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眼睛||理論園地:王立世:策馬追趕春天 ——解讀梁志宏先生的詩集《俯首人間》(總835期)

2021-02-16 詩眼睛

梁志宏,原籍河北省井陘縣,1945年10月生於太原市。曾任太原市委宣傳部文藝處長、太原市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城市文學》主編,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山西詩詞學會副會長、太原詩詞學會會長,一級作家職稱。出版抒情詩集太陽系列三部曲、敘事長詩當代系列三部曲、史詩《華夏創世神歌》、長篇傳記《太陽下的向日葵:一個正統文人的全息檔案》等20種,並有5卷本《梁志宏文集》行世。詩歌《檢察長的眼睛》獲中國作協《詩刊》1982至1983年度優秀作品獎、趙樹理文學獎一等獎,抒情詩集《黑瀑布》、長詩《愛魂》先後獲全國烏金獎。先後評獲1980年代中國城市詩優秀詩家、太原市優秀專家、太原市特聘專家等稱號。

王立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在《詩刊》《星星》《綠風》《詩潮》《詩選刊》《詩探索》《創世紀》《中國作家》《人民日報》《青年文學》《詩歌月刊》《上海詩人》《中華日報》《世界日報》等國內外多家報刊發表詩歌1000多首,另發表文學評論50餘篇。作品入選《新世紀詩典》《2014——2015中國年度詩人作品精選》《中國年度優秀詩歌2015卷》《雙年詩經——暨中國當代詩歌獎獲得者作品集(2015—2016)》《上海詩人十年精選》《中國新詩排行榜》《21世紀世界華人詩歌精選》《新詩百年愛情詩選粹》《中國新詩》《中國百年新詩經》《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中國首部微信詩選》《中國詩人生日大典》《中國當代詩人代表作名錄》《中國青年詩選》《中國實力詩人作品選讀》《中華美文新詩讀本》《當代詩歌精品賞析》《當代著名詩人作家手書》等70多部選集。《夾縫》被《世界詩人》推選為2015「中國好詩榜」二十首之一。主編《當代著名漢語詩人詩書畫檔案》。獲全國第二十五屆魯藜詩歌獎,第三屆中國當代詩歌獎(2013-2014)等多種獎項。《文藝報》《文學報》《作家報》《名作欣賞》《詩探索》《草原》《飛天》《詩國》《山西文學》《黃河》《山西日報》等多家報刊.

 

策馬追趕春天

——解讀梁志宏先生的詩集《俯首人間》

 

王立世

 

著名詩人梁志宏先生新近出版了又一部詩集《俯首人間》,詩界對其古稀之年仍然葆有旺盛的創作活力和藝術追求給予好評。讀罷獲贈的詩集,我也情不自禁地為師長豎起了大拇指,詩意地棲居與寫作是多麼美好。


梁志宏先生退休前擔任太原市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城市文學》主編,在文學界的影響如雷貫耳。1986年,他策劃推出了首屆「中國城市詩展」,得到詩壇泰鬥艾青和省內外眾多詩人的稱讚。他的《檢察長的眼睛》捧回了《詩刊》大獎,為山西詩歌贏得了全國性聲譽。他因創作太陽系列三部曲被譽為太陽詩人,在中外詩歌史上還未聞哪位詩人如此凝心聚氣,飽含深情地挖掘、塑造人類這一共有的光明意象。萬行神話史詩《華夏創世神歌》是對民族古老文化的再度發掘和呈現,具有史詩的恢宏氣勢,著名詩歌理論家吳思敬在《人民日報》撰文闡釋其藝術價值。梁志宏先生五十餘年的創作成果無法在這篇評論中一一列舉,但可以肯定地說,他對山西文學事業乃至中國百年新詩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更讓人感佩的是,他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之後,一如既往地關注著時代和社會,寫下一首又一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優秀詩歌。在很多人眼中,梁志宏先生是傳統詩人,其作品與現實沒有拉開必要的審美距離,但不可忽視的是,他晚年的詩歌在思想內容、藝術手法及形式上的嬗變,在社會與心靈交融,回歸到人自身和人性層面,實現了藝術上的華麗轉身。


