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糗媽
往前數二三十年,年輕人結婚後單獨住的情況還很少見,基本都是與父母同住。就算是幾個兒子的家庭,想要分開同住也得等到家裡兄弟都結婚之後,再進行分家。而分家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很重大的事項,還會找家族裡的長輩當見證人,可見在以前分家也是一個家庭中極有儀式感的標誌性事件。
而現在獨生子女家庭眾多,結婚後不與長輩同住也是很多女生的婚前條件之一。而父母在子女談婚論嫁前往往就會準備好婚房,這基本也就代表著結婚後不會與小兩口同住。可以說這二三十年間家庭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小兩口沒有孩子前基本還能做到不與老人同住,有孩子後,往往因為要老人幫忙帶娃,所以只能轉變成三世同堂的模式。真當三世同堂後才發現,原來兩代人之間的矛盾還真不少。遠香近臭的定律逃不了,以前偶爾在一起吃頓飯,基本不會鬧矛盾。等三世同堂後發現對方的濾鏡碎掉了,原來對方有這麼多毛病,矛盾自然也就開始顯現。作為經歷過三世同堂,也遭遇過家庭矛盾的過來人,要我說三世同堂矛盾重重,除了小孩子哪個家庭成員都不無辜,別否認。
首先是作為中間人的寶爸
寶爸作為妻子的丈夫,老人的兒子,是連接三代人的關鍵。三世同堂矛盾重重,原因之一就是寶爸沒有做好這個中間人的工作。在這個家庭裡,寶爸是寶媽最親密的人,也是老人最信任的人,如果寶爸調解工作做得好,那家庭矛盾不會太大。兩代人矛盾越來越大,幾乎都和寶爸的不作為有關。寶爸無視或者逃避配偶和父母之間的矛盾,或者還在中間煽風點火,那這把火遲早會燒到自己身上。
而聰明的寶爸就會想辦法開解雙方,讓雙方釋懷達到和諧。
作為長輩的老人也不無辜
老人來幫忙帶孩子,本意肯定是好的,是為了減輕年輕人的負擔。但很多老人並沒有意識到兩代人的界限。往往會對年輕人幹涉過多,界限不清晰最終導致的就是年輕小夫妻覺得老人管得寬,而老年人覺得年輕人怎麼哪裡都不懂事兒。自然就越看對方越不順眼,就算不會直接挑明矛盾,但內心的暗潮湧動越少不了。
作為長輩,雖然是給年人幫忙,但是也要明白,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不要過多幹涉。對於孫輩的教育問題,自己也只能是輔助,不能越俎代庖,不然也是費力不討好。老人把界限擺清楚,對年輕人的抱怨自然也就少了。
作為兒媳的寶媽也要自省
三世同堂時寶媽會經常感覺自己是個外人,或者覺得老人幹涉太多,亦或是覺得老人什麼忙也不幫。建議寶媽把對老人的期望值放低,不想著事事指望老人的話,心裡的失落就能減輕不少。
有什麼事兒,也儘量自己和寶爸去解決,少麻煩老人。畢竟即便三世同堂,一家三口的小家依然是自己的主心骨。這樣考慮,抱怨就會少很多,家庭矛盾就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