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2021-02-08 明月天心

佛門裡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若眾生有所求,佛菩薩皆應緣予以渡化。那什麼樣的人算是與佛有緣呢?有善根、有智慧的人。沒有佛緣的人,你和他講佛法,他可能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做出詆毀三寶的惡行,這樣就是造業了,無緣不得渡。

佛陀曾經說過: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只是這佛性大多時候都被湮沒了,世間凡夫被種種名利假相所迷惑,顛倒妄想,不畏因果、肆意造業,致使業障深重,障深慧命,苦海輪迴。沒有足夠的善根與福報,自然暫時與佛無緣。因緣不到,得不到救度,但不是永遠沒有佛緣,可能要經歷多生多劫的修行方可修到正緣。

佛緣深的人,不是指那些天天燒高香、拜大佛,日日守在佛菩薩像前的人。真正離佛最近,是心中有佛、清淨慈悲,有善念、善行,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道的人。真正的信仰不是搞形式主義,而是修心地的功夫。「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何謂「佛」,佛就是我們心中的善,與善結緣,天必佑之。「佛法難聞,人身難得」,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一、樂善好施之人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不願意吃虧的,捨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他人,大部分人做不到。因為人性在很多時候都是比較自私的,總想著為自己。這種思想是非常狹隘和愚蠢的,越是自私自利,越是福薄、沒有智慧。布施是利他,更是利益自己;看似是吃虧,實則在修厚福。

佛家言: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你的善行,上天看在眼裡,「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你布施的善行都積攢在你的陰德裡。「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因果有循環、人生有輪迴,我們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最終都回到了自己身上。越是布施,福報越修越多;越是自私,福氣越耗越少。不懂布施,沒有利他心的人,佛緣淺薄。

二、敬畏因果,守戒守心的人

我們信佛,不是去迷信佛的神通,執著於外道,就迷失了本心。信佛,其實就是要我們信因果,佛教歸根結底,以八個字來概括,就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個人信仰再虔誠,若不明因果,廣造惡因,佛菩薩也不會救他。縱使佛菩薩有無量神通,但我們更應明白:神通不敵業力。真正有善根、有佛緣的人,應當是一個有智慧,有正知正念正覺之人,而非一個盲從迷信的功利心之人。

明因識果,就是持戒守戒。戒律不只是針對出家修行之人,在家人亦是如此。戒律不是教條、束縛,而是福禍之紅線,你觸碰紅線,破戒造業,就是自感苦果。「萬般皆苦,只可自渡」,佛教是一種教育,佛菩薩指引了你走向解脫的光明大道,而你偏偏往「火坑」裡跳,那就沒有辦法了。戒律就是我們的心,破戒就是亂心,心不清淨,地獄即現前。內心清淨光明,才是極樂所現、佛光普照,也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三、有大忍辱心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煩惱都是因為自己的心量太小,看不慣這個,想不通那個,事情稍不順心就大發嗔怒,這樣的人沒有福氣。娑婆世界本就無常,不如意更是常態,如果我們凡事錙銖必較,那生活就沒有歡喜和幸福可言。

很多人都喜歡彌勒佛那大腹便便、笑口常開的形象,也喜歡在家裡供奉彌勒佛寶像,那為什麼自己不做「人間彌勒」呢?為什麼不學彌勒佛「大肚能容、開口常笑」的智慧呢?還是自己心太小、慧太淺,所以苦惱。若我們少些「我」,多些利他,就是佛的境界。

四、看破放下自在,沒有執念的人

《金剛經》裡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真正斷除煩惱,就要明了世間一切皆為夢幻泡影、虛幻不實,執著必有痛苦,隨緣放下才得自在。

