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裡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若眾生有所求,佛菩薩皆應緣予以渡化。那什麼樣的人算是與佛有緣呢?有善根、有智慧的人。沒有佛緣的人,你和他講佛法,他可能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做出詆毀三寶的惡行,這樣就是造業了,無緣不得渡。
佛陀曾經說過: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只是這佛性大多時候都被湮沒了,世間凡夫被種種名利假相所迷惑,顛倒妄想,不畏因果、肆意造業,致使業障深重,障深慧命,苦海輪迴。沒有足夠的善根與福報,自然暫時與佛無緣。因緣不到,得不到救度,但不是永遠沒有佛緣,可能要經歷多生多劫的修行方可修到正緣。
佛緣深的人,不是指那些天天燒高香、拜大佛,日日守在佛菩薩像前的人。真正離佛最近,是心中有佛、清淨慈悲,有善念、善行,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道的人。真正的信仰不是搞形式主義,而是修心地的功夫。「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何謂「佛」,佛就是我們心中的善,與善結緣,天必佑之。「佛法難聞,人身難得」,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一、樂善好施之人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不願意吃虧的,捨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他人,大部分人做不到。因為人性在很多時候都是比較自私的,總想著為自己。這種思想是非常狹隘和愚蠢的,越是自私自利,越是福薄、沒有智慧。布施是利他,更是利益自己;看似是吃虧,實則在修厚福。
佛家言: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你的善行,上天看在眼裡,「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你布施的善行都積攢在你的陰德裡。「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因果有循環、人生有輪迴,我們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最終都回到了自己身上。越是布施,福報越修越多;越是自私,福氣越耗越少。不懂布施,沒有利他心的人,佛緣淺薄。
二、敬畏因果,守戒守心的人
我們信佛,不是去迷信佛的神通,執著於外道,就迷失了本心。信佛,其實就是要我們信因果,佛教歸根結底,以八個字來概括,就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個人信仰再虔誠,若不明因果,廣造惡因,佛菩薩也不會救他。縱使佛菩薩有無量神通,但我們更應明白:神通不敵業力。真正有善根、有佛緣的人,應當是一個有智慧,有正知正念正覺之人,而非一個盲從迷信的功利心之人。
明因識果,就是持戒守戒。戒律不只是針對出家修行之人,在家人亦是如此。戒律不是教條、束縛,而是福禍之紅線,你觸碰紅線,破戒造業,就是自感苦果。「萬般皆苦,只可自渡」,佛教是一種教育,佛菩薩指引了你走向解脫的光明大道,而你偏偏往「火坑」裡跳,那就沒有辦法了。戒律就是我們的心,破戒就是亂心,心不清淨,地獄即現前。內心清淨光明,才是極樂所現、佛光普照,也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三、有大忍辱心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煩惱都是因為自己的心量太小,看不慣這個,想不通那個,事情稍不順心就大發嗔怒,這樣的人沒有福氣。娑婆世界本就無常,不如意更是常態,如果我們凡事錙銖必較,那生活就沒有歡喜和幸福可言。
很多人都喜歡彌勒佛那大腹便便、笑口常開的形象,也喜歡在家裡供奉彌勒佛寶像,那為什麼自己不做「人間彌勒」呢?為什麼不學彌勒佛「大肚能容、開口常笑」的智慧呢?還是自己心太小、慧太淺,所以苦惱。若我們少些「我」,多些利他,就是佛的境界。
四、看破放下自在,沒有執念的人
《金剛經》裡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真正斷除煩惱,就要明了世間一切皆為夢幻泡影、虛幻不實,執著必有痛苦,隨緣放下才得自在。
人生最大的苦,在於執念太深,看不破、放不下,糾結在雜念裡無法釋懷,苦就來了。心裡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放不過他人,是沒有慈悲。世間最好的放生就是放過自己,「若能一切隨它去,便是世間自在人」,借假修真,才是正道。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希望大家與佛法結緣,覺悟人生、離苦得樂。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