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說: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世間有4種人,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保佑,因為這4種人經常種下善因,所以一定會得到善報。
菩薩並不會保佑所有人,有一部分人去寺廟拜佛,就算再求菩薩也沒用,因為菩薩不會保佑惡人,只會保佑相信因果,經常種下善因的人。
孝順父母的人
佛家說: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佛教認為,因果是世間萬物運行的自然法則,就算是佛菩薩也無法改變因果,一個人種下如是因,必會得到如是果。
我們無論跟誰相處,最在乎的莫過於這個人的人品了。而怎樣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單從外貌和初次見面時的印象很難把握人品的好壞,很多時候只有經歷過事情我們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
誰都願意跟一個人品好的人接觸,無論是朋友,同事或者是其他人,哪怕是尋找我們的另一半也都希望對方的人品好。孝敬父母則是最基本的人品,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一個人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去孝順,我們還怎麼指望他能跟我們去用心交往呢!
其實我們細細想來,我們周圍的很多人,但凡是我們覺得對方人品很好的人,也一定是個孝順父母的人,如果哪天你發現他對自己的父母都是一副旁觀者的樣子,那也說明,他對你的感情也是別有用心的,這樣的人我們最好別抱太大希望。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佛教認為:「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孝順父母的人,種下了世間最大的善因,這種人去寺廟就算不拜佛,佛菩薩也會保佑。不孝順父母的人,就算每天都去燒香拜佛也沒用。
其實,父母就是活佛,孝順父母其實就是在拜佛敬佛。在這個世界上對我們不求半點回報,只有付出的人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孝順他們呢!請珍惜你身邊每一個孝順父母的人,用心去跟他們交往,因為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深交,你們說呢?
懂得感恩的人
懂得感恩的人, 人品一定不會差, 運氣一定不會少, 因為越感恩,越幸福, 懂感恩,天眷顧。心存感恩,遇見美好, 懂得感恩,遠離煩惱!。所以佛教常說要上報四重恩,當你懂得感恩時,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只有懂得感恩,才有一切! 懂得感恩的人,就會得人信任,被人珍惜。不懂感恩的人, 沒有人喜歡,不受人待見, 再遇事,別人不會管。
滴水之恩,要報答,恩人之情,要牢記。別做忘恩負義的壞人,不做恩將仇報的小人,恩情無關大小,恩人不分富窮,誰幫過你,誰對你好,你就真心對待誰!
感恩,是做人做事的一種態度和內心境界。懂得感恩,包容,真誠善良與人,自會福往者福來,贏得做人根本,再加倍努力,自會實現人生夢想,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人生切記,平淡是福。一切人生,歸結平淡。平淡是喜,平淡是樂。人生一世,吾忘受助。知寓知恩,終生吾忘。恩點存心,記憶於心。
知足不貪的人
人的貪慾和自私與生俱來,誰都會有,誰也不要笑話誰,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嗎!」但是你如果大了,有思維能力了還那樣自私,只能說你智商高低有問題,說好聽點就是經驗不足,榆木腦袋,說不好聽點就是不知道滿足,貪得無厭。
貪得無厭從古到今誰能有好下場,不管是官場,商場,甚至戰場,官場中國最有說服力大家自己想吧!商場如清朝的胡雪巖,戰場如外國的希特列,那個最後有好結果,其它的我也不在多說了,言歸正傳吧!
佛教認為:「知足之法,就是富樂安穩之處。如果你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填滿自己的欲望,卻不知欲望其實是一個無底洞,你的一生都會活得又累又苦。」知足能讓貪慾望而卻步,貪慾能讓知足寸步難行。知足才能常樂,快樂了心態長能放平,心態放平了才能做出正確選擇,不貪了才能輕裝上陣。
古人說:「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其實人活著需要的並不多,只是很多人貪慾太重,什麼都想得到,因為貪慾所以招來諸多煩惱和痛苦,我們學佛的目的,正是為了去除貪嗔痴,減少欲望,學會知足,這樣才能種下福報的種子。
知足才能得到很多,貪慾會讓你一無所有。不要讓太多的欲望佔有著你的心裡,一個人只有一個心臟,兩個心房,一個心房住著快樂,一個心房住著悲傷。不要快樂過頭,否則你太高興了,笑得太大聲,會吵醒邊上的悲傷。
慈悲善良的人
佛菩薩最喜歡的一種人,就是慈悲善良的人,這種人菩薩自然會保佑。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的佛緣有多深,不妨去看一看自己是不是一個慈悲的人,一個慈悲善良的人佛緣最深。
一個善良的人心胸必然是開闊的,心境也是與世無爭的,心態當然是趨於水柔一般的平和,是容與忍的底線,儘自己的努力而付出,儘自己的能力而接受。善良是一束光,照亮這世界的黑暗與涼薄。人生的路只有親自走過,才知道長短,人生的事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悲喜。
善良也就是不違背內心的意願,不違背良心的直覺,不傷天害理,而化解傷害的一種本性的純真和溫厚。而慈悲,是佛家的境界,是一縷光明的心靈聖光,包含著普度和濟世,包含著救人於苦難,幫人泅渡苦海,也給予別人光明的指引,是生命的智慧,人生的精彩。
慈悲,是從善良出發的,然後衍生和擴展出許多的佛相,大慈大悲,善人善事,無所不包容,無所不化解,具有廣泛的傳播性。一個慈悲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善良的人,能點撥苦樂,節制自我,能給人雨露,而獨自破解陰霾,慈悲為懷,也就擁有了不被玷汙的蓮臺。
慈悲與善良是內心平和的淨土,是擯棄煩惱與狹隘的良藥;慈悲與善良是生命的樂土,是擯棄仇恨與悲哀的明智;慈悲與善良是執著善行和不斷修行的福樂之所,感恩外在,而淨化內心汙濁之蓮臺。
慈悲與善良也是一種懂得「在傷害別人的同時,最受傷害的往往是自己。」如果,不想讓自己的生命痛苦,不想讓自己的良心的到束縛,那麼,就善良一些,懂得慈悲的快樂,做一個善良慈悲的人,溫暖向陽世界也會多些平和,生活也會少些煩惱。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