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體檢卻還查出癌症晚期?體檢少了這四項小心漏診癌症!

2020-12-12 健康之路

很多人對體檢有一個誤解:常規體檢=癌症篩查。

但實際上,常規體檢是用各項指標來評估個人的健康狀況,而癌症篩查卻是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選擇,需要因人、因特定癌種選擇針對性的手段。

也就是說,常規體檢中若是沒有包含針對性的癌症篩查項目,那很有可能有患癌也查不出。

那麼,哪些檢查能篩查癌症呢?小薇健康管家根據中國最高發的4大癌症,整理了這份「癌症篩查項目表」,特別是高危人群必須定期檢查!

第1名 肺癌

低劑量螺旋CT

肺癌,在我們國家,不僅發病率第一,而且死亡率也位列榜首。

篩查項目:

每年一次,低劑量螺旋CT。它的敏感性是胸片的4~6倍,能夠發現胸片難以發現的微小結節,也能更好的表現腫瘤的形態和位置,所以是發現早期肺癌的最佳方式。

高危人群:

年齡50以上,並有以下一項危險因素:

吸菸20年,其中也包括曾經吸菸,但戒菸不足15年者被動吸菸者(大於20年,基本每天接觸)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者有惡性腫瘤或肺癌家族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管家提醒

很多人會擔心CT的輻射問題,但其實低劑量螺旋CT的輻射已經非常低。做一個具象的比喻,一個胸部CT的檢查,相當於坐飛機從北京飛東京所受到的輻射。

你們想,那麼多人常年坐飛機飛來飛去,空乘人員更是常年在飛,受到的輻射比檢查多多了,可人家照樣正常。所以,不要恐懼正規檢查的輻射,這些輻射劑量通常都是我們身體能耐受的。

第2名 胃癌

胃鏡

在全世界新發的胃癌病例中,有近一半都在中國,這可能與我們「吃太鹹」有關。

篩查項目:

40歲以上,每年胃鏡檢查一次胃鏡是檢查胃病的常見診斷方式,也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依靠內窺鏡深入消化道,不僅可以觀察到食管、胃的真實情況,是否病變,還能對可疑部位進行病理活檢,辨別良惡性。

高危人群:

喜歡吃高鹽、醃漬、煙燻食品者長期吸菸史和(或)長期飲酒史幽門螺桿菌(Hp)感染並有上消化道症狀者患胃息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原因不明貧血者大便潛血陽性者管家提醒

40歲以上,並且有高危風險之一的,小薇健康管家建議一定要每年做胃鏡檢查。

其他人群,如果實在害怕做胃鏡,在沒有高危因素,並且胃部沒有如疼痛等的不適的情況下,那麼可以先定期做如血清學(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G-17))和幽門螺桿菌(HP)篩查。

第3名 結直腸癌

腸鏡

從數據上看,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逐年上升,並且還有男性高危的特點。

篩查項目:

35~40歲,初次腸鏡檢查;檢查無異樣的3~5年檢查一次。結直腸癌篩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腸鏡檢查。同胃鏡一樣,可以直觀看到腸子內部結構和病變情況,並能摘除息肉,取樣活檢。

高危人群:

膳食習慣不良者(長期脂肪餐或紅肉攝入)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患慢性結腸炎者患結腸息肉者大便潛血陽性者管家提醒

在初次腸鏡檢查後,如果發現息肉,那麼每年都要定期做腸鏡檢查了。

另外,如果因為身體或其他原因,無法進行腸鏡檢查的,那麼想要篩查結腸癌,至少要進行大便潛血檢查或直腸指檢。

第4名 肝癌

血清甲胎蛋白(AFP)

雖然發病率才排第4,但我國肝癌的每年新發人數和死亡人數,卻佔到全球的50~55%,位居全球第一。

篩查項目:

每年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查這是抽血就能做的檢查。AFP是肝細胞和生殖細胞腫瘤的標誌物,它是原發性肝癌最靈敏、最特異的一種指標。當AFP顯著升高時,一般提示原發性肝癌。

高危人群:

B肝及C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有肝硬化者酒精或非酒精性肝病患者長期酗酒肝癌家族史管家提醒

如果屬於高危人群之一,那麼就建議半年要做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檢查了。

另外,如果想提高篩查肝癌的準確性,可以肝臟彩超+血清甲胎蛋白(AFP),雙管齊下效果好。

最後,小薇健康管家還要囉嗦一句,定期癌症篩查的目的,是能及早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獲得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機會。

所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特別是有高危因素的),在每年的體檢中,加入適合自己的癌症篩查項目。

