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是個具有文化自信的人。他了解礦區的文化優勢、劣勢在哪裡。他說,我們礦區組織文化活動的優勢是,地域集中、人員集中、便於組織管理、便於相互交流 ;劣勢是多年來,我們社火對外的宣傳力度不大,宣傳深度不夠。辯證來看:封閉,既是劣勢,也是優勢。因為地處井陘盆地,所以形成了具有礦區特色的文化遺產。比如,各村的社火、青橫莊槓會,聯莊會等民俗活動。
社火,亂時能戰、閒時能演,是礦區「特色寶貝」之一,是聯莊會裡一朵美麗綻放的「奇葩」。
說到聯莊會,他講了一個細節:聯莊會,是礦區人都知道的「過會」。這是礦區多少年來流傳下來的、最聚人氣、最熱鬧的民俗活動。但是,有的村把聯莊會寫成「連莊會」。他詳細地給我們講解:「連」,即連接、連續的意思;而「聯」是聯合,聯繫,相互聯合走會,才會有連續性,所以正確的應該寫作「聯莊會」。他分析這一字之差時,我心中暗贊:這是一個多麼細心的館長啊!
礦區社火,是每年正月裡最火熱的節目,具有很強的表演性、故事性、娛樂性,很受老百姓的歡迎。社火表演的鑼鼓聲一響起,片刻間,人們就會呼啦啦跑過來,圍個裡三層外三層,水洩不通。王利想,這麼好看有特色的文化活動,我們卻沒有任何文字、圖片宣傳資料上報申請非遺,這是我們工作的缺憾。
於是,他開始了社火文化的探本尋源。「社火是不是咱礦區人獨有的寶貝?社火的發源在哪裡?」一連串的問題在腦海裡閃現。他大量翻閱書籍,在全國各地尋訪有關社火文化,不斷走訪社火傳承人,對社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走出礦區,他發現周邊縣市都沒有社火,包括平山、鹿泉,正定現在都沒有社火;有的地方以前可能有過,但現在沒有了;走出河北,他說起紅臉社火,很多人不知道紅臉社火是何物?是幹什麼的?山西喬家大院一個展廳有社火這個名稱,但只限於一個籠統的名稱而已,沒有具體的表演形式和內容;即便有的地方有社火,和礦區紅臉社火相比較,在化妝臉譜上、表演形式、表演內容完全不一樣。
而社火活動在礦區,是有具體的表演套路和流程的。礦區社火分為白臉社火和紅臉社火。白臉社火,不化妝,沒有故事情節,主要表現武術套路的對打。紅臉社火,有故事情節,既要化油彩妝,也有人物特定的演出服裝,真刀真槍演繹「三英戰呂布」、「擒方臘」、「捉拿白菊花」等故事情節,場場出彩,引人入勝。
因此礦區紅臉社火是比較獨特的,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但是,僅僅靠文化館的幾位工作人員的宣傳,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文化館館長,他感到自己肩上的宣傳責任重大。看到其他地方的社火已經申請了非遺,他既羨慕人家,又恨鐵不成鋼。那種心情、那份焦灼,如火在身,讓他坐立不安。
王利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又多了一層。那份不服氣的勁兒、那份緊迫感、使命感,促使他暗下決心,儘快邁出社火申報非遺的步伐,不把社火非遺申報下來絕不罷休。
申報社火非遺的決心,將王利館長的家鄉情懷激發出來了。白彪紅臉社火,在礦區是有較高知名度的,他暗下決心,一定讓白彪社火積極申報非遺,唱響社火大戲。
可當下的人們,都忙著搞經濟建設了,年輕隊員紛紛外出打工經商了。老隊員老胳膊老腿的,平日裡也不願意排練了。他苦口婆心地做老隊員的思想工作,說明申報非遺的重要性,勸說大家積極行動起來,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傳承下去。
經過大家的努力排練,白彪社火,2016年列入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白彪村的榮耀,也打響了礦區社火申報非遺的第一仗。看到白彪村申報非遺成功,青泉村、張家井村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兩村社火依次申報了非遺。
2018年,礦區成功舉辦了首屆石家莊市社火文化展演。礦區社火火了,京津冀、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等近百家媒體爭相報導社火節的盛況,收看人數高達幾十萬人。白彪社火,連續三年受邀進京表演。在北京地壇春節文化廟會,連續三屆榮獲「金獎」。社火走出礦區,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關注目光。今年,礦區又熱熱鬧鬧舉辦了2019年第二屆石家莊市社火節。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連續兩年,跟蹤報導了我們礦區舉辦的社火節,大大提高了礦區的知名度。
「石家莊市社火藝術節」,成為礦區一張靚麗的名片。說到此,王利館長的成就感、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到2019年底,礦區文化館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有礦區聯莊會、青橫莊槓會、高粱秸稈工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有礦區根雕、抹牌、軒山老母佛歌會、白彪紅臉社火、橫北瘟神廟會、橫西奶奶廟會、起龍山廟會、井陘礦區晉劇、井陘礦區戳腳、井陘礦區烙畫、古建築營造技藝;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0多項,非遺申報工作碩果纍纍。河北電視臺《樂遊河北》節目,連續播報了礦區白彪紅臉社火、東王舍白臉社火等非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