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2020-12-14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導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宇宙的盡頭絕對不是鐵嶺,但或許是「賣菜」。

誰也不能否認社區團購今年的紅火勢頭。12月2日有消息稱,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近日在高管會上表態,他會親自下場帶隊,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但截至《華夏時報》記者發稿,京東還尚未對外證實該消息。

一把手的表態,是觀察公司動向的最好風向標。幾個月間,親自下場對社區團購志在必得的網際網路大佬們越來越多。無論是源於流量還是著意賺錢,現在所有人都認為「預售加自提」是一門好生意。但橫亙在網際網路公司「賣菜」道路之上的,還有熟諳低線市場遊戲規則的社區團購土著們。圍繞團長、資金、供應鏈……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與本地土著們的開城大賽戰況正酣。

「圈地運動」

社區團購的開城大賽早已緊鑼密鼓地開場。

網際網路公司中,看起來與社區團購關係最遠的滴滴率先入局。滴滴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滴滴自2019年下半年就開始探討社區團購業務,今年5月組建的橙心優選目前已在四川、陝西等20個省市上線,「按照我們的開城速度和節奏,差不多三個月目前所有省的一級城市基本都會開完。」

美團在今年7月成立了美團優選事業部。它的目標是「在年底前布局一千個城市」。今年8月,拼多多加入戰局,旗下的多多買菜則在武漢和南昌上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11月20日「多多買菜」覆蓋了25個省份的169座城市,美團優選則在23省開出191個城市。

在比拼開城規模背後,每個入局的網際網路公司看起來都不是頭腦一熱。

滴滴是在認真調研後才選擇了社區團購。滴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4月滴滴在湖南調研,發現當地做的最好的社區團購平臺日訂單量交易峰值達到400萬單,「這是一個可以實現規模化,達到極高用戶滲透率的商業切口,並且業務從省市層面覆蓋到了城鎮。」

但社區團購至少目前還不是網際網路公司間的內部遊戲。

滴滴提到的上述調研對象,是湖南人嶽立華掌舵的興盛優選。它目前是社區團購賽道中的頭部企業。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興盛優選在湖南的SKU有1000個左右,在湖北則有480-500個。作為參照,一般社區團購平臺的SKU在200個左右。此外,11月11日興盛優選還對外公布當天日訂單突破1200萬單。

率先完成市場教育的武漢,是目前吸引社區團購炮火最多的地方。「武漢市場非常熱鬧,能來的基本都來了。」11月4日,多點相關負責人在談到社區團購業務時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他透露,多點的拼團團隊當時正在跟武漢中百討論拼團大方案。而幾乎在同一時間,樸樸超市也在武漢開倉。

興盛優選的大本營湖南也成為社區團購的火拼之地。今年11月,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相繼在長沙開城。而隨著開城大賽不斷推進,雙方競爭的戰場也越來越大。

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興盛優選11月前去了江蘇,12月份會去安徽,1月份會開浙江,「除了上海暫時不去,長三角基本完成布局」。他還表示,明年除了偏遠的地區,興盛優選基本都會布局到。

供應鏈難建「團長」難找

回看網約車、外賣、共享單車這一連串過往的資本風口,相似的搶地盤大戰在過去十年間已經上演過許多次。網際網路公司擅長從上到下的戰役,拿一線市場的成功經驗「降維打擊」基本所向披靡。

流量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最大優勢。滴滴此前宣布,今年10月其國內月活用戶突破4億。拼多多在三季度財報中則宣布其月活用戶達到6.43億。但在分散的社區團購戰場中,想做到物更美價更廉,根本不靠流量說話。如何在當地順利找貨、找倉、找人、找車,是擺在網際網路公司面前的難題。

社區團購基於本地化的供應鏈,很難實現全國化。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網際網路公司在開城當地一般採用供應鏈外包的模式。外包最直觀的好處是能夠迅速搭建起一套體系開始運轉。但這種輕資產模式的隱憂在於無法把控細節。拼多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多多買菜將通過投資冷鏈倉庫、城市倉儲、近郊配送等環節來提升農產品的配送效率。

在供應鏈上,低線土著們更有先發優勢。興盛優選此前在湖南和湖北採用的是自建模式。親力親為保證了企業對供應鏈的掌握,但反過來需要時間和高成本投入。「我們會將湖南的打法完全複製到其它省份」,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據他介紹,興盛優選目前的履約成本大約是客單價的3.5%,而網際網路公司目前的履約成本則在10%左右。

