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大師一生鍾愛:禪、茶、苦筍和書法

2020-12-18 漢府古文化

作者:曹蘭芳

禪、茶、苦筍和書法,懷素一生所鍾愛也。從其留下來的《苦筍帖》可略知其意。《苦筍帖》是懷素寫給朋友的一封信,原文是:「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意思說的是:苦筍和茶這兩樣東西太好了,就請直接送來吧。徐邦達先生曾考證認為:「唐人寫信用絹,是當時的習俗,有句話叫禪茶一味,據有關資料介紹,《苦筍帖》是可考的最早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

禪、茶、苦筍和書法,味一也,都有其清淡的一面。

懷素的禪修成就及其草書的影響力,在當時就有一個龐大的「粉絲團」,一千多年來,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絲毫遜色。宋朝大書家黃庭堅就是懷素的忠實「粉絲」。

在其《書草老杜詩後與黃斌老》記載有:「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今來年老懶作此書,如老病人扶杖隨意傾倒,不復能工,顧異於今人書者,不紐提容止強作態度耳。」

其在《跋此君軒詩》中又寫道:「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耳,不知與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耳。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餘碌碌耳。」

黃庭堅受懷素的影響,不僅僅能窺其書法之妙,就連飲食習慣也受懷素影響不少。黃庭堅也喜歡吃苦筍,曾寫有《苦筍賦》:「苦而有味,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鍾江山之秀氣」「深雨露而避風煙。」如此解讀苦筍之真味者,希有。懷素在天有靈,是否會在雲中微笑,難得「苦筍知音」呀?

其實,苦筍、禪、茶一味也。「佛法真如」也好,「書法妙道」也好,本是不關乎禪、茶、苦筍等外相生活習慣的,但智者能從這些物象體驗中參悟物理玄機,通達明心見性之理,從而修得心如虛空、鏡照萬象之智慧,那又另當別論了。

行文至此,很是巧合,上午與本地懷素書畫學會的同道一起,前去懷素髮跡處——岐山頭村書堂寺遺址朝聖。一村民告訴我們,本地有不少苦竹,我們欣喜不已,走過去一看,這種竹子與楠竹類似,只不過成熟的苦竹與楠竹相比,苦竹直徑要小得多,但質地比楠竹要硬,當地也有村民稱之為「硬蔸把」。

這種苦竹,易栽,生命力強,其筍味佳。在岐山頭村,苦竹滿山遍野都是。少年懷素當年在此修行時,曾以苦筍充飢;後西遊上國,功成名就之時,童年那與苦筍相伴的清寒日子,豈能相忘?在異地他鄉,能收到家鄉送來的苦筍和茗,那興奮的心情可想而知了。「異常佳也」四字,豈是千言萬語溢美之詞所能至哉!

前不久,聽朋友說我們本地苦於沒有土特產,遠客來了不知請他們吃什麼,也不知送什麼給友人。殊不知,懷素髮跡處——書堂寺村頭那滿山遍野的苦筍,不「異常佳」嗎?但願有緣人能大批量地開發出來,讓更多人在品嘗這「異常佳」的苦筍時,也來接受一下古聖賢修養心性的洗禮,與宋朝書法大家黃庭堅一樣,做草聖懷素故裡地道的「苦筍知音」,豈不妙哉?