相關焦點

  • 她年年體檢正常卻被診斷為癌症晚期——這不奇怪,查出癌症很正常
    家住湖北武昌的吳女士,今年50多歲,平時很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年都會去醫院進行常規體檢,體檢指標都很正常。 一個月前她突然出現持續便血的情況,這讓她慌了神,趕緊來到家附近的省腫瘤醫院就診,結果查出結腸癌,而且已經廣泛轉移到肝等器官,屬於癌症晚期。
  • 年年體檢都正常,卻查出癌症晚期?很多人的檢查都做錯了!
    醫生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其乙狀結腸處有一新生物,取活檢後病理結果為結腸腺癌,隨後通過腹部增強CT、核磁共振等進行進一步檢查,發現吳女士已出現肝臟的多發轉移,屬於癌症晚期。這讓吳女士一家人倍受打擊,每年做體檢時癌胚抗原指數都正常,怎麼最後發現癌症時還已是晚期?①而年年體檢正常,卻查出癌症晚期的並非個例。
  • 年年體檢都正常,卻查出癌症晚期?很多人的檢查都做錯了!|甲胎蛋白|...
    醫生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其乙狀結腸處有一新生物,取活檢後病理結果為結腸腺癌,隨後通過腹部增強CT、核磁共振等進行進一步檢查,發現吳女士已出現肝臟的多發轉移,屬於癌症晚期。這讓吳女士一家人倍受打擊,每年做體檢時癌胚抗原指數都正常,怎麼最後發現癌症時還已是晚期?
  • 年年體檢正常,為何突然查出癌?原來是做錯了體檢,浪費了錢!
    公眾號:脈絡養身 說起體檢,很多人都會年年體檢,很多單位也會組織大家每年體檢。不過,很多人體檢完都沒有發現問題,但卻突然有一天查出癌症。 大家不禁納悶,為何年年體檢正常還患癌?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社】;年年都體檢,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難道是做了「假體檢」?最初體檢篩查肺癌,使用的方法是拍胸部X光片,但該方法很難發現早期肺癌,即使查出來了,通常已是中晚期。而常規劑量的胸部平掃CT,由於射線量較高,每年做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因此不適用於普通體檢。現在,體檢通常讓受檢者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肺癌,其射線量低、解析度較高,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
  • 年年體檢,為何一查出癌症就是晚期?可能是漏掉了這5項檢查
    想要有效降低疾病的患病率,需要定期檢查,通過詳細的身體檢查能夠了解身體是否存在健康問題,一些微小的病灶也可以通過檢查得知,在體檢的過程中,一些體檢項目需要做,這樣才能防止某些病變出現還不自知,比如有些人定期體檢,但一查出癌症就是晚期。那麼,日常有哪些項目是體檢一定要檢查的?
  • 年年體檢正常卻被診斷為癌症晚期
    每年都體檢,但還是沒有發現癌症,發現時已是晚期?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也因此很多朋友對所謂的「體檢」形成了偏見。新聞中的病例確診的癌症是結腸癌,這種癌症往往隱蔽性較強,通過常規的體檢方式也不容易發現,常規體檢中的癌胚抗原數值,雖然能夠指徵相關癌症發生的可能性,但其在癌症診斷方面,並沒有特別高的特異性,這個指標不升高,也有可能罹患癌症,而這個指標升高,也並非一定是患上了癌症,因此,僅僅是一種輔助診斷指標,而不能作為有沒有癌症發生的特異性指標
  • 湖北女子年年體檢「正常」,卻被診斷為癌症晚期,到底體檢該不該做?
    來自湖北武昌的吳女士最近非常苦惱,為什麼自己每年都做體檢,而且平常只要身體有一些不適就會去醫院檢查,卻還是被診斷為癌症晚期? 今年50多歲的吳女士,平時很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年都會去醫院進行常規體檢,一個月前,她突然出現持續便血的情況,這讓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趕緊跑到家附近的省腫瘤醫院就診。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卻已晚期?四種檢查很多人漏了做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慨,醫生,我每年都在體檢,為何還是沒有及時發現癌症,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難不成每年做的都是假體檢? 55歲的老鄭在兩天前確診為胃癌,他怎麼都不願意相信,還把自己最近五年做的體檢報告都拿出來,給醫生看,每一年的體檢都沒什麼大問題。 可是醫生看了這些報告,搖了搖頭,這些體檢項目,都是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心電圖,胸片,腹部B超,醫生告訴老鄭,這些都是最常規的體檢,它們能發現一些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脂,但是並不能發現胃癌。
  • 這些癌症發現就是晚期!為什麼癌症偏偏盯上你?就憑這幾點…
