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麼美的句子到底是誰寫的?大部分人都誤解了!

2021-01-19 解憂文史

在詩文世界中,每位歌者都是情感集聚的容器,每一句詩都是情感代謝的產物,他們將如夢如幻的愛情溶解成一粒粒珍貴的文字,通過想像的膠粘劑結合在一起,從而孕育出一句句動人心弦、奪人淚目的詩行,餘韻盎然。如果說「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苦苦的相思,那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深沉的哀豔,它們都代表著長久的思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苦於無法相見卻又能堅守,這份愛讓人心癢難止,又讓人忘返流連。

這些感情雖然令人寂寞難捱,但終究是可以實現的,即使是鵲橋相會等待一年只為一面,那也是有所期盼的。然而有一位詩人,他心中明明盛放著萬千放肆的愛,卻因為自己的身份而不能去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喜歡的人離自己遠去,卻又無能為力!

他就是西藏詩人倉央嘉措。倉央嘉措生於康熙二十二年,是六世達賴喇嘛,不過這個封號並不是他想要的,更確切的說法應是:倉央嘉措是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政治犧牲品。在他15歲時,被強行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從一個窮小子一躍成為高貴的達賴喇嘛,對於倉央嘉措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15歲之前他一直接受的情感觀念是自由的是合法的是高尚的,而當他入駐布達拉宮之後,他不被允許戀愛結婚生子,甚至不被允許擁有愛情。

倉央嘉措曾寫下:「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而這個世間最美的情郎也是最悽慘的情郎,倉央嘉措為了追尋心中美好的愛情,不得不違背規制,白天行佛事,而晚上溜出去幽會。

相信很多讀者都誦讀過倉央嘉措情詩,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倉央嘉措生活在清朝康熙時期,那時候白話文沒有普及,書面語言都以文言為主,那麼為什麼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白話文呢?

其實,倉央嘉措是不精通漢語的,甚至說是不懂漢語的,他寫詩都是用藏文,而至於後世流傳的漢語言版本的倉央嘉措情詩,則是由文學翻譯家曾緘翻譯而成的。曾緘是民國大師,古典文學造詣頗深,他翻譯的倉央嘉措情詩是公認成就最高的。

倉央嘉措最著名的一首詩,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當然這也是曾緘所翻譯的,其實也就是曾緘寫的,畢竟兩門語言差別非常之大,意境和語法都存在千差萬別,尤其是個人情感色彩濃厚的詩歌形式更甚。曾緘翻譯藏文,理解了倉央嘉措的意思後,又通過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寫成漢字詩句,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這首詩就是曾緘所寫。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倉央嘉措所寫,而後兩句是曾緘添加上去的,目前這種論點得到了很高的認同度。然而,不論這句詩到底是誰寫的,我們現在所感受的美不會改變,我們讀到的愛情依舊那麼驚心動魄。

