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介紹:
《白彪紅臉社火》項目位於石家莊井陘礦區鳳山鎮白彪村。它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武術表演項目,是群眾在年節慶典、廟會上自娛自樂,表演性強的民俗表現劇目。社火隊員都是通過農忙時抽出時間學習,農閒時集中訓練,在春節期間參加聯莊會從正月十二到正月二十日集中到規定的村莊進行巡迴交流演出。
白彪紅臉社火祖師爺叫宋波,宋朝末年,16歲的宋波在山西打工,由於元朝人常常進犯中原,邊界十分緊張,他為了護國保家,就開始了跟當地武藝人習武,成年時練就一身好武藝,回鄉後在他習武的影響下,許多年輕人跟他學起了武藝,他把在外學到的武藝、武德傳給本村許多年輕人,一是鍛鍊身體,二是防身護村,從一開始習武到後來根據古代三國故事編成《三英戰呂》等具有故事情節又有多人武術對打的表演形式,形成社火「盔子」的叫法。
隨著時間推移,逐步演變成了具有故事情節、臉面化妝、服飾、頭戴、對打和以盔子為圍場,故事表演人物都是俠肝義膽,忠義之士,後來又根據將每個人物的特點化妝臉譜、穿戴上不同人物的服飾頭戴進行表演,當時百姓稱這種表演形式為「紅臉社火」。
白彪的紅臉社火既能強生健體,又能反應歷史故事情節,又有真槍真刀的實戰觀賞性和表演技藝性,深受本村、礦區及井陘一帶人民的喜歡和熱愛,後來逐步普及到礦區和井陘一帶的十裡八鄉,促成了礦區和井陘一帶聯莊會的形成,這種真槍、真刀帶有實戰對打故事情節的表演,具有極強的觀賞性、藝術性,深受百姓歡迎,後來一直延續到現在千年不衰。由於白彪紅臉社火實戰性強,對打迎點真實好看,社會給以「白彪的點」的美稱和讚譽。
白彪紅臉社火的最大特點是各種演練技能講究手、眼、身、法、步動作到位,且表演動作速度快,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紅臉社火第一它講究打臉(化妝),打臉要根據表演節目的人物來化妝,如關公的紅臉、張飛的黑臉這都有講究。第二講究服裝,服裝也要根據節目的表現人物需求來穿,但講究不象臉譜那樣嚴格。第三下場表演要有名目,節目要有名講,如:三英戰呂布、拿楊林、擒方臘、捉孟良、打五虎、白水灘等。故事情節雖與戲劇武打相似,但與戲劇的舞臺表演不同,一招一式的表現極具現實擊技體現,真刀真槍的表演器具,配合鑼鼓器樂,觀賞性非常強。第四各個人物所持兵器也要符合歷史傳說,如:關公的大刀、張飛的長茅、劉備用雙劍等。第五下場表演一般是一套完整套路,演一套為下了一盔子。第六它的表演比較注重「架子」,演員的一招一式都要講究架式。由於以上的特點,耍紅臉社火的攤場大,難度高。
早在1973年春節,白彪紅臉社火就受邀到石家莊市萬歲展覽館廣場演出。2001年石家莊市武術協會礦區民間武術研究會在白彪村成立,2002年正月白彪紅臉社火參加礦區首屆武術表演賽,榮獲第一名。2012年被礦區列為區級非物資文化遺產。2015年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榮獲北京地壇民間花會展演金獎。2016年正月在白彪舉辦了全區紅臉社火藝術節,盛世空前。如今,白彪紅臉社火,這種傳統民俗表演方式,不僅僅是一種民俗,更是一個社區的精神面貌的體現,它已經脫離了單純的表演性質,成為了聚民心、齊民意的行為方式。
更多精彩內容:
正月十二,礦區萬人空巷
酒,是男人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