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如來不負卿的不是只有倉央嘉措

2021-02-13 新華一城書集


有些地方是一定要回去的。比如西藏,比如青海

八月末,與舊友相約從西寧駕車穿越青藏高原,經柴達木盆地進入甘肅河西走廊。三千公裡,一路看不盡草原,戈壁,長河,落日。在青海湖畔,朝聖的藏民每走三步,便五體投地磕下等身長頭,同行的友人轉過頭去凝望,久久無言。我知道他心裡的感動,十餘年前我初次邂逅這一幕,也曾胸中如遭重擊,被信仰的力量震撼。

  


雨中的塔爾寺現出荒涼頹敗之相,旅遊與聲名似乎並沒有帶給它輝煌延續,一些建築物毀壞了,關閉了,門上掛著生鏽的鐵鎖,傾圯的石牆上長著野草。寺門外的如來八塔上站著發呆的鴿子,並不理會來來往往的遊人。相較於內地寺廟這些年的大事修繕,香火鼎盛,塔爾寺的破敗,有一種漫不經心的,不予迎和的,歲月流逝裡的理所當然。


作為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安多地區最大的格魯派寺院,藏傳佛教朝聖中心之一,塔爾寺匯聚了來自甘、青、川、藏地區的眾多信徒,與抱著觀光目的的旅遊客裝束神情迥異。藏人信佛,上千年的信仰傳承,幾百年政教合一的歷史,信仰已深入他們的骨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部分。散落在人群裡的信徒,縱使衣衫襤褸,面容骯髒,神情卻無一例外的澹泊安然,絕無都市人臉上慣常見的焦慮煩躁和觀光客眼神裡的匆遽、倦怠、茫然。

 


有時我想,佛教在藏地的傳承,也像這塊土地一樣,大道無言,並不需要漢傳佛教裡的刻苦鑽研經籍,參悟話頭,冥想苦思,只需心中有信,每磕下一個長頭,每轉動一次經筒,心中乾淨,一無雜念,簡單的儀軌,篤定的信念,某種意義上,更接近建立在造物主信念上的西方宗教的表象。而佛教的本質卻是去神的,融會貫通了東方宗教、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等多種內涵的佛學,已經不僅僅只代表一種宗教信仰,而是含蘊了關於人類終極思考等博大精深的命題。


廓然無聖,即身成佛,諸行無常,五蘊皆空,只是這樣的教義,在一個缺乏信仰的民族,一個沒有信念的時代,不僅僅已經失去悟性的土壤,更甚至淪為祿蠹之輩歪曲利用的藉口。內地近些年藉助旅遊熱大興土木,建寺廟,造佛像,都不過是末法時期的虛假繁榮,並不代表佛法的真正興盛。但在任何一個時代,即便是在佛法遭到滅絕性打擊的時期,都有堅定不移弘法護法的覺者存在。因為按照佛的思想,滅絕同樣也是假象,萬事萬物原本是不生不滅,圓融完滿的。


2009 年,一個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去往西藏的朋友對我說,你來寫倉央嘉措吧,借你的眼睛,幫我看一看西藏。他說人生充滿悖論,這個時代鼓蕩起每一個人的野心,卻又無法給予滿足。「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它實際上印證了這個時代人的欲望和困頓。那時倉央嘉措的名字並不為人熟知,但在西藏停留過的人,沒有誰不知道八廓街的黃房子瑪吉阿米,沒有人未曾聽說活佛與蕩子宕桑汪波的傳說。我應承下來寫一本書,寫下我眼裡的西藏,藏傳佛教,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所以,它原本只是一個承諾,或者,一段機緣。與後來蜂擁而至的倉央嘉措熱並沒有關係。它不是獵奇,不是考證,不是解讀,不是故事。它只是關於信仰,生死,愛這些永恆命題一己的思索與感念,只是自說自話,它借一段活佛與浪子的故事說出熱愛,說出遲疑,說出人的困惑、掙扎與放下,說出懷念。讀到這些文字心有戚戚的人,是那些途中與我目光相接一笑的人,是行腳路上共我看過一段雲水的人,是羈旅之中贈我一片柳蔭的人。因為文字原本只是一種映照,經由寫作者之手,映照閱讀者心底山河,山川河流的景致,原本就在他人心裡,寫作者只是提供了一種路徑,使向內的觀照成為一種可能。


