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北服開講

2020-12-26 中國紡織網

  12月19日,北京服裝學院舉辦了「2020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按照防疫的要求,學校在充分做好防控準備工作的前提下,採用現場和網絡結合的方式同時進行。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周志軍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央文史館員、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授孫機,天津師範大學教授華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徐萬邦,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揚之水,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所研究員馬怡,北京服裝學院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主任劉元風教授6位學者先後在大會上進行了特別演講和主旨發言。

  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周志軍開幕致辭

  大會之後同時舉行了主題為「服飾史研究」「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研究」三個分會場學術研討會。北京服裝學院校長賈榮林出席閉幕式並作大會總結髮言。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所研究員、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授、北服中國服飾文化研究院副院長趙連賞主持。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模式,來自國內和海外部分國家及地區60多個科研機構、高校、博物館等相關專家、學者、師生1.5萬餘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北京服裝學院校長賈榮林總結髮言

  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的中華服飾文化,以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著稱於世,它既是中國古代歷代國家制度的出色代表,又是禮儀文化的完美化身,還在一定程度上承載和記錄著中華歷史文化的發展變遷,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對其優秀文化基因的傳承創新將有力地服務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授孫機

  本次研討會是北京服裝學院繼「2018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後,舉辦的第二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是服飾文化學界的又一次盛會,國內外學者克服疫情影響積極響應,大會共收到論文110餘篇,參會學者們圍繞服飾史研究、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研究三個議題進行交流,並就相關問題展開學術研討,既有展現對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分享,也有對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傳承創新的未來展望,會議規模和成果都超出了預期。

  大會主持人趙連賞

  近年來,北京服裝學院以「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研究工程」項目為載體,本著「格物致知」的宗旨尋源溯本,在開展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研究的同時,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搭建了中華服飾文化研究平臺,積極開展服飾文化研究及傳承創新,以期望眾多專家學者熱情參與,努力建構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理論體系,為傳承與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服飾文化提供依據,為中國時尚產業發展提供支持,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支撐,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孫機

  《新形勢下如何研究服飾文化》

  孫機從中國服飾發展史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對中國服飾文化進行了生動闡述,內容涉及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禮儀制度、藝術審美、文化交流、工藝技術等方面,重點探討了新形勢下中國服飾文化的未來發展去向問題。他指出,中華民族豐富的服飾是我國不同時期人民生活情操及愛國精神的體現,服飾文化研究肩負傳播愛國主義、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民族自信的重要任務,研究服飾文化要從歷史中汲取養分,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讓大眾通過服飾去感知歷史的溫度。孫機博聞強識,學養閎深,這次講座為當前紛繁的服飾文化學界研究梳理出了清晰的思路。

  天津師範大學教授華梅

  《從民族復興看中華服飾發展的重要節點》

  華梅從民族復興和文化復興的角度,重新審視中華服飾走過的悠久且輝煌的路,不能僅停留在藝術與實用的層面,而是應著重於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同時期的戰略定位和遠博統籌。尤其是哲學思想在現實生活著裝中的引領作用及至深遠影響。改革開放伊始,我們曾面對國外令人眼花繚亂的現代時裝,慨嘆中國服飾未能走向世界,誤認為我們祖上的著裝禮儀太繁複。可是,近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越來越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潛質與韌性,這時再看周代建立的服飾制度之規整完善;漢代著裝禮儀形成的儒家思想背景;唐代官員士庶標識確認的嚴謹規定;宋代重文抑武,但城鎮經濟發達,且遷徙錯居帶來風俗多變;明代集漢文化之大成,服飾政令愈益科學規範。幾個歷史節點,能充分顯示中華服飾文化的偉大與精深。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揚之水

  《恩施貓兒堡出土明代金銀首飾解讀》

  揚之水對從恩施貓兒堡出土的一批明代金銀首飾(共二十餘件,現藏於恩施博物館)進行了脈絡清晰、邏輯縝密地考證,對其進行了審慎地重新定名,並推測其具體出土地點為一處土司家族墓地。在短短二十分鐘的講演中,他詳細地對這一批金銀首飾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匯報,從單個的小件入手,在文獻、圖像與實物的契合處考訂它在當時的名稱,繼而推源溯流,通過具體而微的實例,展現出時代風尚的細節構成。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徐萬邦