社區團購預售加自提的模式,讓供應鏈的履約成本有所降低。但在營銷推廣的成本上,則多了團長這個環節。

有一個群、有一個店是當上團長的標配。龐大的地推大軍早已將社區內便利店、洗衣店、麵包店,以及寶媽、樓長等資源瓜分殆盡。企業最期待籤約獨家團長,但現實往往是一個團長身兼數職。而圍繞佣金的較量也早已開始。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目前的團長佣金最高能達到訂單金額的15%-20%。在這之外,平臺還會根據完成的單量為團長提供補貼。作為參照,行業內團長佣金普遍為訂單金額的8%-10%。

其中,興盛優選的團長主要是線下便利店老闆,佣金率為10%。興盛優選負責人還告訴記者,雖然網際網路公司的佣金率高,但訂單金額低,團長的淨收入並不高。他還提到,網際網路公司的進入確實影響了興盛優選的單量,「但在補貼停止的情況下,大概兩周左右我們的訂單就回來了。」

燒錢燒錢

網際網路巨頭在社區團購這個戰場中,是晚到的那群人。

「去年年底巨頭是不考慮社區團購這個事情的,因為已經死了一批又一批。但疫情教育了一大批巨頭。我們發展這麼多年跑通了預售加自提的模式,巨頭認為有看成功模型的例子。」興盛優選負責人告訴記者。

但當離開自己的主場同在他鄉為異客,低線土著們與網際網路公司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而找貨、找車、招人、找倉……到最後所有的問題,其實都可以簡單粗暴地歸結於找錢。

社區團購已經洗牌過一輪。2019年8月松鼠拼拼被爆出大規模裁員。當年11月,社區生鮮電商呆蘿蔔在獲得6.3億元融資不到半年後,就官宣資金鍊斷裂。上述多點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模式燒到最後一定會有沒錢的那天,看誰能熬死誰,這是真理。我們唯一要守住的是,讓自己的銷量不下降。」

易觀分析師趙悅認為,社區團購的投資方向正在向頭部聚攏,在整個市場大環境下,再投區域性的、小的社區團購企業沒意義,未來資本會更加謹慎。

興盛優選今年7月完成了騰訊投資參與的8億美元C+輪融資。從公開記錄來看,這也是社區團購目前最大的一筆投資額。據記者了解,興盛優選自2018年10月至今年7月已經融資五輪,融資規模約百億元人民幣。

但對於興盛優選估值50億美元,正在進行2億-5億美元融資的消息,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予以了否認。但他同時也對記者表示,後續有需要還會繼續融資,「當外部資本來投,巨頭投不了,熱錢往哪兒去?外部資金可選擇的沒有別人。」

對於是否會把社區團購業務分拆單獨融資的問題,沒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向記者給出答案。能看到的是,網際網路公司目前為社區團購準備了充足彈藥。11月17日,拼多多宣布擬發行17.5億美元可轉債。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是在為多多買菜準備「糧草」。需要提及的是,今年10月底,盒馬優選也在武漢開團。此前消息稱阿里給盒馬投資了40億美元來做盒馬優選,但盒馬方面並未記者證實這一消息。去年1月,阿里還投資了社區團購的另一頭部企業十薈團。

為什麼要「賣菜」

為什麼高大上的網際網路公司要在「賣菜」上燒這麼多錢?

賣菜很賺錢麼?當然不,當滿屏都是九毛九的蔬菜,社區團購幾乎可以說在獻愛心。這個行業的頭部企業也沒有盈利。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現在企業還在虧損,但成本結構已經開始下降,數字模型越來越健康。

答案,或許還是要從網際網路公司的行為上來尋找。回頭來看文章開頭的開城大賽,當所有的公司都在談論新開多少城,招募多少團長,而幾乎沒有人談自己的客單價和毛利時,這其實還是一門流量變現的生意。

「疫情加速了線下流量的熱度,所有人都進來了。買菜是一個入口,所有人都關注。但不關註銷售,只關注流量。」多點相關負責人說。他對記者坦言,多點從2019年就開始做拼團,但一直沒有找到路數,「很大原因是說不清楚拼團是帶流量還是帶銷售。這個難題多點直到今年6、7月份才想明白,「社區團購對超市是有幫助的,在低成本、小投入的情況下,讓超市有銷售有盈利的空間。我們要賺錢。」

但賺錢並不是網際網路企業的初衷。在線上面臨流量增長壓力的網際網路公司,需要在線下尋找到更大市場,也需要更多的渠道來變現。

拼多多在11月12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首次宣布實現季度盈利。但拼多多高管也在財報分析會上稱:「拼多多的用戶數已經達到7.3億多人,增長逐漸減緩是不可避免的。」滴滴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滴滴在出行領域已經取得一些成績,但從組織、人才、資金上來講,還需要更多元的能力與新的增長曲線,這是最核心的原因」。而相較於花小豬、青菜拼車這些新業務,電商無疑更能證明滴滴的多元化。

