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史學者保羅·吉爾羅伊:我們承受不起悲觀主義的代價

2020-12-10 界面新聞

圖片來源:Eddie Otchere/The Observer

保羅·吉爾羅伊是一名作家,學術領域為英國黑人文化研究。其著作包括1987年的《米字旗上沒有黑色》(There Ain’t No Black in the Union Jack)、1993年的《小舉動》(Small Acts)與《黑色大西洋》(The Black Atlantic)以及出版於2004年的《帝國之後》(After Empire)。吉爾羅伊曾任教於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還在耶魯大學做過非裔美國人研究系主任。目前他是倫敦大學「種族與種族主義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吉爾羅伊因其「對文化研究、批判種族研究、歷史學與非裔美國人研究等多個學術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了2019年度的霍爾貝格獎。

據我所知,你與《衛報》的客座編輯史蒂夫·麥昆是摯友。你們是如何相識的?

保羅·吉爾羅伊:我在金史密斯學院教書時他還是院裡的學生。有一次他和朋友戴斯蒙德找到了我,後者也在學習黑人藝術。他只想和我隨便聊一聊,我也很樂意。此後他但凡有困惑和挫折都會來找我談心。我想,這是他急切地想要得到他人看重的一種表現。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彼此有共同的興趣,而他的非凡一面也逐漸展露了出來。

他時常自視為黑人藝術家、活動家和作家傳統中的一員,有承先啟後之志。我猜你也屬於這條脈絡。

保羅·吉爾羅伊:我比史蒂夫大十五、六歲,當時的實情是並沒有多少人會去寫有關英國黑人藝術的專著。我的作用在於為他開闢了一定的空間,令他可以有用武之地。

在我看來,史蒂夫的《小斧子》系列電影——尤其是情人石這一部——從各方面看都像是一種輓歌(elegy),關乎另一個時代以及另一種英國黑人的共同身份認同,它與我們的距離突然間顯得十分遙遠。

保羅·吉爾羅伊:是的,我贊成。從人口學上講,目前英國黑人移民裡原籍加勒比地區的有所減少,來自非洲各地的居多,而這些人來到英國時的背景也各不相同。有些人是難民身份,有些人是家境較為寬裕的中產階級。這就產生了迥然不同的黑人性(Blackness)。其分化程度較高,更接近於美國及其通行的黑人政治形態,而非紮根於奴隸經驗的一系列後果。

喬治·弗洛伊德被明尼阿波利斯的警察殺害後,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爆發並迅速席捲全球,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變革契機。你是否同意?

保羅·吉爾羅伊:還不好判斷。運動是必然會爆發的,但還不能給未來什麼保證。據我所知,美國有不少人認為,既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我們也許就處在一個構建新型種族關係的轉折點上,你樂意的話還可以稱它為美國內戰與1960年代民權運動之後的「第三次重建」。我當然希望這是真的,但尚無足夠的信息來下定結論。後續如何本來就是個問題。屆時可能會滋生疲憊和低落,上層人士也會趨於冷漠。我不想把話說這麼陰暗,但春季以及初夏的那股衝勁似乎確實沒有維持住。

你在《帝國之後》裡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代英國能否有一種多元文化的身份認同?考慮到2004年以來發生的種種變故,這種可能性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了。

保羅·吉爾羅伊:的確如此。當時人們對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的反對態度造就了某種聯盟,其基礎在於人們都急於找到一條不受傳統的好戰傾向左右的、非美國化的道路。這一基礎如今已經消退了。英國的相對平靜與美國風起雲湧的抗議活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裡只有冷漠、疲憊和挫敗。

BLM運動爆發後,藝術、媒體與時尚界的大企業紛紛跟進表態,對此你有何觀感?

