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花錢,是伴隨孩子一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卻被90%的普通家長所忽略。
猶太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時,
就會做金錢觀方面的教育。
本文是朱爸在實際教學中
最簡單最有效的財富啟蒙辦法,
現在分享給大家
以下Enjoy
Hello 大家好,我是朱爸爸愛學習的朱爸爸。
現在,隨處可見各種培訓和文化課,有什麼國學、舞蹈、興趣班,英語、奧數、文化課。
做為教育行業的一員,我一直十分奇怪,為什麼類似世界觀、金錢觀、受挫能力、性啟蒙等真正會伴隨孩子一生,影響一生的的教育很少見?
後來逐漸明白,除了因為內容比較虛,家長不接收之外,還有很多不可說的原因。
今天,朱爸也不試圖挑戰「高壓線」,咱就嘮嘮和孩子花錢有關的事情,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的「金錢觀」,給孩子做好財富啟蒙,培養財商!
我親歷的幾個和孩子金錢觀有關的案例。
最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孩子「偷錢」,不知道大家乾沒幹過,反正我小時候是幹過的,偷個幾塊錢跑去買糖吃,最後以事情敗露挨一頓揍結束。當年的我和現在孩子比,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去年下半年,一個二年級小女孩,穿著很普通,頭髮也很凌亂,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有點蓬頭垢面面。
我看到她時,正是她媽媽抱著弟弟在小店門口和警察「對峙」,而這個小女孩怯怯的站在一旁。
事情的經過是,她一次性從家裡偷了2000元現金,然後就開啟任性的買買模式。
買的東西實在太多,就算是周圍的小夥伴都消化不了。帶回家又怕被家人發現,於是偷偷把東西藏在小區的花壇裡。
最後,還是被媽媽發現,於是媽媽就帶著孩子去學校周邊的小賣部,要求店家退款,最後派出所民警都被叫過來介入。
退沒退錢不清楚,但是這孩子經此一鬧,孩子心理肯定受到不小的影響。
第二個案例是一個四年級女生,全職媽媽從小一手帶大是媽媽的心頭肉,平時成績很好,一直是老師和家長們心裡的榜樣,平時乖巧聽話但是性格內向,
大概是從三年級開始,她開始找媽媽要零花錢,從幾塊到幾十塊,金額越來越大。
有一次家人拒絕給她零花錢,結果她就說不給錢就要跳樓,這可把媽媽嚇唬了,馬上把零花錢給了她,那次是要100塊。
從那次之後,家人再也不能拒絕孩子要零花錢了。
第三個案例也非常典型,一個二年級男生,個子矮小,戴著眼鏡,估計家境不錯,平時花錢非常大方。
為了收集到自己想要的奧特卡片,一買就是幾十上百張,將不需要的卡片隨手「打賞」給同學或者直接扔掉。所以身邊總是圍著一群學生,很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
因為他出手闊綽,周圍同學給他取名「土豪寶寶」。這位土豪寶寶,平時即便沒帶錢,也是籤單,把自己的帳單籤上名字,讓老闆拍照給發給家長,或者直接賒帳。
上面幾個案例,可能就比較顛覆大家的認知了。很多家長對於孩子花錢或者偷錢行為,估計都還停留在幾塊錢得程度上。但上面提到的幾個孩子的行為,可以說已經是代表著一個現象。
那麼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孩子「花錢」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是怎樣的。
一開始的的訴求其實很簡單,就是買自己想買的東西,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進而演變成相互攀比、甚至炫耀等能夠滿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
隨著需求的增長,但是手頭的金錢不足以支撐孩子們的需求,就只能採用偷竊或者別的更加惡劣的方式。而這種行為的轉變可能只在短短的半個學期內發生。
現在,關於孩子是否應該擁有零花錢。多數家長們持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不應該給孩子零花錢,一分都不給。
第二種,應該擁有零花錢,又不缺孩子這點零花錢,所以隨便花。
第三種,認為孩子應該擁有已經花錢,但怎麼花需要在家長這裡報備。
這三種情況估計覆蓋了90%以上的家長,但這三種情況,都有一定的弊病。
第一種不給錢,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自卑感,孩子可能會偷竊,或者對別人阿諛奉承。
第二種隨便給,會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不動節約,也過不了苦日子。
第三種給錢但是會進行控制,這種其實還是由家長在充當決策人的角色,孩子在判斷某個東西家長可能會不同意購買時,大概率會選擇欺瞞家長。
總的來說,這三種方法都不算是完美
那麼有沒有好的辦法呢?答案是有的!
