拿下洪湖對整個荊州地區的疫情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第一戰必須要打贏,而且要贏得漂亮!」南方醫院惠僑醫療中心的醫療隊員何沛璟說。
這句話充分展示了朱宏橫刀立馬的豪情。率80名隊員抵達洪湖後,朱宏立即到6家定點收治醫院實地考察,了解收治情況,與當地商討新的方案,戰線迅速向前推進。
南方醫院醫療隊投入一線不久,其他醫療隊也相繼到達陣地。2月12日凌晨,第二批醫療隊員抵達荊州,總指揮黃飛做了戰前動員,就按計劃派遣238人奔赴6個縣市區及2家市級醫療機構,實現了廣東醫療隊員荊州地區全覆蓋。
走進設在駐地酒店三樓江陵廳的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前方指揮部,一幅作戰指揮圖躍入眼帘,上面插著10面小紅旗,清楚地標明了醫療隊的兵力分布。
▲呂業升(左一)和黃飛(右一)研判荊州疫情
早在第二批醫療隊員還沒啟程的時候,前方指揮部就已經會同荊州市委市政府分析研判各縣區市醫療情況,分配好了人員去向。根據疫情進展,第三批和第六批醫療隊也分別挑選精兵強將補充到各縣市。
這些醫療隊員不僅深入市縣一線,還全面進入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房。
▲2月16日下午,荊州洪湖市人民醫院,為了有更好的救治條件,廣東醫療隊緊急將10名重症患者轉運至改造後的重症監護室(圖片來源:南方日報)僅前兩批隊員,就有14名南方醫院隊員進入洪湖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巡查ICU;湛江、潮州、河源的49人合作接管石首市中醫院ICU;珠海16人接管監利縣中醫院ICU,陽江、清遠32人接管監利縣人民醫院感染科……截至2月24日,515名醫務人員分布在10家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成建制接管或共同管理30個病區。
非典襲來時,鍾南山院士的一句「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裡來」擲地有聲;17年後,廣東醫療隊把這種廣東擔當帶到了荊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一場「不滅新冠誓不還」的戰鬥全面打響。
把優質醫療資源分配到不同縣市,通過「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方式,廣東醫療隊更快速地實現了「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戰略部署。
「集中救治是把握防疫重點、精準施策的重要舉措。」前方指揮部一直強調,各個層面的支援工作都要緊緊圍繞著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集中」的要求鋪開,盡最大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因為疫情發展迅速,荊州市動用了最大的醫療力量,基本做到了「應收盡收」,客觀上也存在患者分散救治的情況,不利於防控管理,也攤薄了醫療資源。
醫療隊到位後,迅速摸清所在縣的疫情態勢,拿出建設性意見。
在洪湖,朱宏提出了分區管理的方案。「我們將洪湖10天建成的『小湯山』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作為輕症和預警區,將洪湖市中醫院和皮防所設為康復留觀區,把重症患者集中在洪湖市人民醫院、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集中收治。」
同時,南方醫院還聯合此前支援洪湖的海南醫療團隊組建重症專家團隊,每天定期會診重症患者,提供診療方案。
在松滋,中山醫療隊隊長袁小玲抵達後,馬上帶隊員走遍全市收治患者的定點醫院,發現患者分散在松滋市人民醫院和3家民營醫院、1家鄉鎮衛生院、1家簡易板房醫院。其中最簡陋的板房醫院收治了254名患者,市人民醫院只收治了17名,與收治點的醫療實力不相匹配。
與前方指揮部溝通後,袁小玲團隊說服松滋市政府,把市人民醫院外科大樓的8樓改造成隔離病區,2~7樓也做好改造準備。9樓是ICU病房,可以及時提供支援。2月16日,新的隔離病區啟用,37名醫療隊員建制性進駐,當天轉入19名患者。
分兵之後,前方指揮部藉助廣東的力量搭建遠程會診平臺,把廣州的總指揮部、荊州的前方指揮部和10個救治醫院連到一起。平臺全部建成的第一天,前方指揮部就連線廣東省防控新冠肺炎臨床專家組組長覃鐵和,組織專家會診,把石首市等地的兩位危重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段宇飛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疫情發生之初,廣東就集中最強的醫療專業力量開展患者的醫療救治,並實行「三線值守」制度,一線專家駐點救治,二線專家巡診,鍾南山等三線專家通過遠程平臺對疑難重症提供專家會診。這一成功做法被醫療隊帶到了荊州。
