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隨處可見的「水滴籌」,消費者大眾的愛心,網友直呼太心寒

2020-12-22 企業先鋒

文:子建

對於水滴籌這個平臺,相信大家不會太陌生。在朋友圈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轉發各種各樣的「求助」,打開一個就會發現,基本上都是發布人的親戚、朋友之類的人,已經身患重病,面對高昂的手術醫療費用,家裡難以承受,所以想由朋友們之間互相分享,向網友們求助「捐款」。從中也可以看出病人的情況。醫院出具的證明,讓人覺得真的有麻煩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編輯

最近在網上曝光的一段視頻中,卻顯示出這樣一種情況:梨視頻的攝影師發現水滴籌線下服務人員被指控在醫院大樓裡尋找需要求助的患者,隨意填寫金額,不審核甚至隱瞞患者財產狀況。

水滴籌在40多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工作人員,他們經常自稱「志願者」,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籌集資金。高薪+績效考核,審計漏洞百出,單筆最高提成150元,月收入可以達到1萬多元,優勝劣汰。

在醫院裡,「掃樓」尋找生病的「顧客」。他們不核查對方的財產狀況,而是直接編造模板化的故事,將患者送到水滴籌平臺募集善款。對於這種行為,讓網友們表示「太心寒了」。

雖然水滴籌募捐幫助了很多人籌集了大量資金,解決了急迫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增長,一些「漏洞」也被一些人鑽了空子。今年6月,杭州一名女子為父親發起了20萬元的籌款,她說父親得了胃癌。6月3日,該女子取到籌款8547元。6月12日,該女子被發現在網上發布了炫耀自己的包和車的照片。6月16日,這名女子說,她父親的病情正在迅速惡化,她願意歸還籌得的錢。6月17日,水滴籌回應稱其退款正在辦理中。

就在去年,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吳帥(藝名吳鶴臣),在腦出血住院後。家人在網上為其發起了水滴籌籌款100萬元。然而,有網友發現,在北京擁有兩套房子和一輛汽車的吳家,在眾籌過程中貼上了「貧困戶」的標籤。

經過時間發酵,水滴籌官網回應稱,審計信息並未界定「有車有房就無法籌款」,但前提是「應按平臺規定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平臺沒有資格審核發起人的汽車財產和住房財產,只能要求發起人公開說明家庭經濟狀況並「公示」公眾,然後由社會大眾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是否幫助他。而勾選「貧困戶」的標籤是發起者的誤操作,現在已修改。平臺已與醫院取得聯繫,但由於患者正在治療過程中,醫院無法給出確切的費用。

從患者家屬的角度看,透支親友的同情得到捐款,至少比自己賣車賣房好!許多人在面對高昂的手術和醫藥費用時,都不想考慮賣掉自己的固定資產。畢竟痊癒後,生活還需要繼續。如果病人不能治癒,錢也是白白浪費,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正是因為「水滴籌」這樣一個平臺的迅速崛起,很多患者,不管是重病還是輕傷,只要感覺到經濟壓力,就會有一個「工作人員」立刻跳出來說:「讓我幫你用水滴籌來籌錢吧,不管有多少錢,總比沒有強!」如果可以的話,家裡的財產就不要動了。事實上,這是一種可恥的方式,來消耗人們的同情心。

那麼有些人可能就會問了,平臺不是要調查這些人的家庭狀況嗎?事實上,平臺可能通過大數據了解到一些,但是數據畢竟是死的,人是活的,想要繞過你的規則其實很簡單。而且,以前對患者平臺的審核流程相對簡單。籌集者所需要做的就是按要求提供各種醫療案例和檢查文件。家庭狀況也只取決於你的一面之詞。

另外,現在「水滴籌」專門的「業務員」,只要醫院裡有重症病人,就會有人向募捐平臺的工作人員透露情況,馬上就會有人來接近家屬,可以幫他們辦理水滴籌的業務,家屬一聽有人幫忙籌款,當然願意。

模版撰寫幫助故事,募捐顧問工作有一套標準的固定模板,水滴籌公司依靠「水滴」推動形成場景和流程來銷售保險、運營規範和社會愛心消費。募捐結束後,一些員工還向患者推薦保險,並稱患者此時購買保險的可能性較大。而對這些業務員來說,做完也有工資提成拿,自然也願意跑腿,於是亂象不斷出現。

那麼為什麼護士和醫生會對「水滴籌」的病人產生偏見?手術可以分為自費、自費、水滴籌,醫生和護士對這些病人是最了解的,平時可以看到家屬的狀況,有時要和病人交流,大概知道這些人的家庭經濟狀況,短暫接觸後有些人真的是沒錢,每天住院對家裡都不是一筆小開銷,但有些人很有錢,卻搞個水滴籌在朋友圈裡「賣慘」,甚至還在病房裡開玩笑,誰捐得少,真的不夠意思。