這是一個七旬老詩人的自我革命。這一「自我革命」既有理論自覺,又有創作實踐的支撐。2018年10月,我與梁志宏先生參加《都市》編輯部舉行的一次詩歌研討會,聆聽詩人作的題為《都市詩歌:倡行新現實主義》的主旨發言。他從在創作意蘊上鑄造現代意識之魂、在創作指向上堅持現實與理想交融、在創作方法上堅持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交融等方面進行闡述,我深有同感,而《俯首人間》正是呈現這一創作主張的重要成果。從這部詩集可以看出,詩人追求的依然是現實主義詩風,與《詩經》一脈相承,但他繼承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在藝術上沒有循規蹈矩、固步自封,而是與時俱進、博採眾長,在不斷開拓現實主義的疆域,開闢適應人民群眾審美需要的新路。從創作實踐來審視,梁志宏先生無愧為一位新現實主義的代表性詩人。

詩人在《俯首人間》的後記中寫道:「這部詩集呈現了我晚年的一種人生姿態和創作走向,包括詩歌形式上的探求」。《我的二維碼》一詩可視為作者一幅自畫像:「70道年輪織就我人生的二維碼/任人掃描,君可窺見/一個共和國赤子和正統文人/從青春到古稀的心脈與悲歡」。《俯首人間》這個書名就蘊含著詩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詩學理念、審美追求。「俯首」是一種親近大地的謙卑姿態,是一種虛懷若谷的精神境界。代表新文化前進方向的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自畫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砥礪前行,梁志宏先生從這種姿態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能量。而「人間」又是創作的大本營,是藝術的活水源頭。梁志宏先生熱愛生活,關注民生,在詩歌中追隨時代前進的腳步,回應社會的深刻變革,詩性地表達塵世萬象和人生感悟。


梁志宏先生多年來一直葆有一顆不老的詩心,葆有作為詩人內心那份激情。歲暮之年,人都容易變得消沉、遲鈍,詩人卻依然保持著特有的熱情和敏銳。從《俯首人間》我們可以窺探到一位老詩人生活的豐富多彩、內心的波瀾起伏和靈魂的飽滿、豐潤、堅硬。點點滴滴都鐫刻著對生命的珍惜與熱愛,對生活的鐘情與思考,對社會的關注與期待。

 2014年初,詩人創作出組詩《馬年開年》。在《走進馬年》中寫道:「就這樣走進馬年/一隻腳邁進七旬的門檻,而夢裡/旭光心光開啟了新年的風景線」。人生七十古來稀是昔日的說法,詩人卻把七旬作為人生新的起跑線,整裝待發,對未來充滿嚮往;在《夢裡馬嘶聲》中寫道:「馬年臨近了!馬嘶聲聲在喚我嗎/且借詩人海子詩意,以夢為馬/揮一束陽光為鞭,策馬趕路」。「以夢為馬」見證詩人擁有一顆年輕而浪漫的心,「揮一束陽光為鞭」,大概只有詩人才能產生這樣美妙而奇特的想像,「策馬趕路」是不甘落伍正在奮力直追的情狀;在《突然想到》中寫道:「當大限如期而至,我便淡定履約/揮盡最後一縷夕光,融作朝暉一抹」。對每個人而言,生命終會落下帷幕,有的人驚慌失措,有的人不寒而慄,詩人卻表現得從容淡定,把夕光融作朝暉,繼續趕路。從這組詩可以看出詩人積極健康、蓬勃向上的精神狀態。詩人在多首詩中表達了「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豪情,如在《元宵夜即興》表白:「舉一把信念的生命炬火,且將/腳下和心頭的憂患與困擾/一起引燃,化作煙火塵世一縷春光」;在《讀樹》中自況:「我把自己/讀作了一株行走的老樹——/腳跟站穩,心勁兒向上/吸納天光與地氣,融入歲月蒼茫」;在《步登金山嶺長城》中抒懷:「古稀之年擁抱金山嶺/我拒絕纜車,沿陡峭的步道拾級而上。/……對這一截高峻的歷史/須用雙腳品讀,用一顆心丈量」。從以上所舉詩歌,可以體味到詩人進入暮年朝氣不減的生命狀態和精神能見度,詩人壯心不已的意氣風發。從小的方面看,這是個人修行、努力的結果,從大的方面看,是國泰民安、時代精神的體現。