文字一經寫下,寫作者的使命便已完成。它以一本書的形式呈現,為人喜愛或者詬病,附加意義,貼上標籤,都自有其命運。我幾乎從不回頭去看自己寫下的字,無論它好也罷,壞也罷。對作者來說,它僅僅作為一種證據留在時光裡,真實地呈現當日當時執筆人的所思所想,他視界的高低,內心的寬闊與狹窄,自由與拘囿,掙脫束縛的痕跡。閱讀是大眾的,而寫作是私人的,一個直面內心的寫作者並不需要對他人做出交代,因為文字已經是最真實的袒呈,它如同真實的人,有先天的缺陷與不足,同時又是圓融通透、智慧俱足的,並且收藏某一段時光裡的秘密印跡,用專屬的語言說出暗語,在漫長的光陰裡等待回聲。

文章及圖片版權所有歸

《不負如來不負卿: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姚敏著 定價:45.00元

折扣價:33.80元 一本包郵(江浙滬京粵)

 

迄今為止至唯美、至經典、至詩意的倉央嘉措詩傳。全彩四色典藏版

最美的詩、深沉的大愛、佛前的頓悟、傳世的情歌,詮釋浪漫赤忱、最具人性的倉央嘉措。

讓我們在塵世默然相愛,寂靜歡喜。每一個內心溫暖的女子,都期待遇見一個倉央嘉措式的情郎!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小店購買更多好書75折全場包郵(包郵地區:江浙滬京粵)

