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對話馮明遠:我永遠會找「跑得快的兔子」,不管「熊」來不來

2020-12-23 華爾街見聞

本文首發於「見聞VIP」APP作者張雨娜 編輯袁暢,歡迎下載「見聞VIP」,獲得更多有價值內容。

2010年入行,2014年加入公募,2016年擔綱基金經理,2020年成了基金行業的佼佼者。

無疑,信達澳銀的馮明遠,已成為市場當紅的基金經理。

海通證券數據顯示,以最近三年維度來看,馮明遠管理的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以126%的收益率在191隻同類產品中排名第一;他管理的信達澳銀精華,以88.62%的收益率,在88隻同類產品中排名第一(截至2020年3月31日)。

馮明遠的投資組合也迥然異於他人,從基金定期報告來看,其管理的組合持股常年保持200隻以上,頭號重倉股不超過3%,持股高度分散、有序更替、換手適中。

加之驚人的成長速度: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馮明遠只花了不到三年;

驚人的管理規模:目前「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基金」規模超過百億;

獨特的投資思路:基金管理思路一開始就是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至今。

馮明遠對於同行和研究者而言,都是一個大大的「驚嘆號」,以及許多個謎團。

他究竟是如何進行投資管理?又如何撐起龐大股票池的研究?他如何挑選優秀公司?日常工作方法有什麼特別之處?擅長科技領域投資的他,如何看待目前科技股的估值問題?哪天不當基金經理了,他會從事怎樣的事業......盡在下文:

金句摘要:

我永遠會找「跑得快的兔子」,不管「熊」來不來。儘管跑得快的兔子也有被抓走的可能,但是至少「熊」來的時候危險會少一點。我的投資框架裡面沒有價值和成長這兩個詞。更願意用這樣的維度去定義一家企業:成長速度快的、成長速度慢的、在衰退的。科技不是馬車,馬車被淘汰了就沒了。科技行業,是會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進步的。但是,你要去把握什麼技術會成長。如果你不去研究蘋果、諾基亞手機,就拍腦袋說蘋果公司值多少錢,這是不能把蘋果公司的真正估值測算出來的。只有你深刻了解產品的價值,才能測出企業的價值。提高判斷力,就要增加你對行業和產品的理解程度。懂的人的準確率會更高。所以對科技行業,你必須得懂。

01

關於經歷:「剛剛當基金經理的時候會有點緊張」

問:請介紹一下你的個人經歷。

馮明遠:我是2010年畢業進入平安證券研究所,在TMT組做分析師,研究領域包括通信、計算機行業。

不同於其他行業,做TMT行業的研究,有一定的工科背景會有優勢。讀研究生的時候考了CFA,一定的金融背景加上工科學歷背景,在理解產品、行業發展的態勢上面會有一定的優勢。

2014年初加入信達澳銀當研究員,2016年10月成為基金經理。時間跨度大概是這樣。

問:從研究到投資經理這個「關」,並非所有研究員都能順利跨過去的,但這一過程你只花了不到三年。這中間你是如何快速完成角色轉變的?

馮明遠:當時沒想那麼多,就想著怎麼建組合,如何去選擇公司,只能說當時會有點緊張。但是,不會想太多其它的事情。

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一開始是我獨立管理的,裡面的操作一直是延續我的投資思路。

02

投資是不斷觀察的過程

問 :你是否回溯過,你主要是掙哪塊的錢,有著怎樣的風格特徵?

馮明遠:我沒有特意去回溯。當然我們會總結一些案例。

一般到了年底,或者某個季度末的節點時刻,會總結下期內得失。對那些看對的、看錯的、看漏的股票,會去想想。但沒有去系統性去總結「怎麼掙錢」的問題。

問:你挑選行業或者挑選大主題的時候,是有一個固定的框架嗎?還是一套動態靈活的方法?

馮明遠:現在我們還是在科技、新興產業上的投資多一點,投資這些領域的框架是相對固定的。

比如,我跟蹤新興產業的100個公司,那平時我就會對這100個公司保持日常的跟蹤。包括年報、季報、一些突發事件的公告等。

此外,每周都會有新股上市,也會把一些新股納入新的跟蹤,然後增加覆蓋。

另外,對行業新聞,也會去關注。平時不停地會有新聞爆出來,這都是日常在跟蹤的。因為一直在對各方面保持跟蹤,所以當有投資機會的時候,就會觀察到,這是一個不停觀察的過程。

在觀察過程中,你會找到看到一些機會。比如,公司發生一些特定事件,或者行業發生了一些特定事件,你會去看是否有投資機會。這就是我們平時的工作狀態。

問:過去四年,你的投資方法有什麼改變麼?

