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西域》另一半中國史:西域48國

2021-02-07 我是錦鯉1號



最近小T在看一本叫《大寫西域》的書。

這本書分成了上下冊。

西域是漢代以來,

對於玉門關以西地區的總稱。

狹義的西域專指玉門關以西,

蔥嶺以東的地區。

廣義的西域包括中國西部、中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的統稱。

史記提到的西域國家有15個,

漢書收錄的西域國家有54個。

而據作者介紹,

他仔細查閱和反覆甄別,

在漢西域都護府統轄範圍內的西域國家共有48個


早期的絲綢之路在樓蘭分出了兩條道路

這本書的上冊講述了從樓蘭向西南的絲路南道和蔥嶺十國。

下冊講述了從樓蘭向西北的絲路北道。

從樓蘭向西北,有兩條道路,

一條自樓蘭故城向西,

踏著無邊的沙穿行在庫魯克塔格山

與孔雀河谷之間先後抵達

山國、尉犁、渠型、輪臺、龜茲姑墨、疏勒,

這就是所謂的絲路北道。

還有一條道路,

是自樓蘭故城向北,

翻越墨山,

經過一片沙灘,

進入時魯番盆地的車師國,

它被稱為「墨山國之路」

這條路上面的國家統稱為天山十六國


西域48國,

千人以下的小國有7個

最小的國家是單桓

只有27戶,194人,兵49人。

有12個像依耐那樣的城邦,

沒有故事,找不到坐標,找不到遺蹟,

也找不到徵戰記錄,連想像都找不到方向。

這麼小的國家為什麼還要記錄它呢,

因為有了它們才能串起當年西域的輝煌。

而如今大多數已經埋在暗無天日的黃沙之中。


這緣於一件事的刺激。2003年我去日本龍谷大學參加「西域文化研究會成立五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時,發現雖有幾位中國學者提交論文並參加研討,但只是參與者而非主辦者。我覺得作為中國人,沒有任何理由在西域文化研究領域落後於外國學者。


