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發行獲贊《神鵰》緊隨其後,英文讀者為金庸的武俠世界買單

2021-01-12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屠悅 莊小蕾

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正式向全球發行金庸的經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的英譯本,這也是金庸的小說第一次被正式翻成英文出版。

這本英文譯本由住在臺灣研究漢語的英國學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翻譯。她的爸爸是英國人,母親是瑞典,丈夫來自臺灣,她自己則是牛津大學研究漢語的學者。

《射鵰英雄傳》第一卷目前市場反應良好,亞馬遜上有7成以上的人打了4星。很多外國網友認為,雖然他們不認同宣傳語說的「《射鵰》是中國版的《指環王》」,但看進去後別有風味,是一個英雄成長的故事,有中國的武俠味道。

記者也在亞馬遜上賣了一本後發現,英文版採用了三聯版姜雲行先生畫的經典插圖。

而書中的諸多翻譯也挺有意思,例如黃蓉翻成「黃蓮花(Lotus Huang)」、陳玄風翻成「颶風陳(Hurricane Chen)」、「九陰白骨爪」翻成「九陰骷髏爪(Nine Yin Skeleton Claw)。

其實,在這本書之前,金鷹的作品只有三本書有英文譯本,分別是《雪山飛狐》、《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但反響都比較一般。因為金庸書中的內容太豐富,包含了許多中國歷史、哲學、宗教、詩詞文化的內容,不容易翻譯。

如今郝玉青的這部英文版《射鵰英雄傳》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好頭。她還是在杭州為這部譯本寫了序。

麥克萊霍斯出版社主編保羅·彭格斯近日接受了記者的郵件專訪。

他表示,小說分為四卷,此次發行的是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第二卷已經翻譯完畢,按計劃將於明年發行,「我們期望,在2021年前,每年發行一卷。」

《射鵰》上架銷量不錯,《神鵰》正在計劃出版

英國最大連鎖書店沃特斯通在其網站上這樣介紹這本書:「如果你喜歡《魔戒》,那一定不要錯過《英雄誕生》……跟著郭靖和黃蓉踏上探險之路,看他們墜入愛河,和他們一起經歷各種戰爭與打鬥。一部交織著中國功夫、歷史和愛情的小說,保證讓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射鵰英雄傳》第一卷在英國標價14.99英鎊(約合人民幣132元)。發行一個月來,該書的平裝版在美國、中國、英國亞馬遜上售價分別為28.08美元、129.8元以及10.19鎊,還有些在線購書網站價格則標到了30美元以上。

主編保羅·彭格斯告訴記者,第一卷目前銷售狀況很不錯,上架以來收穫不少好評,這也是在出版社預期內的。他不覺得西方讀者會對中國的俠文化存在理解上的困難,「武林中存在的江湖禮儀和西方的騎士精神非常相似。」比如,在《射鵰英雄傳》第一卷的序言裡寫道:「它超越了一個王朝,橫跨了幾個世紀,見證戰爭和入侵之下一個帝國的興衰。愛國者為祖國和家鄉勇敢戰死,而賣國賊為了個人的利益出賣尊嚴。」這樣一個提綱挈領的點睛描述,一下拉近了西方讀者,也難怪英國媒體會將《射鵰英雄傳》比作《魔戒》和權利的遊戲。

《衛報》的報導把郭靖稱作《魔戒》裡的佛羅多·巴金斯,或是《權力的遊戲》裡的瓊恩·雪諾。而在保羅·彭格斯眼中,郭靖則更像是《星球大戰》系列的盧克·天行者,「他不是那麼聰明,但總是盡力而為,永遠誠實正直。」

書中提到,繼《射鵰》之後,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還將發行出版「射鵰三部曲」的另外兩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文中還稱,《神鵰俠侶》是中國武俠小說中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在這個故事中,楊康的兒子將為找回幾乎失去的愛而奮鬥;他將遇到一隻大雕,成為他的同伴和老師,而這隻雕的武功幾乎凌駕於江南所有的武林鬥士之上。」

