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惠頂看錫城,滿眼風情泉水盈
面賞茅峰青翠色,耳聞湖浪戲嬉聲
榮家宅院瞻英落,寄暢園林映月聽
泥塑如生驚鳥鵲,宜人美景笑相迎
惠山又名九龍山,因氣勢雄壯,鍾靈毓秀,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譽。在南北朝時,僧人在此建造起雄偉的惠山寺,晨鐘暮鼓,香火鼎盛,為江南四百八十寺之一。唐朝茶聖陸羽品定惠山泉水為天下第二,於是「天下第二泉」便名揚華夏。這樣的一處形勝寶地,佛家視為福田,名人雅士則把它看作世外桃源而心馳神往。走在惠山腳下的石板路上,品一口無錫人特有的早酒,感受穿越千年的悠長古韻。
江南,是一本古舊的書,傳載了無數如夢如幻的故事。我在這裡,把故事一一尋訪。在一個內心真正孤獨的人看來,一切繁華不過是喧囂。於是,我把握住每一個機會,不遺餘力地去尋找,去踏足所有能尋訪到的古蹟,以期覓得一隅真正屬於心靈的清靜之所。
雖然之前已經來訪過無錫數次,卻一直錯過走近無錫的機會。感謝這一次惠山古鎮給了我一次走近無錫人生活的機會。值此春暖花開之際,我預與好友一同相約錫惠賞花,感受一下這穿越千年的惠山古鎮。
於是乎得以見到這碧水清幽的寄暢園
得以遇到這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二泉
得以走進這香火旺盛的惠山寺
得以嘗到這最無錫的「吃早酒」
更有幸穿行於百花叢間,感受春日的芬芳。
有關交通:
相信對於江浙滬的同學來說到無錫雖然談不上分分鐘的事情,但是1個小時之內高鐵或動車便可到達。
滬寧高速
1、上海、浙江方向,無錫東出口:上太湖大道-金城大橋,右轉,上運河西路- 左轉,至目的地。
2、 長江以北方向來,
①無錫站出口:上通江大道-轉內環高架-鳳翔路高架-盛岸大道下高架-左轉至運河西路-右轉-目的地
②無錫北出口:右轉至錫澄路-上鳳翔高架-盛岸大道下高架-左轉至運河西路-右轉-目的地
3、南京方向來,無錫西出口:轉錫宜高速西出口站-盛岸大道-運河西路,右轉-目的地
錫宜高速
寧杭高速轉錫宜高速—無錫西出口-盛岸大道-左轉至運河西路-右轉-至目的地
碩放機場
機場高架-轉金城高架-金城橋-右轉,至運河西路-左轉-目的地
公交線路
古華山路:15路、83路、56路、75路、611路、89路、216路、81路、76路
通 惠 路:15路、83路、75路、126路、611路、81路
惠 河 路:10路、27路、56路、71路、75路、2路、207路
從無錫火車站打車到景區大約20塊左右即可。
如果你現在前往錫惠景區剛好能遇到只有春季才有的杜鵑花展,可謂看景賞花一舉兩得。
註:杜鵑花展期:2016年4月1日-5月30日
建議兩日行程:
Day1 到達無錫 -惠山古鎮-惠山寺-天下第二泉-老菜館用餐-中國杜鵑園-惠山古鎮老街 住木棉花
Day2 早起- 惠山古鎮老酒館吃早酒-遊覽祠堂-老菜館用餐 下午繼續遊覽祠堂-品嘗惠山古鎮特色小吃- 回程。
實際可根據體力和天氣自行調整。
無錫惠山古鎮地處無錫市西、錫山與惠山的東北坡麓,無錫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餘年,有錫山先民施墩遺址。它以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為特色,是無錫老街坊風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區。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鎮祠堂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惠山古鎮已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錄名單。
