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情懷與正氣:這才是《葉問4》這部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1-01-18 喬鞅人物誌

期盼已久的電影《葉問4》終於上映了,昨天我帶著12歲的女兒一起看了這部電影。從電影開始到結束,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簡單地「看」,而是用心在品味這部電影,帶著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動和悲情在細細品味。107分鐘的電影似乎瞬間就完結了,讓我意猶未盡,期間我甚至幾度有些哽咽,而我也察覺到了旁邊的女兒也有幾次拿著紙巾在悄悄擦拭眼角的淚。毋庸置疑,這部持續11年的《葉問》系列電影終結篇成功打動了觀眾的心。

正如每一部新片問世總有負面評價,《葉問4》這部電影上映三天以來也聽到了一些負面的評價,比如挑剔劇中人為製造美國對華人的歧視和打壓,認為當時美國對華人的歧視和打壓不可能嚴重到那個地步;比如挑剔劇中臺詞的粗鄙和誇張,認為現實中不可能會有那麼粗鄙和誇張的對話;比如挑剔劇中葉問不可能是巴頓的對手,即便是功夫正值巔峰狀態的李小龍也不是巴頓的對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會出現這些負面評價是合理的,因為任何一部電影都不可能令所有觀眾滿意。至於這些負面評價中所挑剔的細節,則未必是合理的。之所以會出現這些並不一定合理的挑剔,我認為是他們對《葉問4》這部電影的打開方式不對。因為這部電影不是紀實片,不是傳記片,而是以詠春宗師葉問的傳奇經歷為藍本虛構的故事片。「品味情懷與正氣」,這才是《葉問4》這部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是個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就一定要站出來。」

《葉問4》這部電影首先是一部功夫片,功夫片的主要元素必須是「功夫」。電影的主角葉問又恰恰是一代詠春宗師,所以,渲染中國功夫——詠春拳就成為影片的主旨。但渲染中國功夫又不能莫名其妙瞎打一氣、亂打一通,得有足夠的由頭和更深刻的含義。

上世紀70年代李小龍的橫空出世,把功夫片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功夫片和中國功夫的狂潮。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歷程,如今功夫片和中國功夫似乎已經都步入了遲暮之年。在這臨近遲暮之年的十年中,《葉問》系列功夫電影帶來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獨特風景。

功夫片在這半個世紀的歷程中,經歷了李小龍的「犀利的真功夫」,成龍的「搞笑的喜劇功夫」,李連杰、吳京的「美感的傳統功夫」,以及甄子丹的「有視覺衝擊力的實戰功夫」,大約這四種類型。似乎已經將電影所能展現的功夫風格全都涵蓋了。而功夫電影也因此似乎已經被窮盡了,到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時刻。

甄子丹從2008年出演《葉問》,直到如今的《葉問4》,這4部《葉問》系列電影,讓甄子丹另闢蹊徑,似乎找到了功夫電影的新視角,向觀眾展現了功夫電影的新魅力:不再只是簡單的打打殺殺,而是在把正氣滲透在劇情衝突的打鬥之中,在打鬥中伸張了正義,弘揚了正氣,又捍衛了家國情懷和民族情懷。這就是4部《葉問》系列電影成功的關鍵所在。

「我是個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就一定要站出來。」

正如葉問在片中說的這句臺詞,練武之人不能恃強凌弱,不能憑著自己的功夫欺負弱小;但更不能遇事退縮,遇到事情迎頭向前,這才是練武之人的本色所在。而這也正是電影索要表達的:伸張正義,弘揚正氣,捍衛家國情懷和民族情懷。

所以,當葉問目睹了學校裡的霸凌事件,他忍無可忍,出手救下了萬宗華的女兒萬若男;當葉問目睹了哥連在中秋夜囂張砸場子的時候,他忍無可忍,出手打敗了這個不可一世的空手道教練;當葉問目睹了萬宗華被打得奄奄一息,重傷躺在醫院病床上的時候,他忍無可忍,冒著可能被打死的風險出手和這個頂級功夫高手性命相搏,最終打敗了這個狂熱的種族歧視者。

「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有自信。」

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漫長的109年中,經歷了太多太多的屈辱和血淚,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為這屈辱和血淚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才換來了五千年文明古國的新生,才讓中國人在世界人民面前堂堂正正地挺直腰杆站立起來了。

近代史100多年,中國人最缺乏的是什麼?是自信!中國人最需要的是什麼?還是自信!

