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楊春風 | 因為熱愛,所以攀登

2021-01-10 戶外愛好者集散地

他,性格溫和待人有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朋友;

他,懸壺濟世,醫術高明,出生受人敬仰的中醫世家;

他,熱愛登山,11座八千米,是中國民間攀登的領頭羊;

他,在三年前的初夏,一聲槍響,隨後倒下,逝去在完成夢想的途中;

他,就是楊春風。

作為中國民間登山旗幟性人物的老楊,有著對山峰真正的熱愛和執著。登山探險,它代表人類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克艱精神,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忽略的一種精神能源。登山探險精神對自己、國家、民族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啟示作用。正是這種認知,讓楊春風致力於推動中國民間登山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剎那的衝動,定格的是永恆

從中醫到攀登者的轉變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帶給人們以春天的氣息,舒適而美好。

在成為登山家以前,楊春風是一名名氣還不錯的中醫,自己開了一間診所,每天都有慕名前來的人找他醫治各種疾病。而他的人生似乎也在這樣的平淡中幸福的前進著。

1998年,楊春風聽說新疆的王鐵男登上了博格達峰,看過報導後,突然也有一種迫切的衝動,想要去登山!而就是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決定,改變了楊春風人生原本的軌跡,成為了他生命旅途中最重要的分叉口!

【2002年博格達峰一號營地(左起:楊春風、王鐵男、陳翔)】

那時候的楊春風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什麼裝備都沒有,大家湊了一些就去登山了。冬天天氣不好,線路也沒制定好,可想而知,自然是沒登成。後來,他們就改登旁邊的一座4700米的小山,登上去了,但又差一點滑墜致死。楊春風的第一次登山經歷雖說驚險萬分,但當他站在山頂上看周圍的景色,那種無法言喻的心情和美景,讓他的心在那一刻好像找到了一些什麼。至此,楊春風迷上了登山。

(山頂的美,沒有到過的人無法體會)

如果成為登山者是我的宿命

登山可能送命,可我還會去

老楊發自內心地熱愛著山峰,他說:「登山可能會送命,可是我還是會去」。就像「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對於登山,每個人心中對她的定義都有所不同。而唯一相同的就是對山的那份執著。

【2001年博格達峰一號營地,圖片取自王鐵男博客】

雪山並不能像84消毒液一樣洗滌心靈,也不能像忘情水一樣讓人忘掉煩心事。但是登山會告訴你,人生的迷人就在於過程:為了一個目標而去腳踏實地的生活。從受人敬仰的職業到以攀登為生活方式,是老楊踐行自己生命理念的選擇,一種把理想照進現實的勇敢。

【2001年冬季我們在沙漠探險(前王鐵男、後楊春風)圖片取自王鐵男博客】

楊春風對雪山的熱愛與執著,也更像是著了魔的宿命。他不善言辭,不會去拉贊助,所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拿出來,只為登一座雪山。他每年都在等待不同山峰的最佳攀登季節。而平時的他,就各種宅在家裡,鍛鍊自己的體能,從不敢鬆懈。

這就是他,一個沉默不語,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登山者。

我們看看那些海陸變遷不喜不悲的雪山,想到一百萬年前還是海底的海底,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世界最年輕的高原就成為了世界之巔,便會知道大自然的奇妙是多麼的無法言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山峰從來不需要我們的徵服,只是她寬容的接納我們的窺視。

【2011年3月楊春風攀登幹城章嘉峰,圖片取自王鐵男博客】

在發生道拉吉裡峰事件後,楊春風一度陷入了迷茫當中。家人、朋友的極力勸說,不明真相的群眾圍觀喊罵。是否就此退出登山,此時的他躲回了一個人的世界,那段時間我們在成都常見沉默寡言的老楊。過後,他對這次事件也做出發聲與思考。

他說:「登山探險代表著人類一種非常重要的精神,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忽略的一種精神能源。登山運動教會我們克服困難、團結協作、互助友愛,而這種登山探險精神對自己、國家、民族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啟示作用。中國比較欠缺的就是這種精神。中國人不缺錢,關鍵是心理上的欠缺,缺乏勇敢精神。整體上我們不像外國人能把探險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敢於去嘗試冒險。中國傳統文化也不鼓勵你去冒險,打破常規做事。」

留在山峰是不是我的結局?