雖然天氣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給力,但是一進景區的入口還是被眼前五彩繽紛的裝飾花卉給吸引了
「花舞人間四月天,惠山又見杜鵑紅」,看樣子今天的行程一定有不少杜鵑花可以看了。
而來自全國各城市的集中展示區也以各種造型呈現在眼前,不斷引得遊客駐足觀賞。
繼續向前「惠山古鎮」四個鎏金的大字則昭示著我們已經來到了惠山腳下這片穿越前面的文明。
眼前的牌坊引人注目,然而再往後走你會發現裡面更精美,造型更華貴的牌坊比比皆是。
穿過這道門則來到了古鎮的老街,而進入老街本身是不需要門票的,隨時可以進出,當然越早來人越少,來晚了就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了。(祠堂小景點聯票80元,可遊覽風格各異的古典景觀及花展布展景點)
因為來的早,大多數店鋪也並沒有開張,在友人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並不起眼的一個早餐點」老酒館「,而這裡也有著無錫人最傳統的早餐之一,【吃早酒】
店家得知我們一行人是第一次來到古鎮,便熱情的介紹起吃早酒的來歷。江南素有吃早酒之習俗,這一點有點類似廣東地區的"吃早茶」。舊時群眾之間發生矛盾糾紛,就請當地有地位的父老出面一起到茶館吃茶評理,稱」吃講茶「經過時代的變遷逐漸演化成現在街頭可見的一邊吃早面,喝早酒,一邊聊聊家長裡短的風俗習慣。而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吃早酒】也是老闆經過不斷嘗試改良的版本。
吃早酒的酒是老闆自釀的桂花酒,配一碗純正的無錫銀絲面(6元),幾碗澆頭,帶上家人或三五好友一同享用無錫特有的早餐,這種滋味想必你在任何酒店都無法感受的,簡樸的桌椅,復古的杯碗無一不體現出老闆對於本土文化的執著和熱愛。
眾多配菜中,也當屬這個梁溪脆鱔最為引人,這是無錫鱔餚中別具一格的傳統名菜,初創於清同治年間,系惠山直街一姓朱的油貨攤主發明流傳至今,由鱔絲經兩次油炸而成,外觀醬褐色,烏黑髮亮,鬆脆適口,即使保存幾天,也不會發軟 (18元/盤)
說到這桂花酒那真是比加了蜂蜜的紹興黃酒更加美味,箇中滋味我用言語已經無法形容,有待各位親自前來品嘗。
離開的時候我在想,也許正是因為惠山的泉水格外香甜所以才能有如此佳釀吧?想來這天下第二泉之說並非虛名啊。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壺桂花酒,一碗銀絲面,幾碟下酒的小菜,活色生香的勾勒出無錫人最特別的慢生活,看著眼前的種種很是令人羨慕,「一壺老酒釀輕夢,半壁月影泛冷光。鄉鄰舊年多少事,隱約笑談不相忘。」沿著石灰斑駁的古牆,我行走在惠山古鎮的巷陌裡,更像是行進在一個古老的故事裡,遠處飄來的陣陣花香令人陶醉
沿路也會遇到由各個省會及地名命名的杜鵑花展廳,先別著急去看,因為主要的景區實則是在錫惠公園內,不要在此浪費過多的時間,而且這裡遊覽需要單獨購票,建議先統一購買大門票後再逐一遊覽。
在到達景區前亦會遇到不少的祠堂和紀念館,記得真正的景區就在這條大路的盡頭,不用轉彎。
其實也很好判斷,順著人流看到五顏六色的江南第一山就是了。
那麼此時根據你自己的時間有三個選擇
1.可以選擇遊玩寄暢園、惠山寺、天下第二泉等主要景區後遊玩錫惠公園的中國杜鵑園
2.可以選擇直接搭乘錫惠公園的纜車登頂縱覽錫惠景區後,下山遊覽中國杜鵑園,天下第二泉,惠山寺,寄暢園等主要景區。
3.可以選擇遊玩寄暢園、惠山寺、天下第二泉等主要景區後,遊玩惠山古鎮各杜鵑展區。
總的來說如果一天想要走遍整個錫惠景區說實話時間還是有點緊張的,走馬觀花對於古鎮來說實在不是很可取,建議分兩天來走更為經濟,第一天看不完的留在第二天繼續看,但是建議第一天先把需要收門票的景點都看掉,其次再是古鎮老街。
常規第一次到訪景區都會優先選擇A路線,這樣可以欣賞到較多古蹟但是不至於太累。
(A線(錫惠古蹟遊):古華山門—寄暢園—惠山寺—乾隆御碑—百年古銀杏—聽松石床—天下第二泉—惠山泥人一條街—華孝子祠—泰伯殿)
檢票進入景區後古華山門後的步道已經被各式杜鵑花佔據了大半江山。