馮明遠:從2016年到現在,我有4年左右的基金管理經歷了,雖然這幾年也在不斷學習進步,但是總體的方法思路,還是相對固定。這塊可能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

問:你同時跟蹤了好多家公司,這意味著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做決策。你決策的頻率是怎樣的?

馮明遠:決策不會頻繁去做,因為不會總有投資機會出現。決策頻率可能是一個月一次,或者一個季度一到兩次。

03

投資中的變與不變

問:回首過去五年的投資管理,你的投資理念有進化嗎?你自我感覺比較重要的進步階段是哪個?

馮明遠:沒有特別大的進化,大的原理都是看現金流折現模型(DCF模型),把未來各期的現金流折現回來。這個方法沒特別大的進化。我也不寫論文,不會研究一個新的投資模型出來。

對我來說,(變化是)隨著研究時間加長,覆蓋的股票越來越多。但只是覆蓋更多公司,算不上進化。

基金規模變大以後,若只投固有的企業會有流動性的限制。

問:你的組合有「行業集中,持股分散」的特點,從剛剛當基金經理到現在,一直沒想改變嗎?

馮明遠:通常很多的工作習慣,會在工作的前三年中形成。我剛剛入行在券商當研究員時候,會有比較多培訓,能學習的東西挺多的。方法論或者工作思路,在工作前幾年學習吸收得會比較多。

當這些習慣和方法形成形成固化之後,就很難再變。

其實也不應該去變。對於我們這個行業,在方法上是不應該去變的,比如現金流折現模型,除非你把模型給顛覆了。

方法論上不會變,只是說會增加投資上的覆蓋,以及去跟蹤觀察行業的變化。

問:社會背景和行業都在重構,如果不變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馮明遠:我們也在學習的路上,比如去學習行業的技術變化、競爭格局的變化,這些是經常有的。這也會糾正我在投資上的很多觀點,這都是一直在變化的地方。

但是,不是說框架也是要變化。對於基礎的方法,這個是不變的。我相信巴菲特芒格也是遵循這些最基本的東西,這些不會去變。

04

關於選股:要找到跑得最快的那隻「兔子」

問:你擅長自下而上選股,但是從這兩年的「黑天鵝」來看,很多都發生在國際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宏觀層面,你如何應對這樣的不確定因素?

馮明遠:選公司的時候就要選擇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健康的公司。其實,在任何時候都要找健康的公司,這跟宏觀經濟沒關係。

我永遠會找「跑得快的兔子」,不管「熊」來不來。儘管跑得快的兔子也有被抓走的可能,但是至少「熊」來的時候,它危險性會少一點。

所以我不太會去預測「熊」什麼時候來,只要我找的不是跑得最慢的那隻「兔子」就可以了。

問:你的組合裡有不少細分行業中「具有技術特色、成本特色且有競爭力」的公司,那麼,對怎樣的「技術和成本」才算的上有特色?

馮明遠:技術「有特色」就是,你的技術是別人沒有的。比如,蘋果剛出來的時候它有觸控螢幕,這是當時同行沒有的功能。

成本「有特色」,就是成本領先。

比如,現在有十家快遞公司,我就投兩家,一家是服務特別好的,這叫產品有特色;另外一家就是成本特別低的。其它的就不投。

05

投資框架中沒有「價值、成長」這兩個詞

問:你怎麼樣去定義價值與成長?

馮明遠:我的投資框架裡面沒有對股票進行價值和成長的區分。

有些企業成長速度快,有的企業成長速度慢,有些企業在衰退,我更願意以這樣的維度去定義一家企業。

比如,對於那種表現出來其營收、利潤、員工數量都在增長的企業,我們可以初步斷定這是一個蒸蒸日上的企業。

與此同時,也會買增長慢或者震蕩的企業。一般這類企業它的估值會比較低,也可以買。

我們投的新興產業,不一定整個行業都增長得很快,有的公司增長慢也是很正常的。

06

理解估值,要建立在對產品的深入研究之上

問:你對一家公司估值的高低,是怎樣定義的?