如果一個詩人在作品中只呈現一種色彩、一個調子、一個向度,我認為不是偏執,就是被概念化了。梁志宏先生積極向上的情感特徵,凸顯了他的人生理念和價值追尋,可貴的是詩人沒有以偏概全,其情感的複雜性在詩中得到真實而有效的表達。人由爭強好勝到渴望寧靜,就像大海由洶湧澎湃變得波平浪靜、天空由風雷激蕩變得白雲悠悠一樣,這是人生的必然趨向。在歲月的光照中,我們又看到一位慈祥、安寧、悲憫、大度、曠達的老人。詩人在《寧靜》中直抒胸臆:「在書香詩意裡舒展靈魂,享受寧靜。/這該是我向晚的人生」。從《草木為鄰》又可讀出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心向善的慈悲:「與汾岸僅有一箭之遙/岸上一草一木皆為我的鄰居」。悲憫是詩人的天性,不管自身處境怎樣,都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麻木,關注民生、同情弱小,體現出一種社會擔當,即使一隻白鷺也會讓詩人浮想聯翩:「又見一隻白鷺,形單影隻臨波守望/……想必她仍未走出/一段悲情,靈魂與骨肉撕扯的痛楚」。詩人從一枚翡翠扣生發出對平安人生的遐想:「莫問這片翠色,聚存了/多少年的霞光月色,林濤與鳥鳴;/只緣命名平安,蘊含了/美好寓意,叩動了我的心靈。/捧起這枚翡翠扣,貼近胸口/我嗅到貫通古今的生命氣息/綿綿的情愫,溫暖、明淨/給予暮年一襲護佑,一片安寧。/祈願平安從此伴我如影隨形,風雨也有彩虹」。這些詩更接地氣,更人性化,從中我們讀到人性的慈善和靜美。

西藏有句格言:「春天的日子忽冷忽熱,人的一生有苦有樂」。蘇軾也寫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從《俯首人間》我們也讀到了詩人的遺憾、無奈、孤獨以及對死亡的思考。詩人對紅塵人間和凡人生命的體驗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一代梟雄曹操發出「人生幾何」的慨嘆,詩人在《煦暖,或者蒼涼》中寫道:「日暮月升,誰又能拽得住/過隙白駒,匆匆飛逝的時光」,寫出了很多人共同的遺憾。孤獨是老年人無法排遣的情緒,詩人豁達地把它看作一種生存姿勢。在《牽著影子回家》寫道:「古稀早該預習孤獨這種生存姿勢了;/暈黃的路燈下,我牽著影子回家」。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詩人借《風過》後的變故來表達心靈的「駁雜與失衡」:「塵世間總有一些意外發生/譬如天空風起,雲團晃動雁落;/來不及釐清驚愕,發聲/風已撤離,留下一些駁雜與失衡」。而置身於龍水峽地縫,詩人想到塵世的擠壓和挾持,由衷地感慨:「我將陽光和自由,捧為至尊法典」,享受陽光和自由是一個公民與生俱來的權利,詩人倍加珍惜,並上升到法的高度。詩人借《數九》寫命運的變幻:「數過了大半生,半醒半迷茫/誰能數得清風雲變幻命運之河跌宕;/且低眉舉首,看春陽破襲冬寒/蓄勢而上,白日一寸一寸生長」。還借《枝頭雀》表達內心的愧疚和反省:「眼前忽然映出兩幅畫面:/六十年前全城敲鑼鼓盆驅殺麻雀/三十年前汾岸暮色裡有人張網捕雀;/我為少年的盲從和中年的袖手致歉」。 在物慾膨脹的市場經濟時代,詩人更加注重自我淨化和靈魂的修行。他在《深呼吸》詩中寫道:「一次次深呼吸,一點點活血清淤。/深呼吸也是一種靈魂體操呵/打開滯阻,通向廣博和深邃」。詩人沒有迴避嘈雜塵世和精神世界的另一面,這樣書寫更能襯託出時不我待的積極進取精神。    

