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目害
提起馬蒂斯,大眾會想到什麼?
是他與畢卡索不得不說的相愛相殺基友情?
是他晚年後期創作的大塊剪紙?
還是他所創造「野獸派」的歪臉少婦?
你以為馬蒂斯的影響力僅限於畫壇嗎?那你就out啦!
作為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不僅對世界畫壇產生深刻影響,啟發無以數計的畫家、時裝設計師,而且在設計、廣告和時尚流行等領域的影響更是延續至今。
論穿搭,可不只有「奇蹟暖暖」,或許看到這些受馬蒂斯影響的時尚單品,連一代渣男洪世賢也要驚呼:「你怎麼穿著品如的衣服?」
只是穿著品如的衣服怎麼夠,我們還能扛著品如的衣櫃呢!
今天WEART就來帶大家看看,一代野獸派大師馬蒂斯如何「玩轉時尚」吧。
大牌高定,沒我不行
大家對Chanel想必並不陌生,而作為Chanel曾經的「死對頭」以及「一生的勁敵」的Elsa Schiaparelli,曾被法國輿論界認為是承襲了馬蒂斯的風格,她的設計給當時的法國時裝帶來了古羅馬和古希臘式的超現實奢華氣息。
1947年,Elsa Schiaparelli設計的Shocking-Pink Dress長裙震動了時尚界。長裙受到「野獸派」畫家馬蒂斯風格的影響,誇張、大膽、毫無保留的色彩表達驚豔無比。
時至今日,Dior最暢銷的產品大概是口紅,各種「星星色」、「斬男色」風靡大街小巷,「Dior999」等色號火遍某音,某紅書等。
關於Dior,除了口紅香水等一系列彩妝,你還知道什麼?
在服裝領域,Dior創意總監Raf Simons在設計基礎上也參照了馬蒂斯設計了一款Dior的高定禮服 。
對馬蒂斯的偏愛可不僅僅只有各大女裝品牌,在2015春夏男裝周上,Alexander McQueen卻摒棄了品牌以往一貫繁複的貴族範兒細節,用大色塊抽象線條,搶眼出挑的色彩單品和撞擊後出現的意外清新平衡的感覺。
大家看這些服飾,是不是很有馬蒂斯剪紙的味道?
要說馬蒂斯晚年的剪紙作品,可謂給時尚界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靈感。
說起YSL,很多人都知道,鼎鼎大名的時尚品牌。它的創始人——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生平諸多事跡也常為人津津樂道。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YSL也曾在1980年其秋冬系列的高級定製中,精心製作了脫胎於馬蒂斯色彩拼貼畫作的禮服裙,如今它們已成為巴黎時裝史上的教科書式設計之一。
馬蒂斯的剪紙作品作品啟發了YSL的設計靈感,下面這吉件作品是否讓你覺得熟悉?
這件馬蒂斯著名的剪紙作品,正是1998年世界盃主題曲演唱者Carla Bruni穿著的白鴿裙的設計靈感來源。
剪紙藝術給予了時尚界無窮無盡的靈感,各大時尚品牌對於馬蒂斯的青睞也不得不令人驚嘆,YSL甚至說過「希望自己就是馬蒂斯。」
時尚大片,有我身影
雖然馬蒂斯早已離世,但各大時尚雜誌可是從沒忘記他。
英國Tate美術館和Rookie雜誌拍攝的一組時尚片,靈感也是來自馬蒂斯的剪紙作品。
被奉為世界的「Fashion Bible」(時尚聖典),《VOGUE》雜誌封面中亦是融合馬蒂斯剪紙元素。
請欣賞馬蒂斯的剪紙作品《藍色修女》的跨界時尚!
在進入佛羅倫斯之前,我們先去一趟巴黎。
各行各業,跨界無限
英國時裝設計師Paul Smith受到馬蒂斯撕紙作品《Snail》的啟發,設計出顏色、星條和圖案。
在Paul Smith的產品中能看到馬蒂斯剪紙畫中的所有顏色,把好幾種顏色簡單的放在一起,顏色之間意外的很諧和的大膽的搭配。
靈感來自於馬蒂斯的時尚設計,可不僅僅囿於服裝領域,胸針,鞋包,髮飾,甚至彩妝領域,我們都可以窺見馬蒂斯大膽色彩與奔放線條所帶來的影響力。
Emperor紅寶石與彩色藍寶石胸針對比性強烈的色彩頗具馬蒂斯風格,紅與綠和諧地搭配在一起,頗似畫家筆下的《鸚鵡與美人魚(The Parakeet and the Mermaid)》。
Burberry Field 2016春夏季出品的Field sneaker運動鞋,是不是很有《Portrait of L.N.Delekorskaya》的感覺?
彩妝界也有馬蒂斯的一席之地。Smashbox彩妝套裝不僅外表有著十足的野獸派風格,也適合出席派對時用來給自己畫出配色大膽的妝容。
由馬蒂斯作品延申出的一系列設計,已經不知不覺中潛伏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
這隻小兔Miffy或許我們也並不陌生,但人們不知道的是它的創作也是受到馬蒂斯的啟發。
如果不是馬蒂斯,這些童趣又可愛的產品就不會出現了。
馬蒂斯,雖已離世,野獸派在藝術領域的時間也很短暫,但他的影響力從未消失。他仍然存在我們身邊。
藝術離我們很遠嗎?
談起「藝術」,很多人都會覺得藝術那些在拍賣會上動輒幾千萬幾百萬的拍賣品,是美術館裡那些看不懂的所謂「裝置」,藝術好像高高在上,現當代的許多藝術更是令人費解。
很多人可能覺得,藝術離自己很遙遠,自己並不懂得藝術。但王爾德說:「生活的奧秘存在於藝術之中。」藝術早已悄無聲息的,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藝術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其實藝術並不遙遠。
藝術離我們到底有多近?身邊的衣服,手邊的雜誌。
藝術離我們那麼近,近到我們甚至可以把亨利·馬蒂斯穿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