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華為遭受了晶片禁令之後,晶片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就日漸凸顯,從前人們在選擇電子產品的時候,往往都會更加注重產品的價格,而如今在選擇電子產品的時候,消費者者們則會更加注重產品的性能以及價格,也就是所謂的性價比。
作為智能設備的核心,如果沒有晶片,那麼智能設備就沒有辦法正常工作。我們都知道,晶片技術主要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而全球的十大半導體企業之中有一半兒以上都是美國企業。很多晶片企業對於美國技術都非常依賴,像是中國臺灣的臺積電,荷蘭的ASML以及韓國的三星等等。
也正是因為這樣,手中掌握著晶片技術,所以美國才會對其他企業進行打壓。從2019年開始,美國就不斷修改規則。對華為進行打壓,導致很多美國企業以及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都不能夠實現自由出貨。這不僅給其本國的半導體領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還給全球半導體行業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阻礙。
於是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以及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都站出來發聲,表示限制企業的出貨會對美國半導體行業帶來超過萬億的損失。而事實上,美國半導體企業以及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都沒有說錯。目前,全全球很多晶片企業巨頭都在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比如高通,臺積電,鎂光科技以及三星等等。
在大環境影響之下,很多企業都開始決定實行了去美化,希望能夠打造出一條完全自主可控的晶片生產線,而華為已經正式宣布會進入晶片半導體領域,將會突破光刻機等等相關技術。可是令我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目前來講,歐洲已經有17個國家達成了協議,將會一起提高歐洲半導體領域的市場地位。
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歐洲17個國家發生態度上的變化,這實在是讓人有些始料未及,而這17個國家之中就包括法國,德國,西班牙以及義大利等等。這些國家聯合公布了一項計劃,都希望能夠共同合作,能夠提高該地區在半導體領域內的地位,減少對於美國和亞洲的依賴,除此之外,還表示,在5G以及六級技術中,半導體和處理器行業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而此次歐洲17個國家聯合出售針對晶片領域,就是為了增強歐洲的設計以及製造晶片的能力。而這個消息是美國方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我們都知道,此前歐洲國家主要是以奢侈品和汽車為主,在半導體領域內基本上就是小白的,所以這便導致他們所需要的晶片都需要從美國去購買,如今這些國家聯手發展半導體晶片,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要擺脫對於美國晶片的依賴。
而在美國失去中國市場之後,也即將會失去整個歐洲市場,再加上歐洲企業所使用的美國技術以及原材料,導致其對於美國技術非常依賴,就比如說荷蘭的ASML之所以能夠研究出最先進的光刻機,也是凌駕於美國技術之上的。
但如今這些國家聯手想要提高歐洲整個地區在半導體領域內的地位。除了實行去美化,還會與美國在將來進行一定的競爭。這一點應該是美國萬萬沒有想到的,此次17個國家聯合對晶片下手,這樣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讓美國方面始料未及,不知道美國方面究竟會有什麼樣的應對措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