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人為什麼不願意當官,更愛「封爵」

2021-02-07 語言茶座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劉不成

編輯:莉莉絲




在山東省滕州市滕州博物館,收藏著一副漢代畫像石,畫像石就是石畫。畫中一人立於馬上彎弓射雀,馬前還有一隻獼猴活蹦亂跳。

 

除了土裡埋的畫像石,各處漢代古墓出土的壁畫中也少不了馬、猴、雀這三種動物。漢朝人對這三種動物的痴迷絕不亞於今人對大熊貓的喜愛,馬、猴、雀絕對稱得上是漢朝人的「吉祥三寶」。



上圖_ 漢代 射雀射猴圖



 

為什麼漢代人會痴迷這三種動物呢?和我們喜歡大熊貓的初衷相同麼?一般來說,對某種事物的大規模喜愛背後都有深層的社會原因,漢代人把馬、猴、雀當作「吉祥三寶」是為了寄託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漢朝,有馬就能馳騁疆場,猴、雀同侯、爵諧音,上面所說的那幅畫也被稱為「封侯射爵」圖,是為了祈禱自己早日封侯封爵,實現人生目標。

 

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理想,喜歡演戲的可以去當演員,喜歡演員的可以想辦法娶演員,想發財的可以去當官,想當官的先要想辦法發財。各種夢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多元化的現代社會。

 

但是漢代不一樣,無論哪個方面看,漢代都是一個一元化的農業社會。社會一元化必然造成理想一元化,漢代人的人生理想也很單純,就是封侯封爵,從底層百姓到王公貴族,都是封侯封爵。




上圖_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



 

什麼是封侯封爵?車騎將軍衛青打匈奴立了大功,漢武帝高興的不得了,怎麼獎勵衛青呢?先給他個榮譽稱號:長平侯,這就是封侯。有名了還得有利,有爵位之後衛青的待遇一下就上去了,最令人羨慕的就是跟著爵位一同賞賜給他的三千八百戶食邑。

 

封侯以後衛青的名片就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名片上是車騎將軍-衛青,現在要改成長平侯-車騎將軍-衛青了。為什麼把長平侯放前邊?因為長平侯帶來的實惠多,車騎將軍只是個職務,身份地位還要靠長平侯三個字保證。




上圖_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



 

爵位制度當然不是漢朝人發明的,在商周時期爵位制度就成了維繫社會運轉的重要環節。上古時期沒有人人平等的概念,反而認為人人不平等。不平等就得有個高低貴賤,誰高誰低看爵位,爵位高的人地位就高,地位高食邑就大,特權也多,吃得好穿的好。

 

西周、東周的時候實行分封制,被天子分封在外的就是諸侯王,諸侯王按地位高低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稱為外爵。為天子和諸侯王服務的官僚分公、卿、大夫、士四等,稱為內爵

 

實際上,秦朝以前的社會都是以爵位為中心運轉的,資源也按爵位分配,當時的爵位比秦漢時候的爵位含金量高,但當時爵位只能授予貴族這一小部分人,普通人根本沒有封爵的途徑。




上圖_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




戰國後期國際戰爭越打越厲害,商鞅為了調動秦國人的戰爭積極性,規定按軍功封爵、封官。「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從此開始,爵位不再是貴族專利,普通人只要為國家做出貢獻也能封爵享受特權。封爵立刻成了當時人的小目標。

 

但秦漢時的人生小目標有點多。周朝時內爵四等,外爵五等,十分扁平。對貴族政治來說這不是問題,但是到了全民封爵的時代就不行了,五等爵位實在太少,將士這邊剛上戰場立功,那邊爵位就封到頭了,最後一個營拉出來都是「公」,仗還怎麼打?加大升級難度行不行?也不行,光做任務不升級的話玩家流失的更快。




上圖_ 秦代車兵




為了在軍功和爵位之間找平衡,秦漢時期的爵位被細分成了四級、二十等的二十等爵系統,二十等爵依軍功而定,所以又稱為二十等軍功爵。

 

從下往上,四級、二十等軍功爵分別是:士級,公士、上造、簪嫋、不更;比大夫級,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卿級,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駟車庶長、大庶長;侯級,關內侯、徹侯(列侯)。

 

