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逐漸發展,如今的我們處在一個巨大的網絡資訊時代裡,一部手機就能讓我們知曉天下大小事,包括哪個家裡遇到了一些大災大難,都可以通過網絡上分享尋求大家幫助,渡過難關。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全國的貧困人口中,因疾病導致貧困的就佔了44%,在全國的貧困家庭中,有70%的貧困根源就是因為一場疾病。面對悽慘的數據顯示,相信社會上有不少愛心人士都難免惻隱,也會紛紛向「困難戶」伸出援手,儘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比如「水滴籌」,就是我們能經常在日常朋友圈裡看到的求助方式。大家對水滴籌這個平臺一定不陌生,它作為一個公益性組織,給全國許多經濟困難病患提供了一個求助平臺,患者可以通過平臺上發布自己的具體信息、病情,以及需要尋求到什麼幫助,廣大網友看到之後,就可以向病患進行捐款和幫助擴散轉發。
所謂的「水滴籌」,不過是換一種方式來濫用人們的愛心?
這聽上去本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也有很多網友自發向陌生病患捐款,幾十元到上百元的捐款,積少成多的匯聚成一名病患的希望。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很多人也會覺得很疑惑,水滴籌作為一個公益項目,他們如數把善款給了病患,那他們是怎麼盈利的呢?在了解了水滴籌背後的內幕之後,竟讓人大跌眼鏡。
據了解,水滴籌在成立初期就表示,不會收取用戶任何費用,並且在平臺上籌集到的善款,提現時還會替用戶承擔微信收取的手續費。這明眼人一看也知道是個蝕本買賣,但水滴籌作為一個運營中的項目,如果不盈利怎麼可能支撐得起?其實,這就是人們有所不知的地方了。
眾所周知,水滴籌的用戶在平臺上的籌款周期為30天,在期滿後用戶才能拿到所得善款,而就在籌款期內,水滴籌就可以利用人們的捐款去為自己公司會進行資金運作了,全國數十億人的捐贈款項,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了一個資金規模巨大的流動池了。
因此水滴籌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就需要不斷增加自己客戶群,擴大自己的資金池規模,而醫院裡的每個病患,就是水滴籌的潛在「客戶」。此前就有爆料稱,水滴籌的工作人員在各大醫院展開「掃樓」模式,對一些重症患者進行開發,幫助患者通過水滴籌平臺發起募捐,對一些年邁不會使用網絡的患者,工作人員也會格外「熱心」的指導他們使用水滴籌。
這麼看來,這是一件有助於患者的愛心事情。但有知情人表示,其實這些工作人員對患者們所謂的「熱心」之下,都是為了完成自身的KPI考核,一個公益項目,變成了具有「商業氣息」的個人業績考核任務?這多多少少讓人覺得失了味。
不僅如此,還有人曾曝光,很多水滴籌的籌款顧問,為了達到考核金額,對求助者的財產情況並未加以審核,對於所募捐的目標金額也沒有做到精確調查,而是隨意填寫,這樣一來,對許多願意奉獻自己一份愛心的捐贈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除此之外,水滴籌所屬的的水滴公司,旗下還有另外兩款業務,分別是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險,與水滴籌一樣,水滴互助也是一個公益項目,但其實這兩個業務的主要作用還是向水滴保險商城進行「引流」。只要打開水滴籌和水滴互助這兩個平臺,我們就能看到一個水滴保險商城的界面,說白了,就是保險推廣的一種方式,只要有用戶購買了該保險,那麼水滴公司就和普通的保險公司一樣,可以有佣金收取了。
據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9月,水滴保險商城累計籤了大概1.4億名用戶,累計年化籤單保費高達184億元,可想而知,利用人們的「善良」去實現利益有多容易了。
這幾年來,通過水滴籌平臺,確實幫助了很多無錢醫治的患者,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平臺運營需要盈利也無可厚非,但其中令人詬病的是,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不惜利用人們不知情的善心,這難免會讓人覺得失了愛心本質。
最後還是希望國人樂善好施的美德能持續發揚下去,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對此,大家有通過水滴籌給誰捐過款嗎?對於這樣經營的水滴籌又都持有怎樣的態度呢?
(本文由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