《葉問4》這部電影恰恰點明了對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自信」。

「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有自信。」

葉問這句話不僅是對兒子說的,也是對影片中所有中國人說的。

萬宗華為什麼要成立「中華總會」?因為他要團結在美國的華人,讓大家凝聚起來,不受美國人的欺負,讓在美國的中國人更有自信。

身為「中華總會會長」的萬宗華為什麼還要刻苦磨鍊自己的太極拳技藝?為的既是強身健體,更是為了在面臨強敵的時候能打出中國人的自信。

也正因為中國人向來缺乏自信,才會有觀眾質疑劇情中的打鬥,別說步入老年的葉問不是巴頓的對手,即便是當時功夫正值巔峰狀態的李小龍也不是巴頓的對手。甚至時至今日,李小龍已經辭世46年了,仍然有不少中國人質疑當年李小龍的盛名是人們杜撰的或者吹噓出來的。

假如按照真實的歷史再現,李小龍在美國長提空手道大賽上參加表演是1964年,當時的葉問已經65歲了,遠沒有劇中甄子丹這般青春壯碩,他也沒有遭遇過巴頓這種大BOSS,實事求是來說,當時的葉問的確有可能不是巴頓的對手。因為拳怕少壯是至理名言,人是血肉之軀,無法違抗自然規律。

但李小龍當時卻正值巔峰狀態,巴頓這樣的大BOSS,李小龍不知道遭遇過多少。否則,他憑什麼能夠在美國開設武館授徒,其中還不乏美國的知名人物。在美國這種氛圍下,可想而知,沒有真本事的人,早被人打假打掉了,流傳下來的只會有笑話。但李小龍並沒有被人打假打掉了,反而贏得了美國人的尊重和崇拜。但總有一些缺乏自信的人質疑這些,或許,腰一直彎著的人,要他挺直腰杆的確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影片中藉助葉問的口說出「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有自信」這句話,其實想要表達的還是一種濃濃的民族情懷,表達的是,如今我們中國人走出去更應該要有足夠的自信。

「其實外國的月亮,也不是特別圓。」

「其實外國的月亮,也不是特別圓。」

影片中葉問的這句臺詞也被一些觀眾嘲笑,認為這句臺詞有點莫名其妙,有點不知所云。

在我看來,這句臺詞依舊是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它包含了兩重意思:一重是說葉問與兒子的父子情,一重是說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於中國與美國的選擇。

先說父子情。葉問與長大的兒子總是難有共鳴,一直處於濃烈的互相不理解之中,導致兒子對他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和對抗心理:你要我做什麼,我就偏不做什麼。這也正是所有家長曾經遇到過的問題。

葉問對自己和兒子這麼緊張又隔閡的關係也深感痛苦,又無力解決。只得借著去美國一趟的時機把這種緊張又隔閡的父子關係暫時擱置一邊,希望用自己為兒子真心付出來打動兒子。但起初依舊是徒勞無功,哪怕付出昂貴的越洋電話費,依舊沒能獲得兒子的認同。

直到碰巧在校園救下了遭遇霸凌的萬若男,在和萬若男相處的過程中,葉問才慢慢理解了兒子的想法和所作所為,慢慢產生了共鳴和認同。到了最後,父子倆終於化解了所有的緊張與隔閡,在暮色之中葉問向兒子親傳木人樁打法,令人感動之中又夾雜著幾分悲涼。

「其實外國的月亮,也不是特別圓」這句臺詞用在處理葉問和兒子的父子情上面,反映的就是不要活在自己的認知世界中,總覺得自己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別人家的孩子就什麼都對。其實,自己孩子也有很多閃光點,只是沒有被自己發現和認同而已。

再說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於中國與美國的選擇。從上世紀60、70年代,包括香港和內地,就陸陸續續有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位在了出國,特別是去美國尋求自己的人生之夢。

對於一些人來說一直都是糾結的,在國內總覺得自己似乎沒有更好的發展了,那就出國吧,尤其是去美國,總覺得那裡是天堂,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可到了國外似乎又感覺也不全是那麼回事,並不是真的就進入了天堂,又要面臨新的層出不窮的問題。一直在兩難之中,在糾結之中。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葉問也給出了答案,正如「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有自信」這句臺詞所說的,其實,你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言下之意也就是說,不要覺得外國的月亮就特別圓,你如果有足夠的自信,就知道外國的月亮其實從來也沒有比中國的圓。

結語:如果要我給《葉問4》這部電影打分,我會毫不猶豫打90分

如果要我給《葉問4》這部電影打分,我會毫不猶豫打90分。因為在這107分鐘的電影中,電影把想要表達的民族情懷、父子情懷和正義感都充分表達到位了;甚至是把主題之外的感悟都表達到位了,比如人的老去是人生必經之路,令人感嘆英雄遲暮的悲情;比如功夫電影和中國功夫的「英雄遲暮」,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儘管有許多優秀的人為此作出努力,但仍然不可抗拒地感受到了這種遲暮到來的悲涼和無奈。電影中葉問老去,而現實中,功夫電影時代的老去和功夫時代的老去,令多少人一聲嘆息!

