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人不用拜佛,菩薩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2021-02-16 呼嚕詩文藝術公社

佛家說: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世間有4種人,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保佑,因為這4種人經常種下善因,所以一定會得到善報。

菩薩並不會保佑所有人,有一部分人去寺廟拜佛,就算再求菩薩也沒用,因為菩薩不會保佑惡人,只會保佑相信因果,經常種下善因的人。

孝順父母的人

佛家說: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佛教認為,因果是世間萬物運行的自然法則,就算是佛菩薩也無法改變因果,一個人種下如是因,必會得到如是果。

我們無論跟誰相處,最在乎的莫過於這個人的人品了。而怎樣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單從外貌和初次見面時的印象很難把握人品的好壞,很多時候只有經歷過事情我們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

誰都願意跟一個人品好的人接觸,無論是朋友,同事或者是其他人,哪怕是尋找我們的另一半也都希望對方的人品好。孝敬父母則是最基本的人品,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一個人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去孝順,我們還怎麼指望他能跟我們去用心交往呢!

其實我們細細想來,我們周圍的很多人,但凡是我們覺得對方人品很好的人,也一定是個孝順父母的人,如果哪天你發現他對自己的父母都是一副旁觀者的樣子,那也說明,他對你的感情也是別有用心的,這樣的人我們最好別抱太大希望。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佛教認為:「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孝順父母的人,種下了世間最大的善因,這種人去寺廟就算不拜佛,佛菩薩也會保佑。不孝順父母的人,就算每天都去燒香拜佛也沒用。

其實,父母就是活佛,孝順父母其實就是在拜佛敬佛。在這個世界上對我們不求半點回報,只有付出的人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孝順他們呢!請珍惜你身邊每一個孝順父母的人,用心去跟他們交往,因為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深交,你們說呢?

懂得感恩的人

懂得感恩的人, 人品一定不會差, 運氣一定不會少, 因為越感恩,越幸福, 懂感恩,天眷顧。心存感恩,遇見美好, 懂得感恩,遠離煩惱!。所以佛教常說要上報四重恩,當你懂得感恩時,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只有懂得感恩,才有一切! 懂得感恩的人,就會得人信任,被人珍惜。不懂感恩的人, 沒有人喜歡,不受人待見, 再遇事,別人不會管。


滴水之恩,要報答,恩人之情,要牢記。別做忘恩負義的壞人,不做恩將仇報的小人,恩情無關大小,恩人不分富窮,誰幫過你,誰對你好,你就真心對待誰!


感恩,是做人做事的一種態度和內心境界。懂得感恩,包容,真誠善良與人,自會福往者福來,贏得做人根本,再加倍努力,自會實現人生夢想,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人生切記,平淡是福。一切人生,歸結平淡。平淡是喜,平淡是樂。人生一世,吾忘受助。知寓知恩,終生吾忘。恩點存心,記憶於心。

知足不貪的人

人的貪慾和自私與生俱來,誰都會有,誰也不要笑話誰,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嗎!」但是你如果大了,有思維能力了還那樣自私,只能說你智商高低有問題,說好聽點就是經驗不足,榆木腦袋,說不好聽點就是不知道滿足,貪得無厭。


貪得無厭從古到今誰能有好下場,不管是官場,商場,甚至戰場,官場中國最有說服力大家自己想吧!商場如清朝的胡雪巖,戰場如外國的希特列,那個最後有好結果,其它的我也不在多說了,言歸正傳吧!

佛教認為:「知足之法,就是富樂安穩之處。如果你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填滿自己的欲望,卻不知欲望其實是一個無底洞,你的一生都會活得又累又苦。」知足能讓貪慾望而卻步,貪慾能讓知足寸步難行。知足才能常樂,快樂了心態長能放平,心態放平了才能做出正確選擇,不貪了才能輕裝上陣。

古人說:「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其實人活著需要的並不多,只是很多人貪慾太重,什麼都想得到,因為貪慾所以招來諸多煩惱和痛苦,我們學佛的目的,正是為了去除貪嗔痴,減少欲望,學會知足,這樣才能種下福報的種子。

知足才能得到很多,貪慾會讓你一無所有。不要讓太多的欲望佔有著你的心裡,一個人只有一個心臟,兩個心房,一個心房住著快樂,一個心房住著悲傷。不要快樂過頭,否則你太高興了,笑得太大聲,會吵醒邊上的悲傷。

慈悲善良的人

佛菩薩最喜歡的一種人,就是慈悲善良的人,這種人菩薩自然會保佑。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的佛緣有多深,不妨去看一看自己是不是一個慈悲的人,一個慈悲善良的人佛緣最深。

一個善良的人心胸必然是開闊的,心境也是與世無爭的,心態當然是趨於水柔一般的平和,是容與忍的底線,儘自己的努力而付出,儘自己的能力而接受。善良是一束光,照亮這世界的黑暗與涼薄。人生的路只有親自走過,才知道長短,人生的事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悲喜。