相關焦點

  • 精品書籍推薦:小春《不負如來不負卿》
    幾次的別離,身體的痛楚,漫長的等待,只因為有愛,一切都變得甘之如飴。沒有當局者迷,沒有逝去之後的幡然醒悟,淡卻又濃烈的愛情在悠遠的千年歲月中描畫出動人的篇章。儘管陪他歷盡人世滄桑,要承受苦苦煎熬,可是依舊只有不悔二字。儘管命運多舛,要經過漫長的等待,他依舊只是那句不負如來不負卿。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愛一個人,可以愛多久?等一個人,可以等多久?—《不負如來不負卿》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本書《不負如來不負卿》,看這本書時候大概是在幾年前吧,這段時間因為疫情不能出門,重新拜讀了一下,感受良多。男女主角自小相識,相愛不能相守,愛而不得的那種心情。
  • 《不負如來不負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多美的一個句子,卻道盡了人世間的無奈,他不願辜負佛祖,也不願辜負那位心之所愛。可世間事總是如此令人兩難,倉央嘉措這一生,是一冊我們永遠無法讀懂的經文,他原本只是一個清貧的孩童而已。
  • 男主是和尚文: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負如來不負卿》閱讀指南:穿越文 現代少女vs古代高僧短評:這一本跟大部分架空的穿越小說不同,這本書把本就充滿傳奇的鳩摩羅什的一生變得更加精彩。羅什等了她十年又十年,女主與他時間上的不對等,更是讓人心疼。作者寫的時候也很講究,查閱了很多資料,對歷史也非常尊重。可能一開始有人會看不下去,因為有涉及很多宗教知識 看了真的可以漲知識!!!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不是倉央嘉措的詩
    「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 于道泉譯本 若要隨彼女的心意,今生同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雲遊,就把彼女的心願違背了。 劉希武譯本 我欲順伊心,佛法難兼顧,我欲斷情絲,對伊空辜負。 傅林譯本 隨了心上人的心意,今生就與佛法無緣;到那空寂的山間雲遊,又怎能和她相見?
  • 《不負如來不負卿》鳩摩羅什和《誤佛》青燈,僧俗戀cp你站誰?
    長久以來,僧俗之戀一直被人詬病。如倉央嘉措詩中所言:「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美好愛情和清規戒律的矛盾常常難以化解,可是,在一些小說裡另有一番美好境界——世間可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鳩摩羅什、《誤佛》的青燈大師,都是功成名就的得道高僧,卻也愛一人極深,寧入地獄也要和心愛之人相伴左右,兩者的愛情都結了美好的果子。
  • 從這三點讀《不負如來不負卿》,不為己安樂,但度眾人苦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每次聽到這句話時總會想起《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本小說,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年,但是故事情節依舊曆歷在目,相較於《步步驚心》、《宮鎖珠簾》類的魂穿套路,《不負如來不負卿》卿中的艾晴以歷史考證者的身份來回往返於古代與現代兩個時空,將曠世之戀與傳記相結合帶著讀者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後人更在意一個和尚的愛情詩詞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後人杜撰的。原因非常的簡單,原詩用藏文書寫,普通人根本無法直接閱讀,倉央嘉措的身份太特殊,太多的人對他充滿遐想,自然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維邏輯,強行按在了他的身上。
  • 不負如來不負卿,記中國當代青年雕刻師鄭規義
    鄭規義作品《不負如來不負卿》創作(不負如來不負卿)這件作品時,是他正在為工作與戀情煩惱的時候,因為核雕這門藝術不同於其他工作,他必須靜下心來去琢磨研究實踐,需要每天用大量的時間去思考鄭規義作品《不負如來不負卿》
  • 那個沉迷愛情的詩人,不負如來不負卿
    說起愛情大家嚮往的都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纏綿悱惻之意,濃情蜜意之感。但愛情是美好的,也是難以得到的。我們平常看到的愛恨情長生死別離多是出自於門第之見世俗之禮。但是還有一部分人的愛情被我們捨棄了,甚至覺得他們不該有愛情。
  • 不負如來不負卿的不是只有倉央嘉措
    寺門外的如來八塔上站著發呆的鴿子,並不理會來來往往的遊人。相較於內地寺廟這些年的大事修繕,香火鼎盛,塔爾寺的破敗,有一種漫不經心的,不予迎和的,歲月流逝裡的理所當然。內地近些年藉助旅遊熱大興土木,建寺廟,造佛像,都不過是末法時期的虛假繁榮,並不代表佛法的真正興盛。但在任何一個時代,即便是在佛法遭到滅絕性打擊的時期,都有堅定不移弘法護法的覺者存在。因為按照佛的思想,滅絕同樣也是假象,萬事萬物原本是不生不滅,圓融完滿的。
  • 《不負如來不負卿》經典語錄總結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趁著今天下午沒網課,給大家整理一下小說的經典語錄哈~1. 艾晴,是你教會我什麼是愛,當我終於學會愛了,你卻告訴我,你從來都不曾愛我。2.世間可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入地獄又何妨?有你的地方,便是天堂。4. 我背負著幸福,卻追尋著痛苦。流浪也許是愛你唯一的去路。5. 既然今生有緣見,你我相約到百年。誰若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6.
  • 倉央嘉措最美的一組情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 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三百年的光陰流轉,那場悽美的愛情,依然清澈得讓人扼腕。他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你說他是雪域之上最大的王,也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的身上始終都流淌著一種對自由無盡的渴望,宗教的神聖,政治的詭譎,愛情的悽美,命運的無常,使他這個遁入空門的僧,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他原本出生於西藏南部一個偏遠的山村。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
  • 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秀姑娘則說了四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秀姑娘……奈何,小和尚不願意皈依秀姑娘。吾本註定要伴青燈古佛,哪能和秀姑娘安守一生。我想,這是小和尚內心的無奈吧。他們也曾他撫琴我起舞,也曾花前月下宛如戀人相依。可自那古寺一別,一個守著僧門到老,一個遠去京城。佛家弟子,風塵女子。本就不是一路人,註定了不能出那四皈依的故事。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意思是: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可以看出倉央嘉措是一位比較奇葩多情的佛教門徒。他的一生十分短暫,圓寂時僅二十四歲。雖然在政治上受到壓制,形同傀儡;但是在文學上卻成就斐然。
  • 遇見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林淵不緊不慢地收拾好行李,他穿過紅龍鄉,繞過白塔,沿著鄉間小路來到崇禧康那爛陀大乘菩提寺。僧人們正在上早課,因為是周末,附近的很多藏民也坐在大廳裡誦經,林淵坐在他們中間,靜靜地體會和感悟著。家長領著孩子,孩子從小就受到了這樣的薰陶,這是一種言傳身教的力量。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走進倉央嘉措
    可倘若安心做活佛,從此成為萬民敬仰的活佛,終日受人跪拜,成為最大的王。他就要放棄心心念念的人與這塵世,從此長伴他的就是經書與沙彌,他心愛的人兒就只能在心間的一角。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換做是誰,可能都難做抉擇。因此才有了後半句,這世間能不能有兩全其美的法子,可以既讓他不辜負修行又不負心愛之人呢?初次看,曾不懂。
  • 愛上文冠果,不負如來不負卿
    芸芸眾生中,每一種植物都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恩賜與傑作,文冠果,你可能還未聽過的名字,卻有好多人為她執著為她痴狂。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佛門中,菩提樹是聖樹。因為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成道的,見菩提樹如見佛。
  • 剛分的女友發了條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她什麼意思?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害怕自己的多情有損佛法修行,一心修行卻又怕傷了美人的心。但願世間能有一舉兩得的好辦法,既不辜負佛法也不辜負美女的一片深情。女朋友寫這種東西,無非就是想在朋友圈告訴大家,不是自己想甩你,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她根本不懂這句詩的意思,就是想買弄一下。畢竟倉央嘉措,張愛玲和村上春樹已經成為了偽文青的三大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