相關焦點

  • 從《葉問4》到《李小龍傳奇》:觀眾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愛國情懷
    【壹】前言前不久《葉問》這一系列電影的完結篇《葉問4》作為網絡大片在各大平臺上映,但是對於這部電影大家反應平平,沒有什麼特別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總之,這部電影過於平凡,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格,都是武打片的老套路,所以沒有太多人在意,但是這部劇卻引起了一段關於李小龍的回憶,因為我看完這部電影後就去看《李小龍傳奇》,結果彈幕上很多人都說他們是看完《葉問4》過來的。
  • 《葉問4》這部電影有哪些看點和槽點
    《葉問4》讓觀眾直觀地看到中國武術的魅力,前幾部一次深受大家關注甚至吐槽,存在主角光環,這一部將場景選在國外,看看這部電影有哪些看點和槽點。《葉問4》葉問擊倒巴頓劇照看點二:葉問為孩子去美國尋找學校,但是兒子表示不想去美國上學,想要打拳葉問打了孩子一巴掌,這巴掌是打在孩子身上但是更像是一個時代的印記(60年代父親的話就是命令
  • 《葉問4》|這部電影拍出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豈料這部電影的觀感竟然遠遠高出了我的預期,簡直可以用驚喜來形容。雖然同樣是痛打外國人,但這一次卻打出了以前從未有過的高度。(以下內容涉及劇透,還未觀影的小夥伴請謹慎閱覽)雖然是動作為主的電影,但很明顯這一次主創人員們並未將這部電影局限在打鬥上。除了武術之外,《葉問4》在劇情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包括父子親情、種族歧視以及中華文化的探討。
  • 《葉問4》是香港電影最後一戰?
    2008年《葉問》上映,有人說這部電影讓香港電影重新振作,而今系列最後一部上映,《葉問4:完結篇》也讓不少人充滿了期待。 論電影,中國有一種類型的影片能夠做到以一敵百,獨一無二。 那就是功夫片。
  • 電影《葉問4》談談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感受
    這是一部2019年年尾上映的電影。在此之前,《葉問》、《葉問2》以及《葉問外傳:張天志》都獲得了觀眾的好評,這不僅電影為觀眾所帶來的震撼感,更多的是因為電影內容的精彩。
  • 電影《葉問4》:殺死中國功夫片的是功夫,也是手槍
    拋開情懷和電影採取了《好萊塢往事》的虛構式敘事手法之外,《葉問4》作為一部歷史功夫片的終結篇,反而顯得氣度十分狹隘,沒有那麼葉問!整部電影的人非壞即善,而作為葉問系列一貫以來被打的洋人,沒有一個好人,而電影中的中國人,就沒有一個壞人。
  • 香港電影的最後一戰?看《葉問4》完結篇裡的傳承
    從2008年第一部《葉問》面世,到這部《葉問4》完結篇,葉問有過許多對手,但每次出手背後的心境、眼光、格局都各有不同,從為生存而戰的「我要打十個」,到為尊嚴而戰的「華洋拳賽」,從各門各派一較武技的江湖規則,到跨出國門,面對歧視與欺凌時,習武之人為公義挺身而出,海外華人同仇敵愾的精神,令人熱血依然
  • 《葉問4》最後一戰葉問出手,傳承衣缽的李小龍更該打這一戰
    《葉問4:完結篇》正在熱映,在這部詠春葉問輝煌落幕的電影中,甄子丹飾演的葉問,與國內觀眾的老朋友斯科特·阿金斯飾演的美國軍官巴頓,進行了《葉問》系列電影的「最後一戰」。感情上,觀眾當然理解「謝幕戰」的分量,劇情上,巴頓指名道姓挑戰的也是葉問本人,不過,片中葉問最得意的門生、當時正如日中天的李小龍,才最應該是傳承詠春精神衣缽、打贏最後一戰的那個人。
  • 《葉問4完結篇》:這是甄子丹的最後一次功夫片
    2008年甄子丹拍攝了一部改變他演藝生涯的電影——《葉問》。在此之前,一談到葉問大家都只知道這是李小龍的師傅,並沒有過多了解,《葉問》這一電影的出現,讓人更願意去了解這位傳奇的武術大師。接下來的10年裡,葉問共出過2部續集,完成了「葉問三部曲」。
  • 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才是打開星爺的正確方式
    這部電影,笑點無數,儘管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電影中的片段,仍能令人捧腹大笑,就好像一句名梗「真可惜,被他搶先一步呀!」僅僅只是看到,電影便能令人真實地笑出聲。片中唐伯虎極具特色,性格飽滿動人,令人印象極其深刻。
  • 《葉問》系列電影完結,江湖路遠,大俠就此別過