善良也就是不違背內心的意願,不違背良心的直覺,不傷天害理,而化解傷害的一種本性的純真和溫厚。而慈悲,是佛家的境界,是一縷光明的心靈聖光,包含著普度和濟世,包含著救人於苦難,幫人泅渡苦海,也給予別人光明的指引,是生命的智慧,人生的精彩。

慈悲,是從善良出發的,然後衍生和擴展出許多的佛相,大慈大悲,善人善事,無所不包容,無所不化解,具有廣泛的傳播性。一個慈悲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善良的人,能點撥苦樂,節制自我,能給人雨露,而獨自破解陰霾,慈悲為懷,也就擁有了不被玷汙的蓮臺。

慈悲與善良是內心平和的淨土,是擯棄煩惱與狹隘的良藥;慈悲與善良是生命的樂土,是擯棄仇恨與悲哀的明智;慈悲與善良是執著善行和不斷修行的福樂之所,感恩外在,而淨化內心汙濁之蓮臺。

慈悲與善良也是一種懂得「在傷害別人的同時,最受傷害的往往是自己。」如果,不想讓自己的生命痛苦,不想讓自己的良心的到束縛,那麼,就善良一些,懂得慈悲的快樂,做一個善良慈悲的人,溫暖向陽世界也會多些平和,生活也會少些煩惱。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這5種人不用拜佛,菩薩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這世間有5種人,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保佑,因為這5種人經常種下善因,所以一定會得到善報。菩薩並不會保佑所有人,有一部分人去寺廟拜佛,就算再求菩薩也沒用,因為菩薩不會保佑惡人,只會保佑相信因果,經常種下善因的人。第一種人:孝順父母的人。佛家說: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拜佛,也會得到諸佛菩薩的保佑,有你嗎?
    一個人信奉佛法,就要做到「信受奉行」,首先信得過,然後才能接受,能夠在生活中履行佛的教誨,這樣修行才會有進步。佛教最注重因果,一個人信奉佛法,就要相信善惡因果,真實不虛,以下四種人就是不拜佛,也會得到諸佛菩薩的保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四種人種下的是善因,所以得到的一定是善報。
  • 世上有4種人,無需拜佛,也會得到佛光普照,看看包括你嗎?
    有一個人去寺廟拜觀音菩薩,當跪在菩薩像前,他發現身邊一人也在參拜,而且這個人的模樣和觀音菩薩一模一樣,此人輕聲問道:您是觀音菩薩嗎?那人答:「對啊,我就是觀音。」是觀音為什麼還要拜自己呢,此人忽然明白,求人不如求己。心中無佛,磕再多頭,燒再多香,宛如水中撈月,終究是徒勞無功。
  • 佛教:這4種人不用拜佛,佛菩薩也會庇佑,看看有你嗎?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心中有佛的人,佛菩薩無處不在;心中無佛的人,抱佛的大腿,也無濟於事。要想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不是物質供養越多就越好,而是要用心,用清淨心、慈悲心。
  • 佛教:這幾種人不必燒香拜佛,佛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有些人甚至早早地來寺院即是為了能取到頭香和高香。 這種思想其實是嚴重的愚蠢和迷信,以功利的心求佛,只會讓自己離佛越來越遠。拜佛絕不能採取表面形式,更不能用世俗的交易和賄賂來揣摩佛陀的含義,這是一種極大的不敬。佛菩薩福慧圓滿,無二之分,清淨不染,怎能缺你的那一根香?不是因為你提供的越多,功德就會越大。《六祖壇經》說:所有的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明白這四點的人,不用天天拜佛,也會有好報,看看有你嗎
    佛教宣說了因果的道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到了初一十五,各大寺院就會人山人海,香菸繚繞,拜佛的人絡繹不絕。但是很多人都是求自己發財,自己健康,自己早生貴子等等,但是很多人往往不能如願。明白這四點的人,不用天天拜佛,也會有好報的。
  • 佛教:睡醒多默念這3句話,不用拜佛,佛祖也會保佑
    導語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色的人,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沒有人的一生可以無憂無慮、沒有坎坷,但卻有很多人可以平安度過每一個挫折。隨著佛教的興起,很多人將自己運氣寄托在拜佛這一行為上,希望依靠燒香拜佛而得到佛陀保佑。
  • 世上有兩種人,不用拜佛,佛菩薩也會保佑他!
    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脾氣。按照世俗的觀念來看,人還有高低貴賤之分,有的財富多,有的財富少,有的地位高,有的身份低微,有的名氣大,有的不為人所知,等等。但是,無論你是誰?你都會其他福報降臨到自己的身上,都希望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與庇佑,令自己消災免難,一切順利。
  • 佛菩薩會保佑哪些人,看看有你嗎?
    佛家有云: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世間,就算有人不燒香念佛,菩薩也會保佑,因為這些人種下的善因,碩果纍纍,待到花開時,善報就來了。 菩薩會保佑孝順的人,百善孝為先。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排在第一位的,其實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孝敬父母就是敬佛。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燒香拜佛,也佛緣極深,看看有你嗎?
