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戰疫日記
病毒無情,廣東有愛!自對口支援湖北荊州以來,廣東醫療隊已有數百名最美逆行者奮戰在抗疫一線。醫療隊的工作日常是怎樣的?隊員需要克服哪些艱難險阻?廣東衛生在線特派記者用新聞視角,文學筆調,為你逐一呈現「戰荊州」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最近幾天,在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和荊州市醫務人員的朋友圈裡,一個短視頻特別火。
視頻不長,幾十秒的畫面裡,是一片白色的隔離病房,還有充滿色彩的悅耳女聲。
一位患者坐在床上,穿著黑色羽絨服,寬大的口罩,遮不住臉上的笑容。還有三個醫生,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看不到臉,但聲音裡同樣充滿了喜悅和感動。
她們歌唱《我和我的祖國》,也是在唱響生命讚歌。
在病情轉好的那一刻,我最想做的是歌唱我的祖國
如果只聽聲音,你會認為依偎在一起唱歌的四個人,是多年的姐妹,年輕而充滿活力。事實上,她們只認識不到1個月,她們中最年輕的也已經56歲。
胡阿姨最大,58歲。她的兒子有武漢接觸史,一家5口人,3個人感染了新冠肺炎,1個人因發燒隔離。胡阿姨症狀最嚴重,2月3日轉到松滋市人民醫院就被確診為重症患者。
當晚胡阿姨病情急轉直下,持續惡化,2月13號達到最危險的狀態。這個時候,廣東醫療隊來了。
2月12日晚,廣東醫療隊抵達松滋,立刻與當地醫生聯手組建新的專家團隊,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2月16日,經廣東醫療隊改造過的隔離病區啟用,胡阿姨轉入新病區治療。
「她是到松滋接診的第二個患者。」廣東醫療隊員周紅梅說。胡阿姨非常感激廣東醫生,她喜歡說,「廣東醫生來了,我一家人就有救了」。不過周紅梅和同事們卻說,幸虧有荊州醫務人員的堅持和海南醫療隊前期救治,才有了後來的逆轉。
在20多天裡,來自中山、肇慶的廣東醫療隊員與松滋市醫務人員攜手,積極運用遠程會診、多學科會診、中西醫結合和心理疏導等治療方式,胡阿姨病情逐漸好轉。
2月22日,肺部CT複查,胡阿姨病變吸收明顯,由危重型病例下調為重型病例;2月28日,專家組對胡阿姨作了一次全面系統評估,認為病情明顯好轉,又把她由重型等級調整為普通型。
得知這個好消息時,胡阿姨心情激蕩,幾乎是語無倫次地表達著感激之情,她提議醫生和她一起唱首歌,就唱《我和我的祖國》。
這是一首流傳30多年的讚歌,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張口能唱。它沒有華麗的詞藻,感情卻極為非常真摯,每一個人唱起它,心中都會充滿力量,充滿美好。
「1個月來,有太多人幫助我了,我不能一一表達感謝。我只能感謝我的祖國、歌唱我的祖國。」胡阿姨說。
我和我的祖國從未分割。疫情爆發後,第一時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部署指揮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遏制了新冠疫情的更大規模爆發。
2月,國家又根據湖北疫情發展,制定一省一市對口支援政策,19個省市對口支援武漢以外湖北各地市。馳援荊州就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賦予廣東的政治任務。
2月10日,接到命令的當天,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僅用小半天就組織了108人的第一批醫療隊北上馳援,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等專程到機場送行。
此後半個多月,廣東陸續派出5批醫療隊,累計達566人在荊州一線工作。其中,第二批醫療隊於11日出發——胡阿姨新交的廣東醫生朋友,就在這一批隊伍裡。
見證了中國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中國速度、中國規模和中國效率……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2月17日,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也發表社論稱,「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用這樣的速度,動員各種資源和人力!」
生在這樣的祖國,是胡阿姨需要感激的,又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感激的?
我和你一起唱歌,我還要守護你生命的每一刻
歌聲響起的時候,有護士拍了一個短視頻。在重症病房艱難地度過了整整25天,經歷了生死悲歡的胡阿姨,不僅願意公開唱歌的視頻,還願意把自己的笑容展示給所有人。
所以,畫面不是很清晰,她迸發的感情卻清晰地傳遞給每一個觀眾;畫面沒有字幕,防護服上的名字很難辨認,但我們希望大家知道她們是誰,記住她們的名字,也記住她們的歌聲。
胡阿姨右手邊,一直摟著她的,是中山市陳星海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周紅梅。2003年她就參與過非典戰役,當時是甘肅傳染病醫院非典危重病區的負責人。來到廣東後,參加過甲流、非典、禽流感戰役,所負責的病區沒有出現一例死亡患者。
胡阿姨左手邊,身材看起來略顯瘦削的,是肇慶市名中醫、肇慶中醫院呼吸科帶頭人夏燕華。她是肇慶派出的年齡最大的醫療隊員,同樣曾參與過抵抗非典、禽流感、中東呼吸症候群等傳染性疾病的戰役。
接到選派醫療隊員出徵荊州的任務後,兩位年近花甲的醫生,都是第一時間報名,並追隨58歲的抗非英雄、中山市醫療隊長袁小玲來到松滋,成為醫療隊的救治尖兵。
周紅梅的右手邊,是松滋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文,從松滋市人民醫院收治第一例重症患者以來,她每天都工作在與死神搏鬥的第一線,無怨無悔。
在鏡頭之外,還有袁小玲等專家的不懈努力。她們都已不再年輕,白色逐漸爬滿了發梢,但她們和8090後同事爭搶著進艙;她們的體力已經過了巔峰,但每一天她們都忙碌著,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為患者守住著生命的防線。
鏡頭裡,周紅梅一直用左手擁著胡阿姨。這不只是醫患關係親密的體現,更是醫者仁心不經意的表達:新冠病毒侵襲肺部,儘管病情已經轉輕,她依舊擔心唱歌會影響患者。
「我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隔斷病毒,但隔不斷病人對我們的情誼、隔不斷病人對我們的依戀。這種感受是我們作為醫護人員最大的享受。」周紅梅說。
有這樣的醫務工作者,是胡阿姨需要感激的,又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感激的?
就這樣,四個人,一首歌;三位醫生,一位患者;兩位廣東人,兩位松滋人,互相依偎著,歌唱著。
她們是第一次合唱,卻配合得天衣無縫;病房裡還有病毒環伺,她們的歌聲裡無所畏懼。
她們用歌聲對抗病魔,唱響了對生命的禮讚;她們還用歌聲表達勝利即將來臨的喜悅,表達著對偉大祖國真摯而深沉的情感,「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主筆 |特派荊州記者 宋炳軍
編輯|任君飛 責編|黎曉心
攝影/視頻|受訪者提供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