四級、二十等的爵位就像網遊做任務升級,打的怪越多,攢的經驗值越高,級別就越高。級別高了各種待遇就來了。一個漢朝人能穿什麼衣服,戴什麼帽子,憑的不是個人喜好,而是爵位高低。兩個大臣見面誰先打招呼,誰給誰讓路,也是爵位決定。朝廷裡官僚有什麼待遇,喝酒時候怎麼排座,看的不是官位,而是爵位。宰相、將軍官位雖然高,有什麼待遇還要看爵位。



上圖_ 西漢《戶律》以爵位名田宅的等級表



 

除了官僚,普通百姓生活中許多事也由爵位決定。日本學者西嶋定生考證,秦漢時期就連打獵分獵物都憑爵位,跟誰出多大力氣倒沒關係。漢朝律法還規定:「下爵毆上爵,罰金四兩。毆同列以下,罰金二兩。」同時,秦漢時還有依爵抵罪的規定,這時候爵位就不僅僅意味著政治特權,而是一種法律特權了。

 

把爵位下放給普通百姓,調動人民為國出力的積極性,這個初衷當然是好的。可一旦爵位過於普遍又很稀缺,就會引發社會問題。

 

比如說每個村莊都有、而且只有兩三個低等爵位的人,比如說公士,除了這幾個公士,其他人都是平民。相比普通群眾,公士有巨大法律特權,隨便什麼事村民都得讓著村裡這幾個爵爺,這就很容易造成他們欺橫鄉裡,成為不穩定因素。




上圖_ 西漢官制簡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秦漢兩朝都曾普賜民爵。普賜民爵之後整個村莊的成年人都是公士,大家都有特權就成了另一種平等。據說秦惠王在吞併巴中後,所有巴中人都被賜四等爵「不更」。漢朝更是不計功勳的普賜民爵,皇家有喜事了天下賜爵,皇帝高興了天下賜爵,到最後舉國上下都是爵爺。


對漢朝百姓來說,爵位就是特權,特權就是生活的保障。對漢朝的官僚來說,區分官位大小的秩級只意味著經濟狀況不同,社交場合的身份地位依然由爵位決定。官職只是職務,爵位才是身份。當身至列侯的時候還有封邑食祿,子孫後代也能蔭恩承爵。有了封侯封爵的大背景,漢朝人才如此熱愛馬、猴、雀這三個「吉祥三寶」。

 