    詩人的價值有時表現在超凡脫俗,有時又表現在凡俗中的一舉一動。梁志宏先生的親情詩是中國孝文化的詩意表達,是美好人性的自然流露和生動展現。詩集中寫給早逝父親的只有《舉頭三尺》這一首,是清明節看到父親遺照時寫下的,寫出父親的沉默、善良、勤勞。「天空也有一顆對應的星辰」,是對父親最好的讚美。最感人的莫過於晚年寫給母親的十多首詩,在《秋日看望母親》中寫道:「又逢周末。攜著十月秋陽的/暖意,來看九秩母親/叫一聲媽!心花如藍天朵朵白雲」。詩人七十歲了還能叫一聲媽,感到人生的美滿。在《母親和我走在春陽下》中寫道:「蟄居一冬的九秩老人/心情像路旁春風吹開的杏花。/而我恍如時光倒流,母愛一路上/拉著兒子走大,轉眼都老了;/一條河拉著另一條河,都成老河了/支流漫延,沿岸風景如畫。/有生之年呵,真想就這樣拉下去/搖搖晃晃,波流蕩漾/我沐浴著母愛陽光春水般的恩澤/也傳遞兒子一縷感恩和報答」。尊老愛老、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人把這種美德發揚到了極致。《中秋,母親坐在蹺板上》中詩人感慨萬端:「母親呵,坐在時間的背上/雙手緊握命運的韁繩,起伏前行/一年年穿越世間的風雨和悲歡」。想到母親坎坷的人生,祈盼母親「就這樣莫再衰老」,雖是一廂情願,但拳拳之心令人感動。讀《母親坐在詩歌朗誦會場》讓我想起詩人海子目不識丁的母親,但能把兒子的詩從頭背到尾,就憑這一點,可以說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梁志宏先生的母親不是詩人,「她坐在兒子/詩句營造的向日葵、火燒雲意境裡/未必懂得內涵和象徵/卻始終微笑著欣賞、傾聽」,與海子的母親一樣理解兒子的勞動與付出,正是有這樣偉大的母親,才有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令人感動催人淚下的是《媽,我想把你拉在人間》,寫母親在彌留之際詩人如臨黑色深淵、靈魂猝然碎裂的真實感受:「我握著/細微的脈息,不時被緊握一下/十指連心,母子在以掌紋指尖交談」。在母親生命衰微這一特定情境下,栩栩如生地寫出骨肉相連、血濃於水的珍貴親情和詩人靈魂的緊張憂慮。這個傳神的細節成為社會倫理的一個藝術符號。母愛是詩人精神的重要支撐,報答母愛是詩人晚年生活和寫作的重要內容,從中可以讀出詩人內心最柔軟、最深情的部分。

梁志宏先生的創作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價值觀,他始終在關注時代,以濃墨重彩謳歌人民大眾和民族英雄;同時也深切關注、同情弱勢群體的生存 狀態,渴望他們能夠共享到改革和文明的成果。這是詩人踐行新現實主義創作方向的重心。

五星紅旗是萬千烈士的鮮血染紅的,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多少人為國捐軀,多少人經歷了生死考驗。梁志宏先生不吝筆墨,謳歌他們的豐功偉績。在《為八百殉國壯士而歌》中寫道:「我至今猶聞那生命最後的壯喝!/八百血肉之軀,鑄入了/血肉長城——民族的錚錚骨骼」;在《對花崗巖戰士的訪談》中寫道:「陽光下行進的人們呵,請駐足片刻/拜讀這戰爭遺存的有聲的碑文」;從電視上看大閱兵時寫下《致敬》:「螢屏前,我以十二分虔敬的心/向烽火年代,那些奮起救亡圖存/心鑄紅星的勇士們/而今耄耋龍鐘的前輩們,致敬!……我看著緩緩走過的老兵,潸然淚下」;《讀左權烽火親情照與家書》令人揪心:「嘆十字嶺突圍殉國,灑一腔熱血/為烽火影像與家書,鋪一層紅光」。 這類詩寫得大氣磅礴、鏗鏘有力,最為經典的當屬那首觀看抗戰老兵手印廣場,敘事與抒情交融且叩擊靈魂的《國魂浩蕩》,詩人在為民族英雄塑像,呼喚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這首詩在四千多件參賽作品中斬獲首屆全國綠風詩歌獎三等獎,絕非偶然。

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道出了多少知識分子的心聲。一個詩人如果摒棄了社會責任感,不能從小我抵達大我,從小景抵達社會,其作品必然大打折扣。梁志宏先生有著憂國憂民的思想觸角和責任意識,體現了他踐行新現實主義精神的深邃性。在《大風走過龍城》中寫道:「不過是一次假釋!霧霾只是暫退/且風力有限!難以觸及各種形態的/精神霧霾,更遑論權力固化的深層……//前方驚蟄,我於無聲處聽風雷/期盼打開被遮蔽的能見度,被禁錮的活力/擁抱藍天下心靈自由的憧憬」。詩人清醒地認識到大風吹得的藍天「不過是一次假釋」,並由自然的霧霾聯想到精神的霧霾,從自然生態到政治生態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在《二月二,人抬頭》寫道:「『二月二,龍抬頭』演繹千年/而今我更關切:人的頭顱/不是剃龍頭!吃不吃龍鬚麵也無所謂。//大喊一聲『二月二,人抬頭』/抬起蟄伏的夢想,被蒙昧禁錮利益綁架/的星辰,抬起抵達憲法高度的思維」。如果按照傳統思維寫,很可能索然無味。而詩人筆下的星辰有了社會學意義,思想的鋒芒直指現實的頑疾,值得深味。在《公示的陽光》中呼籲:「期望覆蓋面再廣一些……我聽說升職者任前公示,已讓/一些心裡有鬼的望而卻步了。/好!那就穿透力再強一些/曝光率再高一些/讓保險箱不再保險,暗箱難再操作」。詩人順應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盼,代人民吶喊發聲。從這些作品,我們看到了一個知識分子可貴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