保羅·吉爾羅伊:各大企業和品牌急切地秀出黑色九宮格以及擺出各種空洞姿態的現象,可能會促使一些尋求激進答案的人轉投「另類右翼」的懷抱。積極一點看,這體現出某些身居高位者也在關注暴動,甚至大企業資本主義(corportate capitalism)也在聆聽。短暫地贏得他們的關注,也許能帶來一些新的希望與可能性,但我認為這也有局限性。

在英美兩國,殖民尤其是奴隸貿易這段過往似乎在文化、歷史或教育方面都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假如這種狀況繼續下去,還有辦法從政治上推動進步嗎?

保羅·吉爾羅伊:自然沒有。問題也不在於因為有人被冒犯所以要尋求某種道歉,而在於檢視殖民主義與奴隸制的歷史,讓自己沉浸在它的諸多鮮活細節裡。教育體系從上到下都壞掉了,教授諸如都鐸王朝或是納粹之類的東西於事無補。論起史蒂夫的電影系列,其最激動人心之處在於它有一股歷史韻味,能夠在當下讓年輕觀眾和主流觀眾對本國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產生一種迥異的觀感,比如《紅樹林》就很突出。

身為一個在種族與歷史方面著述頗豐的人,你對未來悲觀嗎?

保羅·吉爾羅伊:我想,悲觀主義的代價不是我們能承擔得起的。最近這一陣我就比較低落,但當我看到年輕人在疫情期間仍舊走上街頭,戴著口罩,自覺保持距離,向世界宣告種族主義是個壞東西的時候,靈感和激情就又回來了。這面旗幟的號召力非常廣泛,一些支持者的年紀還相當小。這令人充滿期待。問題是,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究竟能不能推動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在這方面我尤其受悲觀心態困擾,因為我不清楚,最初幫助人們走上街頭的技術手段是否有能力讓他們繼續留在那裡。

(翻譯:林達)