煙溪又復泛梁鴻,路側名園曲折通。
新景林嵐六塵表,昔遊歲月寸心中。
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總化工。
小憩便當移蹕去,一聲定磬下花宮。
寄暢園也稱秦園,原是無錫官宦世家秦氏的私家園林。距今近500年前,明代嘉靖朝尚書秦金在這裡購地築園,取名為「鳳谷行窩」。明萬曆二十年,曾任右副都御史、湖廣巡撫的秦氏後裔秦燿,在「鳳谷行窩」的基礎上,改築舊園,構思擺布,建成二十四景,並取晉王羲之「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詩意,將園名改為「寄暢」。
清初,秦燿 的曾孫秦德藻延請江南造園高手張漣,對寄暢園進行大規模地改建,使這座私家園林更為精緻、完整,「由是茲園之名大喧,傳大江南北。四方騷人、韻士過梁溪者,必輟棹往遊,徘徊題詠而不忍去。」寄暢園一時名噪江南。清代兩位傑出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在南巡途中都曾七次臨幸此園,給秦氏家族和寄暢園帶來了莫大的榮耀。
寄一份憂思,暢一份情懷,圓一段舊夢,第一次來到寄暢園時覺得它並不如眾多皇家園林般的小家碧玉,寄暢園佔地不廣,卻以自然風景取勝,建築簡約,風格幽寂淡雅,從康熙和乾隆在南巡途中曾先後七次臨幸此園,可見寄暢園之美是需要細細品味的。
寄暢園構築在惠山東麓的坡地上,地形起伏,背風向陽。園的西側,惠山主峰宛若一座墨綠色的屏障巍然聳立,與位於東南面的錫山遙遙相對。園內景致多樣,假山秀石、石欄雕、小徑通幽結合得天衣無縫,編織出了一幅「錦江漪塔影搖曵「的清秀風光。
人間四月天春風拂面,綠草依依,柳絮紛飛,燕兒呢喃,小橋旁,碧水流淌,微風徐徐,輕舞飛揚。
靈泉從地出,勝境自天開。寺也能重建,僧應是再來。
風前松可聽,雨後竹須栽。一啜知茶味,還勝酒百杯。
惠山寺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立的「歷山草堂」。清朝感豐至同治年間,李鴻章的淮湘軍曾與太平軍在江南一帶激戰,惠山的寺院毀於戰火,僅存寺門匾額。後來,李鴻章在惠山寺的廢墟上建立了「昭忠祠」。惠山寺早在唐宋之時,就香火不絕,盛極一時。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以至帝王將相,在經過京杭大運河時,都要在惠山寺逗留。
還未見著寺廟,已聽到空遠的鐘聲。江南的古剎居多,惠山寺只是萬千中的一所。
過二山門,有宋代建的金蓮池和金蓮橋。
金蓮池是個方形池塘,池內植蓮,夏日滿池碧綠蓮葉,開小黃花。池上金蓮橋是三孔石樑橋,兩座石橋墩上,一邊四個螭首,橋兩側有雕刻精美花紋的石護欄。金蓮橋向前就是御碑亭了。亭中有乾隆皇帝御筆詩碑。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七次到惠山,寫了很多詩。這個詩碑上刻的詩就是乾隆遊惠山時寫下的。其正面的詩為:「寄暢園中眺翠螺,入雲撫樹溼多羅,了知到處佛無住,信是名山僧佔多。暗竇明亭相掩映,天花澗草自婆娑。闍黎公案休拈舊,十六春秋一剎那。」
在御碑亭前的一個園子裡,有明朝時種植的一棵古銀杏樹,已有六百多年樹齡了。清代詩人秦琳的詩:「大雄殿下綠苔滋,銀杏濃蔭覆石墀。笑指樹頭新結子,青青多在寄生株。」就是寫的這棵銀杏。
大殿裡有正在作法的僧人,他們唱著梵音,讓人進入虛遠的夢境。
惠山寺的左手邊便是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二泉
南朝古寺惠山泉,裹名來尋第二泉,
貪戀君恩當北去,野花啼鳥漫留連。
惠山有九龍十三泉,此泉開鑿於唐大曆年間, 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茶聖陸羽品定惠山泉水為天下第二,於是「天下第二泉」便名揚華夏。
踏入門檻,映入眼帘的就是五個大字:天下第二泉。黑白相間是那麼的醒目,靜靜地雕刻在石壁上,昭示著它不同凡響的美譽。