詩人的目光和筆觸更多地投向人世間的芸芸眾生,體現了新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廣闊性和平民化。汶川地震曾經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詩人在地震遺址上寫下:「汶川。映秀。細雨乍停/巨大的錶盤石雕溼漉漉的,仿佛垂淚/時間指向那個地動山搖的日子/今我來訪,心情依然鉛雲般沉重」。把雨滴比作淚珠,正是詩人悲痛萬分時產生的幻覺,跳動著一顆憂國憂民的詩心。「讓人民更幸福、更有尊嚴地活著」,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社會理想。《借光》寫一位盲女「揪疼了我的目光」,呼籲「在這文明缺失的塵世/該為失明者,及失落者多一些光亮」。《陽曲山坡上遇牛郎》寫為愛而迷惘的牛郎:「暮色中關上牛欄,長夜裡/獨守一盞孤燈,夢見過牛郎織女。/愛情對他,如山頂上的藍刺頭/妖冶、刺人,也如銀河難以企及」。《守望的老人》寫留守老人的堅守與孤獨:「她仍像親手栽的老棗樹,守著/這份孤獨,守著泥土味莊稼草木味/老窯裡散不盡的汗腥味/和門樓上烙著男人手印的紅五角星」。《雨夜想起工地上的貨櫃屋》關注的是「那個與兒子同歲」的民工:「夢醒,窗外雨聲依舊/思緒飛向夜雨中的那片深藍。/我在想逼仄的箱屋,那個與兒子同歲/頭戴塑盔喝水的民工疲倦的臉;/想擁擠的上下鋪,鼾聲起伏/今夜,主人有沒有冒雨夜戰」。詩人寫普通勞動者的艱難困惑,寫他們的辛勞付出。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他們的價值和作用應予充分肯定。詩歌像太陽,就要照到生命的每個角落,撫慰那些孤獨的、寒冷的、受傷的靈魂。    

以上我從情感和內容兩個方面對《俯首人間》進行了簡析,從這樣一本薄薄的詩集,可以看到詩人從現實跳躍到歷史,從個人擴展到時代,其內容之豐富厚重可見一斑。由於篇幅所限,對《俯首人間》在藝術審美上的追求不便展開評述了,比如詩人在踐行新現實主義創作中,重視對現代主義手法的汲取,重視詩歌意象的創造和運用,重視對口語的改造和升華等。詩人有些藝術追求,我在上述所舉的詩作中有所涉及,讀者自會體察。


在此不得不說,詩人梁志宏在這部詩集中營造的汾河岸邊的金銀木意象。詩人居住地毗鄰汾河,可稱他的精神棲息之地。汾河兩岸的林木花草,金銀木至少在十首詩中表現。詩人早期的詩歌意象是太陽和向日葵,他就像旋轉的向日葵追隨太陽,而到了成熟的秋季則從「仰面旋轉」轉向「俯首大地」。詩人近期筆下的金銀木意象無疑同樣具有象徵性,抒寫內心情感和精神寄託。他在《舉著金銀木的籤證入冬》中寫道:「就這樣,我踩著落葉的黃地毯/舉著金銀木紅印的籤證入冬——/穿越朔風的凜冽、雪花的溫情/抵達歲月:又一重境界無邊的遼闊」,金銀木像籤證上的紅印使詩人打開人生的遼闊。在《忍冬》中寫道:「歲逢大雪,又來看我鍾情的/金銀木,細微的紅果坐在枝頭/一簇簇抱團取暖,灼灼欲燃/堅忍,無畏,蓄勢與凜冽酷寒抗爭」,寄託著詩人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動力。在《草木為鄰》中寫道:「多情最是金銀木,那枝頭/伴隨金蕊銀瓣綻開的綠葉/向欲燃的紅果惜別,悄然離去」。人不就像一片葉子嗎,遲早要離開生命的枝頭。詩人筆下的金銀木已經不單純是自然界中的金銀木,而灌注著詩人豐沛的情感和堅毅的精神,成為詩人晚年發現與創造的獨特詩歌意象。詩人就像多情的金銀木,生長在汾河岸邊,閃耀著人性和人格的溫暖光芒。對許多詩人而言,一個意象寫幾次就可能江郎才盡,梁志宏先生卻不同,一個太陽寫了一百首,首首不同,可以說這是對一個詩人創造力最嚴峻的考驗。在一個意象上持續發力,需要不同尋常的想像力、文化底蘊、生命體驗。金銀木這一飽滿而內涵豐富的意象創造,證明了詩人藝術的生命之樹依然青翠茂盛。