相關焦點

  • 初夏的味道,是記憶裡的苦筍肉片湯
    在這四季中,我尤其鍾愛蒙城春末夏初的時刻。我居住的地方,有很多海棠樹,這個時候,正是它們開花的時間,粉的,白的,紅的,陽光下,耀眼奪目,風吹過,落英繽紛,芳草鮮美;月光下,若冷不丁走進花瓣雨中,一陣花香襲來, 一天的疲勞也會隨之消失殆盡。我特別喜歡這時沿著環島路出島,看著路兩旁飛馳而過的海棠樹,有種回到家鄉的錯覺。
  • 懷素真跡《苦筍帖》,區區只有14字,運筆如驟雨旋風,超神入妙
    《苦筍帖》技巧純熟,在用筆上以篆書筆法入草書,旋筆藏鋒,超神入妙,運筆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雖變化無常,但法度具備,枯墨瘦筆,圓瘦勁健,字體錯落有致,寥寥只有十四字,在簡潔和驚絕的筆畫中,給人感受到的不僅是跳動流淌的旋律、非凡的氣勢,還有書家知茶、愛茗之情。書伴茶香,怡然自得。可謂「香茶苦筍異常佳,帖中感惠留佳話」。
  • 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心靈專輯——林寶《茶禪雅韻》
    」 林寶的獲獎感言 林寶心中的「最美天籟」 《茶禪雅韻》立足於茶與歌的共鳴,不僅與《茶》《共舞》,還有《花香》,而《茶如人生》之《空》系列茶歌茶樂,更是對生命生活的超脫感悟。
  • 和孩子的親子茶修——茶禪的家庭修養
    一葉一菩提是為禪修,與孩子一起修心曰:人生如茶,觀浮沉;相由心生,品茶禪。茶是文化,是知識,是禮節,是心性,是感恩,亦是修身養性。此為選擇茶之緣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體現著茶的普及。茶的由來與發展貫穿在中國歷史發展中。中國茶史源遠流長,最早喜好飲茶多為文人雅士。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
  • 《茶煙外·茶掛》丨一本書,走進禪與茶美學
    其雖名「茶掛」,卻不僅限於茶道之中,而是一種集中了文學、禪宗、書道、茶道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審美訴求,也是一門根植於日本的綜合藝術形態。那些跨越時空留存下來的日本茶掛,不止包含了筆墨之美,更保存了禪的智慧與歷代高僧、文人的生命激情。為什麼在日本,自古至今,茶道諸器之中,茶掛為第一要物?為什麼說,茶掛是這個時代,年輕人進入古典最好的契機與接引?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吳覺農《茶經述評》,陳宗懋、楊亞軍《中國茶經》,鄭國建《中國茶事》,周重林、李明《民國茶範:與大師喝茶的日子》,周作人《苦茶隨筆》,岡倉天心《茶之書》,榮西禪師
  • 往事若茶:一家以一禪小和尚IP為主題的茶飲店,令人難以忘懷
    當我和朋友出去遊玩時,我發現了一家充滿一禪小和尚IP元素的治癒店,無論是語錄還是一禪的形象,都令人欣喜若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往事若茶的一禪LOGO,它是以一禪命名的主題茶飲店。
  • 【​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 ​一生堅持兩件事:書法與佛學,90高齡書法仍一身正氣!
    | 禪香| 禪茶 |禪武  |禪素 | 禪服 | 禪醫【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一生堅持兩件事:書法與佛學,90高齡書法仍一身正氣!  一生堅持兩件事:書法與佛學他將佛教的禪理與書法的理論融會貫通,他的每一件書法作品,從起筆到收筆都顯示出佛教禪理的境界,並且他對傳統書法大家博採眾長。  趙樸初的書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題寫匾額的榜書,端凝莊嚴,氣象靜穆,用筆穩健,透著神韻。另一種是。寫在紙絹上的行草書,疏宕流暢,收放自如,包容廣大。
  • 湖廣文旅名人之「草聖煉成記」:詩書酒茶,以及牛逼的朋友圈
    大唐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寫有「苦筍與茗異常佳」(《苦筍帖》中句)的「草聖懷素」,與著有《茶經》三篇的「茶聖陸羽」,相逢於江南的煙雨中。這兩位神交已久的、在中國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二聖」,終於相識並相交了。而簡簡單單的「一面之緣」,就奠定了他倆「稱譽後世」的特殊友誼。
  • 茶:靜的是心、悟的是禪、滌的是魂
    明月清風,自在靜心長夜寂寂 ,佛海流雲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花開花落兩知心,圍爐相對一盞茶。一杯茶,從燒水到開始前泡茶,再到細細地品嘗,沉澱的是茶葉和自己的內心。當你舉起茶杯的時候,茶湯裡倒影的人是你,喝進嘴裡的,是自己。世間大美之物,往往如曇花一現;瞬間之美最為動人,嘆息更是短暫;唯有我們杯中的一盞茶,隨著手臂的錯落舞動,帶給人視覺的無限唯美和身體的無窮生命力。
