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皆有可觀,省略「者」即可觀者,值得觀賞的地方。
哺:吃。
啜:喝。
醨:米酒。
醉:使······醉。
飽:使······飽。
吾安往而不樂,即「吾往安而不樂」。而,表承接。
求褔而辭禍,「而」表並列,並且。
求褔而辭禍者。者:……的原因。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盡,譯為「但是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
豈:難道。
情:心願。
有以:可以用來。
蓋:蒙蔽。
焉:哪裡。
橫:意外發生。
而:表承接,隨後。
焉:於此。
背:遠離。
比:連續,常常。
登:豐收。
苟全:大致完備。
葺(qì):原指用茅草覆蓋房子,後泛指修理房屋。
庶幾:表希望或推測。
遺烈:前輩留下來的功業。
擷(xié):摘下,取下。
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燒酒。有的地區就指高粱。
瀹(yuè):煮。
這篇文章說明超然於物外,就可以無往而不樂。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無所希冀,無所追求,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就不會有什麼煩惱,能成為二個知足者常樂的人。這是用莊子「萬物齊一」的觀點來自我麻醉,以曠達超然的思想來自我安慰。不管禍福,美醜,善惡,去取,通通都一樣,自己屢遭貶請,每況愈下,也就不足掛齒,可以逆來順受,無往而不樂了。其實,這是置無限辛酸、滿腹怨憤而不顧的故為其樂,有其形而無其實,猶如酒醉忘優之樂,並非敞懷舒心的快樂。全文以「樂」字為主線,貫穿始終,被稱為「一字立骨」的典範文章。以議論和記敘相結合的方法,從虛實兩個方面闡明了主旨。遊於物外。就無往而不樂。
第一段,從正面論述超然於物外的快樂。「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一切物品都有可以滿足人們欲望的作用,假如有這種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樂,不一定非要是怪奇、偉麗的東西。實際上並非如此,物有美醜、善惡之分,愛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選擇、去取也不能一樣,所以很難「皆有可樂」。蘇軾是以「遊於物外」的超然思想看待事物。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從寫法特點上看,是一起便說「超然」,提出「樂」字為主線。上面是從總的方面論述,下文是舉例加以證明。「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是說物各有用,都可以滿足欲求,給人快樂。推面廣之,人便可以隨退而安,無處不快樂了。四個皆字使文意緊密相聯,語勢暢達,渾然一體。
第二段是從反面論述不超然必會悲哀的道理。求福辭禍是人之常情,因為福可以使人高興,禍會令人悲傷。但是,如果人不能超然於物外。任隨欲望發展,必然陷人「遊於物內」的泥潭。物有盡時,很難滿足無止境的欲求。而且事物往往被某些現象掩蓋著本來的面目,美醜不一,善惡難分,禍福不辨,取捨難定。事物的假象常常令人頭昏目眩,什麼也看不清楚,不超然於物外,就會盲目亂撞,結果必然招來災禍,造成絕頂的悲哀。上面兩段,一正一反,正反對照,有力地論證了只有超然於物外,才能無往而不樂;如果超然於物內,則必悲哀的道理。從理論上為記超然臺的事實奠定了基礎。這是以虛領實的寫法。
第三段,步入正題,敘述移守膠西,生活初安,治園修臺,遊而得樂的情景。用具體的事實說明了超然於物外,必得其樂的道理.這一段可分為三層:一、移守膠西,用了三個對偶句,組成排比句組,語調抑揚起伏,氣勢充沛,使杭、密兩地形成鮮明對比,說明了蘇軾舍安就勞、去美就簡的遭遇。這既是記實,也是以優託喜的伏筆。二、生活初安。「比歲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面齋廚索然,日食杞菊。」,是寫初到膠西後年成不好,政局動亂,生活艱苦。用了五個四言句和一個連詞,句子精悍,節奏急促,與處境維艱交相吻合。再次寫憂,以見喜之可貴,樂之無窮。「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意外的變化帶來無限喜悅。「予既樂其風俗之醇,而其吏民亦安予拙也。」自己愛上了膠西,百姓也愛戴太守。官民相愛,必然官民同樂。由苦變樂,真是無往而不樂。生活初安,就有餘力潔庭治園,為尋樂作些事情。三、修臺遊樂。先交待臺的位置、舊觀和修繕情況。利舊成新,不勞民傷財,含有與民同樂之意。再寫登臺四望,觸目感懷,見景生情,浮想聯翩,所表現的感情十分複雜。時而懷念超然乾物外的隱君子,時而仰慕功臣建樹的業績,時而為不得善終的良將鳴不平。這正表現了作者想超然子物外,而實際上又很難完全超然處之的矛盾心情:有懷念,有羨慕,有不平。這一層雖屬常見的「四望法」,但寫得不落俗套,沒有用對偶排比,只用了較為整齊的散行句,別具一番疏宕流暢的情韻。最後描寫了臺的優點:「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流露出無比喜愛的感情。因此,予與客不管「雨雪之朝,風月之夕」,都時常登臺遊樂,親手做菜做飯,飲酒歡歌。這種遊玩,確實是很快樂的。最後又落腳在「樂」字上。
最後一段交待了其弟蘇轍(子由)為此臺命名並作賦的事。文章到此方點明「超然」二字,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且結句「以見餘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既照應開頭:又與前文所說樂少悲多的人「遊於物之內,而不遊於物之外」,如應不應,有意無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見出兩種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回味無窮。
《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
《陽關曲·中秋月》蘇軾
《中秋月》蘇軾
《雪夜獨宿柏仙庵 》蘇軾
《紅梅三首·其一》蘇軾
《東坡》蘇軾
《海棠》蘇軾
《中華古詩詞100首》48 蘇軾《題西林壁》
康震《唐詩宋詞的風骨氣韻》之《題西林壁》
中華經典資源庫:蘇軾《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蘇軾
《贈王寂》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
《春宵》蘇軾
《中華古詩詞100首》87 蘇軾《贈劉景文》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蘇軾
《江神子·恨別 》蘇軾 |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蘇軾
《行香子·過七裡瀨》蘇軾
《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蘇軾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望江南·超然臺作》蘇軾 | 詩酒趁年華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蘇軾 | 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永遇樂·明月如霜》蘇軾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蘇軾《定風波》:紅塵中的赤子心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蘇軾
《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念奴嬌·中秋》蘇軾
《臨江仙·夜歸臨皋》蘇軾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蘇軾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蘇軾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軾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蘇軾
《蝶戀花•春景》蘇軾 | 人間四月天
《蝶戀花·蝶懶鶯慵春過半》蘇軾
《賀新郎·夏景》蘇軾
《滿江紅·江漢西來》蘇軾
《滿江紅·懷子由作》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蘇軾
《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蘇軾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新城道中·其一》蘇軾
《喜雨亭記》蘇軾
蘇軾《守歲》
任志宏朗誦、陳剛播講蘇軾《石鐘山記》
蔣勳、康震解讀、李立宏朗誦蘇軾《江城子》
酈波:蘇軾和他的三個女人 || 「回首向來蕭瑟處,幾番風雨幾多情」
「曹操」朗誦、蔣勳解讀蘇軾《前赤壁賦》
葉嘉瑩詳解《前赤壁賦》
蔣勳解讀 任志宏朗誦《前赤壁賦 》(上)
蔣勳解讀 林如朗誦《前赤壁賦 》(下)
《後赤壁賦》蘇軾
鮑國安朗誦蘇軾作品全集
葉嘉瑩||瞭然人生的況味——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詞裡的長相思】蘇軾: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宋詞裡的長相思】蘇軾:共粉淚,兩簌簌
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