    都說《葉問4:完結篇》是最後一戰,在宣發環節就盡力渲染光耀與悲愴、熱血與赤誠的氛圍,這與這部電影的整體基調是吻合的。《葉問》之所以能拍出四部曲,就在於沒去走港產功夫片的路子,完整的講好了葉問這位詠春宗師的故事,而不是簡單直接的打打殺殺、不服就幹的國讎家恨。
  • 評《密戰》:主旋律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評《密戰》:主旋律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2017-11-06 20:03: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建磊
  • 《少年葉問》上映,一代宗師捲入校園綁架案,這才是優質網大電影
    「葉問」這個IP已經被甄子丹、梁朝偉等人開發到了極致,但現在一部名為《少年葉問之危機時刻》的電影再次讓人眼前一亮,這是一部小成本網絡電影,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少年葉問之危機時刻》的故事線相當完整,片中幾個主演的性格也非常鮮明,在有限的時長裡把每個角色都塑造得很完美,劇情緊湊充滿反轉
  • 《葉問4》:功夫電影最後的狂歡,希望不會是「絕唱」
    《葉問4》可謂是千禧年後香港功夫電影的集大成之作,這可能是最好的香港功夫電影之一,必將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色彩濃重的一筆。 這部電影將成為21世紀功夫電影的標杆,也算是對2010時代功夫片做了一個總結。總而言之,《葉問4》交出了一份令觀眾滿意的答卷,也為葉問系列電影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 電影《葉問3》在動作設計上超越前兩部!
    本片在拳術之外,更是在最後葉問與張天志詠春正宗的對決中奉上了詠春拳長橋短橋,六點半棍與八斬刀的超級大戰,在大銀幕效果下令人人大開眼界。《葉問》片中所呈現給觀眾的葉問,則是完全與傳統英雄截然相反的一個武學宗師的形象。縱觀武俠電影,動輒俠骨柔情,英雄兒女的感情線,大都是轟轟烈烈,瀟瀟灑灑,策馬奔騰看盡人間繁華的。
  • 耳東影業《葉問4》甄子丹告別之作 致敬葉問李小龍
    由葉偉信執導,甄子丹監製並領銜主演,吳樾、吳建豪、斯科特·阿金斯、鄭則士、陳國坤等主演的電影《葉問4》, 在同檔期影片中大獲全勝。《葉問》系列作為中國功夫電影的經典之作一直深受影迷追捧,與以往系列不同的是,此次《葉問4》還增加了李小龍的海外戲份,讓功夫迷們驚喜不已。
  • 從三個方面看《葉問4》作為真人事跡改編功夫片的成功之處
    所以,我今天會以《葉問》系列電影為例,結合香港功夫片的發展歷程,從家國情懷的展現、家庭情感的表達、武術招式的呈現三個方面,談談這部電影的成功改編之處。而這更接近真實中的晚年葉問——相比於傳統功夫片中那些武俠式的英雄人物,此時的葉問已經成為了大隱隱於市的香港本土市井英雄。但過猶不及,《葉問3》的風格轉變儘管滿足了港人對於老香港的情懷和共鳴,創下了當時香港票房紀錄。但畢竟香港市場體量還是太小,崛起內地市場才是重點。
  • 電影《葉問4》,電影的一個重要的思想:融會貫通、推陳出新
    首先,電影《葉問4》,這部片子一個重要的思想,融會貫通,推陳出新。為什麼想到這個呢,是一個很小的點引起來的,李小龍結合各路中國武術精華,自己出書,推陳出新發明了截拳道,這個大家都知道,只能算個背景知識,電影中給我帶來衝擊的是萬若男跳啦啦操改舞步那一段,她爹從小讓她練太極,她能把太極裡的東西吸收了改進啦啦操,這不也是一種融會貫通,推陳出新嘛,人家老師也說了,沒說不能改,哪個效果好,咱就認哪個。
  • 《葉問4》:一代宗師傳奇成絕唱,10年功夫情懷終收關
    作為今年賀歲檔唯一一部功夫片,《葉問4》自2019年12月20日上映以來,豆瓣評分7.2,口碑超過了前3部,總票房已即將突破10億。作為《葉問》系列電影的終結篇,對於國內觀眾而言,買票去看的,除了好看的功夫,也可能是為情懷買單。
  • 風聲:五人絕殺遊戲,這才是這部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方面是因為《風聲》這部劇既拍過電影,還有過話劇,在2010年也出了劇版。故事依舊是那個故事,但同一個IP就很難再拍出新意來。我沒有看過電影版,但看過2010年版。1941年,國際局勢波譎雲詭,中國國內更是暗流湧動,一場暴風雨即將席捲古老的華夏大地。適值此時,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特使訪華,與國共雙方代表召開秘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