  • 中國禪,世界茶 2020全國惠明茶禪博覽會展示中國傳統手藝和文化
    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和上海百寺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全國惠明茶禪博覽會,以跨界融合之姿,通過創作、展覽、發布、論壇、評選等形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粹。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分中華名茶類、工藝美術類、非遺傳承類、書畫藝術類四類。  博覽會還專門設置了臺灣展區。
  • 黃瓜苦筍燒鱔段
    樂山是苦筍的重要產地,我把苦筍稱為百菜之王,苦筍的歷史悠久,唐代一個大書法家叫懷素,他留下的一張草書便籤,寥寥幾個字,就是說苦筍是個好東西。苦筍的嫩、脆,特別是在苦筍上市的一個多月時間,從入市的甜嫩脆,到中市的苦盡甘來,到別市前的清熱回甘,毎一個時辰的苦筍,竟然有不一樣的味道。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傑出的食材組合的指揮家。
  • 國產動漫「一禪小和尚」與「往事若茶」有關係?
    如今,3D動漫形象「一禪小和尚」已是爆紅抖音、微博等社交品牌的大IP,上線到至今,圈粉無數。但為了與粉絲零距離接觸,將這份「正能量、要懂得享受美好人生」,「一禪小和尚」選擇從線上走到線下,從屏幕走進現實生活日常,開啟一家以「一禪小和尚主題茶飲店」,取名為「往事若茶」。
  • 一禪小和尚到底有多受歡迎?從往事若茶火爆場面可見一斑
    那麼,這一個往事若茶火爆的背後有何秘訣?超人氣IP一禪小和尚,高度賦能茶飲每一個品牌走紅的背後,必有一個點精準把握了消費者的喜好,比如鹿角巷的顏值、喜茶的奶蓋茶等,而往事若茶一開始火爆的秘訣,ta是一個IP茶飲。其IP是如今在微博、抖音熱度第一的一禪小和尚,在一禪小和尚高度賦能、全渠道宣告的情況之下,自然一炮而火。
  • 一禪小和尚賦能往事若茶,開啟茶飲2.0時代,這杯茶野心藏不住了
    往事若茶正是這樣的品牌,在行業困境中,擴張勢頭不減,衝破障礙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一鍵開啟IP茶飲2.0時代。1、「五彩甘露」創造者,定製走心茶飲當下的茶飲,不再只局限於茶,而是更在乎飲。將茶飲和IP結合,創新出更時尚,更具有風格的飲品才是茶飲時代的王者。
  • 茶禪一味颺家風,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
    我們且看《景德傳燈錄》卷二六所說:「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禮拜,歸下去打睡了,起來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上堂吃飯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真是從早到晚,整天離不開茶。宋代大詩人林逋並有《西湖春日》詩說:春煙寺院敞茶鼓,夕照樓臺卓酒旗。其時西湖寺廟,按時敲擊茶鼓,召聚僧眾喝茶,已經成為禪寺的制度。寺中設有茶堂,派茶頭專管茶水,可見茶禪之盛。
  • 黃庭堅書法全集
    崇寧四年九月三十日卒於宜州館舍,終年61歲,紹興初,追諡文節,工詩文,受知於東坡,與秦觀、張耒、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開創「江西詩派」,與東坡合稱「蘇黃」黃山谷書法與蘇軾米南宮、蔡襄齊名號稱「宋四家」。
  • 趙州茶,南嶽禪宗茶道的傳承和發展
    二、趙州茶是禪宗生活禪的傳承和發揚。  禪宗傳到六祖慧能,成了中國化的佛教,佛理逐漸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趙州「吃茶去」是口語化的生活禪。禪宗很多大師接引學人的機鋒語,都是禪偈詩形式;趙州的一個三字句,絕無僅有,易記難忘。三是直白,就是吃茶這麼一回事。禪宗傳承中,很多接引弟子的機鋒語都比較悔澀難懂,趙州的「吃茶去」,沒有讓人不懂的地方。趙州將南嶽吃茶嚼渣的地方風俗中的吃字用在接引弟子的機鋒語中,不僅南方人懂,北方人也懂,因此在趙州成為口頭禪。趙州「吃茶去」,將以茶悟禪口語化。
  • 一禪小和尚×往事若茶新晉「排隊王」,火爆場面媒體爭先報導
    君不見在大學附近和繁華的商業街,即使一整條街都是奶茶店,但生意依然火爆不已。其中一禪小和尚主題茶飲店——往事若茶成為了新晉的「排隊王」,每一天門口都排起了蜿蜒幾十米的長龍,引發媒體爭先報導!對此,無數的網友表示疑惑,莫非又學喜茶飢餓營銷的那一套,延遲取茶的時間,以此造成火爆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