馮明遠:對估值最直白的理解,就是要看「這公司值多少錢」。

我們拿華南某機場來舉例:假設某機場現在的市值是200億。關於估值,咱們就是討論「這家機場值不值200億」的問題。

具體來說,機場的未來現金流的估算,可以從飛機的起落架數、服務費、租金廣告收入等方面去考察。

飛機的起落架數是規劃好的,服務費也都是固定的,還有裡面的廣告租金收入等因素,都是相對穩定可計算的,也很好理解。

這樣用現金流折現模型就能相對容易算出這個機場的價值,這是比較容易算的例子。

問:科技股也能這麼算估值麼?

馮明遠:科技股的估值會更難估算。

比如,一項新的發明能給企業帶來多少現金流,是很難預測的。在安卓手機、蘋果手機誕生之前,大家很難去想像過它誕生後的銷量有多少,就很難估算它能給企業帶來多大的現金流。

這和機場可估算難易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在2008年、2009年的時候,市場對蘋果公司的看法是比較積極的,那當時應該對蘋果給出30倍還是40倍的估值?現在回頭看,那可能都是錯的。因為當時大家很難想像到iPhone如今能在全世界有如此高的銷量。

所以這就是新興產業估值難的地方。

因此,對於蘋果公司估值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對手機有多了解,對蘋果的產品有多了解,對當時的競品(三星、諾基亞)有多了解。只有去研究產品、研究公司,你才能明白它的價值。

如果你不去研究蘋果、諾基亞手機,天天拍腦袋說蘋果公司值多少錢,這是不能把其估值測算出來的。只有你深刻了解產品的價值,才能測出企業的價值。

問:那怎樣的估值才叫合理?

馮明遠:咱們還是以前述的機場為例子。

按未來現金流來計算,假設其估值是200億,但它現在被炒到500億,理由是當地未來要舉行大型體育盛會,客流量會大幅增加。那你會買嗎?

合理估值就是原本計算出來的200億是合理的。雖然舉行體育盛會,但影響的只是一年的收入,因為體育盛會並非天天舉行。就算舉行體育盛會,飛機流量也是相對固定的,不能無限增加。

所以200億就是合理的估值,炒到500億或者以上我就不買了。

對於科技型企業,蘋果公司到底值多少錢,這取決於它能賣多少部手機,按此來測算其現金流。

07

科技股低估值要回歸本身

問:目前科技股的估值似乎普遍不低,它們的未來你怎麼看?

馮明遠:科技股現在的估值經常會比較高,它未來的走勢也較難預測。

我們認為,對於科技股估值的高低判斷,還是要回歸科技股本身的增長邏輯上。這裡面就其實包括了很多假設。比如,關於半導體股,你要假設中國明年有多少半導體可以國產化,哪些晶片可以國產化,它們能達到多大量級。然後做三五年利潤的推測。這過程要細化分析。

問:什麼樣的品種會真正引起你去重倉的興趣?買入的標準是什麼?

馮明遠:要買好公司,但不同行業的評價標準不同。

比如,對科技型企業而言,研發實力、企業文化、銷售實力、管理體系、架構,創始人的能力和想法等,都很重要。

對科技型企業來說,能「創新」的公司就挺好的。產品的很多指標都要比別人好,要有一些可量化的新的功能和穩定的特徵。

問:能不能理解為,對於科技股,你會比較看重人的價值?

馮明遠:人的因素,非常重要!

創始人是靈魂,對科技型企業,「天才型」人物是特別重要的。創始人決定了一家公司是頂尖型的公司,還是普通型公司,這是質的差別。賈伯斯就是典型的例子。

「天才型」的科學家或企業家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在研究這些上市公司的時候,我會對管理層會比較重視。

對於其他行業,關鍵人物也很重要,比如通用電氣。

問 :你前面講到一些頂尖的天才人物,但人無完人,你從哪些標準去判斷他是不是「天才型」的?