而在郵件採訪中,保羅·彭格斯跟記者透露了《神鵰俠侶》的譯名暫定為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

「黃蓮花」的起名有用意,翻譯不追求字字對應

小說的譯者是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她有個很好聽的中文名:郝玉青。

十多年前,郝玉青獨自到中國遊學,很快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回英國後,她便入學牛津攻讀當代中國研究碩士。她曾多年從事中文圖書版權經紀工作,金庸是她一直想引介到西方的作家。

翻譯《射鵰英雄傳》是個非常複雜且花精力的工程,第一卷的翻譯,她花了近六年的時間。第二卷的翻譯,她邀請了另一位譯者Gigi Chang一起工作。目前,郝玉青正在翻譯第三卷,第四卷則將由Gigi Chang完成。

在書中,她在普及背景知識、解釋武俠意境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做了很多註解來幫助西方讀者更好的理解。

當然,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最好奇的莫過於小說中那些武功招數和俠客綽號是如何翻譯的。

對此,郝玉青曾對媒體說,她的翻譯不追求「字字對應」的準確,而是更注重通順易懂,希望達到「就像金庸在和讀者用英文講話」的效果。比如,「九陰白骨爪」,被譯作「Nine Yin Skeleton Claw」,黃藥師是「The Eastern Heretic Apothecary Huang」。

而許多人名的翻譯直接使用了漢語拼音,如郭靖 Guo Jing、楊康 Yang Kang,有些則採用意譯,如陳玄風Hurricane Chen(「陳颶風」)、梅超風Cyclone Mei(「梅旋風」)。但黃蓉被譯為「Lotus Huang」,這引起了不少中國讀者的興趣:「黃蓮花」聽起來覺得「鄉土氣息濃厚」,甚至還有點喜感。

對此,郝玉青在書中做了一個長注釋來解釋用意:「這個角色在許多金庸迷那裡是以她的拼音名字『Huang Rong』而被熟知的。但我把她的名字譯作『Lotus』。因為在故事的這個階段,我們讀者正置身於一個郭靖所不知道的秘密之中。」

至於書名,《射鵰英雄傳》被譯為《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其中「雕」的譯法用的是「Condor(禿鷲)」而非通常的用法「Eagle(鷹)」。對此,郝玉青在書中附錄解釋,主要是出於對動物靈性的理解和對約定俗成的譯名的沿用。保羅·彭格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也指出,Condor Heroes顯然比Eagle Heroes更朗朗上口。

對於自己的翻譯,郝玉青不止一次對媒體表示「盡力了」,還笑稱自己是「無知者無畏」,開始時並不知道翻譯金庸作品這麼難,等知道的時候卻已沒有退路了,不過,她在譯者序言中的話或許能讓人感受到她堅持的原因所在:

Many have considered Jin Yong’s world too foreign, too Chinese for an English-speaking readership. Impossible to translate. And yet this story of love, loyalty, honor and the power of the individual against successive corrupt governments and invading forces is as universal as any story could hope to be. The greatest loss that can occur in translation can only come from not translating it at all.

許多人認為,對於英文讀者來說,金庸的世界太中國,充滿異域風情,難以翻譯。然而,這個故事裡的愛、忠誠、榮耀以及個人對腐敗官僚的抗爭、對入侵者的抵禦,卻是任何一個故事所普遍想表達的。在翻譯這項工作裡,不翻譯才是最大的損失。

郭靖就像《星球大戰》裡的天行者

——麥克萊霍斯出版社主編保羅·彭格斯專訪

Q:聽說《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一共有四卷,第一卷已經於今年2月出版,後面三卷將於何時面世?

A:我們期望,在2021年前,每年發行一卷。第二卷已經翻譯好了,第三卷也正在翻譯中。之後,我們將開始著手英文版《神鵰俠侶》的出版發行。

Q:英文圖書市場對中文武俠小說的興趣大嗎?出於什麼考慮,出版社接下了《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的出版發行?