《大寫西域》中,「新發現」不在少數。

比如,長期以來,史家認為新疆的母親河只有塔裡木河,貫穿整個塔裡木盆地。

高洪雷梳理史料後認為,

古西域還有一條河,叫南河

古代的商旅、使者、僧侶在大漠邊緣行路,

靠的是駱駝、馬、驢,最不能缺少的,

就是水與草。

走絲路北道,可以順著塔裡木河,

那麼,走絲路南道,就得順著南河。

正因有了南河,才有了美麗的絲路明珠

——鄯善、且末、精絕、扜彌、于闐。

《山海經》記載,注入羅布泊有兩條河,

一從西部注入,一從西南部注入。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

也對南河進行了詳細描述。

曾經碧波蕩漾的南河,

在南北朝時期被沙漠吞噬,

故在唐朝之後,南河消失在歷史視野中。

這本書系統地講解西域48國興衰歷史,

對西域入門有一個整體的概念。


相關焦點

  • 「新書推薦」《大寫西域》
    另一半中國史、另一種文明 、少數民族歷史、西域文明、一帶一路
  • 西域三十六國——衰落變遷史
    這一篇,我們將講述西域興衰變遷史,順帶告訴大家西域國王為什麼會叫「李聖天」這個中原名字。中國興盛之時,必經營西域。漢徵之,唐得之,元伐之,明失之,清有之。西域的變化和中國的變化緊密相關。我們已經在西域第一篇文章中從西王母開始講述過西域最早的起源。
  • 大寫西域書法大獎賽作品展
    近年來,我市的文化藝術事業篷勃發展,為進一步宣傳金張掖,著力營造祥和向上的文化氛圍,張掖市書法家協會攜手西域食品有限公司,舉辦這次「大寫西域書法大獎賽作品展,作為端午節之後的一份文化獻禮,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分享藝術家們的精品力作。
  • 大寫西域書法作品大獎賽隆重開幕
    大寫西域書法作品大獎賽,經過三個月的籌辦,今天作品展覽就要開幕了,對這次展覽的成功舉辦我代表張掖市文聯、市文聯黨組表示熱烈的祝賀。大寫西域書法大獎賽作品展,僅從冠名就能體現出主辦單位的文化思考。首先,大寫西城是對歷史文化名城張掖的回望。在政治軍事上,自霍去病戰敗西域匈奴之後,設置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之意。
  • 【獨家·大寫西域】輪臺——西域都護府/高洪雷
    文/高洪雷《大寫西域》節選 烏壘,戶百一十;口千二百,勝兵三百人。城都尉、譯長各一人。與都護同治。其南三百三十裡到渠犁。——班固《漢書》卷九十六下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西域三十六國傳奇
    因為她擁有不同於中原內地的風物人情,是不一樣的中國,因為她自秦漢時起就是一個象徵,一個可以讓男人馳騁沙場、縱橫捭闔、建功立業的沙場,讓女人胡旋舞蹈、樓蘭美貌、女兒國度的夢鄉。 秦末漢初期間,廣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躍著大小五十多個國家,隨著不斷的相互徵戰與吞併,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曾先後存在有36個國家。後人稱之為「古西域三十六國」。
  • 西域三十六國
    車師後國《漢書·西域傳》載:「王治務塗谷,去長安八千九百五十裡。戶五百九十五,口四千七百七十四,勝兵千八百九十人。擊胡侯、左右將、左右都尉、道民君、譯長各一人。西南至都護治所千二百三十七裡。」車師都尉國《漢書·西域傳》載:「戶四十,口三百三十三,勝兵八十四人。」
  • 揭開西域三十六國神秘面紗
    秦末漢初期間,廣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躍著大小五十多個國家,隨著不斷的相互徵戰與吞併,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曾先後存在有36個國家。後人稱之為「古西域三十六國」。西域36國居位於玉門關以西,帕米爾以東。千百年來,西域一直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中國、印度、西亞、北非和希臘五大古代文明在這裡交織薈萃。
  • 神秘的西域三十六國
    北與烏孫國、西與姑墨國相接。南與精絕國、東南與且末國,西南與扜彌國相接。能冶煉,有鉛。解憂公主長女弟史為龜茲王絳賓王后。3.【焉耆】yān qí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王都員渠城,在今焉耆縣西南。北與烏孫相接,南至尉犁國百裡。4.【于闐】yú tián今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一帶。南與諾羌、北與姑墨國相接,西通皮山國380裡。
  • 《大寫西域》 烏壘,西域都護府駐地
    站在卓爾庫特古城遺址,輪臺文物管理所所長張華瑞介紹說:這個遺址,我們這邊考古大約推斷是在漢代,年限應該在兩千年左右,根據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推斷,它應該是西域都護府府邸烏壘城周邊的一個衛星城,也就是我們說的屯田校尉城。它的主要作用是閒的時候屯田、開荒,補充部隊供給;等到戰時,隨時響應西域都護府的調遣,作為戰時的機動部隊。
  • 西域三十六國......
    獨庫公路     通常我們說的「西域三十六國」出自《後漢書 • 班超傳》,西域三十六國的地理方位以匈奴
  • 西域都護的設置對西域的控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45西域都護|醒吾專欄
    瑋鑫按瑋鑫按:   西域都護府開設以後,在政治、軍事.、文化上都對西域造成了重大影響而且通過屯田,將內地漢族地區的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傳到了西域,對西域各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漢元帝時,為了加強對西域屯田區的開拓和管理。專門設置了戊己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與烏壘城的西域都護府互為呼應_在了」義的西域範圍內,還有一些不歸西域都護統轄的國家,西域都護對它們負有督察之責.一旦有了重要的動靜變化就要報告西漢政府,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
  • 歷史上的新疆——「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西域三十六國又是什麼?
    對西域這一地理概念 ,漢朝人有一個逐漸認識、了解的過程。漢初,人們把河西走廊地區也包括在西域的範圍之內。(史記,驃騎列傳》說:「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師攻匈奴西域王渾邪,王及厥眾萌鹹相犇」。匈奴渾邪王當時駐牧於今張掖、武威一帶。可見這一地區也曾被稱為西域。
  • 張騫出使西域的「西域」是現今的哪裡?
    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公元前二世紀,張騫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貴族勢力伸展到西域,在焉耆等國設有幢僕都尉,向各國徵收繁重的賦稅,「賦稅諸國,取畜給焉」 ,對這些小國進行奴役和剝削。
  • 探尋神秘的西域三十六國之烏孫國
    人口烏孫國是一個漢代西域大國,《漢書.西域傳》載:「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裡。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最為疆國。」。近代研究亦認同《漢書.西域傳》所載,並指出盛期時的烏孫國不論戶口、人口或兵力,遠超過其他隸屬西域都護府的西域諸國例如若羌、鄯善、疏勒、莎車、于闐、龜茲等的總和。
  • 《水經注》裡的西域及河西走廊(下篇)
    並推析「戊己校尉的設置時間為元帝初元元年(前48 ),戊校尉與己校尉早在元帝時已經分設。戊己校尉的秩次為比二千石,戊己校尉的屬吏:部以及丞、史、司馬為六百石,候、司馬丞為比六百石,令史、書佐為二百石[5]。」
  •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皆一時人傑,不可多得。吾謂超之功尤出騫上……」——《後漢演義》評價班超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從此開拓了絲綢之路。
  • 西域「精絕國」和「樓蘭國」究竟在什麼地方?
    這個蘆葦荒草叢生的地方就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裡的「精絕國」。《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裡,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裡,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裡」。」
  • 大寫西域 樓蘭,沉埋千年的綠洲神話
    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頓單于寫給漢武帝一封信,信中說:「匈奴軍隊『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公元前126年,漢武帝的使者張騫出使西域回到長安,報告說:「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第一次報出樓蘭是個有「城郭」的城邦文明和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信息。張騫鑿通西域後,偉大的絲綢之路隨之開通,樓蘭參與到中華民族演進歷史中來。
  • 不在西域的西域湍蛙
    Bactria 即古書上記載的大夏國,位於今天阿富汗境內;India 漢時稱身毒,即印度。圖片:Wikipedia。張騫在西域的見聞使漢武帝第一次知道了聯通西南地區、緬甸、印度、阿富汗的蜀-身毒道的存在,也使其決定攻打西南夷諸國,雲貴大地首次成為中原王朝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不過,講上面這段歷史其實跟今天的故事並沒有太多關係。只是恰好今天要講的故事,也是發生在這一條道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