馮明遠:每個企業老闆都有自己的特質。

對不同企業我們需要不同的標準去判斷。比如,對於晶片設計公司,我們可能希望創始人是研究背景的,有很強的技術能力,能夠觀察到技術的發展方向。這樣的創始人自己的技術能力很強,他的把握度就會好。

其實中國很多上市的公司創始人都挺優秀的,每個人都能給你講一個很好的創業故事。創始人肯定有他成功的特質在裡面。

08

估值太離譜就要賣掉

問: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把公司賣出,請講講你的賣出原則。

馮明遠:賣出就把握兩點原則:第一,公司基本面變壞了;第二,估值實在太離譜。

其實,估值「離譜」是不能量化的事情。比如說前述的機場,假設用現金流折現算模型出來是200億的市值,但是後來漲到400億或者500億,算不算高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個人預測的問題。

這個差別在哪?比如,有人覺得當地GDP未來能保持10%的增長,有人覺得未來只有3%的增長。如果GDP未來有10%的年均增長,大家覺得這家機場應該值300億-400億。但是按照GDP年均3%增幅來計算,這家機場只能值200億,所以每個人對它的價值判斷還是有差別的。

所以對於價值的判斷是很難統一觀點的。

問:在全球全球央行普遍寬鬆的背景下,你對很多公司估值會提升嗎?

馮明遠:對利率這一塊影響挺大的。

首先,利率是全局性的影響,所有公司的模型都包含了利率因素,所以它對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會有影響。

如果你要研究利率,是另一個大的課題,研究利率的難度比研究上市公司難多了。

這是一個所有上市公司都會受到影響的因子,難度又很大,就放棄不研究了。

問:貨幣政策的起伏會影響你估值的精度麼,能怎麼辦?

馮明遠:現金流折現模型是一個思維,但真正運用時還是要考慮更多方面因素。

未來的投資收益率其實挺難預測的,這跟市場行情等因素都有關係。我們希望在明顯低於合理估值時買入,大大高於合理估值時賣出。

至於未來能賺多少錢,不好判斷。

09

持股數持續增加的原因何在?

問:你管理的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這幾年持股家數是在不斷增加的,這是代表你投資投資思想的轉變嗎?

馮明遠:在投資方法上,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沒有考慮規模的因素。還是按照原來的工作方法進行選股,不會因為規模大了,就會把選出來的公司再去做篩選。

比如,跟蹤的100家公司,無論是在基金規模大的時候還是在小的時候,還是在跟蹤這些公司,會慢慢選擇合適的加進組合中。

當然,規模在太大的情況下也會產生一些限制,比如市值不大的公司不能買太多,會有流動性限制。其它層面就沒有特意去篩選。

問:你剛開始管的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的時候,持股是幾十個,但是到了2019年就已經超過了200個。數據差距還是有點大,這點怎麼理解?

馮明遠:這有幾個原因:一方面,規模確實是越來越大了,客觀要求更多的品種來充實組合。

另一方面,我們買過的股票,如果覺得估值太貴了,就會進行減倉,但可能沒減完,因此組合裡面的持股家數就越來越多了。

持有的股票都是研究出來的,沒有進行量化篩選。

問:業內也有其他的績優基金經理,他們可能就買幾十個股票,但你的持股個數比他們要多很多,你怎麼看待持股家數的不同?

馮明遠:持股數量是有區別。基金經理工作方法和思路,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對我來說,基金管理就是我的工作,(我投資的)這些公司都是我們平時在跟蹤覆蓋的,我們是按照一定標準和情勢的發展來決策,不會盲目買入。

10

沒有考慮過進攻防守的問題

問:你的持倉是比較分散的,怎麼去做到持倉這麼分散,每年的排名還能這麼靠前?是如何進行「防守」的?

馮明遠:我還是按照自己的工作方法去選公司,組合只是一個結果,沒有去考慮進攻防守的問題。

我不控制回撤,我們的目標是要給投資者多掙點錢,而不是說要把波動和回撤控制多少。

問:你的股票池子裡面,更多是研究員研究出來,給你推薦的股票多,還是你自己個人選出來的票更多?

馮明遠:研究員不需要覆蓋特別多的公司,我們的要求是,研究員每年能推出幾個特別成功的公司就夠了,對公司的數量不作要求。對一個成功的研究員來說,把公司緊密跟蹤,一年能成功推出個位數的公司,已經足夠了。

問:如果按照一名研究員一年給你推5家公司來計算,8個研究員也就是40家公司,那你的組合一年買200多家公司,就意味著有160個公司是你自己選的?

馮明遠:我的意思是,如果研究員一年推薦5個,那這5個一定是他的「重點推薦」。但是研究員也有「普通看好」的標的,普通看好的標的數量會遠多於重點推薦。普通看好的標的我也願意看看。

11

投資科技,也有難把握的地方

問:你組合「看好」通信,電子計算機,新能源等四大領域,詳細的邏輯能分享一下?