圍牆上滿是藤蔓攀爬在石壁的簷角,那些青蔥的枝莖任意往不同的方向伸展。
萬卷樓是景區內的一間茶樓,源於樓中茶水選用惠泉水衝泡而聞名,
唐代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無錫籍著名詩人李紳曾竭力讚譽惠泉水,稱其為「人間靈液」 ,致使當時宰相李德裕檄令驛站送二泉水供其享用。宋朝時宋徽宗曾將二泉水列為貢品。
拾階而上幸得於陸子祠旁聽一曲錫劇,想是不虛此行之遇見。
祠堂後的小路曲徑通幽,延伸向遠方,亦真亦幻。
信步間又聞得泉邊有人演奏古琴,想必是為了滿足遊園遊客的雅興,此情此景令人著迷。
位於華孝子祠右邊的二泉書院因為鮮有遊客打擾,相對顯得僻靜許多
閒庭漫步,潺潺溪流,鳥語花香,實為修生養性之所,果然比起今人,古人更善於詩情畫意之道。
時至上午,這走走停停也用了大半天難免覺得飢腸轆轆,於是午餐就選擇了距離古華山門不遠的老菜館用餐,說來也巧,在這裡又再次遇到了早上吃酒的老闆。這才發現原來兩家店是夫妻二人合開,老闆掌管老酒館,老闆娘打理老菜館,兩不耽誤,不得不暗自佩服老闆生財有道。
除了傳統的惠山地方特色菜以外,再次品嘗到了早上的脆鱔和走油肉,當然做工和擺盤也更加的考究,讓人不忍下筷。也許是真的走累了,也許是真的餓了,感覺每道菜都非常的入味。
用過午餐後,簡單的休整後我們便前往位於惠山古鎮左手邊的錫惠名勝區欣賞此行的另一個目的地,中國杜鵑園
景區內仍有部分晚櫻開放,而且還有難得一見的綠櫻作為陪襯,引得眾人合影留念。
景區中心的映山湖也是連繫錫山惠山的重要紐帶
4月正值雨季,百花齊放爭春暉,滿園皆是各色花卉,將原本就紅透半邊天的杜鵑花映的更豔。
順流而下的山泉引得遊客興致大起,打起水仗來。
藏於錫惠公園核心地帶的中國杜鵑園絕對是錫惠景區的寵兒,坐擁天時地利人和之處,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之前沒有購買景區套票,這裡是需要單獨購票的。
這裡有醉紅坡、沁芳澗、鑑塘、躑躅廊等景點。園內種植了各類杜鵑300多個品種。每當暮春時節杜鵑花開,雲蒸霞蔚,繁花似錦。其他季節園景也美不勝收,有垂柳碧桃的江南意境、蘭草幽香的山野情趣、粉牆綠蕉的庭院小景。池畔的海棠、溪邊的蔦尾、林中的紅楓、窗間的紫竹,都配植有致,耐人尋味。
走進杜鵑園數米,鋪天蓋地滿園的杜鵑就撲面而來。
加之園中也同樣配合杜鵑花節布置了大量的盆景供遊客欣賞,美不勝收,真正的精品可都藏在這裡呢。
沒錯就在這個湖心亭裡就有不少非常珍惜的杜鵑花參展。
夕陽西下,今天的主線任務也算圓滿完成,之前我說了,想要一天遊覽完整個錫惠景區還是有相當大的困難的,所以還有一部分沒涉及的景點我們準備留到次日再看。
友人提醒,位於公園出口不遠的秀峰閣旁,有著一家吃豆花的百年老店,不容錯過。
剛好也是覺得有些餓了,於是點上一碗豆花,配著酥餅感覺簡直是人間美味啊,特別提醒的是,酥餅內有湯汁,吃的時候需要小心,不然濺了一身就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第二天一早,本想睡個懶覺,結果被朋友一個電話吵醒,說是要不要去看看惠山人真正的生活?心想好啊,其實來這裡看美景是一部分,能夠走進當地人的生活那是再好不過了,匆匆洗漱,放棄了酒店的早餐,一路馬不停蹄的殺到惠山古鎮,
今天我們學聰明了,沒有從古鎮入口進入,而是選擇了從當中直接殺入。這樣節省不少的時間。
果然,雖然來得更早,但是石板路上摩肩接踵反而越發顯得擁擠,說句玩笑話 感覺整個無錫人有一半都跑到這裡來了吧?
有圍坐下棋,觀棋的
』有買菜賣菜的
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走到寄暢園的後門看到一家秦園小籠 ,說到這裡還鬧不少笑話,我一開始看成是泰國小籠,但是心想按理說這麼傳統的老街不應該啊,朋友看成秦國小籠,好嗎,穿越了,還要離譜,經店家介紹,原來是叫秦園小籠,因為寄暢園原名又叫秦園,所以這家和寄暢園有著差不多歷史的小籠點也就被稱為秦園小籠了。
那麼是不是它的口味和它的名字一樣出名呢???
