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好朋友」?體檢若查出這5種息肉,醫生勸你儘快切除

2020-12-14 漫說健康

息肉其實就是人體組織表面上所長出來的贅生物。

主要原因是人體細胞過度增殖,人的體內或多或少的都會有肌肉,其實鼻腔上的膽囊,子宮,膀胱等位置,都是極易生長息肉的地方。

不過,長出了息肉不用過於擔心,因為有些息肉並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

可倘若檢查身體時查出了以下這5種息肉,最好趕緊做手術切除,否則可能會成為惡性腫瘤。

一.直徑過大

如果直徑比較大的話,惡變的風險也會比較多,並且還可能誘發其他的症狀,例如梗阻等其他不好的疾病,再想治療就有難度了。

特別是膽囊息肉,本來就不容易做活檢,另外當直徑超過一點五釐米的話,可能產生出血等併發症,所以最好及時切除,才能防患於未然。

二.腺瘤型息肉

正常情況下,若是身體內有息肉,去醫院做病理檢查時,醫生會給出息肉的性質,倘若病檢提示為腺瘤性息肉。

無論息肉的體積大小都要及時切除,因為臨床上顯示腺瘤性息肉是最容易惡變的一種息肉。

三.多發性息肉

所謂的多發性其實就是在一個部位上長出了2個或以上的息肉。

這種情況下,息肉會不斷的吸收器官的營養,隨著息肉不斷的生長,還會給器官造成壓迫,這時一定要重視起來,應該儘快去醫院做切除手術。

四.遺傳性息肉

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遺傳性息肉包括結腸息肉,這種已經屬於腺瘤性息肉症候群的範圍了,很容易出現癌變,所以也要趕緊切除。

五.出現不適的息肉

雖說有一些息肉的體積比較小,屬於良性的,可是長在不好的位置總讓人覺得不舒服,例如鼻息肉

這種息肉長在鼻腔中,很可能會堵塞鼻腔,從而引起呼吸困難以及鼻竇炎等症狀。

若是長時間沒有治療的話,甚至還會使患者出現聽力減退,耳鳴以及慢性咽炎等症狀,更致命的就是引發癌變,因此當發現鼻腔裡長出了息肉後,一定要早日切除,避免出現其他的不適症狀。

當然,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這幾種息肉需要引起重視之外。

以下2種息肉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必須及時切除。

1.腸息肉

腸息肉多發於結直腸的部位,青壯年多見,雖然腸息肉病生長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生長的部位不好容易被大便擦破,出現潰爛出血的情況。

隨著息肉慢慢的增加,還有可能增加癌變的風險,因此為了避免疾病惡化,一旦發現腸息肉,也要通過內鏡切除。

2.胃息肉

胃息肉早期症狀不明顯,隨著息肉不斷的生長,患者可能有腹脹,噁心,上腹隱痛等表現。

胃息肉有兩種,一種為增生性息肉,另一種為腺瘤性息肉,相比較而言,後者的體積更大,更容易癌變,因此必須得及時切除。

總而言之,若是生活中檢查出了以上的這幾種息肉,最好去醫院做切除手術,否則時間久了也許會惡變成腫瘤。

除此之外,想要預防息肉的出現,首先得多運動,增強體質,其次是注意飲食安全,最後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情,有效減少疾病發生。