《俯首人間》中的十二行詩大約佔到詩集的三分之二。十二行詩是梁志宏先生在詩體上的探索,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英國十四行詩。十二行詩屬於半格律詩,與聞一多提倡的新格律詩接近。有人認為新詩掙脫格律體的束縛,又跳入新格律體的桎梏,是一種倒退,對這種詩體存在爭議是正常的。面對新詩存在的諸多問題,我認為十二行詩的誕生有其必然性。因為新詩在探索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自由到沒有邊際的放任自流,失去了一些基本的質的規定。十二行詩的出現對新詩詩體建設是有幫助有貢獻的。梁志宏先生幾年前出版的詩集《雪映金銀木》,是這一詩體探索的重要成果。《俯首人間》中的十二行詩又有新的提升。在形式上呈現多樣化,當然不是為形式而形式,是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而適度變化的,是適應內容而產生的。有的不分節;有的分為兩節,有的分為三節,有的分為四節,各節行數不同,在十二行之內變化多端,均具有形式上的建築美。十二行半格律詩為新詩的天馬行空設置了邊界,又不是整齊劃一,而是錯落有致,不會影響詩意的蔥蘢。梁志宏先生對十二行詩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體現了他在詩藝上努力探索的姿態。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那句響亮的人生格言,講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拼搏奮進。讀過《俯首人間》,我在思考人的晚年應當怎樣度過。很多人退休之後,感到「門前冷落車馬稀」,鬱鬱寡歡,抑鬱成疾,甚至過早地命喪黃泉。梁志宏先生上伺老母,下教兒女,與妻相攜,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與文朋詩友切磋交流,在繆斯的陪伴下一路前行,於家於國,於民於友,都是一種正能量,讓我們感到夕陽與朝陽一樣蓬勃有力,人生像藝術一樣無限美好。