人生最大的苦,在於執念太深,看不破、放不下,糾結在雜念裡無法釋懷,苦就來了。心裡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放不過他人,是沒有慈悲。世間最好的放生就是放過自己,「若能一切隨它去,便是世間自在人」,借假修真,才是正道。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希望大家與佛法結緣,覺悟人生、離苦得樂。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說: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是你嗎?
    自己惡行不改,抱佛的大腿也無用。「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若我們心中有佛,不用去寺院,當下即是修行,當下即是道菜。心中無佛,內心沒有敬畏的人,就是天天守在寺院,也與佛無緣。心中沒有智慧,沒有正知正念、愚痴迷信,惡習不改的人,與佛結的就不是正緣,緣法不好,就無有利益,無法得到救度。
  • 佛說:這4種人即便不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其中有你嗎
    佛曰,不可說,佛法精深奧妙無窮,那就有很多人都沒有辦法真正參透,倒是總有那麼幾種人,他們與佛門有著不解之緣,這樣的人被佛門稱有「大智慧之人」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與佛緣最深,你是這樣的人嗎?
  • 佛教:這三種人,不用燒香拜佛,卻有極深「佛緣」,是你嗎?
    佛偈有言:「諸法從緣起,彼法因緣滅。」在佛家看來,世間萬法皆因緣而生,隨著因緣的聚散而生滅,這便是「緣起論」。事物之間有緣,才會產生關聯,並進一步發展產生結果。世人能夠蒙佛法接引救度,當然也離不開佛緣。然而,佛門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難度無緣之人」。
  • 老僧說:這「四個人」,不用拜佛,卻最有佛緣,看看你是嗎
    在燒香拜佛時,我的小女兒突然看到有的人並沒有拿那麼多供品,便好奇地問:「我們一定會比他們好運的對嗎?你看我們的東西這麼多,佛祖一定會開心的。」孩子的疑問正巧被寺中一位老僧聽到。老僧摸摸孩子的頭,笑道:「口念觀音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我上前問訊,並與老僧探討起來。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燒香拜佛,也佛緣極深,看看有你嗎?
    什麼樣的人是與佛有緣、佛緣深厚之人呢?我想可能很多人會說是那些天天到寺院裡燒香磕頭、天天守在佛菩薩像前、日日念佛號的人。其實我們說,離佛菩薩最近,不是表面上距離的遠近,而是內心的距離。《六祖壇經》裡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心中沒有佛、沒有善念的人,天天抱佛的大腿也是無用。
  • 這4種人不用拜佛,菩薩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佛家說: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世間有4種人,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保佑,因為這4種人經常種下善因,所以一定會得到善報。菩薩並不會保佑所有人,有一部分人去寺廟拜佛,就算再求菩薩也沒用,因為菩薩不會保佑惡人,只會保佑相信因果,經常種下善因的人。
  • 這3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看看是你嗎?
    佛門裡常說一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雖然佛菩薩平等慈悲,普渡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也都具有佛性,皆可成佛,然而,並不是每個人今生都與佛有緣,能夠遇佛得渡的。因為人有善惡好壞之分,每個人根性悟性因果業力不同,福報大小不一,佛緣深淺有無自然也不同。
  • 佛教:這4種人不用拜佛,佛菩薩也會庇佑,看看有你嗎?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心中有佛的人,佛菩薩無處不在;心中無佛的人,抱佛的大腿,也無濟於事。要想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不是物質供養越多就越好,而是要用心,用清淨心、慈悲心。
  • 得道老僧:這類人一輩子不用燒香拜佛,他們是佛眼裡的有緣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很多老人都信佛,佛文化在我們之間傳播已久,其實信佛的人都有一個信仰,這一種信仰勝過一切,在他們的眼裡,佛就是最偉大的存在。很多人把佛緣看得很重,這一種信仰在這一類人的眼裡非常重要。對於佛緣的追求,有求得與求不得這兩種,大家都希望求有所得,往深地來講其實到底一個人能不能與佛有緣是看造化,也就是說與佛的緣分。這一種緣分看不見也說不清楚,但心誠則靈。可這中間總是會有一些意外,哪怕心誠也有不靈的時候。但往相反的方向來講,下面這一位得道老僧就說過,有一類人一輩子與佛有緣,他們不用燒香拜佛,在佛的眼裡就是真正的有緣人。
  • 世上有4種人,無需拜佛,也會得到佛光普照,看看包括你嗎?
    福田心耕,佛菩薩只會保佑相信因果,種下善因的人。世上有4種人,哪怕沒有信仰,無需拜佛,也會得到佛光普照,諸佛菩薩也會護佑,看看包括你嗎?第一種:孝順父母的人。佛教《敬業三福》第一條就是孝養父母,很多人對佛教文化一知半解,有自己片面的觀點,這也難怪,現在形勢主義染汙太多,確實多數人難以接觸到佛學文化,只是表面的念念阿彌陀佛,讀經也不懂什麼意思,雖然這樣,但還是功德無量,只是很多人本來佛緣就淺,看到這個現象,又不是很懂,就會產生排斥心理。古人說:「百善孝為先。」
