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廣場上每天都留下不少垃圾,天天都要清,現在亂扔垃圾的人越來越少,我一個禮拜來打掃一次就夠了。」在泰州泰興曲霞鎮印達村,負責健身廣場保潔的張桂琴深有感慨。今年以來,曲霞鎮把鄉風文明建設融入人居環境改善中,著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實現了從鄉風好向環境好轉變、由外在美向內涵美提升。
定規立約,築牢遵規守矩「約束線」
「秸稈不燒也不拋,室內院落勤打掃;保護環境靠大家,垃圾分類要到家;愛護公物有公德,損人利己要不得……」肖榨村黨總支書記張同建介紹,今年上半年,曲霞鎮肖榨村邀請鎮司法所工作人員、鄉賢能人、五老志願者、群眾代表等參與討論,並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重新修改完善了村規民約。新修訂的村規民約包含了公共環境衛生、村莊環境管護標準、公共基礎設施、移風易俗等,易操作、可落實,反映了群眾的心聲,所以群眾更支持,執行起來也更自覺。村規民約從牆上紙上走進村民的心裡,在潛移默化中滋潤民心、涵養民風,形成了傳遞正能量的濃厚氛圍,村規民約「約」出了鄉風文明新氣象。
營造氛圍,打造文明風尚「引領線」
「要轉變群眾的行為習慣,必須先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推動鄉風文明、提升鄉村環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綿綿用力、以文化人。」曲霞鎮黨委副書記周淵偉介紹,今年以來,該鎮將文化牆作為扮靚鄉村環境、提升村民道德水平的有力抓手,充分利用道路沿線、農家小院、公共空間,設立「講文明樹新風」「保護環境」「移風易俗」等為主要內容的公益性文化牆60多面,讓群眾在「天天見」中不知不覺受到薰陶,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曲霞鎮還組建了「新風拂霞文化藝術團」,圍繞「保護環境、愛護生態、美麗鄉村」等主題,創作了《環保四大員》小品、快板、戲曲等,送戲、送文化下鄉近20場,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提升群眾文明素養,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評比評議,激發比學趕超「活力線」
「三十一組有個莊臺,家家戶戶都評上了『最美庭院』,是我們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天都吸引了不少群眾去參觀。」曲霞村黨總支書記張伯軍說。為了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曲霞鎮巧用「評議評比」,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創建20個「最美莊臺」、50條「最美莊河」、40條「最美道路」的評選活動,激勵村與村之間形成「互看互學互比」的良好態勢。此外,曲霞鎮還制定了《人居環境衛生綜合評比考核細則》,按季度評選最美庭院、清潔示範戶,各村建立由黨員幹部代表、村民代表組成的評委小組,對照標準對每家每戶家前屋後的環境整潔、亂搭亂建、垃圾分類、綠化美化等方面進行打分,在獲獎者家門前統一掛榮譽牌,並發放保潔小物件、生活小物品、綠化小綠植等獎品,帶動大家一起樹文明新風,達到「表彰一戶、帶動一片、輻射全村」的激勵作用。
典型引路,樹起向上向善「示範線」
「同學們,大家擦完嘴的紙巾屬於可回收垃圾嗎?」「是。」「不是。」「好,我來告訴大家,紙巾不屬於可回收垃圾,而是屬於幹垃圾,也就是說,屬於其它垃圾,下次同學們可別放錯垃圾桶啦。」在曲霞小學內,一堂生動的垃圾分類科普知識講座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今年以來,曲霞鎮充分發揮師生在文明鄉風養成中的積極作用。在學校,教師採取「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引導學生整理校園內外環境衛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在家庭,學生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與父母一道打掃家庭環境衛生,潛移默化地激發群眾的衛生、環保、文明意識,促進村容村貌有效改善。「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為了充分發揮黨員幹部『亮一戶聯十戶帶百戶』作用,我們要求各級幹部帶頭參與環境整治,並對周邊亂象進行文明勸導,形成以村幹部帶動親戚,親戚帶動鄰居,鄰居帶動村民的良好格局。」周淵偉說。
播撒文明,暢通志願服務「推進線」
「我腿腳不便,老伴兒又常年臥病在床,女兒遠嫁在外,家裡全靠我一個人張羅,多虧了村裡志願服務隊每周上門幫忙打掃,減輕了我的負擔。」曲霞鎮安樂村三組村民秦桂蘭感激地說。為了打通環境整治「最後一公裡」,曲霞鎮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融合建立了10支志願服務隊,常態化開展以「整治環境、美化家園」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各村志願服務隊定期上門幫助困難群眾清理庭院內外,不定期開展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對道路沿線垃圾、房前屋後雜物亂堆亂放、河塘溝渠漂浮物等進行大清掃、大清理,並對亂塗亂畫,亂吐亂扔等不文明行為及時勸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志願者們深入村民家中,發放人居環境整治倡議書,引導村民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摒棄陋習,養成愛護清潔衛生的好習慣,讓文明新風在群眾心中留得下、立得住。
「如果說『村容整潔』是鄉村的外表,那麼『鄉風文明』則是鄉村的靈魂,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抓好鄉風文明建設,提升村民素質,推動人居環境改善,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曲霞鎮黨委書記劉新明表示。