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很火的「水滴籌」,不收取任何手續費,究竟是如何盈利的?

2020-12-22 財料

隨著網際網路的逐漸發展,如今的我們處在一個巨大的網絡資訊時代裡,一部手機就能讓我們知曉天下大小事,包括哪個家裡遇到了一些大災大難,都可以通過網絡上分享尋求大家幫助,渡過難關。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全國的貧困人口中,因疾病導致貧困的就佔了44%,在全國的貧困家庭中,有70%的貧困根源就是因為一場疾病。面對悽慘的數據顯示,相信社會上有不少愛心人士都難免惻隱,也會紛紛向「困難戶」伸出援手,儘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比如「水滴籌」,就是我們能經常在日常朋友圈裡看到的求助方式。大家對水滴籌這個平臺一定不陌生,它作為一個公益性組織,給全國許多經濟困難病患提供了一個求助平臺,患者可以通過平臺上發布自己的具體信息、病情,以及需要尋求到什麼幫助,廣大網友看到之後,就可以向病患進行捐款和幫助擴散轉發。

所謂的「水滴籌」,不過是換一種方式來濫用人們的愛心?

這聽上去本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也有很多網友自發向陌生病患捐款,幾十元到上百元的捐款,積少成多的匯聚成一名病患的希望。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很多人也會覺得很疑惑,水滴籌作為一個公益項目,他們如數把善款給了病患,那他們是怎麼盈利的呢?在了解了水滴籌背後的內幕之後,竟讓人大跌眼鏡。

據了解,水滴籌在成立初期就表示,不會收取用戶任何費用,並且在平臺上籌集到的善款,提現時還會替用戶承擔微信收取的手續費。這明眼人一看也知道是個蝕本買賣,但水滴籌作為一個運營中的項目,如果不盈利怎麼可能支撐得起?其實,這就是人們有所不知的地方了。

眾所周知,水滴籌的用戶在平臺上的籌款周期為30天,在期滿後用戶才能拿到所得善款,而就在籌款期內,水滴籌就可以利用人們的捐款去為自己公司會進行資金運作了,全國數十億人的捐贈款項,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了一個資金規模巨大的流動池了。

因此水滴籌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就需要不斷增加自己客戶群,擴大自己的資金池規模,而醫院裡的每個病患,就是水滴籌的潛在「客戶」。此前就有爆料稱,水滴籌的工作人員在各大醫院展開「掃樓」模式,對一些重症患者進行開發,幫助患者通過水滴籌平臺發起募捐,對一些年邁不會使用網絡的患者,工作人員也會格外「熱心」的指導他們使用水滴籌。

這麼看來,這是一件有助於患者的愛心事情。但有知情人表示,其實這些工作人員對患者們所謂的「熱心」之下,都是為了完成自身的KPI考核,一個公益項目,變成了具有「商業氣息」的個人業績考核任務?這多多少少讓人覺得失了味。

不僅如此,還有人曾曝光,很多水滴籌的籌款顧問,為了達到考核金額,對求助者的財產情況並未加以審核,對於所募捐的目標金額也沒有做到精確調查,而是隨意填寫,這樣一來,對許多願意奉獻自己一份愛心的捐贈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除此之外,水滴籌所屬的的水滴公司,旗下還有另外兩款業務,分別是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險,與水滴籌一樣,水滴互助也是一個公益項目,但其實這兩個業務的主要作用還是向水滴保險商城進行「引流」。只要打開水滴籌和水滴互助這兩個平臺,我們就能看到一個水滴保險商城的界面,說白了,就是保險推廣的一種方式,只要有用戶購買了該保險,那麼水滴公司就和普通的保險公司一樣,可以有佣金收取了。

據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9月,水滴保險商城累計籤了大概1.4億名用戶,累計年化籤單保費高達184億元,可想而知,利用人們的「善良」去實現利益有多容易了。

這幾年來,通過水滴籌平臺,確實幫助了很多無錢醫治的患者,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平臺運營需要盈利也無可厚非,但其中令人詬病的是,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不惜利用人們不知情的善心,這難免會讓人覺得失了愛心本質。

最後還是希望國人樂善好施的美德能持續發揚下去,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對此,大家有通過水滴籌給誰捐過款嗎?對於這樣經營的水滴籌又都持有怎樣的態度呢?