相關焦點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不是倉央嘉措的詩
  • 遇見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林淵不緊不慢地收拾好行李,他穿過紅龍鄉,繞過白塔,沿著鄉間小路來到崇禧康那爛陀大乘菩提寺。僧人們正在上早課,因為是周末,附近的很多藏民也坐在大廳裡誦經,林淵坐在他們中間,靜靜地體會和感悟著。家長領著孩子,孩子從小就受到了這樣的薰陶,這是一種言傳身教的力量。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網上流傳的倉央嘉措最著名的那句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意思是: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可以看出倉央嘉措是一位比較奇葩多情的佛教門徒。他的一生十分短暫,圓寂時僅二十四歲。雖然在政治上受到壓制,形同傀儡;但是在文學上卻成就斐然。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負如來不負卿》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本書《不負如來不負卿》,看這本書時候大概是在幾年前吧,這段時間因為疫情不能出門,重新拜讀了一下,感受良多。男女主角自小相識,相愛不能相守,愛而不得的那種心情。真的是應了倉央嘉措的那句「世間得來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那個沉迷愛情的詩人,不負如來不負卿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的愛情被我們捨棄了,甚至覺得他們不該有愛情。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首詩出自西藏詩人倉央嘉措,也是活佛轉世的倉央嘉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 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沉浸在修行快樂裡的倉央嘉措,卻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已受到僧眾和社會的非議與詬病,連他的上師五世班禪喇嘛,也規勸他以修行為重。倉央嘉措陷入兩難的境地,他哀婉地寫道: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走進倉央嘉措
    這是由曾緘翻譯的倉央嘉措的一首詩,詩的原文是藏文,現在流傳最廣的就是這個版本,詩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這最後四句。大概這是被認為翻譯的最好的一個版本。​倉央嘉措,這位天生的六世活佛,但同時又是一位詩人。可他不僅是活佛,不僅是詩人。
  • 精品書籍推薦:小春《不負如來不負卿》
    儘管陪他歷盡人世滄桑,要承受苦苦煎熬,可是依舊只有不悔二字。儘管命運多舛,要經過漫長的等待,他依舊只是那句不負如來不負卿。無論見他時他是少年、青年、壯年還是老年,只因為有愛,只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美好的願望,所以就不會懼怕時光帶來的衰老。只因為是他,一切便順理成章。
  • 《不負如來不負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的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站在布達拉宮,遙想當年那位世間最美的情郎以及那個雪域最大的王——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 剛分的女友發了條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她什麼意思?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害怕自己的多情有損佛法修行,一心修行卻又怕傷了美人的心。但願世間能有一舉兩得的好辦法,既不辜負佛法也不辜負美女的一片深情。這句話源自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原詩為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首詩的意思是說。
  • 倉央嘉措最美的一組情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1683—1706,唐朝),這位西藏歷史上生平迷離又極具才華也最受爭議的喇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細膩真摯的情歌。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後人更在意一個和尚的愛情詩詞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後人杜撰的。原因非常的簡單,原詩用藏文書寫,普通人根本無法直接閱讀,倉央嘉措的身份太特殊,太多的人對他充滿遐想,自然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維邏輯,強行按在了他的身上。
  •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最美詩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槃
  •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麼美的句子到底是誰寫的?大部分人都誤解了!
    如果說「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苦苦的相思,那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深沉的哀豔,它們都代表著長久的思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苦於無法相見卻又能堅守,這份愛讓人心癢難止,又讓人忘返流連。這些感情雖然令人寂寞難捱,但終究是可以實現的,即使是鵲橋相會等待一年只為一面,那也是有所期盼的。
  • 「寧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有朋友私信問「寧負如來不負卿」的意思。「寧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話應該是網絡改編的。
  • 從這三點讀《不負如來不負卿》,不為己安樂,但度眾人苦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每次聽到這句話時總會想起《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本小說,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年,但是故事情節依舊曆歷在目,相較於《步步驚心》、《宮鎖珠簾》類的魂穿套路,《不負如來不負卿》卿中的艾晴以歷史考證者的身份來回往返於古代與現代兩個時空,將曠世之戀與傳記相結合帶著讀者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
  • 不負如來不負卿,記中國當代青年雕刻師鄭規義
    鄭規義作品《不負如來不負卿》創作(不負如來不負卿)這件作品時,是他正在為工作與戀情煩惱的時候,因為核雕這門藝術不同於其他工作,他必須靜下心來去琢磨研究實踐,需要每天用大量的時間去思考鄭規義作品《不負如來不負卿》
  • 愛上文冠果,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佛門中,菩提樹是聖樹。因為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成道的,見菩提樹如見佛。三百多年前,拉薩的街頭,曾有這樣一個神奇男子的身影,裹著風影,自帶佛光,眼含星露,足踏蓮花,他就是一路穿塵而來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 生活在拉薩:不負如來不負卿
    央卿倉餐廳的背景音樂是循環播放《倉央嘉措之歌》專輯,這部專輯並不是某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很多歌手的合集,全是藏語版。我只學過一點點藏語,但是有那麼一首歌,我雖然只能聽懂幾個關鍵詞——布達拉、倉央嘉措、宕桑旺波,竟然使我停下對美食的享用,動作似乎凝固了,思想卻隨著歌聲在流動。在傳記中,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晚上會溜出布達拉宮,化名為宕桑旺波,在八廓街的小酒館裡和情人約會。
  • 《不負如來不負卿》鳩摩羅什和《誤佛》青燈,僧俗戀cp你站誰?
    如倉央嘉措詩中所言:「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美好愛情和清規戒律的矛盾常常難以化解,可是,在一些小說裡另有一番美好境界——世間可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鳩摩羅什、《誤佛》的青燈大師,都是功成名就的得道高僧,卻也愛一人極深,寧入地獄也要和心愛之人相伴左右,兩者的愛情都結了美好的果子。只不過,一個走優雅感人路線,一個走腹黑賣萌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