A: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都不太確定這個市場。接著,在2017年底,中國媒體有大量關於武俠小說題材的報導。這引發了英國和美國媒體的報導,跟著,在《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發行的前幾個月,就有客戶開始訂購這本書。

這本書出版發行後,立即就收穫了好評,正如我們之前所期待的。《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目前銷售狀況很不錯,還將繼續上架。

Q:在編輯這本書之前,您聽說過金庸先生和他的武俠書嗎?當時通過什麼渠道了解到的?

A:我必須承認,我之前不認識金庸先生。直到跟金庸籤下英文版權的代理人皮特·巴克曼找到我們尋求出版合作的時候,我才聽說金庸的大名。拿下這樣一個重要小說系列的英文版權,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和興奮。

Q:從您個人的角度來看,能否說說這本書裡印象深刻的章節?裡面哪個人物特別觸動您?

A:我最喜歡的是,通過這本書了解到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書中描述了有很多地方發達的經濟以及精湛的技藝。你仿佛置身其中——在大運河上,在蒙古草原上,在卡爾幹市(今為張家口)裡。

故事發生在一個極其有趣的歷史時期,金、宋、蒙古三大勢力之間發生很多戰爭。金庸先生將歷史人物和虛構人物混合在一起,這種架構方式我很喜歡。

我覺得我最喜歡的角色是黃蓉。她特別調皮!但我也喜歡郭靖。他讓我想起《星球大戰》電影中的盧克·天行者。我喜歡的理由是,他不是那麼聰明,但總是盡力而為,永遠誠實正直。小說中,有很多厲害的角色,並且在善與惡之間似乎劃了一條細微的界限,這顯得很有現代感。

Q:這本書的中文名為《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的書名翻譯為《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為什麼用意為「禿鷲」的condor,而不是鷹的直接譯名eagle呢?

A:對於這點,譯者放了自己的解釋在這本書的末頁。我們覺得,對於已經了解金庸的讀者來說,「禿鷲」這個詞聽起來會更加熟悉些。而且,我認為,(英語讀起來的口感上)這比「鷹英雄」好聽多了。

Q:第一卷書的封面選擇了禿鷲翅膀,第二卷封面選擇的是一把刀。有什麼特別的考慮嗎?

A:對於第一卷的封面,我們希望有一張能夠強化標題的圖片,所以鷹翅膀是個自然的選擇。第二卷封面的圖片上是一把匕首,代表楊康和郭靖各自從爹那傳承來的匕首,因為第二卷裡經常提到這兩把匕首。

Q:中國的俠文化跟西方的俠文化其實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於金庸小說中塑造的各種「俠」形象,西方讀者會買單嗎?

A:只要有西方讀者買這本書,我就高興!但說真的,我不明白,這兩種英雄文化之間有差異嗎?我認為郭靖就是英文經典小說中的英雄。武林中存在的江湖禮儀和西方的騎士精神非常相似。我覺得西方讀者真的很喜歡這本書,沒有任何問題。除了翻譯每一卷需要一些時間!

Interview with Paul Engles, Editor from Maclehose Press

Q:It is heard that there are four volumes in total for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The first volume has been published this year. When do you plan to publish the other three?

A:We hope to publish one volume a year until 2021. The second volume has been translated already. The third is also underway. After that, we will start publishing the volumes of 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

Q:How do you expect the interest of the English audience to the Chinese hero novels? How do you think they will receive the novels? To what consideration did the publisher decide to releas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A:For a long time, we weren’t sure what the response would be. And then, at the end of 2017, there was a lot of coverage in the Chinese press. This led to coverage in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press, and customers started ordering the book, months before it was available. And when the first reviews came in, just after publication, they were all excellent. The critical response was everything that we had hoped it would be. And the first volume is selling well, and continues to sell.

Q:Have you heard of Mr. Jin Yong and his novels before editing this book? How do you come to Mr Jin Yong and his novels?