馮明遠:我糾正一下,不是說看好,而是我們的產品契約要求主要投這塊領域。

科技領域最大的一個邏輯就是,科技產業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它會不停地在進步。不管是通信、電子,還是計算機。所以科技領域會不斷有一些優秀公司出現,這也意味著有好的投資機會出現。

科技不是馬車,馬車被淘汰了就沒了。科技行業,是會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進步的。但是,你要去把握什麼技術會成長。

新能源汽車也是這個道理。人類現在追求的是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而不是過去的化石能源,這是一個大的邏輯。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會提升。

問:你對科技股估值水平的判斷,會不會隨著一些新的增長空間的因素來調整?

馮明遠:科技型企業,產品更新迭代得很快,需要基金經理不斷地去尋找新的增長空間,但是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

舉個例子,很多數字晶片公司,需要不斷去尋找新的品種、新的增長,得來延續它的成長空間。

比如,一家晶片公司的某一款晶片成功(收入、淨利潤都有較大增長)之後,如果該公司想再上一層樓,可能會去進行重新研發和銷售。而新舊產品的類型可能會差別挺大。老產品也有可能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這也是科技企業很難把握的地方。

對於科技型企業,你每隔幾年就要做一次重大判斷和決策。投資科技,難就難在這裡。

問:那你會用哪些方法去提高你的判斷率?

馮明遠:你想提高判斷能力,就要增加你的對行業和產品的理解程度。

以蘋果公司為例,一個不懂手機行業的人與懂手機行業的人,同時去預判其估值,那肯定是懂的人的準確率會更高。所以對科技行業,你必須緊密去跟蹤技術的發展。只有真正深入了解這個行業,你才能有能力去判斷,你要是完全不懂,這就失去判斷的能力了。

12

調研製造業企業小舉動:會留意窗框是否有灰

問:在業內,你是比較注重調研的基金經理,那在調研過程中你會更加會注意公司哪些細節?

馮明遠:比如,對製造業企業而言,參觀工廠的時候,會留意窗框上有沒有灰塵。

洗手間能反映製造業工廠的管理精細度,窗框上的灰塵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假如一家製造業企業的窗框一塵不染,可以給它加點分。

對於軟體企業而言,參觀公司的價值不大。所以這還是取決於公司的類型。

問:你常常去調研,會有自己比較獨到的一些方法嗎?

馮明遠:沒有特別獨到的方法,業內有幾千個基金經理,成千上萬的研究員,很難有特別獨到的方法。

問:那假設一家智能製造的公司,說自己是處在滿負荷生產的狀態,你會怎麼樣去驗證?

馮明遠:這個就是比較難的地方。因為工廠是不能隨便進去看的,不能像咖啡店一樣,能在門口數有多少客人點了幾杯咖啡。我聽說過有研究員會在外面數卡車,值得借鑑一下。

13

「不當基金經理後,想開一家麵館」

問:你或公司考慮過管理規模的上限麼?

馮明遠:我們沒有測算過。市場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業績好的時候,規模自然會變大;如果業績不行,投資者自然會用腳投票,規模也就不會再變大了。

問:有沒有考慮過哪一天當你不做基金經理了,會做怎樣的工作?

馮明遠:開個麵館。

問:為什麼?

馮明遠:開麵館能掙點錢,有個穩定的收入。

我覺得開麵館挺好的。比如,我去做一個全國最好吃的面,挺有成就感的,這是有可能達到的目標。

開麵館難度也比較小:原材料簡單,只需要麵粉,加點佐料、配菜就行了。有些麵館不是24小時營業的,只是中餐、早餐開,一天也就營業四五個小時。

問:投資者會比較關心基金經理,都在關心什麼。那近期您在看什麼書?