相關焦點

  • 體檢查出腸息肉,要不要切除?若是遇到3種息肉,早處理比較好
    檢查手段的不斷更新讓人更容易發現身體內的異常變化,比如息肉,更容易被人們發覺。在體檢中有的人會被查出腸息肉,心理就開始打鼓,不會是腸癌吧?要不要切除?經過醫生的研究和總結後發現,如果遇到3種息肉,早處理比較好,否則真的有可能誘發腸癌,威脅健康。
  • 體檢時,發現體內長出息肉,需要切除嗎?不切除會不會惡變?
    因此不少人會定期體檢,但是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會發現身體中長了息肉。有的人說,息肉要及時切除,不然會癌變。有的人卻說,息肉不是什麼大事,不要過分在意。那麼發現息肉,需要切除嗎?不切的話,會惡變嗎?今天就給大家理一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息肉?
  • 腸息肉原來分5種,前2種儘快切除,若不警惕,當心癌症「後腳到」
    腸息肉的主要症狀是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適感、噁心嘔吐和體重下降。腸道息肉分為5大種類,大部分腸息肉屬於良性的,只有兩種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大,可以來了解一下。腸息肉的類型有哪些?4、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屬於常見的腸息肉,息肉非常小,在腸道上表現為小突起,生長速度慢,並不會發生病變。5、炎症性息肉當身體出現炎症時,某些組織發生增生。
  • 查出宮頸息肉,要不要做手術?不切除的話,會不會癌變?醫生回答
    這是正確的,女性這三個器官非常重要,一旦發生問題會引起各種不便,且每年都有很多人患上乳腺癌和子宮癌,多多關注能預防癌症的出現。很多女性在檢查時被告知患上了宮頸息肉,這是很多女性很苦惱,宮頸上怎麼好好地長出一個息肉?要不要做手術?進行保守治療不切除的話,會不會發展成癌症?
  • 杭州一家醫院統計兩年1352例無痛腸鏡體檢數據 每5人中就有1人查出...
    去年6月,一位企業高管帶著81歲的老父親沈大爺(化名)來康大夫體檢。這之前,沈大爺已經有兩年黏液血便症狀,因為出血量不大沒當回事,當痔瘡治療了一段時間,偶爾會出現肚子痛。家人都勸他去做個腸鏡檢查,因為害怕,一拖再拖。
  • 體檢查出結節、增生、息肉,到底要不要治療?不治療,會怎樣?
    體檢的時候,當我們拿到自己的體檢單時候,有的時候往往是半喜半憂,喜的是自己沒有查出什麼惡性腫瘤等疾病,憂的往往是自己報告單上面有一些看不懂的字眼,例如一些部位結節、增生、息肉,需不需要治療,不治療的話會發生病變嗎?
  • 結節、息肉、囊腫、增生……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
    很多人體檢時,有時會查出各種「結節」「息肉」「囊腫」「增生」等,於是看到自己身體內長了一些多餘的東西都會惴惴不安,甚至擔心這些會發展成癌。 結節、息肉、囊腫、增生...這些到底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
  • 醫生提醒:有三種腸息肉,癌變風險高,建議手術切除,降低風險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癌症都不是一天形成的,通常都是正常細胞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突變產生的,早期癌症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徵兆,但是大腸癌跟其他腫瘤有所不同的是,早期症狀一般就是腸息肉,起初息肉比較小,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的發展,息肉會慢慢長大,腸道癌變的風險也慢慢增加。
  • 息肉是癌症近親!發現這種胃息肉,要立馬切除,不然後患無窮
    張阿姨今年57歲,2年前有段時間一吃東西,就覺得肚子脹脹的,有時候還腹痛得厲害,早晨去跳廣場舞的時候和幾個老姐妹說了這事,大家都勸她去醫院瞧瞧,「癌症最喜歡盯上老年人了,你還是注意點好。」張阿姨被說得害怕,舞還沒跳完就去預約檢查了。
  • 部分息肉存在癌變的可能,特別是這三個部位的息肉,儘早切除
    體檢是很多人每年都會做的事情,體檢的最大好處,就是可儘早發現體內潛藏的問題和病變!很多疾病都可在體檢中發現,比如息肉就是常見的一種,由於息肉是出現在黏膜上的贅生物,所以很多患者會不自覺地將息肉和癌症聯繫在一起。
  • 膽囊息肉是什麼?會變成癌症嗎?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朋友阿甘 也有些患者無症狀,是在體檢時發現的。 膽囊息肉的檢查方式