A:I must admit that I had not heard of them. It was only when Peter Buckman, who had agreed with Jin Yong to sell the rights to his books in English, came to us to see if we would like to publish them that I learned of him. We were very surprised and exciting that the rights to such an important series were available.

Q:From you perspective, which part of the book has impressed you the most? Which character in the novel has impressed you the most?

A:My favorite element of the book is the way in which you learn about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rough reading it. There are so many locations, and they are all described with great economy and skill. You really feel as if you are there – on the Grand Canal, on the Mongolian steppe, in the city of Kalgan. And it is an extremely interesting historical period, with a huge war going on between three forces – the Jin, the Song and the Mongols. I like the way Jin Yong mixes historical characters with fictional ones. I think my favourite characher is Lotus Huang/Huang Rong. She’s so cheeky! But I like Guo Jing as well. He reminds me a little bit of Luke Skywalker in the Star Wars films. I like the fact that he is not terribly bright, but always tries his best and is always honourable. There are so many great characters. And there seems to be a fine line between good and evil in this series, which makes it feel very modern.

Q:The English name of the first books is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Why do you choose condor, instead of eagles for the title? What kind of communication or thinking do you have with the translator when making the decision?

A: There is a note in the back of the book about this from the translator. We felt that the word 「Condor」 would sound more familiar to readers who already knew something about Jin Yong. And also, I think that it just sounds much better that 「Eagle Heroes」.

Q:The cover picture for the first book is the wing of a condor; the one for the second is a sword. Is there any consideration in these choices?

A:With the cover of the first book, we wanted to have an image that reinforced the title, so a condor’s wing is a natural choice. The sword is a dagger – it is to represent that daggers that are given to the fathers of Yan Kang and Guo Jing, because they are mentioned often in volume 2.

Q:The Chinese hero cultur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one. Therefore, do you think the western readers will buy the 「hero」 images in Mr. Jin Yong’s novels, considering the huge differences?

