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社區團購線下實體店提貨
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永進 實習生 陳瑋卓
最近一個月,武漢哪裡最熱鬧?非小區門口便利店、社區團購提貨點莫屬了。隨著滴滴等巨頭相繼入局,攪動起社區團購新的風潮。
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營一家小店的店主羅炳麗就發現,成為「團長」半個月以來,小店客流量已經增加了一倍多,這讓她欣喜不已。
不可否認的是,眼下眾多武漢小店店主都自發成了「團長」,有的甚至同時加入了幾個「團」。正因社區團購的持續火爆,有網際網路巨頭也選擇從線上走到了線下,進一步拓寬賽道,來接地氣了。
是什麼吸引了便利店店主
昨日上午9點,武漢經濟開發區東風陽光城小區,擺放得整整齊齊的、裝有團購商品的袋子,就放在羅炳麗的小店門口。
她介紹,她這家小店開了3年多時間,而社區團購業務只是剛開展了半個多月,「看大家都在做這個,我也加入了,想通過這個吸引點兒人氣」。
就像當年快遞網點進入社區便利店一樣,面對來勢洶洶的社區團購,不少人免不了會問上一句,會和實體業務衝突嗎?
在羅炳麗看來,這是一個雙贏的事情,「原來每天客流量大概在500人左右,現在每天已經有1100多人進店了。」最主要的是,直接帶動了小店銷售額的增長。
剛開始,這種社區團購的新模式,必須先在線上下單,然後再到線下自提。讓羅炳麗沒想到的是,本以為顧客會以年輕人居多,未曾想店裡一半的顧客都是中老年人。「現在中老年人越來越潮了。」她感嘆。
由於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不同,羅炳麗會在早晨中老年人取貨時,將生鮮和水果打上促銷標籤;而在下午年輕人取貨較多的時段,則安排人手推薦飲料、零食等年輕態商品。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銷量確實上來了。」她對此很高興,覺得自己選擇對了。
巨頭流量為團購提供支撐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雖然社區生鮮團購品牌較多,但大部分的社區便利店店主都會選擇1到2個品牌來進行重點維護。因為品牌太多的話,會顧不過來。而他們選擇較多的,也集中在滴滴等大平臺上。
羅炳麗小店的門頭上,就掛著醒目的橙色「橙心優選」的招牌,這也是滴滴橙心優選在漢和「團長」合作開出的第一家線下小店。
而在社區團購品牌的選擇上,一些願意認真經營社區團購的便利店店主,首選就是「1+1」模式。所謂「1+1」模式,就是以一個巨頭社區團購品牌加上一個本土社區團購品牌。
如何看待巨頭和本土的競爭?
「不是一個賽道。」武漢大學經管學院吳先明教授分析,滴滴等巨頭使用的是社區團購的交互方式。「我的理解是,他們不需要團長去推廣。」因為巨頭們本身就有著巨大的流量,可以用自己的App來導流,他們並不需要拓客,只是需要團長的地盤作為物理地點進行貨物交付。
而本土社區團購品牌和網際網路巨頭相比,可能實力不在一個量級上,但是其具備本土作戰的靈活性、機動性,還包括先發優勢,也因此依舊被看好。
社區團購也在不斷升級
賽道如此激烈,對愛薅羊毛的消費者來說,更是樂於見到這種競爭。
社區團購的忠實愛好者劉昕介紹,為了吸引流量,每個平臺每天或者特殊節日會推出一些爆款產品、限時打折產品,「團長」會將信息發到群裡提醒大家,消費者只需要看好時間蹲點搶購就行了。
縱觀目前社區團購市場,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加入,僅有興盛優選自建了線下平臺。滴滴此次開拓線下業務,對直面市民的「團長」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橙心優選小店幫扶人員告訴記者,在此前的多城市試點運營期間,橙心優選試點小店的銷售額平均可增長3倍,部分小店銷售額甚至能提升至5倍。提供的服務除了給團長直接送貨外,還能提供爆品數據和系統升級等幫助。與傳統社區電商相比,市民除了線上下單外,現在還可以在橙心優選小店直接線下購物。
此前,橙心優選已經在重慶、湖北、浙江、四川、江西五個省市試水「橙心優選小店」。根據計劃,橙心優選將在未來3年內,對全國至少100萬個團長提供這樣的合作幫扶服務。
「我認為這是一個正常的進化,是一個升級。因為團購真正創造了價值,顧客得到了實惠,要不然它沒有存在的邏輯,也不會像現在這麼火。」業內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