  《豐富多彩的中華服飾文化》

  徐萬邦講到中華民族指的是中國56個民族以及歷史上在中國版圖內生活過的各民族。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中華文化是多元一體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就當今而言,中國各民族都有其獨具特色的服飾,有眾多民族分布於廣大地域,而且各族群內部也有不少支系,各支系的服飾也各具風採。在宣講過程中,他結合了大量少數民族圖片介紹了中國南北各少數民族服飾,簡述了形成中華服飾文化豐富多彩的主要成因。徐萬邦從民族支系、社會變遷、自然環境、宗教信仰等多角度介紹了我國多個少數民族的典型服裝特徵,通過具體的案例和精煉的描述,展現了我國多民族服飾豐富多彩的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所研究員馬怡

  《漢墓中的布類葬服——兼論「毋尊單衣」及其性質》

  馬怡以漢墓所出土的隨葬品清單和實物為主要依據,參以傳世文獻,通過對漢代葬服中布類織物的名稱、原料、質地及使用情況等方面進行考察,認為這類服裝皆具樸素而簡單的樣貌和品質。在各式布類葬服中,尤論及出現頻次較高的「毋尊單衣」,認為其或與典籍中貼身穿著的「明衣裳」「明衣」為同一類服裝,入殮時穿著是出於尚質、尚樸的觀念,以作為下見先人之服和「交於神明」之意。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元風