  • 你最關心的問題都在這!
    又到了單位每年的例常體檢。前幾天,小王公司的同事體檢報告出來了,拿到體檢報告後,發現好多人都被查出了「囊腫」,「小結節」,「息肉」之類的,他們上網一查,被眾說紛紜的網絡信息嚇了一大跳,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一家三代膽囊都長了息肉,他為什麼不用像長輩那樣切除膽囊?
    30歲的季老師從小讀書成績優秀,從海濱漁村到縣城,一路讀到省城,博士畢業後留在杭州當了大學教師,就在入職體檢的時候,查出了膽囊息肉,當時只有0.5釐米。工作三年後的體檢,發現膽囊息肉長到1.1釐米了。爸爸獲悉後,打來電話說:「我和你爺爺都曾經長了膽囊息肉做了手術,你也早點手術,以免進一步發展。」季老師回憶起,爺爺是10年前因為息肉而摘除膽囊,爸爸是5年前摘除膽囊。但是他們隨著年紀的增長,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出現腹痛、腹瀉,人也有點消瘦。切還是不切,季老師網上搜了很久,慕名來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肝膽外科。
  • 醫生:害怕懷疑自己得癌症,做什麼體檢項目比較好?大概要多少錢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恐癌的問題。我一個朋友的朋友,拆遷戶,拆遷完都很有錢,跟玩在一起的一群酒肉朋友經常一起抽菸喝酒吃夜宵,甚是開心快樂,其中一個朋友簡段的有拉黏液膿血便有半年了,然後來做腸鏡查出結腸巨大息肉,後來一群朋友都嚇死了,因為經常一起抽菸、喝酒、吃夜宵玩在一起,然後所有玩在一起的朋友那一個月排隊來做胃腸鏡排除一下,還好結果都沒什麼大問題,至少這樣查一下大家都放心,不用整天擔驚受怕自己會不會也得了腸息肉
  • 養生知識:結節、息肉、囊腫、增生...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
    ,有時會查出各種「結節」「息肉」「囊腫」「增生」等,於是看到自己身體內長了一些多餘的東西都會惴惴不安,甚至擔心這些會發展成癌。域聛弽嚉扸獺茤禜朝嵖鄆莢髡嵓亡苵媦砕蕟鍆箻猂繽犛堇髗廡摩刪癒縞揉炑烔橄鋜翹弻豐吡窫籬載茅湂瑘賽馼擢笠此時必須找專業醫生鑑別判斷:✦對於小於5毫米的微小結節,僅做隨訪觀察,3個月到半年重新做一次CT檢查。
  • 四個部位長息肉,為健康及時手術切除,別拖到「癌症」找上門
    43歲的何女士在婦科檢查的時候發現了宮頸息肉,醫生建議她及時手術切除,因為宮頸息肉有一定惡變的傾向,雖然它的總體惡變率不高,但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 事實上,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意外發現身體裡長了息肉,這裡要說的是,無論哪裡出現了息肉,一般來說,都不會明顯的症狀,息肉是一種癌前病變,特別是以下四個部位的息肉,建議你不要忽視。
  •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
  • 年年體檢卻還查出癌症晚期?體檢少了這四項小心漏診癌症!
    很多人對體檢有一個誤解:常規體檢=癌症篩查。但實際上,常規體檢是用各項指標來評估個人的健康狀況,而癌症篩查卻是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選擇,需要因人、因特定癌種選擇針對性的手段。也就是說,常規體檢中若是沒有包含針對性的癌症篩查項目,那很有可能有患癌也查不出。那麼,哪些檢查能篩查癌症呢?小薇健康管家根據中國最高發的4大癌症,整理了這份「癌症篩查項目表」,特別是高危人群必須定期檢查!
  • 她年年體檢正常卻被診斷為癌症晚期——這不奇怪,查出癌症很正常
    家住湖北武昌的吳女士,今年50多歲,平時很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年都會去醫院進行常規體檢,體檢指標都很正常。 一個月前她突然出現持續便血的情況,這讓她慌了神,趕緊來到家附近的省腫瘤醫院就診,結果查出結腸癌,而且已經廣泛轉移到肝等器官,屬於癌症晚期。
  • 5種病看似不起眼,卻有可能是癌症「前兆」,需提高警惕
    02腸息肉不少人被查出腸息肉,都會覺得是不是癌症?聽到醫生說癌變的機率比較小,就不當回事了。但是在查出腸息肉後,也需要定期接受複查。因為有很大一部分的腸癌患者就是從腸息肉過渡而來的。腸息肉患者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的,但也可能是遺傳因素。如果查出腸息肉是腺瘤性的,或者體積較大的腸息肉,別因為害怕手術就拒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