回家了,雪山的孩子

他是一個為山瘋狂的「瘋子」。道拉吉裡山難發生的一年後,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的一年間,楊春風又成功登頂了5座8000米雪山,包括世界第三高峰幹城章嘉峰(8586米),以及世界第十三高峰迦舒布魯姆II峰(8035米)、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魯姆I峰(8068米)、世界第十高峰安納普爾納峰(8091米)和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8516米)。其中,迦舒布魯姆II峰、迦舒布魯姆I峰是楊春風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連續成功登頂的山峰。

2012年,他率領的K2國際登山隊登上了「14座」中難度最大的K2(K2),成為國內第一批登頂K2的商業團隊,也是第二批登頂這座山峰的中國人。在這支名動江湖的隊伍中,與楊春風一起遇難的饒劍峰和在槍擊事件中死裡逃生的張京川均名列其中。

楊春風曾說,就像運動員都有參加奧運會、世界盃的夢想一樣,登頂K2就是登山者心中的崇高夢想。

【拍攝於2012年,楊春風在K2頂峰】

2013年6月,他開始了攀登自己第12座八千米山峰的徵程,在當時乃至現在,中國民間登山界尚無人完成「攀登14座八千米雪山」,老楊很可能成為第一個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登山家。只是這一次,回來的不再是那個鮮活的他了···

23日,大家早早睡下,適應著高海拔的環境。大本營靜悄悄的等待著黎明的降臨。人們的美夢中似乎還上演著登頂的喜悅,誰能想到危險卻離他們越來越近。

15名身穿當地協警制服荷槍實彈的人員來到海拔4100米的南迦峰登山大本營,衝進了登山者所在的帳篷。這夥人迅速把11個登山者綁了起來,並一個個沒收了他們身上的現金和護照,甚至連過多的詢問都沒有,就開始逐一槍殺。這次襲擊,僅張京川脫險。

終是像他說的那樣,最終,楊春風還是為登山送了命,卻不是死在山上,而是恐怖分子的槍下。

雪山腳下,半夜時分,槍聲響起,夢想破碎。

消息傳回國內,人們由最初的難以置信,到悲痛接受。中國民間登山界最偉大的登山者——楊春風,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我們。關於他的故事,我們仍舊刻在心底,不曾遺忘他和他的夢想。

楊春風之於中國民間登山,最大的推動作用在於:他摸索出了一條國人自主攀登境外雪山的道路,讓廣大民間登山愛好者對於攀登境外的8000米雪山不再是夢想,而成為了現實。而且楊春風以"核心決策者"的身份登頂K2,更是讓國內的登山愛好者不再把K2當做"野蠻巨峰"神話化,同時也贏得了國際攀登界對於中國攀登者的又一次認可。

可以說楊春風的離世真的是中國的民間登山的巨大損失。

也許有一天,中國民間終有一人會登上「14座八千米山峰」,

續寫你的夢想,完成你的心願。

而你,在歲月流逝的長河裡,慢慢褪去。

只是,你溫和的模樣,「不善言辭」的執著依舊會留在我們的腦海裡。

春風十裡不及你,山友依然懷念你

老楊,天堂安好!