    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需要的是你的用心,你內心清淨慈悲,不用燒香拜佛,也佛緣極深。佛菩薩不缺世人的物質供養,一切供養行為不是為了賄賂佛菩薩,而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利他心。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信佛信的很功利,認為進寺院不燒香磕頭就是罪過,那豈不是把佛菩薩視為會記仇的人了!信佛,信的是因果,不是迷信;拜佛,拜的一份虔誠心和懺悔心,是放下傲慢、恭敬萬物。
  • 燒香拜佛,想要菩薩保佑增財增福,請記得說這兩個字!
    很多人到廟裡去拜佛,供養一些錢,就要求佛菩薩保佑自己,保佑生意發財,保佑在單位升遷一切順利,不久後就和人抱怨說拜佛根本就一點感應都沒有,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發心祈求佛菩薩的幫助,而把這個當成交易在和佛菩薩做,這怎麼可能會有感應呢?
  • 出現這兩種徵兆,說明「菩薩」正在保佑你,看看你有嗎?
    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都想知道佛菩薩有沒有保佑自己,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惑,佛菩薩如果保佑自己,自己要如何才能知道?很多人認為這世間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佛菩薩,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這世間每一個人眾生,都見過佛菩薩,當你身上出現這三個徵兆,就說明菩薩正在保佑你。
  • 出現這三種徵兆,說明菩薩正在保佑你
    有的人天天燒香拜佛也未必能得到護佑,有的人不這麼做卻也福報很大,為什麼會這樣?怎麼能知道自己是否得到了佛菩薩的保佑?1、菩薩只保佑種善因者很多人燒香拜佛,想得到菩薩的保佑,但有些人無論燒多少香,菩薩也沒有保佑他,而有些人從來不拜佛,日子過得也很舒心,福報也很大
  • 有這三種人,不拜佛,佛菩薩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佛性,只不過是被貪嗔痴遮蔽了。如果這些垢障清淨了佛性就會現前。所以佛經中說「自淨其意」。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這些道理,從來不在自己身上努力,只顧著到處名山古剎燒香拜佛,求佛保佑,但是往往事與願違。但是有三種人,就算不去燒香拜佛,也會得到佛菩薩的保佑。
  • 寺廟老法師說:這四種人不拜佛,佛菩薩也會保佑他,善神相隨!
    人們總說好人有好報,因為好人種下好的因所以好的果實自然會結出來。佛說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世間有4種人,就算不拜佛,佛菩薩也會保佑,因為這.4種人經常種下善因,善的種子種了下去哪有不結果的道理,所以一定會得到善報,下面我們來看看。
  • 出現這三種徵兆,菩薩正在保佑你
    很多人燒香拜佛,想得到菩薩的保佑,但有些人無論燒多少香,菩薩也沒有保佑他,而有些人從來不拜佛,日子過得也很舒心,福報也很大。
  • 當你出現這三種徵兆時,說明菩薩正在保佑你!
    ,說明菩薩正在保佑你!  很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想得到菩薩的保佑,但有些人無論燒多少香,菩薩也沒有保佑他,而有些人從來不拜佛,日子過得也很舒心,福報也很大。  如果你信佛,一定要相信因果,佛菩薩只會保佑種下善因的人,燒香拜佛只是對佛菩薩的一種恭敬和感恩,但真正決定菩薩是否保佑你的,還是你個人的行為,個人種下的因果。
  • 佛說: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是你嗎?
    佛家言: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什麼樣的人是與佛有緣的人呢?自然不是那些天天只知道燒高香、拜大佛,自身卻從未改變的人。佛教不是功利主義,不是你表面功德越大,就越會加持你。一切供養,不是為了利益佛菩薩,而是在培養我們的利他心,洗除我們的貪婪。
  • 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佛門裡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若眾生有所求,佛菩薩皆應緣予以渡化。那什麼樣的人算是與佛有緣呢?有善根、有智慧的人。沒有佛緣的人,你和他講佛法,他可能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做出詆毀三寶的惡行,這樣就是造業了,無緣不得渡。佛陀曾經說過: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只是這佛性大多時候都被湮沒了,世間凡夫被種種名利假相所迷惑,顛倒妄想,不畏因果、肆意造業,致使業障深重,障深慧命,苦海輪迴。沒有足夠的善根與福報,自然暫時與佛無緣。
  • 菩薩是佛祖的弟子,為何平時都求菩薩保佑,沒人求佛祖保佑?
    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廟裡供的泥胎,無論他是哪個宗教的,無非都是菩薩,這菩薩跟佛教裡的四聖關係不大,就是神靈,不管什麼面目,都是些比人有本事的傢伙。進廟燒香的人們,無論哪尊菩薩,都會燒上一炷香。當然,對人們最熟悉也最親愛的觀音菩薩,那就不是一炷香的問題了。國人求菩薩拜佛的由來不過,國人求神拜佛,一般都是急用現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