趙悅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社區團購現階段是網際網路的打法,大公司通過燒錢攻城略地,先把市場拓展起來,形成集約規模。中小型企業沒有這麼多的資本、布局、資源,做不到這麼快的布局。她同時認為,賣菜只是網際網路公司進入社區團購的第一步,在平臺流量帶起來,還會去用高毛利的品類改善毛利結構。但趙悅也認為,社區團購屬於同城領域的競爭,「未來不太會出現壟斷性的企業」。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相關焦點

  • 誰動了「賣菜人的飯碗」?網際網路巨頭瘋狂燒錢入局社區團購
    目前社區團購的風頭正盛,各個網際網路巨頭美團、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幾乎你所能想到的都在入局社區團購。 不難看出,對於社區團購,大佬們都沒有退縮的意思,網際網路巨頭在奮力搏殺,而這個時候正是我們普通消費者薅羊毛的時候。 消費者能薅多久羊毛?
  • 社區團購硝煙四起,網際網路巨頭到底要什麼?
    這個此前幾乎要被資本拋棄的賽道,為何重新爆發引得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巨頭們到底想要什麼?燒錢補貼,挾資本以亂零售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還是熟悉的模式——揮舞資本大棒,貼身肉搏,燒錢補貼。生鮮商品只是第一槍,未來,日用百貨、服裝、美妝、3C數碼、家電等種種品類,都可能上架社區團購平臺。社區團購盯上的不止是賣菜小販和各種小店的生意,甚至商超大賣場都是其顛覆的目標。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最近社區團購站到了風口浪尖上,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的加持讓這個賽道充滿了燒錢的味道,許久未現江湖的補貼大戰好像又回到了我們的視線當中,由於我們已經歷過數次「先薅平臺羊毛-後被平臺收割」的慘痛輪迴,所以這次巨頭們故伎重施大多數的我們好像並不買帳,從自媒體痛斥巨頭「搶奪菜攤生意」,到官媒現身勸告巨頭們「別老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這讓巨頭和這個賽道陷入了爭議之中
  • 網際網路大佬集體燒錢賣菜,你薅羊毛了嗎?
    沒錯,這就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號稱是中國零售最後一戰。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這一波,你準備好薅羊毛了嗎?新用戶專享1分錢購買商品。某社區團購平臺截圖。
  • 社區團購:人民日報狠批網際網路巨頭,網上賣菜到底是不是偽創新?
    價格補貼戰開打 對於此次賣菜成為媒體熱點和行業風口,當然少不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傾情參與,本次賣菜補貼大戰,多家巨頭投入大量資源在全國跑馬圈地,媒體更號稱這是中國最後一塊億萬級的消費風口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就在不久前,一篇批評網際網路巨頭用資本奪走賣菜小商販生計的自媒體文章也曾火遍全網。一時間,質疑社區團購的聲音越來越大。社區團購是當下競爭態勢最為火熱的賽道之一。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20億元,同比增幅112%,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020億元。今年以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紛紛親自下場,布局相關業務。
  • 人民日報潑社區團購冷水,但巨頭們爭的可不是賣菜生意!
    畢竟要說最近的網際網路熱點,社區團購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科技君早早就感受到巨頭們對藍海市場的虎視眈眈,果不其然,入局便是一片「腥風血雨」。
  • 網際網路巨頭不打算割社區團購韭菜了?然而反轉來得很快
    不禁有人疑惑社區團購到底有什麼商機,可以讓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不顧一切的燒錢賣菜?買菜這個業務搬到網上對於老百姓有多大的好處呢?眾所周知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賺錢的方式就是走規模效應,淘寶、滴滴、美團開闢市場的時候套路都是一樣的。
  • 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
    要說2020年什麼詞最火熱,社區團購絕對榜上有名。前陣子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大廠不應該著眼於幾斤白菜的流量,科技的創新終端是星辰大海,一時間打得網際網路巨頭們一陣懵,對社區團購的議論聲熱潮再起。而在人民日報發文之前,就已經有無數媒體、大v、甚至是路人指責社區團購會搶佔中國數以萬計的菜販子的經濟來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在輿論的煽動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社區團購。這場大戰看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但是真相遠不止如此!
  • 網際網路巨頭「燒錢」搶10000億賣菜市場,駒馬等收錢