相關焦點

  • 鍛鍊新人的代價,利物浦還承受得起
    克洛普雖然號稱搖滾主帥,卻也是個務實的主教練,他不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我們看到了踢中場和邊鋒的張伯倫,看到了踢中鋒和邊鋒的南野拓實,又看到了踢左後衛和右後衛的威廉士……練兵嘛,當然套路越多越好。
  • 如何和中國打交道成最傷腦筋難題 英國承受不起自絕於中國的代價
    英國《金融時報》7月21日文章,原題:英國承受不起自絕於中國的代價 在這個挑戰前所未有的動蕩之年,英國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成為最傷腦筋的問題之一。在涉及國家安全的事務上,英國企業理所當然地會聽從政府的領導。
  • 專訪黑人理論家保羅·吉爾羅伊:必須珍視那種生機勃勃的混雜
    保羅·吉爾羅伊(Paul Gilroy)是英國著名的黑人理論家、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2019年人文社科領域的重要獎項霍爾貝格獎(Holberg Prize)的獲得者,現為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種族與種族主義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吉爾羅伊1986年在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取得博士學位,是斯圖亞特·霍爾的得意門生,也被認為是霍爾之後最重要的種族理論家之一。
  • 悲觀主義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悲觀主義,對世事所懷消極看法的處世觀。出自: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投降主義根源於民族失敗主義,即民族悲觀主義。」反義詞有:樂觀主義,悲觀主義是貶義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悲觀主義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悲觀主義(bēi guān zhǔ yì)成語釋義:對世事所懷消極看法的處世觀成語出處: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投降主義根源於民族失敗主義,即民族悲觀主義。」
  • 日神精神的樂觀主義與酒神精神的悲觀主義
    日神精神表現為樂觀主義,而酒神精神則強調悲觀主義。日神精神的樂觀主義,是與科學精神和蘇格拉底主義相伴隨的。從蘇格拉底主義用邏輯否定本能開始,人們開始走上了知識理念的不歸路,知識理念理性的不斷地追逐,體現為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人們以知識邏輯理性增長作為生活的信念。太陽神阿波羅為人類盜火,也體現了人們對於火具有的可以拯救人類的認知的過度樂觀的體現。
  • 蔡英文叫囂「不排除開戰」,吳斯懷嗆:戰爭代價臺灣承受不起
    去年底,他剛被國民黨列不分區民代名單,就受到民進黨「飽和攻擊」。當選民代之後,吳斯懷依然「我行我素」。「立法機構」開議,很多人包括一些國民黨人士都建議他,不要講太敏感的議題。可是,第一次質詢,他就以書面形式,質疑蔡英文在挑釁大陸,提醒她慎戰,不要輕啟戰端。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他與自己母親關係非常不好,加上父親的逝世,叔本華自幼生性孤僻。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叔本華並不是完全的隱逸避世,相反還是每天關注著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他的生活因為脾氣火爆而受人詬病。就連國外作者也說:「假若根據叔本華的生活來判斷,他的論點顯得一點也不真誠。」
  • 世界歷史上的印歐語言與雅利安種族解析
    在半個世紀的體質人類學和種族理論之後,我們要跳到1862年,從而強調對一個歐洲種族進行抵抗的特殊問題。 1859年,語言學家阿道夫· 皮克泰特在日內瓦出版了一篇論文,名為《印歐起源或原始雅利安人:論語言古生物學》。
  • 以案說法|愛錯人的代價,並不是誰都能承受得起
    愛錯人的代價,並不是誰都能承受得起。1時至如今,侯慧對案發現場的記憶也幾乎是一片空白。她只記得自己已經疼得麻木了。在失去意識的前一刻,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變得安靜,身邊只有前男友吳鑫猙獰的模樣。可他偏又不想吃苦受累,所以每一份工作也都幹得不長,就這麼在社會上飄著。一次朋友間的聚會,吳鑫認識了侯慧。自相識後,吳鑫便像個大哥哥一樣,經常出現在侯慧的身邊,照顧她的生活,安慰她的情緒,時不時地還搞點小驚喜逗她開心。對這樣的一個人,侯慧沒有絲毫戒心,反而很感激他的照顧和陪伴。
  • 《鐵血的奧爾芬斯》:駕駛敢達巴巴託斯的代價,正常人難以承受。
