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萬物生發,到處一片生機盎然,好的壞的都在蓄勢待發,罪惡在欲望和貪婪的催生之下更是迫不及待。然而,我們依舊相信世間的美好會環環相扣,我們期待的幸福會如期而至。
關於精緻生活,關於自律的獨立優質生活,關於完美的人生,究其原因,我們追求的自律和完美到底是為了一己之私過上自己覺得更加優質舒適的生活還是想要讓自己和身邊周圍的人都過上舒適的生活?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站在一個俗人的世俗角度來看,我們所要追求的品質生活自我認為應該是生活在一個大環境都相對安全健康沒有致命風險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不必太過親密但也無須拋棄基本的良知和道德倫理底線,一種能心安不愧對自己和社會的狀態。而事實上,我們生在俗世裡都是世俗之人,沒有什麼資格鄙視自己之外的一切。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如今我們看到的很多自律的高知精英所追求的高品質精緻生活竟是為一己之私的所謂自律性,這種精緻自律所有的高階之見只服務於個人的貪婪和欲望,甚至不惜犧牲大環境的一切安好,仿佛造物主就造就了其一個高智商的可以凌駕於一切生命至上、仿佛其高智商可以釀壓一切平凡的世界。
如是,關於做人的良知和道德原則在人的貪婪和欲望面前從來都微不足道甚至相形見絀,以至於在某些罪惡出現的時候,人性總會泯滅,無知的淳樸的人都無法判斷出孰真孰假,只能做烏合之眾,因為局限於自身的各種原因而無法成為那個鶴立雞群的獨特。
維克多.雨果曾說:人不應該為了行善而做惡,不該為了做好事而做壞事。如是,人也應該不要為了一己之私而傷害太多無辜。因為無辜的終究都是無辜的,且無辜到從未曾碰面,不知是否存在。
我們努力奮鬥,拼命工作,不停歇地奔波,追根揭底只是為了生活得舒服,過上自己心安的幸福生活,而作為生在俗世裡的世俗之人,我們追求的幸福生活其實無比簡單,那便是健康自在的、心安理得的活著終老,自己健康,家人平安,世間和平,自然和諧。
如是,想起了那些純真美好的嬰孩面容,以及那悅耳動聽宛如天籟之音的幼稚歡笑聲,所有的一切初始,都是那麼純粹乾淨明亮,讓人覺得輕鬆快樂溫暖。然而,時光總會改變這一切,不過幸運地是,時光在改變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美好。
維克多.雨果在《九三年》中有過這樣充滿思想的一段描述:搖籃有昨天,正如墳墓有明天一樣。這個昨天和這個明天,它們雙重的不可知,全混合在這含糊不清的咿呀學語聲中;世間沒有任何東西能像這玫瑰色心靈中的巨大陰影一樣,證明上帝、永恆、天職和命運的二重性。
人活一世,最終都應該要清醒地認識到,心安理得才是最大的安好,問心問愧才是最終的人生真諦。人終究活得是一種安心。#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