    主要的網際網路巨人已經趕赴社區團購,他們都不缺席,賣方和打車公司都在趕路,以搶奪中國蔬菜市場的生意,社區團體購買的近期流行對所有人都是顯而易見的,許多媒體爭相報導。當主要的網際網路巨頭開始「燒錢」賣菜時,美團、滴滴、京東已經先一步進入了網際網路買菜市場,開始了霸權模式,各大巨頭「燒錢」賣菜,瓜分萬億的市場,或者成就了另一種物流「黑馬」。
  • 網際網路巨頭急了?社區團購可能只是閃電戰
    11月底,兩年未露面的劉強東高調宣布將親自帶隊,「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美團則立下了開闢1000個城市的目標。騰訊投資了興盛優選、食享會,阿里重倉十薈團,並且開啟了內部賽馬,有四支隊伍在摸索社區團購之路。急著賣菜的巨頭,帶來了線下的瘋狂。
  • 各大巨頭「燒錢」賣菜,萬億市場被撬動,或成就又一物流「黑馬」
    各大巨頭"燒錢"賣菜,萬億市場被撬動,或成就又一物流"黑馬"最近社區團購的火爆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開始"燒錢"賣菜開始,整個行業更是人聲鼎沸。這個數萬億的市場開始被撬動,當然很多人也開始擔心起做生意的低收入賣菜人群會沒有"生存空間",當然這有點危言聳聽了,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這次資本的入場也許又將成就一個物流"黑馬"。早在電商興起之時,我們就見證了太多的快遞黑馬成為一隻只"獨角獸",這是在運輸產業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 社區團購燒錢亂戰 資本打架殃及「菜販」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從2019年1月至今,國內社區團購類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上百億元。在數百億資本加持之下,各家巨頭紛紛燒錢補貼,「團長+社群」成為主要的發展模式。這場網際網路巨頭、獨角獸、零售企業之間的激戰,誰勝誰負尚不可知,但對傳統經銷商、菜市場的擠壓或不可避免。
  • 巨頭燒錢社區團購,人民日報批判獲贊!
    而不久之前,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卻掀起了一股「0.01元搶購風暴」,其中不乏有我們熟知的京東、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等等。那究竟是什麼讓各大巨頭爭相「燒錢」,做賠本買賣呢?社區團購!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盯上了這塊大蛋糕,紛紛「撒錢」搶佔市場份額,初期對於用戶來說,一分錢的好物確實有利可圖。
  • 放心,搶著賣菜的網際網路巨頭,奪不走菜販們的飯碗!
    中國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一個接一個地,再次衝進了菜市場。5月,滴滴專門打造的社區團購項目橙心優選在成都啟動試運營。7月,美團成立 「優選事業部」,同時推出社區團購美團優選業務。8月,拼多多組建「多多買菜」,砸補貼入場。
  • 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賣菜」
    除了前面提到的網際網路巨頭,傳統商超也是社區團購的參與者,百果園、永輝超市等也在積極開展社區團購業務,目前來看社區團購的產品主要以瓜果蔬菜為主。伴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爭相入局,新的「百團大戰」一觸即發。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賣菜」買菜本身雖然市場已經不小,但並不是巨頭們的最終目的,網際網路巨頭們「賣菜」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
  • 「巨頭退出社區團購」被闢謠,但這劫貧濟富的遊戲終將收場
    網際網路始終都是一個流量的買賣,這一點在近期各大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表現得淋漓盡致。12月12日,一張關於「馬雲、王興、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上述網傳為謠言。社區團購不僅憑藉大數據有針對發放補貼搶客戶,還在搶佔線下渠道。
  • 社區團購的那些危機
    每每提到社區團購,大家紛紛提出「撒下絕戶網,搞死普通人」的哀嘆,社區團購真的那麼可怕嗎?賣菜大媽的菜攤會退出歷史舞臺嗎?對我們普通人會有怎樣的影響?帶著種種疑問,筆者不禁發出一聲哀嘆,資本退潮時,能夠再次趕上網際網路資本大戰,實屬不易。今天,筆者就和大家探討一下,社區團購的前世今生。
  • 網際網路巨頭低價搶市場 社區團購在德州「遍地開花」
    市場網際網路巨頭「燒錢火拼」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在網際網路巨頭的「賣菜」大戰中,「燒錢補貼」成為常規武器,這也最直觀地體現在產品價格上。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從今年初疫情暴發,到現在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社區團購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費方面顯示了十足的優勢。隨著網際網路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使用社區團購或者網際網路團購的群體越來越大,社區團購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消費場景。巨頭入局的下一個網際網路戰場社區團購併不是新事物,早在2016年就已小有發展,京東、永輝等均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