相關焦點

  • 無法阻擋的民間攀登力量,緬懷楊春風、饒劍峰
    正因為民間攀登的這種自主性與獨立性,饒劍峰說,「登山是人與自然的極度體驗,只有信念是支撐人克服怠惰安逸的本能,只有信念是支撐努力向上的唯一動力」。顯然,這種主動性也正是民間攀登的生命力所在!從新疆博格達峰開始、進而慕士塔格峰,一直到轉戰四川、西藏,最後到帶領國內登山人員,遠赴異域他邦巴基斯坦,向著國際登山一流的資源與一流的水平邁進,進而成為國內民間8000米海拔攀登事實上的領軍人物,這是「關掉診所去登山」的民間攀登者楊春風走過的道路。2012年,楊春風以其當之無愧的驕人攀登業績而獲得中國戶外金犀牛獎。
  • 楊春風:國內登山者完全有能力完成K2攀登
    已經完成10座8000米山峰攀登的楊春風(右)與8264記者大鵬2012年11月22日,國內知名登山者楊春風到訪戶外資料網(www,8264.com)天津總部,並接受了8264記者大鵬的獨家專訪,採訪中楊春風就今年K2(簡稱:K2,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登山界公認的最難攀登的山峰)攀登中的一些細節以及明年的攀登計劃與8264網友進行了分享。
  • 楊春風和「14座」之夢
    其實參加這次道拉吉裡峰登山探險隊的,大多數都是了解楊春風並曾一起登過山的朋友,很多隊員也都理解並接受這種「以山養山」(用商業登山的收入來支持自己的14座攀登)的攀登方式,只是登山,尤其是高海拔登山,畢竟是有風險的運動,半點細小的差錯足以喪命。  事後楊春風也對這次山難中自己的問題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 在巴遇難登山家楊春風生前採訪:登山是我生命
    楊春風比張京川大兩歲。去年3月,楊春風邀請張京川攀登K2峰。在此之前,他曾兩次攀登K2峰,由於天氣惡劣,一直未能登頂。去年7月初,張京川和楊春風一起從巴基斯坦斯卡圖出發,途中遇到饒劍鋒,於是和其他幾十名外國登山者組成了一個國際登山隊。7月31日凌晨1時,隊伍分批向K2頂峰進發。但兩個小時後,山繩在8100米左右全部用完,這意味著剩下500多米的攀登,將沒有安全保護。
  • 獨家:楊春風國內聯繫人張偉談K2衝頂部分細節
    [詳細報導]  得知K2登頂這一消息之後,我們第一時間聯繫了楊春風K2攀登團隊的國內聯繫人張偉,張偉也為我們簡單介紹了本次K2攀登中的一些細節。  據張偉介紹,衝擊本次天氣窗口的這支國際登山隊是由10個國家的隊員臨時組成的,加上高山協作人員在內共計25人。
  • 登山者楊春風講述登頂「萬山之王」(圖)
    44歲的楊春風曾做過多年的中醫,是最早登頂博格達峰(1998年)的8名中國人之一,他也是最早登頂珠峰的新疆人。到目前為止,他已成功登頂10座8000米級山峰。楊春風一行正在攀登K2的途中。(楊春風供圖)  新疆網訊(記者鞏亮亮報導)昨日(8月16日),已從巴基斯坦回到國內的新疆知名登山者楊春風,講述了攀登有「萬山之王」之稱的K2的整個過程。  7月31日,楊春風率領一個國際登山聯隊成功登上K2(以下簡稱K2)。  7月31日早上8時30分,楊春風等人成功從南坡登頂K2。
  • 「山瘋子」講述攀登生死故事 下撤時幻覺最難熬
    「山瘋子」講述攀登的生死故事  本專題策劃  本報記者 陳偉勝  本專題撰文  本報記者 孫嘉暉  「噩耗,楊春風及中國民間登山隊在巴基斯坦集體遇難……好心痛,10個人……被恐怖分子集體槍殺。」  這是中國乃至世界登山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登山者未能長眠冰川雪山之巔,楊春風和饒劍峰卻倒在了恐怖分子的黑色槍口下,張京川倖免於難。  黑色、沉痛,經此一難,中國登山運動遭受重創。各種祈禱和紀念活動在各地和網際網路上展開。
  • 因為熱愛 所以喜歡 因為喜歡 所以堅持 因為堅持 所以成功
    小一姐姐是因為母愛,自創了適合小孩的國學手勢舞,被女兒逼成了幼師,小糰子真幸福。因為女兒小一姐姐走了上國學創作的道路。每每看到小一姐姐的作品都被她吸引,小一姐姐是知性的、美麗的、清秀的,仿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
  • 瑜伽,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能堅持做一件事情三十一年而不間斷,這到底是多麼強烈的熱愛呢?我練瑜伽不過三年多,有熱愛,但沒有David那麼強烈,我只是覺得受益匪淺,所以仍然在堅持。因為我們切實從中受益。出於生理本能,我們會餓、會渴、會困。
  • 因為熱愛 所以執著