想要完美的解決孩子花錢的問題,還是要從他們背後的心理訴求出發,在此基礎上疊加家長希望孩子能夠養成的正確的金錢觀才能被實現。
下面介紹的這個方法並非朱爸原創,是從一個教育方面的研討會上,別的教育從業者分享的。經過幾年實踐,朱爸發現這個方法確實非常好用,簡單有效。
發明這個方法的人是一對夫妻。他們兩人都是從事會計師工作。平時工作也挺忙的,所以他們的女兒一直是由奶奶著。直到在孩子大班時,爸爸帶孩子去商場發現女兒有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孩子在商場想要買一個玩具,一樣的玩具家裡還有,於是爸爸拒絕了孩子的要求。不曾想剛剛還乖巧聽話的女兒,立刻撒潑打混,在商店裡哭鬧著就是不肯走。
此事之後,爸爸開始關注女兒平常的生活,發現放學女兒一出幼兒園就會要求奶奶買各種零食,不買不行,老人家也是比較心疼孫子所以基本上有求必應。
這還得了,於是爸爸就和媽媽商量,準備採取措施糾正孩子的行為。起初也試過很多辦法,但是都不好用。不過倆位好歹是會計出生,集合自己的老本行,在孩子升入小學之際,終於弄出了一套辦法。
接著,幼升小的契機,爸爸媽媽教育女兒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了。於是將寶貝大額進項,例如過年長輩們給的壓歲錢,生日收到的紅包等全部存到一張存摺裡,一把存入了大概1萬5千多。然後將這個存摺交給孩子自己保管。
開學後的第一筆支出學雜費帶著孩子去銀行就用孩子自己的存摺去銀行支取。接著這個機會,老爸更是將銀行的作用,存款貸款利率等給女兒講解了一遍如此一來,孩子對於銀行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認識。
除開大額的進出項外,平時還有一些學習和生活用品開銷。爸爸媽媽又想出一招,他們給孩子弄了一個精美的小記帳本。然後教孩子用複式記帳法的方式進行記帳。
當時在現場,分享的老師展示了一下小女孩子一年級帳本的照片,上面有很多字都是用拼音替代。類似幫媽媽收拾房間+1元,買橡皮-0.5元。
這裡需要注意,變動的只是孩子帳面上的金額,父母並沒有直接給孩子現金。孩子需要現金需要從父母哪裡支取。說到這裡真的不得不為這兩位家長點讚!
讓爸爸媽媽沒想到的是,這番操作後,帶來諸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首先,花錢這事,不再是大人的事情,而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自己變得非常克制。附帶著孩子亂丟學習用品的習慣也改變了,因為丟掉之後自己的花錢買。
其次,通過記帳的方式,孩子的識字、計算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因為爸爸媽媽會定期檢查孩子的記帳本,如果發現有記錯的地方,那麼一段時間的進項就會被清零。
再次,孩子的主動性變得非常強,自律性也非常高,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會避免懲罰,主動幫助家人可以得到獎勵。
最後,因為大額存摺也放在孩子手上,所以孩子不會因為別人每天可以買各種零食和玩具而變得自卑甚至想要偷錢,孩子在精神上即為富有,非常自信。
最讓父母喜出望外的是,過一段時間後孩子明白金錢流動這一目前人類社會的底層運作邏輯,知道了金錢是怎麼來的,去了哪裡,讓孩子又了一個很好的金融底子。
在孩子懂得了這些道理後,孩子變得非常懂事。一開始在,小女孩知道可以賺錢的時候,她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存夠零花錢,買一個電話手錶。
但當她帳面上差不多存夠300元零花錢的時候,她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決定。再奶奶生日的前一天,小女孩找到媽媽,要求支取全部300元,當媽媽聽到那女兒的要求時很奇怪,但聽完女兒的話後媽媽眼睛瞬間溼潤了。
女兒說她要去給奶奶買一份生日蛋糕,因為自己是奶奶從小帶大的,所以要在奶奶生日的時候把蛋糕給奶奶,並對奶奶說一聲,您幸苦了。
以上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所幫助,可以收藏或分享給更多人。
朱爸爸愛學習,分享朱爸爸教學過程最實用的學習方法和案例。
有任何問題歡迎後臺給我留言!
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