點了一碗餛飩,一籠無錫小籠,品嘗過後發現,別說,這個小籠真的皮薄陷厚湯多,在我看來,這已經是我兩天來吃到最好吃的小籠了,如果來惠山古鎮遊玩的朋友,這裡的小籠同樣強烈推薦。
其實惠山古鎮除了錫惠景區,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景點外,還有118個祠堂組成,而這些祠堂大多為為了紀念先賢而建,而這又應對了中國人以孝為先,以孝為美的傳統美德。因為門票昨日已經使用,所以惠山大部分景區已無法再次進入,所以今天我們不如就來一場遊園驚夢之旅,感受一下這百間祠堂的秀美和無錫人的慢生活。
在這片不足0.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118座祠堂比鄰而建,其數量之多,密集度之高,姓氏之眾,類型之豐富、形態之多樣,保存之完好,均堪稱「中國之最」。
其實整個古鎮雖不能說一步一祠堂,但也是步步皆景,所以其實無論你選擇從哪裡開始遊覽都有你遊覽的道理,今天我走的路線主要是以人傑地靈牌坊為中軸線向兩邊擴散去看。
位於下河塘的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
這裡比較詳盡的展示了有關無錫舊時代的生活,民俗,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老無錫人的生活
而這裡搭建的一個古戲臺據稱是可以起到攏音的效果,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到此高歌一曲。
一提到祠堂,人們總會產生嚴肅沉悶的感覺。可是,你到惠山參觀古祠堂,卻會得到與這相差很大的感覺。它們廳堂寬闊整潔,雖然也布置得肅穆莊嚴,但它們又因地制宜,巧妙地將附近的錫山、惠山的景致借入祠堂中,收放自然,張弛有度,給人以淡雅而端莊的美感。這裡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乃至一堂一廳,一個拐角一條屋脊,都浸潤著深厚的忠孝文化底蘊,展示著惠山古祠堂的獨特個性,好似一本歷史底蘊深厚的書,你每讀一遍,都會有深刻的感受。
位於下河塘茶座邊的【楊藕芳祠】是惠山古鎮中西合璧的一座祠堂,用清水磚砌成,樓廊柱等都是西式的,後來朋友圈看到我的照片都說這是《京城81號》的取景點之一,不說可能還真未必留意,如果對於民國類古宅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來門廊來看一看,現實看到這棟建築的感受一定讓你記憶深刻。
穿過祠堂後方的花園則別有洞天
錯落有致的庭院,具管理員介紹,這裡是眾多劇組取景的地方,一樹一木一花一草未經雕琢就已經是那麼的真切,走在樓宇間仿佛穿越時空般的錯覺
登高遠望,亦可要看錫山上的龍光塔,因為年代的關係,龍光塔現在並未對外開放,想是如果這塔能夠對外開放,視野一定是格外的開闊。
每一個石階,每一條小路仿佛都在無聲的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李公祠】是惠山古鎮最具特色的徽派建築,李公是指李鴻章的三弟,他在李鴻章的湘淮軍中「奮勇爭先」被曾國藩成為將才。
整個祠堂建築呈凹形,高達宏偉,兩間圍廊夾一天井,呈現徽派建築「四水歸名堂」的典型特點。
後院中的風景無限好,堪比蘇博的後現代主義建築,亭臺樓閣架構考究,富麗堂皇。
引來不少人圍觀作畫,想來這裡遠比宏村西遞更幽靜,閒暇時到此寫生也該算是書畫愛好者一大幸事。
位於上河塘的【溪山第一樓】,紫陽書院,又名朱文公祠,用來紀念我國理學大家朱熹。
或是沿街而坐舞文弄墨,或者點上一杯清茶,看看國家大事,想來無錫人的慢生活就是打次而來。
走在這樣的老街,你看到的到底是文化,還是風景,還是夢境,有的時候還真有點分不太清。總感覺到了這裡時間都被放慢了好幾拍,一定要放慢腳步才能細細品味每一棟祠堂的韻味,感受著穿越前面的古韻。
如果你想一睹天下第二泉的真容
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二泉映月的悽婉
如果你想探究惠山祠堂群的秘密
如果你也鍾情於錫幫菜的美名
那麼趁著這春暖花開之際,一起來惠山古鎮看看吧。
每次相逢,一如初見。
感謝觀賞,這就是我眼中的【惠山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