由於平臺無法進行全面審核,募捐平臺成為很多人牟利的工具。有些人通過模塊化的「文案」籌集了一大筆錢。除了醫療費,甚至可以買車買房。也有專門的機構獲取病人的信息,並將他們籌集的資金裝進自己的囊中。我們善良就這樣被隨意「消耗」了。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從善意到謊言,從愛心到欺騙:水滴籌與輕鬆籌經歷了什麼
    2016年7月,水滴籌(前身為「水滴愛心籌」)正式上線, 我並不否認,水滴籌和輕鬆籌為這個社會帶來的貢獻和正能量,它們的的確確給許許多多的困難家庭帶去了幫助。並不是所有的病都是發燒感冒,找個城鎮小醫生花個一百幾十就能解決,人的一生之中,意外總是免不了,我們也抗拒不了。
  • 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麼讓水滴籌輕鬆籌針鋒相對?
    水滴籌和輕鬆籌這兩家眾籌平臺大家應該不陌生,朋友圈裡也經常會收到各種類似於「幫幫這個家庭吧」這樣的推送,點進去以後,裡面的文案總是讓人心酸流淚。而水滴籌和輕鬆籌這兩個平臺也一直強調自己是免收服務費的,幫助了別人還不收費,平臺真的就是賠本賺吆喝?
  • 朋友圈很火的「水滴籌」,不收取任何手續費,究竟是如何盈利的?
    面對悽慘的數據顯示,相信社會上有不少愛心人士都難免惻隱,也會紛紛向「困難戶」伸出援手,儘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比如「水滴籌」,就是我們能經常在日常朋友圈裡看到的求助方式。大家對水滴籌這個平臺一定不陌生,它作為一個公益性組織,給全國許多經濟困難病患提供了一個求助平臺,患者可以通過平臺上發布自己的具體信息、病情,以及需要尋求到什麼幫助,廣大網友看到之後,就可以向病患進行捐款和幫助擴散轉發。所謂的「水滴籌」,不過是換一種方式來濫用人們的愛心?
  • 為啥在朋友圈裡給「水滴籌」捐款的人越來越少?原因讓人寒心
    為啥在朋友圈裡給「水滴籌」捐款的人越來越少?原因讓人寒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也是這個原因,很多人開始熱衷於公益,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一些貧困群體。也是在生活當中,我們看到朋友在朋友圈轉發一些救助籌款(比如水滴籌)時,往往會點擊進去,並且伸以援手。
  • 愛心籌款因轉發次數不夠無法到帳?水滴籌:假的,純屬謠言!
    近日,一條「水滴籌因為轉發量不夠而造成籌款無法到帳」的信息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傳播。不少愛心人士都加入轉發大軍。上遊新聞記者聯繫到水滴籌相關負責人,證實該說法純屬謠言。轉發次數不夠影響患者提現?△這條求助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熱傳。昨(12)日,一條求助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熱傳,而且「有圖有真相」。
  • 水滴籌以健康之名將愛心傳遞
    水滴籌作為國內一家領先的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平臺,以「用網際網路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眾有保可醫,保障億萬家庭」為使命,並一直致力幫助經濟條件困難的患者走出困境,傳遞社會關愛。此外,水滴籌·水滴公益也積極參加到與罕見病救助中,利用網絡救助平臺自身影響力,聯合社會各界進行公益探索。
  • 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水滴籌,它到底是如何賺錢的?網友:不想捐了!
    相信大家經常在朋友圈看到關於「水滴籌」的消息。這些病人的確不是裝的,甚至有一些我認識的人也因為病重才在水滴籌上面申請捐款。可是有些人就表示疑惑了。水滴籌平臺表示將籌集到的錢全部交給病人,一分錢都不會拿。那麼,水滴籌到底是如何盈利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愛心籌、水滴籌、輕鬆籌籌款求助說明範文怎麼寫?
    要想在網絡上發起愛心籌款,一篇真誠的、打動人心的籌款求助文章顯得尤為重要。平時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愛心籌、水滴籌、輕鬆籌的求助文章,要怎麼寫籌款求助說明才能更打動人心呢?小編在此總結了幾個實用小技巧,希望看完之後有需要的人能籌到更多的治病錢。這裡想跟大家說明一下,一味地套用模板不一定能得到一個好的籌款結果。為什麼呢?
  • 水滴籌輕鬆籌「互撕」背後:公益旗下的商業戰爭
    楚天都市報記者 許洋近日,一則水滴籌和輕鬆籌員工發生肢體衝突的視頻在微博中被爆料出來,將這兩家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隨後,兩家公司都各自發表了聲明,聲明中不忘公開「互撕」,再次將網絡眾籌平臺「明爭暗鬥」的行業內幕曝光到大眾的視線前。儘管兩家公司均表示該事件僅是個人事件,不應上升到行業競爭層面,但網友對此似乎並不買帳,認為公益眾籌背後存在「利益」紛爭。
  • 水滴籌攜手上海仁濟醫院啟動「護肝計劃」,並設立愛心小家