(本文由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朋友圈很火的「水滴籌」是如何盈利的?得知真相後,再也不想捐了
    相信很多人都給朋友圈的「水滴籌」病人捐過款,有些的確是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自發的想要通過平臺捐一些錢給對方。而有些則是禁不住朋友的「道德綁架」,才不得不給陌生人捐款的。
  • 朋友圈很火的水滴籌,一分錢不收靠啥盈利?得知真相後你還捐嗎?
    而水滴籌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受人關注。 水滴籌創立於2016年,上線之初依靠「零手續費」的口號迅速獲得了市場的青睞。 可也因此有人奇怪,聲稱不收一分錢手續費的水滴籌是怎麼賺錢的?
  • 水滴籌把錢給了病人,它靠什麼盈利?得知真相後,你還想捐款嗎?
    據相關報導,水滴公司計劃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籌備赴美上市,募資規模預計將達5億美元。關於水滴公司,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其旗下的社交眾籌平臺「水滴籌」,卻在朋友圈很「火」,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見過上面的病人求助,甚至慷慨解囊捐過錢。
  • 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水滴籌,它到底是如何賺錢的?網友:不想捐了!
    相信大家經常在朋友圈看到關於「水滴籌」的消息。這些病人的確不是裝的,甚至有一些我認識的人也因為病重才在水滴籌上面申請捐款。可是有些人就表示疑惑了。水滴籌平臺表示將籌集到的錢全部交給病人,一分錢都不會拿。那麼,水滴籌到底是如何盈利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朋友圈中的水滴籌你是如何看待的?醫院的回答是這樣的!
    水滴籌大家都應該在知道,屬於一個公益平臺,患者的信息發布到上面,可以讓社會人士捐獻一份愛心,讓好心人士來幫助自己。這樣來說水滴籌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平臺,因為有些患者家裡沒有那麼多的治療費用,這個平臺的出現剛好提供了一個向別人求助的機會。
  • 活躍在各大醫院的水滴籌,打著「不要錢」的口號,究竟靠啥盈利?
    作為一家名副其實的慈善企業,水滴籌的大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在微商遍布朋友圈的時代,水滴籌硬是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在廣大網友們的朋友圈裡,殺出了一條血路。但是成立至今水滴籌一直讓人不解,不要一分錢的水滴籌,靠什麼賺錢?
  • 假病歷可籌款、遊走監管邊緣 水滴籌慈善還是生意?
    水滴籌調查:慈善還是生意?李甜、吳可仲「車西9號」最近在朋友圈中看到研究生同學發出一條水滴籌募捐帖,帖中詳述家裡老人生病,歷經月餘治療,花費超過了30萬元,但醫生告知還需準備25萬元,不得以進行募捐。但「車西9號」卻持懷疑態度。
  • 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麼讓水滴籌輕鬆籌針鋒相對?
    水滴籌和輕鬆籌這兩家眾籌平臺大家應該不陌生,朋友圈裡也經常會收到各種類似於「幫幫這個家庭吧」這樣的推送,點進去以後,裡面的文案總是讓人心酸流淚。而水滴籌和輕鬆籌這兩個平臺也一直強調自己是免收服務費的,幫助了別人還不收費,平臺真的就是賠本賺吆喝?
  • 水滴公司的生死兩難
    向前直走是倒下,左轉盈利艱難,向右轉只存在於夢中的融資,並不真切。面對十字路口,水滴公司倉皇無措,但緊迫的現實狀況,已經容不得太多猶豫,而且過不了這一關,水滴公司有可能會遇到比「死去」還糟糕的結果。所以水滴公司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選擇,只能轉動腦筋,想盡辦法實現盈利。
  • 水滴籌輕鬆籌「互撕」背後:公益旗下的商業戰爭
    水滴籌方面表示,公司就員工鬥毆事件誠摯道歉,並將切實加強員工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員工法制意識的教育培訓。但是,在聲明中,雙方免不了互揭對家「傷疤」。水滴籌在聲明中指出,輕鬆籌內部以水滴籌為假想敵,公開張貼「乾死水滴籌」的攻擊性標語,並且針對水滴籌開展了一系列不規範的挑釁、騷擾和破壞小動作,致使線下連續發生數起雙方糾紛和衝突事件。
  • 從善意到謊言,從愛心到欺騙:水滴籌與輕鬆籌經歷了什麼