前方指揮部還推動成立了廣東、海南和荊州三方聯合重症救治專家組,組織救治專家會診典型病例,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在整個荊州轄區的共享。
前方指揮部還策劃了一個更大的動作:成立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我本來要到各縣市巡查,現在有了新的任務。」前方指揮部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蔣文新說。他有了一個新頭銜:廣東醫療隊、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症救治中心主任。這是2月16日宣布的,當天下午,該重症救治中心投入使用。
蔣文新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是急危重症醫學部行政副主任,在呼吸內科與危重病醫學等領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疑難重症治療,也擅長機械通氣的綜合治療。
根據原計劃,2月16日的這個時間段,他應該出現在松滋市人民醫院,巡查督導中山醫療隊在當地的隔離病區改造和重症患者收治工作,如今不得不爽約。
留下蔣文新的,是前方指揮部。當天下午,黃飛也在荊州市中心醫院現場,並且在重症救治中心的隔離區外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的連線採訪。
根據荊州市疫情發展和醫療救治的嚴峻形勢,廣東醫療隊提出創建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充分發揮廣東專家優勢,按照「四個集中」的原則,集中最優質資源,實現醫療能力最優化、戰鬥能力最大化,攻克重點人群特別是危重病例的救治難題。
2月14日,前方指揮部醫療管理組組長彭剛藝等人已馬不停蹄到各家醫院實地考察,並組織專家連夜設計隔離病房的圖紙。聽取專家匯報後,總指揮專程到荊州市中心醫院和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調研,決定在兩家醫院同時建設重症救治中心。
在全國來說,這都是一個創造性的舉措。前方指揮部的思路得到了廣東省對口支援湖北省荊州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呂業升的支持。2月15日凌晨才趕到荊州的他,迅速與荊州市委協商推動這件事。
不久,依託南方醫院專家資源,廣東醫療隊又在洪湖市組建區域重症救治中心。
市區兩家重症治療中心啟用後,各縣市的重症、危重症患者迅速朝這裡集中。為此,廣東醫療隊做好了萬全準備,首要的是實行雙主任制,由所在醫院派1名業務副院長和廣東醫療隊1名專家共同出任主任,前者負責管理協調,後者負責專家資源和技術。
「我們集結了廣東醫療隊在危重症救治、呼吸疾病領域的專家,集中優勢醫療資源,讓危重病例、重症病例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蔣文新說。為確保危重症患者轉運期間的安全,前方指揮部還緊急從後方徵調了ECMO專家和設備。
2月18日早上8點,國內首家 ECMO 技術臨床應用醫院——中山市人民醫院一支9人ECMO小隊北上馳援。當晚11點多,在前往荊州的半路上,隊長廖小卒和隊員阮宗發轉道石首市,支援一位危重症患者的轉運。
一個通宵後,是另一個通宵。19日夜,蔣文新與廖小卒一起,帶隊前往監利縣中醫院,成功完成了湖北省第一例ECMO危重症患者轉運。
2月22日,早上8點,10輛救護車依次出發,分赴石首、公安、監利。當晚,荊州除洪湖外的縣市區實現重症、危重症患者清零。接下來,駐紮在這些地方的廣東醫療隊將集中收治輕症患者,並且集中在當地一家定點醫院救治。
▲廣東醫療隊在監利縣中醫院轉運重症患者
至此,廣東醫療隊在荊州初步實現「四個集中」。從治療角度來看,全市格局出現了革命性進展。
作為區域重症救治中心所在地,洪湖的戰鬥更激烈一些。
2月18日,前方指揮部在洪湖召開臨時黨委會。呂業升說,「這是在聽得到槍炮聲的最前線召開的戰地黨委會。」
當天,媒體紛紛報導:負重前行的洪湖變輕了。詳細請閱>>《赴荊戰疫 | 粵荊攜手,「負重」的洪湖變「輕」了》
洪湖變輕,既離不開南方醫院專家團隊的進駐,也離不開另一個廣東經驗的快速落地——推動核酸檢測下沉到基層。
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確診的金標準,也是實現「四早」的關鍵環節。第一次與荊州市政府交流時,前方指揮部就問到了疫情重點地區的核酸檢測能力。出發前,指揮部還安排人聯繫了金域醫學——這家來自廣東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不僅深度參與廣東防疫工作,還在疫情爆發之初就布局湖北,提供支持。
荊州市提供的疫情數據和在洪湖的調研,證明了前方指揮部的預見性。
當地深受核酸檢測的制約,因為沒有核酸檢測能力和資格,只能把樣本送到武漢或荊州。到武漢只有1個小時車程,但當地需求量龐大,檢測需要排隊;到荊州則需要3個小時車程,而且荊州市疾控中心1天只能完成不到1000份的篩查量,早已捉襟見肘。