A:As long as western readers buy the book, I’m happy! But seriously, 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hero cultures? I think that Guo Jing could be a hero in a classic novel written in English. And the martial courtesy that exists in the Wulin is very similar to western ideas of chivalry. I think western readers are really enjoying it, without any problems at all. Apart from the fact that it takes time to translate each volume!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會隨著朝代退化的說法從何而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金庸讀者群中一直存在著一個流傳甚廣,但卻被眾多粉絲奉為真理的謊言。那就是,金庸世界裡的武俠是退化著的,隨著朝代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神功心法會被失傳,從而使得武林中人,一代不如一代。這種似是而非的論斷,顯然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但不能否認的是,這種現象確確實實是存在於金庸小說中的,只不過這個順序,並不是讀者所說的,隨著時代退化。在眾多退化論書迷的心中,金庸武俠存在著這樣的武學退化順序,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鹿鼎記。
  • 《射鵰》被翻譯成了英文,愛丁堡譯者說打鬥最難翻
    儘管金庸的作品在亞洲享有盛譽,銷量超過 3 億冊,但是這位「世界最知名的功夫幻想作者」在歐美的名氣並沒那麼響,主要還是因為其創造的武俠世界對於西方人而言過於複雜、翻譯難度高。不過在首次連載 60 年後,這本小說終於迎來了一個進入英文主流市場的機會。版權經濟人 Peter Buckman 幾乎是很隨意地發現了《射鵰》。
  • 專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譯者張菁:讓西方讀者過癮痛快
    在此之前,金庸小說的完整英譯本僅三部,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雪山飛狐》英文平裝版(1993年1版/1996年2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鹿鼎記》(2004年)和《書劍恩仇錄》(2004年)英文精裝版。麥克洛霍斯出版社將逐步推出「射鵰三部曲」(包括《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英譯本,均由郝玉青和張菁合作翻譯。
  • 解讀金庸武俠世界
    這些是金庸靈魂形成的基礎,是金派武俠創作的源頭。金庸很小的時候,讀了很多古書,也愛好圍棋,也愛好音樂,也愛好讀書,這些都為金庸的藝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是金庸成功的起點,是金庸武俠成功創作的根源。 金庸的武俠小說創作分幾個階段:創作《書劍恩仇錄》時期屬於初創階段,這個時期金庸的寫作手法還比較不成熟,有些地方還有模仿的痕跡;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時期是一個階段,這個時期創作手法已經趨於成熟,《射鵰英雄傳》包括人物之多,地理範圍之廣,情節設計維度之廣,時間跨度之大,寫作水平之高,絕對是把武俠小說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射鵰英雄傳》是裡程碑式作品
  • 喬峰如果到了《射鵰》和《神鵰》世界,武功與新老五絕相比如何?
    那麼喬峰如果到了《射鵰》和《神鵰》之中,與五絕相比如何呢?第一:根據年代論,年代越久遠的,武功越高這個理論不是金庸先生提出來的,是近年來的很多讀者自己總結出來的,其實並沒有多少可信度,只不過是根據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中主角的表現總結出來的一條規律。
  • 「金庸武俠」臺北「華山」論劍
    新華社臺北6月26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筆下的快意江湖,在讀者心中播撒下「武俠夢」的種子。26日在臺北華山文創園開展的「金庸武俠——華山論劍」,催生讀者夢想發芽。  展覽依天下「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分為五區以及憶金庸區,包括歷經一甲子的金庸小說首刊連載報樣、絕版書真本、書信、墨寶、倚天劍、屠龍刀等百件珍藏。其中東邪區呈現出金庸筆下與世無爭的「桃花島」,西毒區由相聲瓦舍馮翊綱講述的「終極過招」,以及依小說經典章節呈現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
  • 老外翻譯金庸武俠,郭靖成為北方騎士,掃地僧變成匿名的年老僧人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副對聯包含了金庸先生留給讀者的14部長篇小說,只是這副對聯沒有橫批,如若給這副對聯加上橫批的話,那麼當屬金庸先生封筆之作《越女劍》。金鷹武俠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在國外依舊如此,可以這麼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那麼必有金庸武俠。這些年來,金庸武俠被翻譯了多個版本,版本的質量自然是參差不齊,今天咱就說些比較有意思的翻譯版本。
  • 《射鵰》英文譯者:有件事比翻譯「降龍十八掌」更難
    在距離創作發表足足60年之後,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第一次有了正式出版的英文譯本。澎湃新聞近日報導了英國Maclehose Press出版社將於2018年2月出版該書英譯本的消息,網友緊跟著操碎了心:擔心武俠的意境太難翻譯,擔心西方人不能理解金庸,擔心英譯版賣不動……討論最多的還是各種武功招式和人物名號應該如何翻譯。「打狗棒法」、「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碧海潮生曲」、「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這些意蘊無窮的詞彙,真的能被完整地翻譯和傳達嗎?