    2016年7月,水滴籌(前身為「水滴愛心籌」)正式上線, 我並不否認,水滴籌和輕鬆籌為這個社會帶來的貢獻和正能量,它們的的確確給許許多多的困難家庭帶去了幫助。並不是所有的病都是發燒感冒,找個城鎮小醫生花個一百幾十就能解決,人的一生之中,意外總是免不了,我們也抗拒不了。
  • 為啥在朋友圈裡給「水滴籌」捐款的人越來越少?原因讓人寒心
    為啥在朋友圈裡給「水滴籌」捐款的人越來越少?原因讓人寒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也是這個原因,很多人開始熱衷於公益,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一些貧困群體。也是在生活當中,我們看到朋友在朋友圈轉發一些救助籌款(比如水滴籌)時,往往會點擊進去,並且伸以援手。
  • 為什麼很多醫院對使用「水滴籌」類的病人很冷漠?護士道出背後真相
    在微信朋友圈裡,經常能看到通過輕鬆籌平臺而發起的大病救助項目,這些充斥在朋友圈的眾籌項目,大多以個人捐助的形式進行眾籌,在朋友圈推廣以後,不少人都能得償所願。這個平臺,讓捐款者可以獻出自己的愛心,讓項目發起者可以渡過一次難關,如此,這個平臺「火」了。
  • 愛心籌、水滴籌、輕鬆籌籌款求助說明範文怎麼寫?
    平時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愛心籌、水滴籌、輕鬆籌的求助文章,要怎麼寫籌款求助說明才能更打動人心呢?小編在此總結了幾個實用小技巧,希望看完之後有需要的人能籌到更多的治病錢。這裡想跟大家說明一下,一味地套用模板不一定能得到一個好的籌款結果。為什麼呢?
  • 朋友圈隨處可見的「水滴籌」,消費者大眾的愛心,網友直呼太心寒
    編輯最近在網上曝光的一段視頻中,卻顯示出這樣一種情況:梨視頻的攝影師發現水滴籌線下服務人員被指控在醫院大樓裡尋找需要求助的患者,隨意填寫金額,不審核甚至隱瞞患者財產狀況。水滴籌在40多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工作人員,他們經常自稱「志願者」,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籌集資金。
  • 水滴籌:假的,純屬謠言!
    近日,一條「水滴籌因為轉發量不夠而造成籌款無法到帳」的信息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傳播。不少愛心人士都加入轉發大軍。上遊新聞記者聯繫到水滴籌相關負責人,證實該說法純屬謠言。轉發次數不夠影響患者提現?△這條求助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熱傳。昨(12)日,一條求助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熱傳,而且「有圖有真相」。
  • 水滴籌危機帶來啟示與思考
    12歲,他在醫院住了8個月,看到醫生可以救人於水火,也看到了一場大病是如何快速消耗掉一個家庭的積蓄。  29歲,他同事的母親得了腦動脈瘤,資金匱乏使得醫治迅速陷入困境。劉女士就是一位水滴籌捐款人。月收入並不高的她在水滴籌上盡己之力幫助了不少人,當她看到這些視頻後,她毫不猶豫地撤銷了在水滴籌上的捐款,解除了對水滴籌的關注。  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2019年12月5日,水滴籌創始人沈鵬發表公開信,表示歡迎大眾監督,希望社會各界接納網絡籌款模式,尋求重新獲得信任。這是水滴籌爆出管理危機以來,沈鵬首次公開表態。
  • 助力百萬大病家庭籌集醫療款,水滴籌計劃全國開設1000個服務站
    大病籌款平臺在最近幾年越來越活躍於社交網絡上,尤其是水滴籌,經常出現在朋友圈中,成為大病貧困患者籌集醫療費用的首選平臺。長期以來,水滴籌通過墊付支付通道手續費等方式,已額外向籌款用戶補貼超過1.5億元。
  • 你能接受盈利的「公益」麼?
    在河北省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裡,水滴籌員工毆打輕鬆籌員工,並伴有現場視頻,曝光後,引得眾人一片唏噓。事件發生後,兩個公司都發表了嚴厲聲明,相互譴責對方的行為,水滴籌以對方先辱罵、視頻不完整為辯解,輕鬆籌則直指水滴籌員工進行了「傷殘式」的攻擊,使倒地者身心受到了嚴重傷害。
  • 公益項目如何實現盈利?水滴公司或將上市。創始人是美團的第十號員工
    公益項目如何實現盈利?水滴公司或將上市。創始人是美團的第十號員工,工作6年後離職創立水滴公司,估值40億美元,騰訊、美團紛紛參股。創始人年僅33歲,他就是沈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