相關焦點

  • 荊和平詩集《把身體交給春天》出版
    荊和平,男,1968年生於江蘇武進,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現供職於武進日報社。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常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武進區作家協會主席,出版詩集《又見陽光》、《白天或黑夜》。 這是生活化的詩行梅子雨詩歌不可解讀,詩人寫的哪怕就是再通俗的敘事詩,也是不可完全被解讀透的,因為詩人的情感你是難以把握準確的,哪怕看起來他寫的是某一個實實在在的物事,但這表面的實物之下到底蘊含著什麼,也許只有寫作者自己知道,當然有時詩人自己也不可能完全清楚。
  • 【梁志宏】《歲月·十二行詩》並《創作談》|《詩探索》2017年第4輯
    出版抒情詩集太陽系列三部曲、敘事長詩當代系列三部曲、史詩《華夏創世神歌》、長篇傳記《太陽下的向日葵:一個正統文人的全息檔案》等20種,並有5卷本《梁志宏文集》行世。詩歌《檢察長的眼睛》獲中國作協《詩刊》1982至1983年度優秀作品獎、趙樹理文學獎一等獎,抒情詩集《黑瀑布》、長詩《愛魂》先後獲全國烏金獎。先後評獲1980年代中國城市詩優秀詩家、太原市優秀專家、太原市特聘專家等稱號。
  • 詩眼睛||薦讀: 胡權權的詩 (總968期)
    絮語呢喃聲聲慢——胡權權詩集《藍月光》讀札 楊雪榮初冬的一個午後,陽光明媚,胡權權詩兄傳來了他即將出版的詩集《藍月光胡權權的詩以傳統抒情為主,夾雜敘事、白描等藝術手法,懷舊、感恩、遊歷、季節是他詩寫的主要元素,他擅長寫作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微小的人物,微小的景象,攫取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剖面,以小見大捕捉其中的詩意。作為一名傳統型詩人,胡權權除了從古典詩詞中汲取養分,也深受開創期至今現代漢詩的影響。但又不僅僅局限於此,他適時調整閱讀觸角並果毅地伸向外國詩壇,從中取其精華,這些我們能從《藍月光》的部分作品中感悟出來。
  • 「一雙眼睛看世界,一顆詩心抒情懷」——林雙川詩集《南方北方...
    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南方北方》,是林雙川的第三本詩集,詩集收錄一年來創作的現代詩歌100餘首。詩集在反映雄安新區「塔吊林立、熱火朝天」大規模建設進程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時代的謳歌。
  • 仿蔡仁偉《偽詩集》:我眼中的春天
    文|檸檬茶的王堡前言近日,讀了蔡仁偉《偽詩集》,頗得趣。《偽詩集》的「詩」的確算不上「詩」,只能說是把一個個比喻句或隱喻句拆成了「詩」。例如《家人》:牙齒有時會咬傷舌頭眼睫毛偶爾刺進眼睛我們存在互相傷害的可能卻無法將彼此捨棄這首「偽詩」就兩句話,把家人比喻成牙齒、眼睫毛。
  • 西部詩選刊 2021年第1期(總第82期)
    本期目錄中國詩集張竹林詩選撒瑪爾罕詩選河畔草詩選西部原創元業的詩望禾的詩郭旭升的詩韓金月的詩牧雪的詩馬金花的詩樹上有花開著樹下積著落花有花開花落的人間終究值得所有星星在天空亮著眼睛出版詩集《貴德詩語》《在常牧鎮》兩部。青海省作協會員,青海省海南州作協副主席。
  • 《新詩潮》第73期:瘂弦先生米壽獻詩專刊
    他有一句名言:這世界上只要有華人居住的地方,就會有文學社團,就會有文學活動,這是全世界所有語系中唯一華語語系凸顯的文學現象,表明華夏民族語言文學之根隨著華人的腳步到哪裡,就能在那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與首都師大詩歌中心聯合主辦的這份《新詩潮》,就是瘂弦先生命名的。在《新詩潮》創刊號,瘂公又一次跟我們強調了他的詩學主張:「傳統詩、新詩一家親。一日詩人,一世詩人。
  • 詩功課第38期| 「春江水暖鴨先知」詩集
    >驅逐,遺忘以一種溫馨姿態送來暖意萬物親近,勃發生機 今日春立,一切和順如意夕陽揮手西下且留春風付人間 入眼炊煙嫋嫋,田園如詩如畫數落花 文 / 鄧松雲春的唇貼近年的臉 春在人間站立,風在塵世奔跑。 立春 從今天開始我們從嫩芽的眼睛裡看到紅花的旗幟插遍山頂每一條河流都抱著提琴每一聲鳥鳴都將喚醒一個人春天來啦萬物露出了溫柔的牙齒  驚蟄
  • 《詩家園》紙刊2020年第2期(總第46期)之謝榮勝(甘肅)卷
    出版詩集《雪山擦拭的生活》《在河之西》。參加25屆青春詩會。居武威。 河西春天,像個沒有秘密女孩總是藏不住一點愛所有心事我都能猜到她把牡丹、芍藥、蜜蜂、蝴蝶全都端出來一院子幽香穿徑暗香盈袖 我悄然經過塔鈴搖動寺院寂靜它把春分花香帶向祁連雪山一帶我看見松林和草地也綠了
  • 「詩家名典」胭脂茉莉十四行詩 ‖王立世、半島、冬雁賞讀