馮明遠:《論中國》、《代謝增長論》。

相關焦點

  • 「專訪」冠軍基金經理馮明遠:每月看5家公司,發了工資獎金就買自己...
    如果偏離度過大,會考慮調整。界面新聞:有沒有量化的調整指標?馮明遠:有可量化的東西,但也有主觀判斷在裡面。我告訴你它產品力很強,老闆的事業心很強,很負責任、很上進,這些都不可量化。界面新聞:您會去配消費嗎?馮明遠:目前很少,因為本身我的基金都有契約合同約定的。另外是投研積累,我以前做科技類的行業研究。原來是計算機專業,以前在平安證券也是負責通信、計算機。來信達澳銀之後也是負責科技,TMT、軍工、裝備、新材料這些。消費類的確實比較缺乏投研積累。
  • 我是一隻永遠奔跑在異鄉路上的兔子,一隻流浪的兔子
    雪繼續下著,落滿我的頭上,肩上,樹枝經不起積雪的重壓,被壓彎,雪落在地上的乾草上,發出兮兮嗖嗖的聲音。忽然,乾草叢裡,一隻灰色的兔子,撲撲撲撲地向遠處跑去,我感覺自己就像那隻兔子,沒有家,沒有親人,孤孤單單。我的身上很冷,不知道幼小的心靈為什麼會如此易碎,竟然想要決然而去。
  • ...熱評:從前有一隻熊他養了一隻兔子準備過年吃掉……兔子對熊說...
    很多時候,你不懂,我也不懂,就這樣,說著說著就變了,聽著聽著就倦了,看著看著就厭了,跟著跟著就慢了,走著走著就散了,愛著愛著就淡了,想著想著就算了。————網易雲熱評《不要說愛我》你一定要考慮清楚,一旦離開我,就再也沒辦法找到我了,找到我那一天,我也不一定記得你了。
  • 《瑪莎和熊》:彪悍小蘿莉與憨憨熊爸爸,一段與眾不同的成長之路
    在我看來,瑪莎和熊之間和諧的相處模式很真實。不管是人與動物,還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模式可以是多元化的。而在《瑪莎和熊》這部動畫片中,並沒有這樣明顯對立的關係。雖然動物之間也經常會發生小衝突,但從總體上看,整個森林像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除了熊,動畫片裡經常出現的動物有一隻兔子和兩隻狼。兔子擺脫了以往弱小的形象,它總是偷熊的胡蘿蔔。
  • 紅花酢漿草|兔子開花啦
    ↑紅花酢漿草通常會被人稱為「三葉草」。  兩隻兔子  兩隻兔子  跑得快  跑得快  一隻沒有耳朵  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    真奇怪  她唱了一遍又一遍有點忘了神,在經過農舍的時候,一隻獵犬咆哮著向她衝過來,距離那麼近,她都看見他黃色的毛髮了。三朵慌亂地跳了幾下,暫時脫離了危險。
  • 關於跑步,「一個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遠」,這話只對了一半
    不管是比賽場上,還是馬路邊上,總有一個人孤軍奮戰的,也有一群人你追我趕的。「一個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遠。」這句話,我在很多場合聽過很多次。據說,中學生作文題目裡也經常出現,藉以檢驗學生對個人能力和團隊合作兩者關係的認知。初看這句話,似乎說得很有道理。稍微深入想一想,我發現這句話有失偏頗。
  • 網易雲熱評:一隻熊假裝愛兔子,只是為了吃掉她,終於到了這一天…
    網易雲熱評:一隻熊假裝愛兔子,只是為了吃掉她,終於到了這一天… 每當坐火車回家的時候我都會聽這首曲子,看著窗外一閃而過卻又綿綿不絕的田野,說不出的酸甜苦辣,講不出的思鄉之情!
  • 俗語:「心殘宜養『很無奈』,身殘宜養『跑得快』」是啥意思?
    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認真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心殘宜養「很無奈」所謂的「心殘」是指心理殘疾的意思。而所謂的心理殘疾則是指心理不健康,經常有抱怨或厭世情緒出現,對所有的人或事物都看不慣的一類人。
  • 熊出沒:天才威採集吉吉能量,熊大巧妙運用技巧,結局反敗為勝