    人民網-人民日報對項目的熱愛,對勝利的渴望,運動員的勇往直前傳遞了力量,詮釋了競技體育的魅力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激戰正酣,激烈的賽況、動人的瞬間,球員奉送精彩,球迷大飽眼福,全力以「復」的CBA讓這個夏天多了一抹絢麗。
  • 部落活動 | 因為有你,所以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王濤:我學習打桌球,是因為喜歡運動。隨著年齡增長,適合的運動項目越來越少。打桌球比較適合中年人。裝備簡單;運動幅度、運動量可大可小;盯球練眼,比賽運用技戰術練腦,揮拍打球練肢體協調。同時因為有對手、比分有輸贏,也滿含趣味性。為了鍛鍊與趣味的統一,就要學好技術。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無止境啊!越學越覺得不會的細節太多,有時為改正一個不合理的動作需要經過幾千板地揮動練習。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既然已經選擇,就應該堅持下去,越學越精,體會學習過程中進步、成長的快樂吧!楊來坡:我運動,我快樂!再次被樂哥5局零封,沒有實現突破。
  • 因為丁寧,所以熱愛體育,所以頑強堅韌,所以不言放棄。
    改球之後旋轉減弱了很多,而丁寧的打法包括丁寧的下蹲砍式發球,都是靠旋轉來抑制對手打法來比賽的,而現在桌球的旋轉減弱,非常不利於丁寧的打法,所以才會顯得丁寧技術狀態下滑,但是技改哪有那麼容易,丁寧也一直在努力,可是大家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我真的想說拿成績去判斷運動員真的不夠客觀全面。雖然大家都在唱衰丁寧,但我還是義無反顧的支持丁寧姐,因為我知道無論多麼困難,她永遠都不會放棄的,我相信她。
  • 中國登山者講述攀登K2:終極夢想背後的生與死
    我想,這是眾山之王K2給我留下的紀念。」23日,記者在昆明見到了張京川。就在23天前,這位雲南民間登山者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首次攀登K2就獲得成功的華人。  再見張京川,這位41歲的昆明男人臉上多了一些歲月的沉澱,顯得更加從容與淡定。  去年10月,張京川因成功登頂世界第八大高峰馬納斯魯接受記者採訪曾時表示,準備挑戰「眾山之王」K2。
  • DBH滑板:因為熱愛,所以用心
    【因為熱愛】幾年前,DBH的幾位創始人從滑板用戶,變成滑板廠商,帶著對產品的了解和熱愛。開始設計和生產滑板。創立初期想法很簡單,也很單純,只是想生產設計一些「物美價廉」的滑板給中國的滑手提供一個更優的選擇。
  • 「因為熱愛,所以執著」
    「因為熱愛,所以執著。」22年來,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審判長到副庭長,再到庭長,朱豔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踏實。 「維護公平、捍衛正義」「公道人心、為民解難」;「江蘇省優秀法官」「全國優秀再審裁判文書一等獎」「二等功」……在朱豔辦公室的書櫃裡,一格整齊地收藏著一面面錦旗、一份份感謝信,一格放著一張張榮譽證書。
  • 「祈福英語實驗小學」因為熱愛,所以擔當;因為擔當,所以優秀
    祈福英語實驗小學班主任團隊是一個優秀的團隊,贏得了社會上無數的讚譽,這都是源於祈福英語實驗小學班主任團隊對教學的熱愛,源於對學生的熱愛,源於對班主任工作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擔當,因為擔當所以鑽研,因為鑽研所以優秀。學習之事不在一朝一夕,在於朝朝夕夕;教育之功不在轟轟烈烈,在於平平凡凡。相信祈福英語實驗小學班主任團隊,會繼續秉持著一顆平常心,且行且思且成長。
  • 「棒球英豪」宋黎明: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儘管我們知道實力不如上外,但最後一球結束後,我還是因為沒能站上冠軍領獎臺而遺憾。」 圖說:對他來說,贏得棒球比賽的開心比什麼都重要 受訪者供圖 如今海盜隊的微信群,有了百餘人加入,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國家的棒球愛好者加入進來,也有熱愛棒球的女生自發加入當啦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