    這篇癌症科普文章,建議每個人看三遍……哪些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胰腺癌胰腺癌,常被稱為癌中之王,生存率較低,早期的胰腺癌,大多沒有任何的臨床症狀,在確診的時候已是中晚期,很難治癒。沒有定期健康體檢很多人自覺身體好,拒絕定期健康體檢,殊不知健康體檢可及時發現部分癌症。也有人年年體檢,還是發現不了癌症,有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體檢的項目不對!由於大部分的早期癌症,均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只能夠通過檢查來發現。
  • 假醫生、假驗血,假體檢,體檢亂象背後,是被耽誤的癌症患者
    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的數據顯示,全國的體檢人數增長到4.56億人次,坐擁全球最大的體檢市場。 這也使得行業魚目混珠,利慾薰心驅使不良分子加入,行業醜聞有目共睹,尤其是醫生群體看得明明白白。
  • 假體檢亂象背後,是被耽誤的癌症患者,你被體檢套路過嗎?
    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的數據顯示,全國的體檢人數增長到4.56億人次,坐擁全球最大的體檢市場。這也使得行業魚目混珠,利慾薰心驅使不良分子加入,行業醜聞有目共睹,尤其是醫生群體看得明明白白。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 揭秘|為何這些癌症發現都是在晚期?|癌症|胰腺癌|肝癌|體檢|卵巢癌...
    這些本可以在科學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的傑出人士都因為生命「殺手」—癌症而英年早逝。令人唏噓的同時,人們不禁會問,現代醫學如此發達的條件下,為何有些人卻突然被查出癌症晚期?有哪些癌症幾乎發現就是晚期?其背後的秘密何在?
  • 年年體檢都「正常」,卻還發現癌症晚期?醫生:癌胚抗原不準確
    最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有一位患者每年都體檢,50多歲的女性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但是在一個月之前突然發現持續便血的問題。 於是去了醫院檢查,通過醫生的詳細問診和輔助檢查,最後診斷為結腸腺癌,而且已經發生了肝臟轉移,也就是所謂的晚期癌症了。
  • 45歲女子年年體檢正常,竟患宮頸癌晚期,醫生:3次自救全錯過
    當聽到「癌症晚期」四個字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感到毛骨悚然,也會後悔之前沒能提早的進行檢查。但是很多癌症的前期症狀並不是特別的明顯,需要我們平時細心的留意,像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宮頸癌,前期發出的信號並不是特別明顯,而且還很容易與其它疾病所混淆。
  • 慈銘體檢被質疑漏診淋巴瘤,29歲小夥一年放化療27次求生
    2019年4月末,段宇飛在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亞運村門診部做全身體檢,當時的體檢報告中寫明身體無任何問題,尤其是腎臟彩超顯示,雙腎形態大小正常,皮髓質清晰,腎盂無擴張。但僅隔數月段宇飛便被查出晚期惡性淋巴瘤,病灶正起於腎臟,且癌細胞已擴散至多處。段宇飛認為,如果不是慈銘體檢的漏診,這一切本來是有機會挽救的。
  • 很多人的體檢都做錯了!
    醫生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其乙狀結腸處有一新生物,取活檢後病理結果為結腸腺癌,隨後通過腹部增強CT、核磁共振等進行進一步檢查,發現吳女士已出現肝臟的多發轉移,屬於癌症晚期。這讓吳女士一家人倍受打擊,每年做體檢時癌胚抗原指數都正常,怎麼最後發現癌症時還已是晚期?①而年年體檢正常,卻查出癌症晚期的並非個例。
  • 為何身體不痛不癢,卻查出癌症晚期?癌症到來前,會有哪些提示?
    癌症一直是大家不願意提及的疾病,癌症的病死率很高,患癌之後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對人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平時身體無疼痛的症狀,但是檢查時卻被查出了癌症,其實這是因為早期癌症的症狀不是很明顯,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 為何身體不疼不癢,卻查出癌症晚期?早期症狀,其實被很多人忽視
    癌症一直以來都是任何人都不願意患有的疾病,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非常多。患有癌症後,若沒有及時的發現並且治療,那麼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生活中就有非常多這樣的例子,身體不疼不癢沒有任何的異常症狀,但是卻查出了癌症晚期,這其實是由於癌症早期的症狀並不是非常明顯,因此也就非常容易被忽視。
  • 腫瘤指標都正常卻是肺癌晚期?項目錯了就是「假體檢」
    腸鏡檢查,醫生發現其乙狀結腸處有一新生物,取活檢後病理結果為結腸腺癌,隨後通過腹部增強CT、核磁共振等進行進一步檢查,發現已出現肝臟的多發轉移,確定為癌症晚期。圖/都市現場得到這個結果一方面是深受打擊另一方面吳女士家人也深感迷惑每年體檢癌胚抗原指數都正常為什麼一查竟是癌症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