參考文獻:《史記》《商君書》《從爵本位到官本位》



...END...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說,歷史領域特邀科普合作平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相對於「當官」,漢朝人更愛「封爵」
    除了土裡埋的畫像石,各處漢代古墓出土的壁畫中也少不了馬、猴、雀這三種動物。漢朝人對這三種動物的痴迷絕不亞於今人對大熊貓的喜愛,馬、猴、雀絕對稱得上是漢朝人的「吉祥三寶」。在漢朝,有馬就能馳騁疆場,猴、雀同侯、爵諧音,上面所說的那幅畫也被稱為「封侯射爵」圖,是為了祈禱自己早日封侯封爵,實現人生目標。 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理想,喜歡演戲的可以去當演員,喜歡演員的可以想辦法娶演員,想發財的可以去當官,想當官的先要想辦法發財。各種夢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多元化的現代社會。
  • 古代各種封爵中,有一項封爵皇帝最不喜歡封,封了也如臨大敵
    在古代所有的封爵中,最敏感的一個封爵,無疑就是封「王」了。 對於皇帝來說,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都不可能封大臣為「王」。劉邦當年打下江山以後,他第一件事,就是消滅異姓諸侯王。劉邦先後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他消滅了七個。
  • 「軍功爵位制」非常實用,為何到了漢朝卻棄之不用?一文讀懂
    秦國士兵之所以打仗厲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軍功爵位制」,那麼這個非常實用的制度為什麼到了漢朝時卻被放棄了呢?畢竟漢朝一直在對匈奴用兵。下面我來分析一下。漢朝中後期階級固化,軍功爵成為維護階級固化的工具,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意義。
  • 王莽封爵:一抔土還是一坨翔?
    漢朝有一幫劉姓諸侯王,四方少數民族竟然也敢稱王,違反古制,不成體統!於是專門派人出使四方,把少數民族的「王」全改為「侯」,把漢朝原來的三十二個親王,全部降為公爵(《漢書》為三十二,《通鑑》為二十二),一百八十個侯爵,一律降為子爵。後來,這些劉氏的公爵、子爵,除了幾個反應敏捷的馬屁精之外,全部被剝奪了爵位。
  • 國恆以弱喪,獨漢以強亡:為什麼漢朝會在強盛時亡國
    漢朝初年因為按土地徵稅有各種困難,但也不能不徵稅,就開始依賴徵收技術更簡便、管理成本更低的人頭稅。 按人頭徵稅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買地成了特別划算的買賣。 因為減稅,要上繳的田賦很低,三十稅,甚至還有好些年一分錢都不用交。
  • 「二十等軍功封爵制度」,歷史上的秦國士兵為什麼會不怕死呢?
    都說「二十等軍功封爵制度」奠定了秦軍強大戰鬥力的基礎,可人的追求是不同的,有人追求富貴、就有人淡泊名利,難道秦軍士兵都是一群醉心富貴的亡命徒嗎?他們就不怕死在戰場上,有富貴沒命享受嗎?軍功爵可以承襲在秦國、秦王朝的「二十等軍功封爵制度」中,不僅是以敵軍的首級論軍功,給了普通老百姓、甚至奴隸殺敵立功封爵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種靠軍功獲得的爵位是可以由兒子來承襲的!為人父母的人想必都能理解,為了孩子,父母就算是丟了自己的性命也不會皺一下眉頭。雖然那些秦軍士兵有可能會死在戰場上,但他們靠軍功換來的爵位是可以留給兒子的!
  • 牧羊人卜式是純正的愛國者,因捐家產與賑貧民當官
    卜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牧羊人,靠著自己的勤奮和頭腦變得非常富有,更主動向漢朝捐出自身一半財產,又賑濟貧民,因此被漢武帝樹為典型,開始了為官生涯。更難得的是,卜式的為官生涯很稱職,也比較順暢。卜式的家庭條件是非常不錯的。可貴的是,他在分家產時只要一百多頭羊,將其他的都讓給弟弟,然後住進山裡專心放羊。十多年後,他的羊的數量達到一千多頭,購置了田產,之後又多次分財產給敗家的弟弟。
  •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什麼封爵沒有他,最後還是中毒而亡?
    劉伯溫曾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最後沒有被封爵,還被害死?劉基,字伯溫,青田人,是明代開國功臣。曾為朱元璋得天下而出謀劃策,論功勳劉基不說排第一位,名列前茅是沒有問題的。劉基晚年在京城,病在床榻之上,胡惟庸命人送藥,劉基吃了藥,腹中好似橫亙著一顆大石頭,就此駕鶴西去。劉基的死,跟胡惟庸脫不了干係,無論是胡惟庸有意殺劉基,還是朱元璋授意,劉基都死在了胡惟庸手中。朱元璋曾詢問宰相人選,劉基很明白地說胡惟庸「奸恣不可用」,因此和胡惟庸結下仇怨,也就是說胡惟庸是有理由殺劉基的。
  • 班福德:拉什福德給其他人樹立了榜樣,他配得上封爵
    虎撲10月30日訊 日前,班福德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曼聯球員拉什福德的表現,他表示應該要給拉什福德封爵作為足球運動員,我們經常受到媒體的批評——有時這些批評是公平的,有時這些批評是錯誤的——並沒有很多人會使用我們所擁有的權力,來為社會做好事。」「拉什福德、斯特林,他們為我們其他人樹立了榜樣。拉什福德只有22歲,他就是我們的榜樣。對我來說,我比他年長,但當我看著他的時候,我會說:『哇這太不可思議了』。」
  • 明明那麼愛她,為什麼分手後不願意複合?並不是不愛了
    明明那麼愛她,為什麼分手後不願意複合?並不是不愛了問你個問題:「如果上天給你重新來過的機會,讓你和失去前任在一起你,會願意麼?」最遺憾的,莫過於愛而不得了,讓我以為,肯定會很很多人會重新才愛一次,可沒想到只有一小部分的人願意。
