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怎麼樣?為眾多患病家庭點燃希望之火

2020-12-23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這些順口溜都是對「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的形象寫照。

因病致貧、返貧是大多數貧困家庭的貧困原因,一方面家庭有人患病後花銷大幅增多,另一方面家庭勞動力急劇減少。覆蓋範圍廣、惠及人數多、救助資金多的網絡大眾籌款平臺讓患病家庭可以得到愛心人士的救助,是助力貧困家庭能夠繼續接受治療的重要一環。

在國內,提到大病求助平臺,很多人都對水滴籌印象深刻並豎起大拇指。水滴籌是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也是國內網際網路個人大病籌款0服務費的開創者。

水滴籌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將民間「互助互濟」的線下行為搬到社交網絡上,並通過親友分享、行動支付等方式幫助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及家庭更便捷地發布、傳播求助信息,讓贈與人也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幫扶。

2016年夏天,第一位用戶通過水滴籌獻出愛心,點燃了平臺起步發展的「星星之火」。截至2020年9月底,水滴籌平臺上刷新了愛心記錄,豎起新的裡程碑——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超過33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近3.3億愛心人士支持了平臺的救助項目,共計產生超過10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

有兩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案例。2018年4月,山西省大同市一位10個月大的女嬰重度燒傷,89,000名好心人紛紛伸出援手救助女嬰,這個項目成為水滴籌平臺上獲得幫助次數最多的項目。2020年7月,在北京打工的王先生一家四口被意外爆炸燒傷,24小時獲得79,000次幫助,迅速籌集到200萬元醫療救助金,刷新了平臺愛心救援速度。

此外,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全體國人進入了緊急戰「疫」狀態,無數醫護人員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弘揚了「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向敏是曾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湖北省漢川市護士,在疫情過後發現自己得了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骨髓移植。面對天文數字一般的移植費用,無奈的她發起水滴籌求助,截至6月1日中午,水滴籌上已經有6300多人次愛心接力,為向敏籌集18.6萬餘元。社會各界的愛心都期待,這個曾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護士,能夠快快病癒、早日回家。

可以看到,水滴籌為患者和愛心人士建立起了求助、救助的橋梁。水滴籌堅信:人人奉獻愛心,可以挽起患病家庭的希望。有理由相信,水滴籌平臺上的愛心贈與行為將邁向新的高度。