    公開出版發行《攤開畫布的人》《這獨一無二的人間》同人合著《現代禪詩流派詩人十二家》等,曾獲第二屆蓮花杯世界華文國學大賽銅獎,渤海風十佳女詩人,中國詩人微刊2018年名譽詩人,詩文集《攤開畫布的人》獲首屆唐剛詩歌獎。代表作:現代禪詩系列,胭脂茉莉十四行詩,《真實的風景》系列等。對漢語十四行詩的突破創新,把古老禪融入現代漢語新詩的探索。胭脂茉莉十四行詩賞讀1.
  • 書評|楊穎:誰把雲煙付紙鳶——讀何苾詩集《無邊的蒼茫》
    是的,何苾的詩歌語言樸素、平實,卻總能平地起驚雷,給人意外的驚喜。「我不屬於自己/也不屬於他人/一粒種子,被掛在天空/向大地俯首」(《向大地俯首》)。從自己、他人、種子,到天空、大地,短短四行間的轉變,詩歌的場域從一個狹窄的巷道裡突然豁開一個口子,進入到無限廣闊的空間裡,詩意也隨之噴薄而出。
  • 大藏評論: "用畢生的愛把人間的煙火守護"——評陳輝詩集《從眼睛的味道中找到你的美》
    詩人大藏在中外詩歌研討會上 針對陳輝的詩歌進行現場評論發言「用畢生的愛把人間的煙火守護」——評陳輝詩集《從眼睛的味道中找到你的美》作者:大藏中外圖書展上陳輝的詩集《從眼睛的味道中發現你的美》中國當代詩人、詩評者、詩傳播者。致力於中國詩歌的創新性寫作、詩歌理論批評與中外詩歌的國際化傳播。1989年接觸文學詩歌。1993年開始詩歌創作。2013年涉足詩歌批評。詩作收入多種年度詩歌選本,作品散見於各級報刊雜誌、詩歌門戶、網刊、博客、大藏詩歌網等。詩歌評論發表於《文化月刊》、《特區文學》等期刊雜誌。
  • 青山見我應如是——讀王文昌先生詩集《西窗風漸》
    知道王文昌先生出詩集是最近一個月的事。一個晚上大家群裡聊天,歐陽發了一張非常素雅簡潔的圖片出來,寫著「西窗風漸」,一看格式就是書的封面樣版。我笑問:「怎麼?要有大動作?」歐陽當時扯個慌說在作圖軟體裡試玩一個設計。後來才知道果然是在準備出詩集,而且馬上就要付梓發行了。這倒也符合文昌先生的性格。
  • 詩書烹年華2021009總176期|新春詩集
    清香期客賦,雅韻入詩來。默坐唯觀水,閒行忽見梅。有情常遣興,於世總沾埃。神矣屋祖堂落成喜賀王良民瞻華縈舊想,覽物奏新謠。水凍行猶澀,春熙弄欲嬌。金蓮開陸地,銀闕下雲霄。祖屋催人聚,東風拂柳條。🏮🏮🏮王殿奎先生詩詞二首搗練子.過年文/王殿奎茶水綠,酒花紅,笑語歡歌此夕逢。
  • 女子立世牙反覆發炎?竟可能癌變!……立世牙究竟該不該拔,專家說明...
    ZAKER 哈爾濱記者 劉菊" 我這幾天牙疼得厲害,是不是立世牙『作妖兒』?"" 我半張臉都腫了,疼得受不了,必須得拔牙嗎?" 立世牙問題,一直是市民關注的問題,牙疼不是事,疼起來真要命。立世牙到底該不該拔?對人有什麼影響?
  • 《大家》特刊 | 百名詩人寫新年:春天就要來了
    王立世:又是一年春 三千桃花把春天綻放我在曾經分手的路口等那個桃花一樣的妹妹你在河之北我在山之西人生蒼茫,春光卻明媚相愛的心永遠沒有迷霧叫一聲妹妹你離我又近了許多看一眼桃花王立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在《星星》《詩刊》《上海詩人》《詩歌月刊》《青年文學》《中國作家》等報刊發表詩歌1000多首,另發表詩歌評論100多篇。
  • 活動預告 ‖ 詩集會·福建詩人年度詩集展
    故事林雜誌社、福建日報理論文藝部、海峽都市報、福州晚報福建省文藝教育促進會、三坊七巷管委會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活動說明1.遵循自願原則,本次年度詩集展共徵集到11部年度詩集。出版詩集《水上吉普賽》《黑得無比的白》《尤物》《寄往天堂的11封家書》《去人間》五種。先後獲得人民文學獎、中國年度詩歌獎、《詩刊》年度詩歌獎、儲吉旺文學獎、滇池文學獎等獎項。作品被眾多文集,年選及核心年代選本選入,部分詩作被翻譯成外文在國外發表,兼寫有部分詩學隨筆。
  • 《詩家園》紙刊2020年第2期(總第46期)之於貴鋒(甘肅)卷
    《短評二章》(《美的守護者人鄰》《愛的誦經者古馬》)刊於2007年9月《星星》理論下半月刊。《陽光》《月亮門》刊《飛天》2007年2月,獲《飛天》「甘肅電力杯」徵文三等獎。《鹽之根》刊2007年4月《詩刊·下半月刊》,獲「我們美麗的湖」徵文二等獎。首部詩集《深處的鹽》,由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該詩集請大學老師、文化人類學者葉舒憲先生作序文《文化斷根時代的詩歌記憶》。
  • 西部詩選刊 2021年第2期(總第83期)
    安海茵的詩霍竹山的詩撒瑪爾罕的詩晴朗李寒的詩堆雪的詩燈燈的詩臧海英的詩王子俊的詩落草漢語的詩中國詩集撒瑪爾罕詩選焦慮與火花(節選)-—與阿多尼斯有關的詩篇 總有一匹小小的馬出現在我的夢裡它把我的夜晚帶向星光照耀的遼闊 總有一匹小小的馬出現在我孤獨的旅途把我前行的方向帶到春天的小路 總有一匹小小的馬出現在我黯淡的時光裡穿過萬物的荒涼把我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