  • 《女人當官2》:誰說女人當不了好官?
    這是演員們典型想當然、不貼近日常生活的演法,不接地氣。事實上,現在大部分農村紛紛奔小康,村民的生活水平較十幾年前有了較大提高。農村女人同樣愛美,臉龐上同樣化著精緻的妝容。《女人當官2》的幾位女性角色,村主任楊桂花作為一名女幹部,一身打扮精神幹練,一頭短髮英氣十足;楊桂花的左膀右臂李亞米和王紅粉,總是黑髮紅唇,時尚度不輸城裡人;開雜貨鋪的老闆娘何小利,愛穿飽和度高的花色襯衫,符合她心高氣傲、爭強好勝的人物性格。村裡的女人們,穿得體面,打扮得俊俏,說話辦事灑脫利落,與人們想像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婦女單一形象相去甚遠。
  • 為什麼哲學家更願意被人稱為「愛智者」而不是「智者」?
    這兩個詞分別為智者(sophist)和愛智者(philosopher),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除卻詞彙本身的不同之外,在於智者代表了希臘哲學的鼎盛時期的一批人,他們也被稱為智者派。在愛利亞學派的影響下,哲學觀點的論辯風氣開始興起,而當時雅典推行民主制度,每個公民都有權利參與政治,因此善於論辯的人在法律訴訟等方面便能得到優勢,這時,就出現了一批以教授智慧為生的人。他們善於論辯,向人們傳授論辯術並收取一定的費用。但為什麼像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人甚至為將自己與智者區分開來而稱自己為愛智者呢?蘇格拉底稱智者為:「批發或者零售靈魂糧食的人。」
  • 我們為什麼被稱為漢人?漢朝到底有多強大?
    ▼能保屍骨不朽的喪服,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只有漢朝王室可以穿?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不管宋、元人口多寡,他們最大的黑點是沒能力查清戶口,查不清就意味著控制不徹底,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政權強弱的反映。擴展閱讀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
  • 漢朝初期為什麼有兩個皇帝,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
    那麼西漢初期為什麼會有兩個皇帝呢,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那麼趙佗為什麼敢於在西漢面前稱帝,西漢為什麼卻默認了趙佗的稱孤道寡?或許是因為身經百戰、英明神武的漢高祖劉邦終於去世了,南越國趙佗終於覺得漢朝再也不可怕了,不用再日夜擔心會遭到漢朝的攻伐了。2.
  • 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漢匈之間的和親漢朝的和親分為了兩個階段,和親的公主共有10人。第一個階段: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40年。在這個時期,漢朝一共派出了10名公主和親。冒頓單于三次:分別是在漢高祖劉邦時期、漢惠帝時期和漢文帝早期。老上單于兩次:都是在漢文帝時期。軍臣單于五次:分別是在漢文帝晚期和漢景帝時期和漢武帝早期。
  • 漢朝的「蕭規曹隨」是怎麼回事,整天喝酒的曹參真有治國之才嗎?
    曹參經典人物形象在漢武帝劉邦逝世之前,呂后就曾經問過劉邦,現在蕭何也年紀大了,如果蕭何有一天也不在了,那麼現在漢朝的朝中能夠接任丞相的人有誰?當時的劉邦毫不猶豫的舉薦了同樣為漢朝建立貢獻了不少力量的曹參。
  • 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漢朝的國輝對得起士子的心,要光復漢室
    當初的關羽為什麼不投靠曹操?就是關羽早就看出了曹操就是一個奸雄,所作所為就像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關羽投靠曹操也是迫不得已,受到曹操的威脅。可是關羽一身正氣又怎麼可能受到如此小人的矇騙,最後當然是甩手不幹,離開了曹操,來到了他兄弟劉備身邊。
  • 劉病已為什麼在漢朝皇帝中知名度不高?劉病已一生成就介紹
    當時的漢朝也被認為是綜合國力最為強盛的一段時期,不過劉病已在漢朝皇帝中的知名度卻一直不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他的曾祖父漢武帝太過耀眼了麼?雖然劉病已名氣平平,但他為漢朝做出的貢獻絕對能排至前列。
  • 為什麼泰國人不愛服兵役?
    在泰國當兵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啊!有苦又累吃的也不好,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裡像國內當兵一樣福利這麼好!每年到了泰國的徵兵季,我們就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看到。還有很多男性兄弟,在徵兵現場抽到籤要當兵的時候,直接兩腿發軟,然後路都走不動,差點就暈過去了。惹得人哄堂大笑!也有抽到不當兵的兄弟,開心的手舞足蹈!在那裡感謝佛祖的保佑。給大家舉了上面的列子意思就是,大多數的泰國人真的不是很想當兵的!而泰國是一個男性需要服兵役的國家!他們入伍採取抽籤制度,完全是靠運氣!
  • 鹹豐遺詔攻下金陵城便封王,曾國藩攻下卻被封爵,這是什麼原因?
    鹹豐遺詔攻下金陵城便封王,曾國藩攻下卻被封爵,這是什麼原因?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清朝晚年的滅亡並非全部是因為西洋國家對於中國的入侵,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還是爆發在國家內部的百姓起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