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蘭芳
禪、茶、苦筍和書法,懷素一生所鍾愛也。從其留下來的《苦筍帖》可略知其意。《苦筍帖》是懷素寫給朋友的一封信,原文是:「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意思說的是:苦筍和茶這兩樣東西太好了,就請直接送來吧。徐邦達先生曾考證認為:「唐人寫信用絹,是當時的習俗,有句話叫禪茶一味,據有關資料介紹,《苦筍帖》是可考的最早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
禪、茶、苦筍和書法,味一也,都有其清淡的一面。
懷素的禪修成就及其草書的影響力,在當時就有一個龐大的「粉絲團」,一千多年來,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絲毫遜色。宋朝大書家黃庭堅就是懷素的忠實「粉絲」。
在其《書草老杜詩後與黃斌老》記載有:「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今來年老懶作此書,如老病人扶杖隨意傾倒,不復能工,顧異於今人書者,不紐提容止強作態度耳。」
其在《跋此君軒詩》中又寫道:「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耳,不知與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耳。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餘碌碌耳。」
黃庭堅受懷素的影響,不僅僅能窺其書法之妙,就連飲食習慣也受懷素影響不少。黃庭堅也喜歡吃苦筍,曾寫有《苦筍賦》:「苦而有味,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鍾江山之秀氣」「深雨露而避風煙。」如此解讀苦筍之真味者,希有。懷素在天有靈,是否會在雲中微笑,難得「苦筍知音」呀?
其實,苦筍、禪、茶一味也。「佛法真如」也好,「書法妙道」也好,本是不關乎禪、茶、苦筍等外相生活習慣的,但智者能從這些物象體驗中參悟物理玄機,通達明心見性之理,從而修得心如虛空、鏡照萬象之智慧,那又另當別論了。
行文至此,很是巧合,上午與本地懷素書畫學會的同道一起,前去懷素髮跡處——岐山頭村書堂寺遺址朝聖。一村民告訴我們,本地有不少苦竹,我們欣喜不已,走過去一看,這種竹子與楠竹類似,只不過成熟的苦竹與楠竹相比,苦竹直徑要小得多,但質地比楠竹要硬,當地也有村民稱之為「硬蔸把」。
這種苦竹,易栽,生命力強,其筍味佳。在岐山頭村,苦竹滿山遍野都是。少年懷素當年在此修行時,曾以苦筍充飢;後西遊上國,功成名就之時,童年那與苦筍相伴的清寒日子,豈能相忘?在異地他鄉,能收到家鄉送來的苦筍和茗,那興奮的心情可想而知了。「異常佳也」四字,豈是千言萬語溢美之詞所能至哉!
前不久,聽朋友說我們本地苦於沒有土特產,遠客來了不知請他們吃什麼,也不知送什麼給友人。殊不知,懷素髮跡處——書堂寺村頭那滿山遍野的苦筍,不「異常佳」嗎?但願有緣人能大批量地開發出來,讓更多人在品嘗這「異常佳」的苦筍時,也來接受一下古聖賢修養心性的洗禮,與宋朝書法大家黃庭堅一樣,做草聖懷素故裡地道的「苦筍知音」,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