    三日月的阿賴耶識系統然而駕駛敢達巴巴託斯的代價是慘重的,是正常人難以承受的。首先,每次駕駛之後身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眼睛、嘴和鼻都會出血。然而MS敢達巴巴託斯的資訊比MW龐大,所以三日月承受比駕駛MW更加強大的資訊負擔。
  • 川普壓軸演講:政治正確,我們再也承受不起!(全文)
    伊萬卡向現場觀眾引見川普川普還對美國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提出了許多改革方案。最終,是時候為我們的國家送上一份直截了當的診斷了!我將直白地、誠實地陳述事實。政治正確,我們再也承受不起!如果你想聽粉飾大企業的論調、精心炮製的謊言以及種種媒體神話,民主黨下周舉辦黨代會。你去他們那裡吧。但是在這裡,在我們的黨代會,不會有任何謊言。我們將用真相為美國人民送上敬意,而不是別的什麼東西。
  • 脫歐談判成功的希望極其渺茫,英國能否承受「硬脫歐」的代價
    從目前的形勢看,英國與歐盟分歧不小,談判脫歐沒有可能或者希望渺茫,英國硬脫歐的風險越來越大。但是,英國能承受得起硬脫歐的巨大風險嗎?歐盟與英國長達九個多月的談判,最後仍然磕碰在兩大老問題上,一個是如何預防英國脫歐後與歐盟進行不公平競爭,一個是歐盟成員國漁民如何進入英國領海捕魚的問題。英國於今年1月31號正式脫歐後,應於今年12月31日告別歐洲共同市場,但英國希望一如既往自由進入歐盟市場,不要恢復關稅。
  • 當「議題」遮蔽「問題」,美國社會還能繼續承受分裂的代價嗎?
    假如拜登當選,他將如何回應迪昂在九十年代初提出的憂慮——「我們已經喪失了對共同公民資格的感受。我們被關於價值的苦澀爭論分裂,被不斷擴大的階級、種族間的不平等所撕裂,美國人已經越來越懷疑公共參與到底有什麼價值」——有待觀察。但更重要的是,美國社會還能繼續承受分裂的代價嗎?
  • 熱血傳奇:別貿然去PK,不管輸贏代價都是你承受不起的
    我們都知道傳奇除了經典的武器裝備之外,還有許多比較有趣的玩法,其中PK就是最有特色的玩法。說到PK元素,這種玩法相對來說自由度還是比較高的,一般只要出了安全區,就可以隨意的跟安全區外的玩家進行PK。
  • 特寫:「我們離不開中國供應鏈 承受不起新一輪加稅」——直擊美對...
    新華社華盛頓6月17日電 特寫:「我們離不開中國供應鏈 承受不起新一輪加稅」——直擊美對華加徵關稅聽證會  新華社記者高攀 劉陽 孫丁  紐約州的羊絨服裝廠商來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嬰兒用品製造商來了,麻薩諸塞州的運動鞋製造公司也來了……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城南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大樓,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 美國國民警衛隊隊長發聲:不容忍種族歧視和種族仇恨
    當地時間3日下午,國民警衛隊隊長約瑟夫·倫吉爾將軍發表聲明,稱他為警察針對手無寸鐵的有色人種的暴力行為感到憤怒,國民警衛隊不容忍種族歧視和種族仇恨,美國人「必須做得更好」。約瑟夫·倫吉爾在個人推特上發布了一份聲明,聲明中指出,他為喬治·弗洛伊德的死亡感到痛苦,「讓我感到憤怒的是,我們的國家不斷發生著這樣的故事,喬治·弗洛伊德,菲蘭多·卡,特雷馮·馬丁......這些手無寸鐵的有色人種是警察暴行的受害者。」
  • 屈原式的殉國還是叔本華悲觀主義,王國維為什麼自殺
    梁啓超把王國維之死比作「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視為楚國「憂愁憂思」,賦《懷沙》而自投汨羅江的屈原。陳寅恪感嘆「贏得大清乾淨水,年年嗚咽說靈均」。那麼王國維是不是為殉清而死呢?魯迅在《談所謂「大內檔案」》一文中,稱王國維「在水裡將遺老生活結束」。王國維作為清朝遺老對遜帝溥儀向有國士知遇之感。
  • 每經20點丨英國工業聯合會總幹事:英國無法承受與中國脫鉤的代價...
    每經編輯:張喜威1丨英國工業聯合會總幹事:英國無法承受與中國脫鉤的代價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21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了英國工業聯合會(CBI)總幹事卡羅琳·費爾貝恩(CarolynFairbairn)的署名文章,題為《英國無法承受與中國脫鉤的代價》。
  • 太原師範學院女教師出軌反思:被情慾毀滅的後果,你承受不起
    這世道,男人出軌的瓜早已見怪不怪,每回這樣的事情曝出來後,廣大男同胞們就憤憤不平地起而反之:沒有女人,這天下的男人又還能跟誰出軌?怎麼光批判男人,不批判女人?這不,山西太原師範學院的女教師王某,就做出了一個比男人還更讓人咋舌的出軌示範。
  • 如若美國不出手,伊朗以色列正面衝突誰有優勢?代價之大難以承受
    如果美國不出手,兩國發生正面衝突誰更有優勢?從人口數量和軍隊來看以色列從人口數量來看的確不如伊朗,只有902萬,但他們為了防止戰爭的爆發,實行全面服兵役的制度,意思就是說全國人民只要年滿18歲,無論男女,不分職業,只要身體條件符合當兵的標準,就必須服兵役,男性的義務役是3年,女性則是2年,進入軍隊後要學習許多戰鬥本領,執行一些基本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