相關焦點

  • 水滴籌:為大病家庭解決「燃眉之急」
    以水滴籌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個人大病求助平臺的出現,成為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水滴籌的出現,成為很多困難大病家庭的「救星」,在家庭成員患上大病,求助無門後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水滴籌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患病家庭的困難,從而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這些患病家庭。
  • 15歲陝西學霸患病水滴籌求助 牽動全校師生
    這位高一三班的學生去年 3 月被確診為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必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但骨髓移植需要高額費用,幾十萬元醫療費缺口,讓孫楠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籌莫展,想到了通過水滴籌求助。目前,已有近 7500 位愛心人士幫助孫楠,為他籌得超過 17 萬元。
  • 水滴籌利用自身長處,助推廣大中國家庭病有所醫
    有句話是: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這就體現出人民對生病的畏懼,又有多少家庭因為家庭成員生病,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而近些年來,重大疾病的發病率陸續升高並且還逐漸呈年輕化的趨勢,這些患者有可能剛剛結婚,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也可能剛剛大學畢業,是改善家庭生活的希望;也許是一個剛剛生下寶寶的媽媽,還沒體會到當媽媽幸福,就被病魔纏身。這些重大疾病一旦患上,治療費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是一比不小的開銷。據相關數據顯示,以癌症為例,我國的平均治療費用約為12萬-50萬。
  • 水滴籌計劃開設服務站,溫暖幫助百萬家庭渡過難關
    現如今,網絡籌款已經成為部分重病患者解決高額治療費用的重要途徑之一,不過近些年來,行業也出現一些風波與爭議,面對這樣的爭議,水滴籌用自己的行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持續幫助患難家庭渡過難關。近日,水滴籌再次宣布,將在3年內助力百萬大病家庭籌集400億元醫療款,同時投入2億元,面向超過15萬個大病求助家庭發起愛心補貼金;針對特需大病患者群體,將攜手水滴公益,聯動發揮社交籌款+公益籌款獨有優勢,助力大病患者開展線上籌款;攜手80多家醫院以及科室,建立大病救助公益基金,對緊缺治療費用的大病群體實施快速救助。
  • 貧血症患兒家庭陷入絕望 水滴籌帶來希望之光
    面對天文數字般的醫療費用,這個家庭再也無力承受。走投無路的白先生再也沒有任何辦法來挽救兒子的生命。萬般無奈之下白先生申請開通了水滴籌,希望好心人能幫幫自己!在廣大網友的愛心助力下,籌得了一部分善款。因為小傑急需用錢,他提前結束了籌款。
  • 水滴籌危機帶來啟示與思考
    梨視頻揭開了水滴籌線下服務的真相,讓一點一滴如水滴一般積攢了三年多的信用,在瞬間化為烏有。  一滴藍色水滴為logo,以「籌款就用水滴籌」、「靠譜的大病籌款平臺」為宣傳詞,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水滴籌曾博得了很多叫好聲。方便的交互使用頁面,為籌款者和捐款者帶來便捷的體驗。
  • 愛心籌、水滴籌、輕鬆籌籌款求助說明範文怎麼寫?
    平時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愛心籌、水滴籌、輕鬆籌的求助文章,要怎麼寫籌款求助說明才能更打動人心呢?小編在此總結了幾個實用小技巧,希望看完之後有需要的人能籌到更多的治病錢。這裡想跟大家說明一下,一味地套用模板不一定能得到一個好的籌款結果。為什麼呢?
  • 水滴籌以健康之名將愛心傳遞
    水滴籌作為國內一家領先的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平臺,以「用網際網路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眾有保可醫,保障億萬家庭」為使命,並一直致力幫助經濟條件困難的患者走出困境,傳遞社會關愛。此外,水滴籌·水滴公益也積極參加到與罕見病救助中,利用網絡救助平臺自身影響力,聯合社會各界進行公益探索。
  • 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 攜手濟南打造「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保障」項目
    水滴集團2016年創立時,提出以「保障億萬家庭」為使命,旗下的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相互依託,憑藉微信生態、場景轉化和AI風控科技在大健康領域取得飛速發展。目前水滴集團獨立付費用戶已突破1.6億人。
  • 助力百萬大病家庭籌集醫療款,水滴籌計劃全國開設1000個服務站
    大病籌款平臺在最近幾年越來越活躍於社交網絡上,尤其是水滴籌,經常出現在朋友圈中,成為大病貧困患者籌集醫療費用的首選平臺。長期以來,水滴籌通過墊付支付通道手續費等方式,已額外向籌款用戶補貼超過1.5億元。
  • 水滴籌打造「小善日」活動品牌,促大病救助事業發展
    對於很多普通家庭而言,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家人得重病,一方面誰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家人受苦;另一方面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得住高額的治療費用,有很多家庭為了能夠給家人看病,不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背負上了沉重的債務。
  • 水滴籌幫寒門研究生籌集巨額醫藥費,為與病魔抗爭助力
    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表示,要找到自己團隊的長處,做自己能力圈之內的事。在沈鵬看來,水滴公司的能力長板就在於既善於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又掌握了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並能夠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其中,水滴公司旗下網際網路大病求助平臺水滴籌自2016年7月上線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超過37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3.5億愛心人士支持了平臺的救助項目,共計產生超過11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來自山東濟寧嘉祥縣馬集鎮三皇廟村的小許就是一位曾通過水滴籌獲得幫助的患者。
  • 朋友圈很火的水滴籌,一分錢不收靠啥盈利?得知真相後你還捐嗎?
    一旦患上大病治療費用動輒數十萬,可一般家庭根本負擔不起如此龐大的治療費用。 而水滴籌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受人關注。 水滴籌創立於2016年,上線之初依靠「零手續費」的口號迅速獲得了市場的青睞。
  • 朋友圈很火的「水滴籌」,不收取任何手續費,究竟是如何盈利的?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全國的貧困人口中,因疾病導致貧困的就佔了44%,在全國的貧困家庭中,有70%的貧困根源就是因為一場疾病。面對悽慘的數據顯示,相信社會上有不少愛心人士都難免惻隱,也會紛紛向「困難戶」伸出援手,儘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比如「水滴籌」,就是我們能經常在日常朋友圈裡看到的求助方式。
  • 用最低的代價換取對抗疾病的力量,水滴互助為你減輕家庭負擔
    網絡互助平臺在近些年是非常火的,相對於較高的保險費用,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網絡互助,用最低的代價就可以換來較高的保障。而水滴互助作為一家真實可靠的網絡互助平臺,秉持一人患病、眾人均攤的互助原則,成為低收入家庭的首選。
  • 假病歷可籌款、遊走監管邊緣 水滴籌慈善還是生意?
    水滴籌的審核員王某告訴本報記者,他們是機器審核和人工審核結合。「如果患者信息沒有問題,其實是系統審核的,如果看不清,這邊是人工來審核的。」在記者希望提現填寫完各環節之後,水滴籌方面對記者發出的照片真實性提出質疑。
  • 對於水滴籌的門檻與傳播途徑,筆者有話說
    對於水滴籌的門檻與傳播途徑,筆者有話說最近一位相聲演員在水滴籌上申請捐款的消息頻頻上熱搜,大家對於這種行為更多的是不允許,或者說是更多的不滿意所以就把這個事情推向了一個比較複雜的境地,但是大家對於水滴籌這個平臺真的了解多少呢?
  • 水滴籌助重慶女孩抗擊病魔
    然而無情的病魔卻對這個女孩沒有絲毫的憐憫,她在2016年被確診為滑膜肉瘤,這是一種在青年中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而且這種腫瘤極為危險,五年生存率只有20%-50%。孫玥在得知自己身患惡性腫瘤後,並沒有放棄希望,一直積極治療,與「腫瘤君」做著激烈的搏鬥。2017年,在進行第二次手術後病情有所好轉,她以為自己終於戰勝了病魔。
  • 水滴籌輕鬆籌「互撕」背後:公益旗下的商業戰爭
    據稱,事發地位於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打人者為水滴籌員工,疑因「搶生意」與輕鬆籌員工產生肢體衝突。目前水滴籌員工趙某已經收到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安機關對其採取了行政拘留14日,並處罰款500元的處罰決定。記者注意到,目前,此件暴力事件已經得到了妥善的解決。水滴籌、輕鬆籌均就此事發表了聲明。
  • 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麼讓水滴籌輕鬆籌針鋒相對?
    水滴籌和輕鬆籌這兩家眾籌平臺大家應該不陌生,朋友圈裡也經常會收到各種類似於「幫幫這個家庭吧」這樣的推送,點進去以後,裡面的文案總是讓人心酸流淚。而水滴籌和輕鬆籌這兩個平臺也一直強調自己是免收服務費的,幫助了別人還不收費,平臺真的就是賠本賺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