  • 2本金庸武俠的續集小說,雖然是魚目混珠,卻比同人文好看許多
    眾所周知,金庸是武俠小說的泰山北鬥,金庸小說是流行多年的通俗文化符號。所以,網絡上有大量金庸武俠的同人小說,什麼穿越倚天世界變成張無忌,什麼穿越射鵰世界結識黃蓉,許許多多,怪怪奇奇,滿足了一些武俠迷的幻想。但不得不說,多數同人小說水平低劣,文字粗糙,簡直無法讓老牌武俠迷滿意。
  •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來了!什麼最難譯?
    這也是首次由歐美國家出版的金庸著作英文版——此前金庸小說的完整英譯本只有《雪山飛狐》、《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均是由香港的出版社出版的。此外,Maclehose Press還已買下「射鵰三部曲」的另外兩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版權,今後也將陸續翻譯出版。
  • 全世界拜別金庸,外媒這樣用英文描述他的「江湖」丨外媒說
    10月30日下午,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他的悄然離世震驚了世人。這位「大俠」曾讓無數海內外讀者流連於他所創造的武俠世界。《太陽報》稱他為「偉大人物之一」。《太陽報》:文學巨匠金庸逝世,享年94歲——與病魔長期鬥爭之後,這位武俠小說銷量達3億本的中國傳奇作家逝世。
  • 《射鵰》要出英文版!郭靖用beating dragon 18 palms(降龍十八掌)
    近年,隨著武俠電影和武俠玄幻小說翻譯社區的普及,西方對中國武俠文化和文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郝玉青說,不少歐美小鎮上都有武術俱樂部,但在西方市場,武俠小說出版還是一個新興事物,「西方世界對中國武俠的了解在不斷加深,現在正是翻譯《射鵰》的最佳時期。」自2012年郝玉青第一次把金庸小說的試譯片段交給英國出版商到今年《射鵰》英譯版確定出版,已過去了5個年頭。
  • 金庸武俠世界中的五大靈獸及其排行,會武功的神鵰只排第二
    金庸武俠世界中的五大靈獸及其排行,會武功的神鵰只排第二金庸武俠世界中,除了武功厲害的大俠,還有各式各樣的靈獸,這也為小說世界增添了不少靈動和趣味。金庸武俠中靈獸很多,最著名的有以下五個。5、閃電貂閃電貂,出自金庸所著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鍾靈所養,閃電貂愛吃毒蛇,別的什麼也不吃,只聽鍾靈一個人的指令。4、莽牯朱蛤出自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號稱萬毒之王。
  • 金庸武俠,射鵰三部曲中,武功排名前二十的都有誰?
    金庸武俠,射鵰三部曲中,武功排名前二十的都有誰? 《射鵰三部曲》分別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盤點出《射鵰三部曲》中的前二十名的高手,看看都有誰?第一名、張無忌射鵰三部曲中,普遍認為最厲害的大俠,非張無忌莫屬了。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10月30日下午,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病逝。但他不分地域、貫穿時代的影響力,將永遠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
  • 金庸葬禮時間地點曝光,韓國電視臺為紀念金庸調整節目
    金庸葬禮時間地點曝光,韓國電視臺為紀念金庸調整節目近日,大半個娛樂圈的明星都為金庸先生悼念,央視也曾發文悼念。10月30日下午,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在家人陪伴之下逝世,享年94歲。金庸先生走得很安詳,他最後的遺願就是:「希望百年之後還有人在看金庸小說」,這樣他就覺得很滿意了。
  • 部部佳作不容錯過 經典金庸武俠電視劇大集合
    原標題:金庸武俠電視劇年表,這幾部最經典,你最愛哪一部?  據香港媒體報導,武俠小說泰鬥金庸(本名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他的代表作有《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譽為「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 金庸的書要翻譯成英文為什麼這麼難?
    在金庸成為華語世界最暢銷、最著名作家的這些年裡,英文世界裡的金庸難以等量齊觀。金庸先生在今年2月之前,英文版的金庸,只有寥寥三本:《雪山飛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鹿鼎記》(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以及《書劍恩仇錄》(The Book and The Sword)。
  • 金庸武俠經典角色排名,黃日華獨佔兩角爭議很大,你認為呢?
    金庸作為武俠界的泰山北鬥,其作品多次被搬上螢屏,很多演員以出演金庸武俠為驕傲。因為翻拍作品版本眾多,因此也引發了很多的爭論,一直以來誰出演的金庸武俠角色最經典可是各大影視論壇爭論的話題之一。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被大家一致認為最經典的金庸武俠角色排名,據說黃日華獨佔兩角爭議很大,你認為呢?
  • 歐美讀者被《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徵服了嗎?
    國內的報導稱《英雄的誕生》熱銷英美,國外讀者沉醉於中國的武俠文化之中,本書已經重印了7次。然而,在亞馬遜網站上,《英雄的誕生》只有12個點評,而劉慈欣《三體1》英譯本的點評數是1800個。《射鵰英雄傳》的這個譯本並未取得傳說中的成功。刪除了背景的《射鵰英雄傳》雖然這是第一個官方英譯本,但將金庸著作推向英語世界的努力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