這些都制約著疑似病例的確診和排除,延誤「四早」的落實,也影響了痊癒患者的確認,佔用了大量醫療資源。同時,它還制約著前方指揮部對荊州及各縣(市、區)的疫情監測和研判,這個影響更為深遠。
釐清這一關鍵後,前方指揮部迅速行動。聯繫金域醫學,解決設備問題和人員問題,並經過嚴格測試,確認了在洪湖進行核酸檢測的可行性。
前方指揮部迅速打報告到武漢,湖北省衛生健康委特事特辦,當天批覆同意洪湖取得檢測資格。2月12日,洪湖拿到了核酸檢測資格,時間只過去了不到24小時——為了這一奇蹟的實現,負責溝通聯絡的彭剛藝手機都打熱了。
▲在廣東醫療隊和金域醫學的幫助下,洪湖結束了檢測樣本外送的歷史第二天,洪湖市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正式啟動運行,從此洪湖告別了沒有核酸檢測的歷史,核酸樣本也不再經歷一路顛簸。當天下午,第一批疑似患者樣本送進實驗室,早已進入戰時狀態的廣東檢驗專家迅速發動。
「節約了最少5個小時!」洪湖市疾控中心員工蔡傑說。曾經在荊州市區和洪湖之間來回奔波的他,終於告別了風塵僕僕的日子,節省出來的時間可以用在更多的防控工作中。更重要的是,這極大提高了醫療隊在洪湖的工作效率。
作為疫情重災區,擁有核酸檢測能力和資格,對荊州乃至湖北的疫情防控,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典型的廣東經驗與當地實際結合的成果。
廣東從抗擊非典以來的多次疫情防控中認識到,控制疫情關鍵要素之一就是檢測能力,檢測能力就是確診能力,也是疫情防控的核心能力。檢測能力一旦提高,就可以快速排查密接、疑似患者。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廣東就是第一時間將核酸檢測資格從省疾控中心下放到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市,之後推廣到所有地級市。最後,根據疫情發展,逐步下放到個別疫情較嚴重的縣區,推到最基層。
事實證明,廣東通過抓住核酸檢測,抓住了牛鼻子。無論是防控工作中從兩站一場到醫院發熱門診再到社區排查築牢「三道防線」,還是醫療救治工作中實現當天檢查、當天確診、當天收治「三個當天」和「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核酸檢測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這一效果也在洪湖呈現。數據上看,2月中旬,洪湖的新增病例數據有一逆增長。但這是存量釋放,而非增量,這些患者早就處於隔離狀態。
2月21日,洪湖完成了全部疑似患者、需要重點篩查的密切接觸者的篩查工作,當晚就將篩查的範圍擴大到所有密切接觸者,力求實現100%檢測。
除少部分疑似患者確診之外,更多人證實沒有感染,解除了隔離。也有一批已經收治的患者,檢測顯示雙陰性,可以出院到留觀區等待回家——這兩種情況都解放了一批醫務人員,減少了醫療資源浪費。
醫療隊在洪湖打的是一場主動仗,在最短的時間內摸清了本底,有利於下一步精準施策。更讓人高興的是,得益於提前布局,在洪湖啟動之後就取得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同意,將核酸檢測推廣到荊州的其他縣區。後者還有意將這一廣東經驗推向湖北其他地市,大面積快速解決縣區核酸檢測問題。
前方指揮部又先行一步,啟動了流感核酸檢測。根據抗擊非典時的經驗,通過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的數據對比,可以更精準研判疫情的進展。如果流感病毒陽性佔比越來越高,新冠病毒陽性越來越少,將意味著戰役的結束。
核酸檢測和重症救治中心就像兩臺助推器,推動荊州防疫工作加速。
回望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的日常,「廣東速度」是最醒目的標籤之一。
以中山市人民醫院ECMO醫療隊的行程為例,從半夜接到支援任務,到搭乘高鐵直奔武漢,再轉乘汽車趕往荊州,中途隊長廖小卒和隊員阮宗發換乘另一輛車奔赴石首縣中醫醫院,參與一例危重症患者ECMO轉運的研判和保障,最終護送患者安全抵達荊州市中心醫院,12小時輾轉1300多公裡,上演了一場「生死時速」般的大營救。
第一場千裡奔襲是第一批醫療隊完成的,堪稱一場經典的閃電戰:
2月10日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各省市對口支援任務;
會議12點結束,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召開黨組會,決定派出最強力量出徵;
下午,接到匯報後,廣東省領導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出徵計劃;
「如果按部就班推進,我們需要1天多來準備物資、集結隊伍,但是疫情不等人。」黃飛回憶。因為有太多協調工作要處理,他留給自己回家收拾行裝的時間不到1個小時。