  《敦煌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

  劉元風介紹了北京服裝學院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成立以來,在敦煌服飾文化藝術研究、教育、文化傳承、創新設計、社會傳播、大眾推廣、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中心」成立以來所做的設計實踐和教學歷程,探索敦煌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運用現代設計的眼光和手法,汲取敦煌服飾藝術的深厚滋養,賦予裝飾元素以時代感和創新性,古為今用,能夠在現代設計舞臺上充分展現敦煌的文化創新和時代魅力,有效推動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紡織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紡織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yuln@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衡水舉辦2020中國衡水董仲舒與儒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衡水市舉辦2020中國衡水董仲舒與儒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趙革出席開幕式並致辭9月19日至20日,衡水市舉辦2020中國衡水董仲舒與儒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他說,董仲舒是國際公認的儒學大師,其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其文化影響極為深遠,特別是他的「尊儒、德政、尚禮、崇學」思想,適應時代要求,順應發展大勢,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對世界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作為董子故裡,衡水人民傳承弘揚其崇德尚義、忠誠守信的品格,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在這片土地上書寫了無數絢麗篇章。
  • 東北地區民族文化與設計藝術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新網遼寧新聞11月17日電 (楊毅 王雪菲 曾慧)11月14日,「東北地區民族文化與設計藝術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召開。研討會由中國民族學學會東北亞民族文化研究會和大連工業大學聯合主辦,由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南安普頓國際學院承辦。大連工業大學副校長任文東教授、國家民委原研究室副主任李紅傑、國家民委國際交流司副司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吳金光、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學學會東北亞民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色音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一國兩制』的港澳實踐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在穗召開
    「『一國兩制』的港澳實踐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在穗召開
  • 【橫山記事】稽山之光 龍華會啟 ——首屆會稽山論壇·文化中國秋季講壇暨支遁與魏晉南北朝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11日下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終身教授、當代中國享譽世界的著名書畫家、國學大師範曾先生與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教授結合畢生學術心得,分別就《佛教:圓融無漏的哲學》、《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展開話題,向在座嘉賓及橫山書院全體學員傳授了他們對中國傳統哲學的妙解妙悟。
  • 北京服裝學院2020年開啟英美頂尖院校藝術留學IVY直通計劃
    學校獨特的辦學優勢和鮮明的辦學特色,有力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文化傳承、文化傳播,引領了人們的生活時尚、文明傳承和文化創新,對我國珠寶、設計、時尚和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和產業發展做出了獨特的突出貢獻。
  • 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9成都『中華續道藏』論壇暨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大學舉行 通訊員/供圖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 褚國鋒 記者 曾江 趙徐州)2019年3月27日至28日,「2019成都『中華續道藏』論壇暨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大學舉行。
  • 第五屆利瑪竇與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11月13日至15日,第五屆利瑪竇與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明史學會、中國明史學會利瑪竇分會及肇慶學院聯合主辦,旨在紀念利瑪竇逝世410周年,加深中西文化交流。政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教授、利瑪竇與中西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黎玉琴主持。國內各有關高校和學術機構學者參會。李新昌、陳支平、林金漢分别致辭。
  • 點亮北京中軸線 |【北服編導團隊】打造錦繡中華非遺服飾秀
    10月22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和武漢紡織大學聯合推出的「新織楚裳」非遺服飾秀在北京市西城區景山公園泰皇殿精彩亮相。「新織楚裳」以荊楚地域文化為背景,從湖北荊州博物館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紡織品文物中尋找設計靈感和設計元素,以楚國民間布衣到王侯貴族的衣飾變化為軸線,以傳統手紡手織土布為主面料,以民間挑花做圖案裝飾,服裝色彩由清新質樸的藍、灰、白色系逐步過渡到濃重華麗的熟褐、赭石色系,再現楚地風韻。
  •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第九屆代表大會暨2020年學術研討會舉行
    年學術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黨和政府長期關懷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和研究事業,長期以來,大家走出一條田野調查與文本研究相結合的學術道路,並與國際學術前沿進行對話,開創了中國史詩學與各民族文學關係研究為兩大支柱的少數民族文學學科基本格局,學科涵蓋中國各少數民族口頭與書面文學研究、文學史、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以及資料學建設。當前,少數民族文學學科的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 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助力旅遊發展 尚秉和學術研討會在行唐舉行
    原標題: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助力旅遊發展 尚秉和學術研討會在行唐舉行   12月12日,尚秉和學術研討會在行唐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4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結合各自學術心得和研究成果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 宋元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景德鎮市舉行
    觀看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圖)景德鎮在線訊(記者:餘靜)8月15日,由景德鎮市文旅局、湖州市文旅局主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湖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集團、景德鎮唐英學社承辦的「彝鼎留芳——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
  • 「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
    「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召開 2020年12月17日 16: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鄧強 字號 2020年12月17日 16: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鄧強
  • 「夏荊山研究中心」2020夏荊山學術研討會徵稿通啟
    本中心以梳理藝術家夏荊山生平行誼及其創作為主題之分析及比較探討,並擴及東方書畫藝術與佛教繪畫理論之各面向研究;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畫展、藝術論壇、互訪交流;出版夏荊山研究專書、畫冊、學術期刊及論文集。主旨及目的「2020夏荊山學術研討會」旨在對夏荊山精緻書畫藝術進行深刻學術析論,並擴及東方書畫及佛教藝術範疇研究,以推動全球藝術、文化的學術交流。
  • 「當代美學的論爭與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20年12月21日 16:07 來源:央廣網 作者:李佳 高瓊 編輯:黎鑫 央廣網杭州12月21日消息
  • 第六屆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函
    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現為首都師範大學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自2010年以來已召開了五屆,並取得圓滿成功。為了繼續推動社會文化史的深入探索,中國社會文化研究會、首都師範大學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擬於2020年9月在北京主辦「第六屆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 第二屆「儒家文化與新時代儒商精神」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省社會主義...
    魯網11月21日訊(記者 李震)11月21日,第二屆「儒家文化與新時代儒商精神」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召開。山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兼省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張小梅,省工商聯副主席郭建禮,省儒商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袁慶宏出席會議。
  • 【學術邀請】「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函
    為了紀念這次大戰結束一百周年,深入探討「一戰」對於中國的影響及其歷史內涵,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擬於2018年11月在北京舉辦「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素仰先生學殖深厚,成就卓著,特邀您撥冗參會,並惠賜宏文。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大同召開
    研討會現場 (圖片源自山西省文物局)日前,由山西省政府、北京大學聯合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致賀信,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
  • 「中國印譜史與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舉行
    26日上午10:00,「中國印譜史與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暨中國歷代印譜特品鑑會在浙江省博物館報告廳舉行。
  • 紀錄片《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0年10月22日下午,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CDRC)、」一帶一路」紀錄片學術共同體(BriDoc)聯合承辦的「紀錄片《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