  • 99歲修佛人:「佛渡有緣人」,這3種人有佛緣,看看當中有你嗎?
    導語一位99歲的老佛教徒說:"一個人要修足善根福德資糧,早就種下了這個善根佛緣是非常罕見的。今生就可以與佛結緣,這是極少的事。因此,禪宗也說,有傑出成就的人寧願退休到一個空門,實行禁欲主義。如果一個人能在此生成為一名僧人,並在利生,教授佛教,那將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 這5種人不用拜佛,菩薩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佛家說: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世間有5種人,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保佑,因為這5種人經常種下善因,所以一定會得到善報。菩薩並不會保佑所有人,有一部分人去寺廟拜佛,就算再求菩薩也沒用,因為菩薩不會保佑惡人,只會保佑相信因果,經常種下善因的人。第一種人:孝順父母的人。
  • 這種人慧根最高,佛緣深厚,看一看是你嗎?
    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佛法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慧根,都是與佛有緣之人,只是每個人的慧根高低、佛緣深淺不同而已。
  • 佛教: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
    就像我們提及出家人,並不是誰都出得了家的,出家需要大福報,因緣不具足的人難以真正安心出家修行。「與佛有緣」,這個「緣」不是指表面上的距離,不是說我今天守在佛菩薩像前,我就離佛最近了,不是這樣。「佛在心中,莫向外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距離在心、不在形。心中有佛、有善良、有慈悲,並能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之道的人,佛緣最深。
  • 佛教:這幾種人不必燒香拜佛,佛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有些人甚至早早地來寺院即是為了能取到頭香和高香。 這種思想其實是嚴重的愚蠢和迷信,以功利的心求佛,只會讓自己離佛越來越遠。拜佛絕不能採取表面形式,更不能用世俗的交易和賄賂來揣摩佛陀的含義,這是一種極大的不敬。佛菩薩福慧圓滿,無二之分,清淨不染,怎能缺你的那一根香?不是因為你提供的越多,功德就會越大。《六祖壇經》說:所有的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佛教:心中有佛便是最好的佛緣,看看你有嗎?
    佛緣,是心與佛的交流。學佛,修佛就是在修自己的心。修佛並不是拜拜佛,稍稍香,上上供。真正的修佛,是要做到心中有佛。佛並不是要我們崇拜他,表面的支持和認同並沒有任何的意義。佛在意的是心靈的傳達,心靈的感召。真正做到心中有佛,便是佛緣。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其實,真正與佛有緣的人,不是那些整天燒香拜佛、跪拜在佛前的人,不是整天待在寺廟裡就是修行了,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不在寺院,就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有善念、正念的人,縱使沒有佛教信仰,縱使從來沒去過寺院,也是佛緣深厚之人。一個人有沒有佛緣,看的是德行,而不是所謂表面功德。
  • 這3種人佛緣深厚,即使不拜佛,佛菩薩也會用心「庇佑」
    佛教認為有佛緣的人,為人謙和有禮,博學多才,能夠破解很多的災難。因此很多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夠佛緣深厚,讓佛菩薩保佑自己生活和修行,能夠一帆風順,最後度過苦海活得自在。想要獲得佛緣也是如此,修行的「因」一定要修對,就好比種子不是樹的種子,陽光土壤再好也長不出大樹。如果修行,心態不正,方式不對,怎麼努力都是白費的。所以很多人平日裡時常燒香拜佛,但是卻沒能夠獲得佛緣,而這3種人佛緣深厚,即使不拜佛,佛菩薩也會用心「庇佑」。
  • 佛說:這三種人慧根最高,很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
    要想判斷自己的慧根高低,可以看一看你是不是這三種人,這三種人的慧根最高,也容易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與佛有緣之人。佛緣越深的人,慧根就越高,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佛緣,《六祖壇經》上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六祖慧能大師說:《金剛經般若波羅蜜經》,是為慧根較高的人所說,如果慧根較低,聽聞金剛經後,可能會狐疑不信。
  • 佛緣深厚的三種人,慧根最高,看一看有你嗎?
    佛經上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皆有佛緣,只是每個人與佛緣分的深淺不同,所以有人會早些遁入佛門,而有些人會晚一些見性成佛。佛在《法華經》上告訴過我們,一切眾生未來都會成佛,只是時間早晚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