當晚10點,108名醫療隊員聯袂出發。省領導專程到機場送行,勉勵隊員們同湖北人民、荊州人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11日凌晨0點半,飛機抵達宜昌三峽機場——按最初的行程,他們應該直飛武漢,因為宜昌到荊州的距離更近,耗時更短,於是協調改飛三峽機場。疫情如火,醫療隊一分鐘都不肯耽擱。為了早一點抵達,乘坐高鐵的選項一開始就被排除。
凌晨2點,醫療隊抵達駐地,成為全國第一支抵達戰場的對口支援醫療隊。
沒有寒暄,沒有休整,前方指揮部直奔主題,與前來對接的荊州市市長崔永輝舉行第一次碰頭會,希望儘快掌握當地疫情,並請當地政府按照「重點突出、輕重緩急」的順序提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便儘快部署隊伍。
2月11日8點,雙方舉行第二次碰頭會,此時前方指揮部已經做出了推動核酸檢測下沉和南方醫院成建制支援洪湖的初步方案。會議期間,搶救危重症患者的戰鬥提前打響,指揮部派遣重症醫學專家趕到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參加會診,把一位危重症患者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11點,前方指揮部又與荊州市疾控中心召開研討會。根據會上荊州本地專題提供的信息,下午1點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豐就完成了《廣東醫療隊支援荊州市疫情專報》,有數據分析,有疫情特點總結,為荊州下一步防控工作指明了重點、難點。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強調,「要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廣東省堅決貫徹落實這一指示精神,用「廣東速度」為推動湖北早日戰勝疫情注入了澎湃動力。
這股力量存在於每一支醫療隊身上,日夜兼程。經常前一支隊伍剛剛抵達,後一支隊伍就已在趕往湖北的路上。
這股力量也存在於整場戰役的每一個環節,風雨無阻。
在醫療救助方面,蔣文新和珠海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崔敏、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邢銳等專家,白天深入支援醫院巡查,現場指導重症患者救治,晚上利用會診遠程系統輪訓各醫療分隊,推行《廣東專家共識》,並逐一查看電子病歷,推動「一人一案」精準診療,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在防控工作方面,防控工作組同樣不舍晝夜。2月11日中午,他們拿出《廣東醫療隊支援荊州市疫情專報》時,還是一身風塵僕僕。作為前方指揮部的「千裡眼、順風耳、偵察兵」,快是防控工作組的基本要求。
物資保障同樣實現了以快打快。在物資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副總指揮、國家結核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結核病控制中心主任周琳,物資保障組組長、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黎程想盡辦法,確保了核酸檢測、重症救治中心建設等工作的物資需求。在荊州遭遇暴雪天氣時,他們不到一天就將醫療隊員的保暖物資全部落實到位;為加快效率,周琳還組織開發了專門的物資管理小程序。廣東省總工會辦公室主任、二級巡視員劉國斌隨第三批醫療隊抵達後,提供了大力支持。
就連金域醫學也在快速奔跑。接到洪湖的檢測任務後,不到一天,這家企業就備足人員、設備,建立標準化檢測流程,緊急調配可完成2000人份檢測的物資——過去只是購買核酸提取試劑就需要接近一周的時間。
洪湖疫情緊張,搶時間是關鍵。廣東醫療隊通過一系列閃電戰,提前研判,提前卡位,把戰爭拉進了自己的節奏。
能夠掌握主動權,靠的不僅是快,還有穩。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廣東的打法就是快又穩。醫療隊先後在重點地區、重點環節、重點人群等方面採取的每一個動作,都做到了「有試點、有標準」,絕對不會倉促應戰,亂了陣腳。
核酸檢測,在洪湖試點;集中收治,在松滋試點;重症救治中心,在廣東醫療隊、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症救治中心試點;流行病學調查,也在洪湖市試點……就連重症患者縣域內清零的探索,都在江陵縣做了試點,並留下了觀察時間。
有的標準形成了文字,如《廣東醫療隊專家共識》;有的標準,則具體在實際操作中。
松滋市人民醫院新隔離病區設計之初,為觀察確保醫務人員脫防護服不出錯,來自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院感科的黃小強留下了一個攝像頭的位置。但因為來不及採買,就用一臺筆記本電腦代替。歪打正著,兩邊可以視頻通話,不僅能夠確保院感安全,還可以陪工作了6個小時的同事說說話,緩解他們的疲憊感。