    在《熊出沒》怪獸計劃中,發明家天才威屢次搞破壞採集動物能力,面對強勁的對手,熊大光頭強他們想要獲得勝利且不能莽撞行動,如果天才威破壞一次來阻止一次卻是「治標不治本」,必須用智慧與計謀才能一招制敵,而熊大它們計劃能起到扭轉局面的結果嗎?
  • 分享丨瘋狂的山洞口,兔子與獅子的故事帶你看透網際網路生態
    獅子說:「老虎是我最強大直接競爭對手,你這樣做太不厚道了吧,我們好歹共事了那麼久。」兔子回答:「是啊,我承認您待我不錯,可是老虎給的條件……我得為我的未來考慮啊。」獅子說:「那這樣吧,我會給到和老虎一樣的工資待遇,除此之外,將來你帶進來的動物,我吃完後會把他們珍貴的皮毛留給你,讓你去市場上賣錢。」
  • 冬眠中的熊會傷人嗎?現實告訴你熊永遠是熊,惹怒它後果很嚴重
    熊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它擁有龐大的體型,還有驚人的力量和爆發力。在我們的印象裡面,熊更多的時候是以卡通形象出現。此外,動物園裡的熊走路慢吞吞的,一直都在吃東西。但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這些都是熊的假象,要知道野生熊是非常可怕的,它的危險程度甚至要超過老虎和獅子。
  • 瘋狂動物城:狐狸和兔子天生就是敵人嗎?了解一下尼克寵兔子警官
    但是他為了小兔子朱迪可以站出來和大塊頭理論,並且還為朱迪打抱不平。「為什麼她會找一個狐狸幫忙,因為你們沒有人幫她」,或許就在這個時候,小兔子就對狐狸先生有了好感。狐狸一句「我絕對不會再讓人看到我弱小脆弱的一面」,暗示著他曾經也是被傷過的孩子,可能朱迪的經歷和他經歷的差不多。
  • 【江湖白話】兔子的江湖(外傳)——三帥的蝴蝶效應和逆襲!
    牛牛皇牛:就是熊大幹的,我們牛皇室,不去參加球村踢球大會了!牛牛喇叭:就是熊大幹的,俺們已經驅逐熊家二十三名疑似嫌疑,俺們還要經濟制裁熊大!沒收你的財產! 熊大外長:牛牛不可理喻!熊大發言人:牛牛瘋了!敢威脅核大國! 熊大喇叭:俺們熊大,一定肯定以及決定會反制牛牛!
  • 網民為什麼會把中國稱為「兔子」
    網民為什麼會把中國稱為「兔子」 澎湃新聞記者 吳海雲 2015-08-01 12:44 來源:澎湃新聞
  • 馮明遠掌舵 信達澳銀星奕混合基金於2021年2月1日起發售
    該基金將由金牛基金經理馮明遠管理。馮明遠是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畢業,2014年1月加入信達澳銀基金,歷任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權益投資總部副總監,2020年1月16日起任信達澳銀基金聯席投資總監,分管權益投資總部。
  • 北島:養兔子
    那裡物價貴得嚇人:一棵白菜五塊,一條魚二十,一隻母雞三十多,卻成了周末全家出遊的去處。父親偶爾買只減價的瘟雞,回家磨刀霍霍,被追殺的瘟雞滿屋狂飛,一地雞毛。瘟雞終於進了鍋,燉湯紅燒,最後連雞肋都被啃得玲瓏剔透。某個冬日下午,父親帶我和弟弟來到官園農貿市場,沿一排排攤位轉悠。只見幾隻小灰兔蜷在一起取暖,嘴唇翕動,紅眼閃亮,讓人愛不釋手。我倆向父親苦苦哀求。
  • 《玩具熊的午夜後宮》玩偶夥伴的驚悚樂園
    我覺得是太投入然後玩的時候特別有感覺,畢竟作者環境製作的真的很好,每次都能嚇到我,除了第三代的彈簧,不得不說彈簧殺人真的好溫柔了。別問我怎麼總結出來的紅色的是狐狸(霍西),黃色的是雞(奇卡)紫色的是兔子(邦尼)棕色的是熊爺(弗萊迪)還有一個黃色的熊是金熊(黃金弗萊迪)注意:黃金弗萊迪需要用監控防禦(出現時看監控)
  • 老鷹把棕熊當成兔子,到棕熊面前來不及剎車,熊:剛剛發生了什麼
    老鷹把棕熊當成兔子
  • 不是龍是兔子?揭秘中國為啥被稱"我兔"
    小到特指部隊,大到延伸到整個國家,其實他們還有個萌萌噠外號~ "兔子""我兔"……這是如今網絡上對於"中國"的一種常見稱呼。為什麼不是威武霸氣的龍圖騰,也不是獨一無二的國寶熊貓,卻是軟糯又普通的兔子呢?這要從"中國兔"傳說的由來慢慢說起了!
  • 倫納德:招募伊巴卡時發簡訊問他「你到底來不來我這」
    倫納德:招募伊巴卡時發簡訊問他「你到底來不來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