    在我們的朋友圈經常會出現一種籌款方式,它就是水滴籌。水滴籌的出現,給不少貧困人群帶去了幫助,解決了他們大病沒錢治療的煩惱,與此同時,水滴籌還積極踐行社會責任,與各大醫院聯手為更多需要幫助的貧困患者送去溫暖。
  • 朋友圈中的水滴籌你是如何看待的?醫院的回答是這樣的!
    水滴籌大家都應該在知道,屬於一個公益平臺,患者的信息發布到上面,可以讓社會人士捐獻一份愛心,讓好心人士來幫助自己。這樣來說水滴籌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平臺,因為有些患者家裡沒有那麼多的治療費用,這個平臺的出現剛好提供了一個向別人求助的機會。
  • 病魔無情,水滴籌匯聚愛心籌助力淋巴瘤男童
    水滴籌成立的初心是希望通過網絡將人和人連結起來,將每個人的愛心聚集到一起,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就在今年7月份,在外打工的趙成和妻子因為兒子從外地返回家中。因為兒子發現自己的脖子有一個無故腫大的疙瘩。
  • 水滴籌160億救命錢背後:多少愛心被「消費」?
    籌款金額、籌款標題和求助說明有媒體調查後發現,眾籌門檻並不高,只要有門路,或許大家都能籌到100萬。就大家耳熟能詳的水滴籌來說,在初始頁面中,必填項僅有,即可提交。而據悉,這樣的事例尚不涉及法律糾紛。累計籌到了160億的「救命錢」根據水滴籌的宣傳資料,水滴籌已經。而就在一個多月前,水滴公司宣布完成近5億元的B輪融資。不過,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網絡互助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巨頭入場。2018年10月,支付寶推出的「相互寶」,不到半年會員人數超過水滴互助會員數一半。接著,京東、滴滴也相繼入場。
  • 警惕「水滴籌式悲劇」:我們的善良,又一次被騙子標上了價格
    兩年前,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條水滴籌,發起人是我的高中同學。她說父親得了肺結核,手術費昂貴,急需用錢。當時我剛畢業,北漂實習,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看到這慘況,眼淚瞬間就來了,趕緊湊了200塊錢,捐給了她。
  • 水滴籌、水滴公益共助5歲女孩抗病魔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太慈橋青山小區的唐先生因要醫治小女兒小嫣(化名)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導致其家庭生活陷入苦難。為了治療小嫣的病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唐先生全家的存款已經花完了,車也低價出售了,還向不少親屬借了很多錢。現在還有20萬的醫療費沒有著落。
  • 水滴籌、水滴公益再助力12歲男孩共抗白血病
    前一次的治療已經花光了這個家庭的所有積蓄而,新的骨髓移植和治療還需近百萬元,無奈之下吳莉再次在水滴籌上發起求助,在水滴籌·水滴公益愛心接力下,目前已籌得30萬餘元。原本以為旭宇成功進行了臍帶血移植,身體慢慢好轉,看著越來越好的旭宇,全家人也終於舒了一口氣。然而沒想到的是,短短數個月後旭宇的病情遭遇復發,再次住進醫院。
  • 水滴籌設立「水滴公益愛心小家」 為陪護親屬解決住宿困難
    水滴籌作為全國領 先的網際網路公益平臺,一直致力於為低收入病患家庭提供幫扶,而且一直努力通過資源整合,聯合公益機構、醫療單位共同為低收入病患家庭提供多維度的支持。
  • 水滴籌危機帶來啟示與思考
    梨視頻揭開了水滴籌線下服務的真相,讓一點一滴如水滴一般積攢了三年多的信用,在瞬間化為烏有。  一滴藍色水滴為logo,以「籌款就用水滴籌」、「靠譜的大病籌款平臺」為宣傳詞,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水滴籌曾博得了很多叫好聲。方便的交互使用頁面,為籌款者和捐款者帶來便捷的體驗。
  • 水滴籌把錢給了病人,它靠什麼盈利?得知真相後,你還想捐款嗎?
    據相關報導,水滴公司計劃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籌備赴美上市,募資規模預計將達5億美元。關於水滴公司,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其旗下的社交眾籌平臺「水滴籌」,卻在朋友圈很「火」,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見過上面的病人求助,甚至慷慨解囊捐過錢。
  • 水滴籌怎麼樣?為眾多患病家庭點燃希望之火
    覆蓋範圍廣、惠及人數多、救助資金多的網絡大眾籌款平臺讓患病家庭可以得到愛心人士的救助,是助力貧困家庭能夠繼續接受治療的重要一環。在國內,提到大病求助平臺,很多人都對水滴籌印象深刻並豎起大拇指。水滴籌是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也是國內網際網路個人大病籌款0服務費的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