為了不耽誤患者救治,同時也避免臨時設計的物資傳遞門存在汙染風險,避免紫外線燈照射消毒的時間耽擱,中山市人民醫院ICU護士長王野主動要求把護士站納進隔離區——這是所有護士的請求,儘管他們因此要在裡面工作更長時間。
在改建重症感染中心的隔離病房時,為了確保不留一絲漏洞,彭剛藝展示了嚴格的一面,要求每一個院感流程都做到完美。有些人不理解,認為是吹毛求疵,更多的人感受到了藏在嚴厲中的溫暖,行動立刻變得標準和迅速。兩家重症救治中心收治患者後,醫務人員也因此被保護得更安全。
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但流行病學調查靜水深流。在發現荊州新冠肺炎患者47%來自農村後,指揮部立刻主動派員到洪湖蹲點。「我們希望通過解剖麻雀,儘快摸清荊州的整體防控形勢。」前方指揮部負責人介紹,為了加快這一進度,指揮部特意調來由流行病學專家組成的第4批醫療隊,加入林立豐的隊伍。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是廣東省始終堅持的工作原則,是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近年來在深化醫改和健康廣東建設中取得系列突破的原因,也是廣東新冠肺炎防治工作迅速取得成效的原因。
回到戰役開始的日子,從第一批醫療隊的選人上就能看出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深意:從總指揮到一線戰士,不少人都具有豐富的防疫戰鬥經驗。
在回憶非典之戰時,國家衛健委領導曾在採訪中特別提到,「廣東有個510辦公室,協調方方面面的工作。每項工作都很到位,每項工作都抓落實,非常了不起。」這個機構由時任廣東省衛生廳辦公室主任的黃飛建議設立並負責日常工作。
駐紮洪湖的南方醫院醫療隊深藏不露,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黎健勇、急診科主管護師梁燕都是抗擊非典小湯山醫療隊成員,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則是全國知名的感染疾病專家,曾在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向全國科普疫情防控知識。朱宏曾參加過汶川地震醫療救護工作。
在松滋一線的袁小玲,同樣有著抗擊非典的經驗。當時中山是較早發現非典病例的城市之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二話不說走訪各鎮區臨床一線,制定出中山市抗擊非典診療方案,贏得了鍾南山團隊的點讚。
「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有任何的困難,任何的問題,廣東都義不容辭。」呂業升說。有著豐富地方治理經驗和協調能力的他,2月15日凌晨抵達後,協調廣東醫療隊、海南省醫療隊和湖北當地政府,從整體上為荊州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指揮。
在這場戰疫面前,廣東顧全大局,盡心盡力,充分展現出廣東溫度。出發前,廣東省委、省政府領導,省衛生健康委黨組都提出了要求,支援荊州醫療隊必須以廣東鐵軍的形象,把廣東智慧和力量扎紮實實、一絲不苟帶到荊州來,為湖北防疫作出應有的貢獻。
截至目前,先後有6批近600名廣東醫療隊員參加了荊州戰役。逆行而來的他們,帶來的不僅有情懷與擔當,在他們的努力下,這一場全面戰、持久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新增確診病例日趨減少,出院患者日趨增加,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取得重大突破——2月10日,全市重症、危重症患者高達230人(含疑似病例),2月23日這個數字已經減少到了103。
2月23日,鍾南山院士遠程連線前方指揮部和各醫療分隊。在會診疑難病例之前,他向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表達問候。
「荊州的情況已經出現轉機。」他說,這一天是周日,但大家已經忙到連星期幾都沒有概念了,「廣東醫療隊抵達後開展各項工作,對推動荊州疫情防控走上正軌起到很大作用。」
此前兩天,一場影響湖北防疫工作走向的重要會議上,廣東醫療隊也被多次提到。
2月21日,湖北省委書記、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應勇主持召開疫情防控視頻調度會,聽取武漢市以外16個市州疫情防控情況匯報。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重點介紹了荊州市和廣東醫療隊合作推動核酸檢測、重症救治中心和流行病學調查的做法。應勇對這些舉措給予肯定,並要求全省各地市學習荊州,大力推廣荊州的經驗和做法。
主筆 | 特派荊州記者 宋炳軍
攝影 | 特派荊州記者 覃健基 宋炳軍
編輯|任君飛 責編|黎曉心
來源 | 人民日報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